悠 游 福 州 泉 州 八 日 记 - 远方自助游社区 游记攻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7:35
悠 游 福 州 泉 州 八 日 记 发表文章   回复文章 1/1  1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5 11:42:16 访问:350 回复:13 引用回复                   目录
  
  
  
  (1)台江步行街
  (2)消失的三坊七巷
  (3)西禅寺 & 酒井小吃店
  (4):冷漠 & 夜行小街
  (5):一场电影 & 泉州的大雨倾城
  (6):充满香火气的泉州
  (7):菩提树下 & 圆宝小吃店
  (8):大海边的崇武古城
  (9): 鱼卷汤 & 崇武菜市场
  (10):有故事的小街
         (11):福州泉州一行攻略篇
  
  
  
  
  (1)台江步行街
  
  
  
   “你为什么要去福州?那个城市乏味极了。”
  “因为我没有去过。”
  “可是为什么是福州?”
  “没有为什么。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他的福州,哪怕它乏味,我也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子。”
  
   挂了给一个朋友的电话,我开始收拾去福州的行李。一个很小的包,装了一周的衣服,又带了两本薄薄的书。深圳-福州的火车票是早几天就买好的。我已经整整忙了六个月,就象一架没有思考力的机器。在我就要散架之前,终于盼到休息了,可只有十天的假期,我准备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睡睡懒觉,到一个有老老巷子的城市慢慢地走路。于是,我选择了福州,没有为什么。
  
  这列火车我之前坐过,2006年底去永定坐的就是这趟车。记得它的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剪纸。现在,那些剪纸还在。还记得,这趟车上的列车员都有着袅娜的身材,现在她们的身材还是那么好,还是围着精致的丝巾。时间不知觉过去快两年了,我又坐了上同一趟车,去往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暑假到了,车厢里有很多孩子,每个格子里几乎都有一个吵闹不休的小家伙。从五岁到十来岁不等。他们多是福建的小朋友,刚刚被送去深圳或者香港玩了一场,现在高高兴兴返程了。他们在父母严密视线包围下,依然象无数杀伤力极强的炮弹,在狭小的车厢里冲来撞去,引来一片的惊叫和呵斥。
  
  据称热爱绘画的八岁的小雨给我画了幅很丑陋的城堡,被我收藏了;九岁小朋友宝宝给我看她香港迪斯尼买的小礼物。七岁的福州小朋友亮亮建议我去福州新开的家乐福,因为那里的游乐场好玩极了。他说福州最好的小吃就是扁“陋”和拌面,我听半天也没明白扁“陋”到底是什么。
  
  十七个小时的旅行颇无聊,大部分时间,我都背对墙坐在那只小椅子上,看那本借来的书:妹尾河童的《河童杂记本》。正巧,书中很多章节是关于一个人的旅行的,这个童心不泯的日本老头子在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旅途中总带着一双快乐的眼睛,发现无数独到的乐趣。最难得的是,从事舞台设计的他,还把一路所见用近乎工笔画的精确画下来。这本书与我的旅行如此契合,沉在书中,不知道觉中,车已进入三明地界。
  
  一到三明,风景立刻变得明秀娟丽。一带绿水一直傍着车行的轨道(事后看了地图才知道这就是闽江)。到处都是不高的山包,通体翠色,一环衔着一环。山脚下的民居全部是白粉粉的墙,黑黑的瓦,四合而围。屋前总有几束芭蕉或者一片竹子,屋顶还冒着淡蓝的炊烟。这幅画面如此宁静田园,让我的眼睛无法离开。
  
  车到福州是下午三点半,原以为十七个小时的旅行几乎持续了十八小时。说真的,没想到福州这么远。稀里糊涂,我就跑来了。车门一开,一股热浪扑来,那样的热,就象我刚刚大学毕业时第一次坐飞机来到海口时,机舱刚打开时的热。我被热得有些发晕,这才知道福州这一天是36度。
  
  从出租车窗看,这果然是一个没有特点的城市,矮矮的店面,灰灰的建筑。我以为满大街遍布的百年古榕只在很少的地方才惊地一闪而过。我的汗汩汩而下,对司机说:“这里真热!”他问:“你从很冷的地方来么?”
  
  我厌倦了攻略,再也不想出发前准备得井井有条,这一次,全部都是到了目的地再去决定。到了福州,我还不知道住在哪里,象只没头苍蝇一样让司机到处乱开,最终只要停在经济酒店比较多的片区。他兜来兜去,把我放在一座装修俗不可耐的酒店前面,扬长而去。
  
  我没有进去,而是没着那条街一路问过去,幸运的是,找到一家旅游学校下设的招待所,内里装修布局完全是按三星级洒店的标准,但只要100块一天。我的包终于可以放下了。拉下窗帘,质量很好的遮光布让整个房间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我倒在床上,立刻沉入晕沉沉的黑中。
  
  醒来已是六点多钟,很透彻的一觉,我每一个毛孔里都涌动着新鲜的力量。问过服务员哪里是步行街,她告诉我坐十路大巴就可以到。我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坐着大巴到处跑。我一直在收集各个城市的大巴票,这一次我的收藏又要增加了。
  
  福州的公交车大部分时间只要一块钱,但是夏天就要增加一块钱的空调费。车体颇新,车内凉得几乎有些发寒。车前部很多座椅都被拆掉了,大片地方留作站位。车上每站必报站名,让我这个外地人也不用紧张。
  
  坐了十一站才到了台江步行街,那是一条只有两百米的老街,沿街都是几百年的老房子,淡橙色的底,屋角都有美丽的上挑和精美的雕花。但大量漆皮都脱落了。这样的房子里还住着人,那么老的房子外,不和谐地挂着轰鸣的空调。五颜六色的遮阳布东一角西一片地伸着。让这一片老房子在沧桑之外,又多了不少凌乱。
  
  街右首边全部是卖小吃的,一排排露天椅子,每家店老板都站在门口卖力地拉着客人。很多店头都打着“连江鱼丸”的招牌。我只知道福州的鱼丸很有名,没想到最正宗的鱼丸却在连江。我在鼓浪屿时就很喜欢去那家“土楼小吃店”吃五块钱一份的鱼丸汤,到了福州,一定再要尝一尝。
  
  一只小碗里盛着三只普通鱼丸三倍大的巨型鱼丸,它们飘在的带若干小葱丝的清白汤里。丸子的外层是密实很有弹性的鱼肉,内里是一团厚厚的猪肉馅,还流着油亮的汁水。它与我在厦门吃的鱼丸味道完全不同,鱼肉太紧太密实了,使这份鱼丸带了太多的阳刚气,缺少了柔美细腻的口感。我还叫了一份叫燕丝的奇怪吃食,据说是用肉燕的皮切成丝状,下入汤中,再配上不少花蛤。而理解肉燕又费了我很长时间。我突然发现到了福州,我就走入一座语言的陷阱:这里所有吃食的名字都象是外语,让人看不明白,每次叫上来之后,才发现它们是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的一团莫名其妙。类似的遭遇还出现在锅边糊上,我吃完了还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在步行街一路走,我为我的好奇和探究癖不断地买单,装了一肚子奇怪的东西离开了。
  
  闽江就在眼前,江对岸有座复式圆屋顶的欧式建筑,被打上桔色的光。它水中的倒影很美。一丛丛的情侣从我身后走过,河边街心公园的旋转木马上上下下转个不停。我在江边坐了很久,再一次有些搞不清这是在哪里,很多层记忆叠加在一起,让我难以招架:在很多地方我都坐在江边看过红红绿绿的水,都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静:沱江,漓江,还有西塘的水......现在,我努力说服自己这是闽江,我已经到了福州,正在看一处新的水。



√ 秀出你的旅途,发游记拿小奖!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5 11:45:04 引用回复 (2)消失的三坊七巷
  
  
  
  一大早,出门,太阳白亮凶猛。我抹着防晒霜,打着遮阳伞,仍然无法抵挡。我对自己说:“你真赶到最好的时间来福州!”
  
  我到处找卖早餐的地方,在这里,再也看不到我喜欢的肠粉。转悠了半天只看到一顶大阳伞下卖“福州早餐”的小推车,一个微笑得嘴巴几乎咧到耳根的阳光大男孩两手如飞地把豆浆、牛奶、包子、馒头等等递到人们手中。一装新鲜牛奶只要两块钱,我买了一包,冲灿烂笑着的他微笑了一下。
  
  不远有一家“沙县小吃店”,我走到哪里,都逃不出沙县小吃的地界。我坐的火车在中午时分还路过沙县,当时真有种冲动想提前下车,到这个遍布小吃的县城吃一天,再坐第二天的火车到福州。最终还是决定下一次专门去沙县美食之旅。
  
  我进了沙县小吃店,一个满脸长着痘痘的女孩子冷漠地看着我。小店凌乱肮脏,厨房里的各种备用菜就摆在食客的桌子上。福州的沙县小吃比深圳的要便宜1-3块钱,扁肉和拌面只要2元,我突然明白了火车上亮亮说了半天的“扁陋”原来就是扁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馄饨。最便宜的炖盅只要4元。而且这里还卖米饭和各种炒菜,比深圳的沙县小吃丰富得多。
  
  或许因为满脸的痘痘让那姑娘心情不好,我问她什么她都爱理不理。我在呼呼作响的大吊扇下闷闷地吃完了一份拌面一个卤蛋和一袋牛奶。虽然她态度很不好,但做出的拌面味道一流,酱汁给得足,面非常有弹性有咬头,这就算是我在福州第一个早晨不错的开始。
  
  我坐大巴来到南街,我的第一站就是传说中的三坊七巷。我之前看过一些照片,这里有整齐的巷子,白白的墙壁,古古的韵味。它们大片地排过去,气势横生。我查了资料,“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占地40公顷,人口约1.4万人,现有古民居268幢。这些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就在市中心,它们是我探访福州最想去的地方。
  
  街边一个老头子不耐烦地给我指了黄巷的位置,白辣辣的太阳下,我走在长长的黄巷里,我的天,这里一片荒凉,屋子全空了,居民们搬走时只留下了挂在门上的“海峡都市报”的报箱。一片片的房子被推倒了,空地上已经长满了一人高的狗尾草。从这些草我猜出这里被拆起码是半年以上的事情。所余不多的古屋门头上那些花纹依然古雅生动。木头屋门全是暗暗的红色,与丽江古屋非常象。我走进一家虚掩的门,湿潮和霉味,到处是蛛网和尘埃。从天井打下一柱阳光,灰尘的细沫在跳舞。墙壁上还挂着没有拆走的水表和电表,让我知道这里曾经有着一家人鲜活的日子。
  
  三坊七巷已经被拆了,那个朋友在电话里这么告诉我的时候,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当我已经站在一堆废墟前的时候,我仍然以为这只是一场噩梦。我继续绝望地向前走,这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次行走,蛰人的太阳,汗如雨下,没有一片荫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我傻傻地走在被拆掉的曾经是唐宋时期的古巷,对着一片片废墟几乎要哭出声来。
  
  我又来晚了。我这样不断地行走,就是想赶在那些美丽的古建筑古屋古巷没有被拆除之前去看它们一眼,留下它们最美的最后的影像。但我总是来晚,当我走在北京那些美丽的胡同里,看着古屋墙上无数恐怖的白色“拆”字时,我发现我来晚了,今天,我又晚了。
  
  墙壁上,我看到了熟悉的白色文件:“致居民们的一封信”,政府不容商量地通知这里的老百姓搬迁,否则......落款是2007年。这与北京胡同里那措辞严厉的“信”一模一样。不远处,工人们正在新建一幢仿古的房子,那个大标语上又是熟悉极了的格式:“大干一百天,完成三坊七巷改造项目。他们推倒了真正的古屋,搬走了原住的居民,再造出仿古的屋子和亭台楼榭,在上面刷着鲜亮的油漆,又请来无数的商家塞满这些屋子,卖着一模一样的工艺品。我完全可以想见未来的三坊七巷是什么样子。
  
  我后来看报纸才知道这个改造项目将花费几百个亿,“改造“之后的三坊七巷还将信心百倍地去申请加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不管报纸上给我画了一个多么诱人的饼子,我知道,真正的三坊七巷已经死了,没有原住民,没有真正古建的三坊七巷从推土机开进的那一刻已经不可拯救地死了。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5 11:46:45 引用回复 (3)西禅寺 & 酒井小吃店




      我站在大巴站牌前,有三路不同的车到我感兴趣的方向:西禅寺;福州大学;西湖。哪一路车先来就去哪里。去西禅寺的大巴先到了,我跳了上去。

      西禅寺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据说这个寺规模宏大,文物丰富,我想去看个究意。

      晃了三十多分钟,大巴越走越偏远,车上的人所剩无几,西禅寺终于到了。寺对面有一家卖佛教服装的商店,那里飘出佛教音乐。寺门口有几个乞丐理直气壮地向来往的人们伸着手。这里的门票本来是五块钱,不知什么时候涨到了二十块。但二十块的门票还没来得及印,只在原来的门票上用红色油印打上了二十。

      寺门口不少人正在把刚收下的荔枝扎成束。这是西禅寺所产,卖得颇贵,八块钱一斤。进入正门,我被路两边的荔枝树包围了。它们正当挂果期,满树红艳艳的小灯笼,映着深绿色的浓浓叶子,有极强的色彩冲击美。因为怕游人擅摘荔枝,到处都是这样的警示牌:“荔枝已打农药,摘者后果自负!”我走在无数“后果自负!”的惊叹号里,想,他们还不如直接写上“此处荔枝有毒!”这样的威慑效果更好。

      这样的酷暑天气,吓退了所有游人;而福州市民更不会跑到这里来晒太阳,诺大的寺院里只有我背着包顶着太阳,气喘如牛地晃来晃去。我随时觉得自己要中暑了,随时担心我下一秒钟就会晕过去,我呼哧呼哧不停地喝水。走到一池绿水边,从来没见过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乌龟伸缩着小短腿游来游去,它们几乎成了密密麻麻的一片黑点子。水面上扔着若干木板,游累的乌龟爬到板上,伸长脖子晒太阳。这些应当是心地善良的人们放生后的乌龟,但是这么多善心被挤在一个小池中,也有成灾的可能。

      不远处是那眼有名的七星井,据说是唐朝时开凿的,一共有七眼,这是其中之一。历经千年多,那眼井里依然水清如玉。井的正中央有一尾大极了的金鱼,就那样一动不动地静着。我冲它呼呼地吹了半天气,它也没有任何反应。离开时,我突然想,这样一千多年的井,水中这么大一条金鱼是不是龙的化身?而我就这样去冒犯一条可能的龙?这样想着,就是一身冷汗。

      在寺里的斋菜馆前,有一株堪称壮观的古榕树,它主干粗壮,且扭成各种奇怪的形状。最绝的是它四周的气生根已经有碗口粗,它们有七八枝,垂在四围,扎到土里,整个环古榕主干一周。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奇绝的古榕。坐在树下,我在它的荫凉中感受长长的宁静。

      高67米的报恩塔正在整修,游人不得入内。它门口贴了张落款是2007年的整修告示。有趣的是很多游人把这张告示的空白处当作留言板,有人写道:“真是遗憾,我下次再来!”下面又有人写道“简直太好了,因为我正好脚疼!”我望着这张本无意于幽默的告示牌笑个不停。

      西禅寺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红通通的荔枝,和它满池伸长脖子奋力前行的小乌龟,但它并没有让我感受到宗教的宁静和肃穆,这个地方缺少一种沉静和历史感,我几乎看不到僧人,也没有什么香火。五百罗汉堂,藏经阁都粉刷一新,带着新鲜油漆的味道。我失望中离开了仍然奋力游泳的小乌龟和那些让人眼馋的荔枝。

      最热的正午,我回到旅馆,在空调的冷气中慢慢地磨时间:看地图,记帐,写日记,看书,睡觉。我静静地等待太阳下山。

      六点半,我又出动了。沿着杨桥中路一直向北走,我到处找有特色的小吃。看到一家名字非常日本风格的小店:“酒井小吃店”。我之所以进来是因为它的大玻璃上写着“捞化”,我想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没想到它今天恰恰没有捞化,而所有的人都就着三四样小菜在吃粥。这里人来人往,生意极好,来的人显然都是老熟客,和他们吃一样的东西一定没错。

      我要了一份地瓜粥,望着柜台上一排琳琅的小吃真为难:我个个都想尝一下。最后点了一小碟煎得金黄的鱼,煮青豆;肉松;炒花蛤;豆腐拌皮蛋;又要了碟不知是什么名字的小贝壳。六碟小菜围着一大碗粥让我看上去如此饕餮,我偷偷打量下四外,哪怕是男人,最多不过吃四种小菜。反正谁也不认识我,兀自闷头吃吧。或许因为福州夏天很热,这样清淡又有营养的饮食就应运而生:浓浓的粥配着各色小菜。虽然每种量都不大,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有几十种不同的口味。我很惊讶福州人爱吃鱼露(或者称为虾油),每家餐馆的小桌上都摆着一瓶闻起来臭烘烘吃起来咸极了的鱼露,它们取代了酱油的位置,一日不可少。这里的饮食习惯竟然与越南有很多相似,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慢悠悠地喝粥,小心地吃着鱼,时不时夹一口水嫩嫩的豆腐,再剥一两只炒得鲜嫩的花蛤。看着周围的人们如我一样喝粥吃着各个不同的小菜,间或喝一两口啤酒,我忽然有些明白福州人的生活原来就象是这顿饭:表面上平淡无奇,全是份量极小的家常小菜,却被组合得有无数变化和惊喜。这里的日子仿佛漫不经心,但如果细细品味,就发现原来福州人的生活非常滋润。

      这顿饭只花了十块五毛钱,这么好的味道,这么多的组合,又这么便宜,多么好的一个黄昏啊。

      我看着地图,心满意足地沿着杨桥中路一直走,再折向东北方向,一直走到湖滨路。我要去看又一个西湖。听说全国竟然有三十七个西湖,而这是我看的第四个西湖了:惠州,杭州,河内和这里的。不明白为什么天下的湖都爱叫西湖?我之所以来这里,并不是真的对它好奇,而是想来湖边看看书。我就住在新华书店旁边,中午买了两本书:插图版的《城南旧事》和《伊索寓言》。拎着一本装帧和水彩画插图都极有水平的《城南旧事》去西湖边看,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我头顶是如画的树枝,不远处是一对沉浸在幸福中的情侣,眼前是一汪洌洌晃动的水。向晚的风习习吹着,驱散了一天的暑热和烦燥。福州大大小小的狗全被牵出来了,它们欢快地跑着,到处找着那根可以撒尿的柱子。

      忽然抬头,不知什么时候起,天空中一片片黑云如惊马快速掠过,变天了,我得回去了。真希望今晚能下一场透雨。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6 10:00:40 引用回复 (4):冷漠 & 夜行小街



      我坐大巴,下车后又走路,摸索着去开元寺,那里有一尊中国最重的大铁佛。到鼓楼下车后,拐入鼓东街,这是一条颇有故事的小街,不宽,两侧种满枝叶浓密的小叶榕。全是低低的房子里,一间间排着小吃店。我一直喜欢老城区这样的老街,沧桑中透着厚重和历史。突然看到一家卖“捞化”的餐馆,旧旧的房子里食客如云,老板和老板娘满头大汗,象陀螺一样旋个不停。

      我说:“来一碗捞化。”

      他们说;“什么料的?”

      我愣住了,以为捞化就是一种现成的食品,没想到还要做选择题。抬头看到墙上大菜牌上写着小肠、牛杂云云,我随口说:“牛杂的。”

      几乎只用一分钟,捞化上桌了,我困惑了几天的问题终于有解了,原来所谓的“捞化”就是很细的米粉,放在不同底料的汤里。那米粉细如粉丝,太绵软了,没有嚼劲和弹性。虽说配着清香的牛杂汤,但说到底,不过是一碗披着“捞化”外衣的细米粉。虽说我有点失望,但毕竟花6块钱长了学问。

      这家还卖水煎包,他们称为“煎包”,生意极好。许多路人不进店,只是把脑袋探进来,就买煎包带走。出于好奇,我要了两只。牛肉馅的,肉香皮软,一咬津津一兜油,果然有水平。这两只煎包大大弥补了吃“捞化”的遗憾。

      买完单,我对老板娘说:“请问,能不能给我装一点热水?”我指着自己的旅行杯。

      没想到,老板娘和老板几乎是同时喊:“我们哪里有时间?!”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运气特别糟糕,在福州几天,我到处碰到冷漠的福州人:餐馆老板,小店的服务员,卖报纸的老人,大巴司机,出租司机,新华书店里负责存包的男人,旅馆的清洁员,卖肉松的女人......我唯一想得出对我笑过的人就是那个卖早餐的小伙子。我所到之处,碰到的都是冷漠和不耐烦。

      我不明白这个城市是怎么了?一个种满千年古榕古榕的过着悠哉悠哉生活的人们,他们似乎并不习惯被外人打扰,(这个城市也看不到导游旗下的游客和背包客)。福州人对于显然是外地游客的我没有一点好奇,在任何地方我都要回答无数遍的问题,在福州没有一个人问我:“你从哪里来啊?”

      而我,一直喜欢每到一个地方,与当地人攀谈,这是我深入了解当地民情民俗的一种方法,但在福州我屡屡受挫。每当我主动与当地人聊天时,他们总是爱理不理地看着我。当我问到第二个第三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有些火了。我只好打住。说真的,我一点也没有想到福州人是这样的。我从最初的难受经过屡次的受挫到最终已经习惯了。或许,这个城市的人一直独处惯了,还没有学会以主人的姿态去和远道而来的人打交道。

      杯子中没有被加上热水,完全也在预料之中,我只有笑笑,离开了。

      再走几步就是开元寺,它比西禅寺还要古老,但并不收门票,那里的大铁佛:阿弥陀佛重10万斤以上。它雕工极好,但并不是通常所见的阿弥陀佛捧腹大笑状,而是双眼微睁,饱满圆润的脸,神态极其慈祥安宁,带着对普天下苍生无尽的悲悯。这座佛雕工出神入化,仿佛天成,我恍惚中以为他是活的。被忽然而至的感动包围,我双手合十,拜了三拜。

      出开元寺大门时,忽然看到门楣上雕着巨大的四个字:“莫向外求”。这四个字书法功底深厚,笔力酣畅,我久久地看着它,站在阳光下,愣在那里,仿佛一道光打入了心里。

      中午回到酒店,依然是酣睡良久,消磨掉最炎热的时光,晚饭去吃了名气很大的福州名菜:荔枝肉,其实就是小时候吃过无数次的小稣肉。端着饱饱的肚子,我沿着杨桥中路漫无目的地走。正值下班时分,路上满是摩托车,但奇怪的是它们并没有震耳的轰鸣声,反而是无声无息地滑动。走在路上的福州人说的基本上是普通话。这里的中年男人大多身材修长,而三四十岁的女人往往身躯胖大。福州男人说的普通话极其好听,喉音很重且圆润细腻,带着无尽的温柔婉转。而女人们却多是粗门大嗓,说话沙沙而聒噪,这倒与她们的体型很协调。

      据说,福州从宋代时遍植榕树,如今这里只留下了其中很小一部分。但它们枝叶如华冠,亭亭洒洒的样子已经让这个原本没有特点的城市气韵横生了。福州显然很重视这些所存不多的古榕,在杨桥中路与白马北部交叉路口,我看到一个在别的城市不可能见到的景观:两株古榕就立在马路的正中央,它们被环上圆形的围栏,细细地保护起来,来往车辆必须从其下绕形通过。

      我总在想,如果所有的古榕都能保存下来,那福州一定是中国最美的城市之一。现在的福州人正在努力弥补大量古榕缺失的遗憾,他们后来种的行道树基本上是小叶榕,这些小树虽然还无法撑起城市的天空,但它们已经枝繁叶茂,让这个被称为“榕城”的城市有了相对和谐的气场和一脉而承的线索。

      我本来想走到东街口,因为没有带地图,竟然瞎走到了白马北路上。这条路右侧是一带静静流动的水,水两边全是巨大的古榕,它们华盖广布,气势纵横。街两边多是卖服装的小小精品店,不宽的人行道上没有什么人。抬头看,路口架着网状的电线,把天空织成条条缕缕。夕阳西下,彤红的天幕映着这些诗意的网,让我恍然想起河内和胡志明市的天空。

      白马北路侧面伸出一条小路,我一直走下去。这里充满浓浓的市井和生活气息:一家家小餐馆林立,在榕树下,推着架子车卖水果的小贩,坐在家门口的竹椅上吃晚饭的人们,穿着宽松衣服,边走边摇着大蒲扇的老太太们,奔跑的孩子们......

      我走进一家灯火通明的菜市场,地面上水淋淋的,大部分摊位都收了,只有水产摊还很热闹,这里有无数我叫不出名字的贝壳,还有很多金灿灿的小干鱼,它们被摆在竹质的小篮子里,上面打着红亮亮的灯光,闪着温暖和油润。

      我踩过湿漉漉的地面,走过一个又一个红亮亮的灯,穿过小贩们的吆喝声,这是我在福州看的第一家菜市场,虽然没有看到大部分摊位,但这些水产摊已经足够我了解当地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离开这条生动的小街前,我买了只一块钱拳头般大的西瓜,四只西红柿,在渐深的夜色里,慢慢走了回去。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6 10:01:37 引用回复 (5):一场电影 & 泉州的大雨倾城
  
  
  
  我在福州只住了三个晚上,旅馆的人就急着赶我走。他们说,第二天有一个爆破方面的会议,参加会的人很早就订了房。我这个房间必须退掉。
  
  这么热的天,我不想再东跑西颠找住的地方,而且福州人的冷漠和三坊七巷的被拆让我很失望,本来想在福州睡八天懒觉的我临时改变行程:南下泉州。
  
  我离开福州的那一天是星期二,似乎全国的电影院都选择在这一天放半价电影。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看过电影,于是决定看完一场电影再走。
  
  福州电影票原价40块,比深圳便宜了30块,看一场半价电影只要20块。我背着行李,到位于东街的海峡电影院时,离《功夫熊猫》开始还有一个来小时。任我好话说尽,售票处的小伙子也不同意我把背包寄存在那里一小会儿,又是一个不好说话的福州人,我无语了。只好背着包在电影院附近瞎转悠。
  
  没想到后面就是塔巷,它也是三坊七巷之一。最让我意外的是这条巷子没有遭受黄巷的命运,没有被拆,而几乎完好如初。但这里已经没有老老的建筑,全是近些年的民房,这是一条没有特点的小巷,外墙涂着厚厚的白灰。
  
  看到“塔巷鱼丸店”,我走进去,要了一份鱼丸,三块五。五只圆胖胖形状各异的鱼丸,飘在没有一丝颜色的汤里。这是我在福州吃的第四碗鱼丸汤,每一次的鱼丸都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口感也次次不同。它们带着不同小店的特色和气息,让我最终困惑了正宗的福州鱼丸到底应当是怎样的?前后喝了四碗鱼丸汤,步行把这个城市翻阅得七七八八,我也该离开了。
  
  没想到福州的电影放映厅那么小,只有七排,我坐在第五排已经是很好的位置了。今天差不多成了儿童专场,我被前后左右刚刚放暑假的孩子们包围了。我身边一个胖胖脸塌鼻子的小男孩说这片子好看极了,他在电脑上已经看过一遍了。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动画片,它的画面美工和特技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精深把握和诠解都让我震惊。正如《美食总动员》一样,这些年的好莱坞动画片很喜欢塑造平庸甚至是地位卑下的小人物,让他们最终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理想。那只肥胖笨拙却锲而不舍的熊猫笑料不断,我在笑得前前仰后合的孩子们中间,也笑出了眼泪。但最终,这只熊猫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灯光亮起时,我从熊猫的世界里回过神来,突然明白,我正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马上,要去下一个陌生的城市了。
  
  我分明知道泉州至厦门一带前几天发生了4.2级的地震,而且后来这几天依然余震不绝,在这样的日子里还要去泉州似乎真是不要命了。当一个朋友提醒我:“那里刚刚发生了地震!”时,我说:“我知道,没事的。”
  
  开往泉州的大巴14:10发车,我坐在第一位。我身边一个男人总把那双味道浓烈的脚高高地搭在最前方的扶栏上,脚味阵阵,冲着我绵绵不绝。我很想制止他,但想出门在外,一定不要太挑剔。我把脸别过去,一直看着车窗外。绵延的农田里种着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蔬菜,它们是不同的绿色,层次渐变且丰富。进入闽南地界,民居的样式与三明一带的白墙黑瓦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对暗红色有强烈的喜爱,所到之处,见的全是一层或者两层暗红色的砖房,屋顶总有柔和的弧形上挑,从中间向两端缓缓上升。我喜欢这细腻婉约的上挑,它们带着音乐的节奏,让红色的民居充满了美感。
  
  天气预报说泉州今天有大暴雨,车行前方,远天黑如巨形锅盖,但雨幕还没有真正来,只有稀疏的雨点象凌乱的黄豆噼噼啪啪打着车窗。我们的车穿行在忽雨忽晴中,与行将到来的暴雨赛跑,四点五十分终于跌跌撞撞驶入了泉州新汽车站。
  
  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打量这个城市,只着急快点找到住的地方。我在福州新华书店里,看了本《中国自助游》的书,上面说泉州新汽车站附近的温陵南路有许多经济型招待所。果然,这条路上招待所几乎三五步就是一个。
  
  我一家一家地比较,走进第三家招待所,这里地板擦得雪亮,床单还算雪白,一个晚上只要五十块钱。我正在考虑要不要入住时,扑天盖地的雨就狂泼下来了,那场面极其骇人,雨帘密得根本看不出一条条线,简直变成了一片从天而下的瀑布。轰隆隆的雷声炸响着,黄昏突然变作黑漆漆的,什么也分辨不出,只有狂野的雨和震天的雷声。
  
  我已经走不了了,只好放下包,对服务员说:“我住下了。”
  
  初到泉州,我就被困在罕见的暴雨中。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没有被堵在路上,而是刚刚找好了招待所。这房间除了一张大床外,小得仅够转身,床边的墙壁上有一串可疑的呈喷射状的黄色污迹,我尽量不去联想它到底是什么。关紧窗,打开嗡嗡作响的空调,我爬上床。肚子有点饿,除了几袋在福州买的肉松,包里没有任何可充饥的。我在风声雨声和雷声中强迫自己睡觉,“睡着了就不会饿了”,我对自己说。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6 10:02:32 引用回复 (6):充满香火气的泉州
  
  
  
  一直睡到八点多,肚饿如鼓。外面的雨势稍稍收敛了,我顶着被吹得东倒西歪的伞,蹚着没到脚踝的水,去找吃的。
  
  没想到我住的南环旅社旁边又是一家新华书店。我在那里买了册地图,他们告诉我书店后面那条小路上有几家餐馆。我走进阿池小吃店,坐了半天没有人理我,我不得不跑到厨房去大喊:“请问吃饭得找谁?!”一个圆胖胖脑袋的男人用很浓的闽南口音说:“吃什么换?”
  
  虽说泉州和福州只隔了两个半小时车程,但这里的饮食立刻不同了,我再也看不到福州铺天盖地的鱼丸汤,而换成了家家必有的“面线糊”,这种吃食我在鼓浪屿的时候领教过,又是一种放在不同种配料中的汤米粉。这里的咸饭,小肠汤,牛肉汤是福州几乎见不到的。
  
  外面的雨更小了,大雨冲洗过的街道明亮油润,空气中满是清湿的水香。时不时,一个个或干或湿的男男女女踮着脚尖跑进来,要一份小肠汤或者咸饭。我一边望着渐消的雨,一边吃着咸饭、小肠汤和凉拌空心菜。据说土耳其人吃的米饭一定是咸的,没想到泉州人也爱吃在米饭里加入一点配菜的咸饭。小肠汤煮得嫩嫩的,汤色乳白,空心菜爽脆,口感颇好。这份在泉州的第一顿饭只花了八块钱,它别样的风味让我忘记了刚才店员服务的漫不经心。
  
  第二天看《海峡都市报》才知道,这场大雨的猛烈程度,是泉州百年不遇的。从福州到泉州的大巴必经的泉秀路已经成了泽国,车辆在水中游泳。泉州市图书馆首层完全被淹,几万册图书泡了汤。再一次感到我太幸运了。
  
  更幸运的是,这样暴烈的雨第二天就完全收了,天大晴,让我可以不紧不慢地逛泉州城。
  
  泉州街两旁边的楼房都非常新且富丽,散发着暴发户般的得意忘形,东街两侧的楼都象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通体的红色骑楼,一模一样的外观和细部。完全看得出,这是政府形象工程下的蛋,他们想把泉州改造得得整整齐齐,每一栋楼都变成了仪仗队里分不清模样的士兵。让人惊诧的是,这么新的楼群里却穿梭着全国最破的公交车,很多路公交车几乎都散了架子,它们周身黑且油腻,破得体无完肤,就象是衣衫褴褛的百岁老人,仍然在顽强地奔跑着。后来,我听旅馆老板说:“泉州的公交车都承包给私人了。”
  
  更让我惊讶的是,比公交车还要破的是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破三轮车,它们极其简陋,不过是自行车侧面加了一排木板,上面钻上一前一后两把椅子,就可以载人了。从车的顶棚垂下几条完全可以扔到垃圾堆破塑料布挡风遮雨,布上面还印着着各色各样的随车广告。它们被一一编了号,应当是统一管理的。这样的破三轮生意还不错,很少见到空驶的。三轮车夫们技艺娴熟地驾着他们很酷的车在大巴、出租车和摩托车的缝隙间穿梭。
  
  这里的大巴也是两块钱,但它服务很差,绝不报站名,我紧张地看着地图上的标注,才没有下错站。来到繁华的东街,我慢慢地逛。马路对面有一座气势非凡的庙宇,穿过马路,来到被称为状元街的地方,走过五十米的街市,拐入一座香火气极盛的地方:元妙观。我来得真巧,今天这里是祈福大法会。元妙观门前的小街塞满卖供品的小贩们,篮子里全是我不认识的各种米糕,五颜六色,似乎都是用糯米做成。香烛麻纸水果鲜花满眼皆是。
  
  元妙观的外面,大量的善男信女正在集体吃饭,他们围成黑麻麻的一团,每人都端着一碗酸菜米粉,呼呼地吃。中间蹲着只大桶,周围洒满倒出来的细粉;而另外一个圈子的人在吃小汤团一样的食品,那些小团团被做成可爱的粉红色。元妙观里供着王母娘娘什么的一堆我不认识的神仙。观里的建筑风格华丽不堪,色彩浓艳,就象摆满山珍海味的一桌饭,油腻而厚重,让我喘不过气来。这里香火弥漫,很好闻的香味。
  
  我很奇怪房屋里烧香磕头的几乎全是女人,各个年龄段都有。很多人从墙角的大篮子里拿出两只半椭圆形的竹片,从高空往地上摔,竹片有正反面,摔下后,她们看一下竹片的位置,再摔,再再摔......整个道观里充满了“噼噼啪啪”摔竹片的清脆声音,几乎每个人都一脸虔诚地在摔着应当是用来占卜的竹片。我在其它地方没看过这种古老的占卜方式,很想问一下她们到底摔成什么样才是好的,但惧于我在福州的经历,很怕我的发问突然破坏了她们的好运气,我还是收声吧。
  
  浓浓的香火味,清脆的竹片碰地声,这样的烟火和声音就是泉州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个充满了宗教虔诚感和神秘色彩的城市,男男女女,不论老少都喜欢烧香磕头和占卜,他们不停地下跪,念着经,举着香火庄严地念念有词。他们一脸的神秘,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心愿希望上面的木胎泥塑帮助他们。
  
  我正在胡思乱想,左胳膊一阵刺痛,我一声惨叫。原来是身后一个烧香的老太太不小心把烫烫的香火头戳到我的胳膊上,胳膊肘处立刻一片红印,又疼又辣。别人可以急中生智,我经常在危急时分智商就降到三十以下,刚才分明看到观外有一处水龙头,如果冲过去用冷水狂冲一阵应该就没事了,但我却莫名其妙拿出包里的驱风油一通乱抹。
  
  那老太太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嘴里咕哝了一下就离开了。我被烫之后就无心呆在这个闹哄哄的地方,冲伤处吹了吹气,继续去下一站:弘一法师停留过的千年古刹开元寺。

行走的雨 发表时间:2008-8-26 10:12:17 引用回复 谢谢孔雀提供这么好的字.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04:30 引用回复 雨,谢谢你来读.:)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05:02 引用回复 (7):菩提树下 & 圆宝小吃店
  
  
  
  泉州在唐朝时就已建城,在文献中记载泉州“环城皆植刺桐”,它因此被称为“刺桐城”。1292年,马可.波罗来到这里,这是在他在中国生活十多年后的最后一站,他从这里返回祖国。1405年,郑和率二百四十多艘海船第一次下西洋时,也是从这里出发。历史上的泉州,贸易发达,商船如梭,大批威尼斯人、犹太人、英国人、萨拉森人、法兰克人、锡兰人......来到这里,他们停留,离开或者最终留下。我读着历史书里的泉州,就仿佛在看一幅长长旧旧的卷轴画,耳朵里轰响起历史上泉州极繁盛时期的无数声响,这是一个辉煌时代里名声曾经如此响亮的城市。
  
  尘埃落尽,岁月留给泉州的是无数的古迹。我用钢笔圈出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庙宇道观古墓,我走在街道上,几乎隔三五步就是一座古迹。我仿佛无意中闯入有无数宝藏的宫殿,它们让我眼花缭乱。我发现,旅行的精彩章节终于来了。
  
  从元妙观沿着东街一路向西走,不远的距离就是开元寺。东街和西街以钟楼为分水岭,鼓楼西称为西街。很庆幸的是,西街还没有被政府统一改造,这里还保存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自然老街,不宽的街道两旁,是看上去凌乱古老但极其有原生态感的品种丰富的小店铺,旧书店;中草药铺子;花圈店;小裁缝店;小餐馆......小餐馆里的伙计懒洋洋地坐着,旧书店里一只猫正在打着大大的呵欠,这才是我感觉中一个古色古香的泉州应当的样子。
  
  从鼓楼走一站路,来到开元寺,这里门票十元。这个寺建于唐朝(686年),一进正门,就看到八棵几百年的老榕树,枝叶象巨大的伞盖,非常有气势地对称站着。它们粗壮的主干已经象嶙峋怪石的质感。这些古榕最少也有四百多岁,最老的一棵有八百多岁。这座寺年代久远,曾经有无数高僧停留过(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弘一法师,他在开元寺研习经书多年.)。它与福州西禅寺的气场完全不同,它更加雄浑厚重,沧桑庄严。虽然寺里主建筑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但并没有浓艳浮丽的色彩,而是保存了古古斑驳的风格。
  
  大雄宝殿外一左一右种着两株几百年的菩提树,在很多书中我无数次看过菩提树的字眼,但我从来没见过它,不想,它在这里。树形极其高大,树干要两人才能合抱,树叶是长长的卵圆形,满树都是不见缝隙的浓绿叶子。它的姿态很美,饱满拙朴,这是我第一次感觉一棵树有安详宁静的气质。我围着菩提树走了一圈,想到,几千年前,净饭王子,35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就是坐在菩提树下苦修,豁然“心地光明”,从此悟道,成为大彻大悟的释迦牟尼佛。
  
  不远处是寺里一家卖佛教用品的小店,从那里传出旋律优美的佛乐,一个男人的声音,反反复复地吟唱着。这样悲悯的音乐,这两棵几百年的菩提树,带着香火味的空气,长长的鸟鸣,风的游走,一切因素的混和忽然让我有深远的感动。我坐在树下,闭上眼睛,开始静静地冥想。虽然还是白亮太阳的暑日,虽然我胳膊上刚烫的伤正在火辣辣地疼,但这一切我都感觉不到了,烦燥,疲倦,孤独,感伤,旅行中时不时出现的负面情绪都离我远了,我心中只有带着甜味的宁静,象烟雾一样,完全包住我。
  ......
  
  南环旅社所在的温陵路上有泉州海关大楼,这里从早上八点起就开始整点报时,报时前电子钟里会流淌出《东方红》的旋律。在鼓浪屿时,海对面的海关大楼也是在整点报时前放出音乐,那时是优美的曲子《鼓浪屿之波》,这两个相隔只有一个小时的城市都会从海关大楼传出整点的音乐,分别给这两座城市了非常强的声音识别系统。我早上在八点钟的《东方红》里被叫醒,在下午六点钟的《东方红》里去吃晚餐。与温陵路北侧垂直的有一条小街,那里浓密的行道树下,是一家家别有特色的小餐馆。晚上,我走了很久,发现一家生意极好的小店:圆宝台湾小吃店。这里只有八张桌子,几乎没有空位。
  
  我发现差不多每个人都在津津有味地啃鸭头和鸭舌,我被要求在一张印了无数菜名的小白纸上打勾勾,我要了鸭头和鸭舌,又点了份碎肉饭,米血糕,海蛎汤。那个胖胖的服务员动作神速,一眨眼的功夫就端菜上来。虽然在深圳吃几次武汉风味卤鸭头,但从来没吃过象这么香浓可口的。鸭头带着浓浓的酱香以及一点若有若无的甜味,它卤得非常烂,轻轻一扯,鸭肉就软嫩地入口了。鸭舌也极有特点,第一口感觉有些硬梆梆,第二口就吃出弹津津后的无穷滋味。米雪糕就是用鸭血和糯米混和,做成色泽发乌呈四方形的小块块。这三样东西都令人回味无穷,倒是碎肉饭和海蛎汤极其一般,作为主食的它们此刻却成了道地的配角。我终于明白了这家小店为何食客这么火爆,原来他们都如我一样,倾倒于一只小小的鸭头和鸭舌缭绕中带着无穷回响的滋味。
  
  走出这家位于六灌路上名叫圆宝台湾小吃店的餐馆,我在扶疏的灯影里慢慢走回招待所。泉州人正坐在自家门前吃晚餐,大圆桌上摆着虾、鱼和炒青菜;有的人正坐在店门口喝着功夫茶,满耳朵都是我听不懂的闽南话。我再一次努力地想了想,这是哪个城市,我刚刚出来第五天,忽然,我就开始想念深圳了。听那里的朋友们说,这些日子,深圳一直在下着恐怖的雨。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06:06 引用回复 (8):大海边的崇武古城
  
    
  
  在从福州到泉州的大巴上,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大大的路牌:崇武古城。那时车离泉州的直线距离不过十来公里。到了泉州才知道,崇武古城就在泉州的惠安县。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寡妇村》,电影情节我忘光了,唯一记得的就是海报上惊人大的“儿童不宜”。它讲述的是一个住满惠安女的小村庄的故事。原来,如此神秘的惠安女的家乡就在附近。
  
  我想当然地以为去崇武古城一定要先到惠安县城,再转车,应当很快就到。花了七块钱,颠簸了四十多分钟,一路上都在听司机放的闽南话的哀怨情歌。终于到了惠安县城,它崭崭新新,就象一匹亮闪闪的布。我问旁边一位老太太:“从这里到崇武古城不远了吧?”她惊讶地看着我:“从泉州有去崇武的直达车啊,你为什么不坐?这里到崇武还远得很呢,还得四十来分钟。”
  
  我大脑轰的一下,不看攻略去旅行的坏处就是会做蠢事。原来,泉州市、惠安县和崇武基本呈等边三角形,我本来可以沿直线从泉州直达崇武,却徒劳地弯了个大折跑到了惠安县,还得再弯个折转到崇武。我又花了六块钱坐上一辆黑黑油腻没有空调的破中巴,多赔上四十多分钟,冲向崇武镇。
  
  快到崇武的时候,路边满是石材加工场,刺耳的噪音,白花花的粉尘。大大小小的石头雕塑排在马路边,从十来米高的观音菩萨到一米高的小猴子,应有尽有。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石头雕塑群,它们仿佛被随意扔在路上,又象是刻意的展览。到了崇武镇,才知道,我进入了“中国石雕之乡”。
  
  车停了,中巴司机给我比划了一下酒店集中的地方。近正午,太阳毒辣辣的,一个摩托仔追着我一路,说可以花很少的钱把我带入古城。我闷头向前走,在让我晕眩的白光里来到了一座宾馆。前面就是大海,正值退潮,二十几艘蓝色的大木船全部陷在浅浅的烂泥里。路上空无一个,海风洌洌地吹着。这家宾馆有特价88块钱的海景房,我住了下来。
  
  空气被烤得发烫,我随便在大排档里吃了饭,就钻回房间里睡觉,看书,耐心等待日落西山。醒来时快四点,刚才还是烂泥的港湾已注入了深深的海水,木船咿咿呀呀轻轻晃着,船上一面面国旗迎风招展。每个船上就是一户人家,男人,女人,小孩子的身影时不时一闪而过。从那里,传来丁当的敲击声和模糊的说话声。更远地方,就是淡蓝色的大海,一直延伸到我视线不及的地方。我站在窗前很久,看着阳光下,大海边一大片蓝色的木船,轻轻地发出响声,这场面非常诗意。
  
  宾馆的人说崇武古城现在要收二十五块钱门票,但如果晚上七点钟以后就没有人收票。可我哪里等得到七点钟,五点,我就出发了。我想总有办法可以进去。崇武古城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它的城墙有七米高,至今还有一万多居民住在这里。这座保存非常完整的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我来泉州之前,竟然对它一无所知。
  
  我沿着它高大的城墙一直走,我在找可能的入口。走了十多分钟,忽然看到一处不到两米的低矮小门洞,从那里源源不断出来骑摩托车的人和挑担的人。我走进去,一面提心吊胆有人找我收门票,竟然没有,而我已经安然走入了古城。
  
  这是一座完全用白色花岗岩建的城池,所有的房子全是石头造的。古城里有或细或宽的石板小巷,宽的地方不过两三米,最细的小巷象弯弯的肠子,仅容两人侧身而过。夕阳如金,涂在六百年的石头房和铺满厚厚爬藤的城墙上。没有一个游人,我是唯一的闯入者。
  
  我来到一处开阔地,那里,女人们正在织补鱼网,男人们围着小桌就着简单的小菜喝着啤酒。他们忽然抬头,惊讶地看着我,就象看到一个外星人。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我只有冲他们微笑,再微笑。一个穿着标准惠安女服装的老太太站在路对面盯着我,她头顶着宝蓝色底的包头巾,米白色带着古雅小盘扣的中式褂子,有肥肥宽宽裤脚的黑色裤子,裤子的后腰处垂下四条细细呈弧形弯曲的银链子。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个盘中式发髻的老太太头发里别满大红的绒花和正在开放的茉莉花。这才发现,她身边的老太太们头发里全都别着鲜艳的绒花。
  
  我仿佛一不小心掉入了明朝,看到了一群穿着古代装束的人们,时光似乎没有对这座古城发生一点的侵蚀,这里的女人们还穿着和古代人们差不多的衣服,保留着那时人们的发髻和造型。她们说的话在我听来也象是古语。
  
  我站在那里,冲这个老太太执著地笑着,希望化解她对我的不信任,终于,她回了我一个大大的笑容,一闪身,钻入了自家的石头屋里。
  
  一户人家门外种满植物,除了这里家家户家都种的空心菜外,还有许多盆正在怒放的花朵。屋顶是高高的荒草,低矮石头屋的材质古朴自然,那个瞬间,天蓝云淡,我看着这幅极具镜头感的画面,愣了很久。
  
  另一户人家的一面墙已经残了,这里人走屋空,只留下屋内一堵墙上错落挂着的十多个镜框,他们是在这个屋子里先后死去的人们,最下面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从标注的字上我知道,这是屋主人的妻子,她去世的时候才三十二岁。我站在这堵挂满死者镜框的墙前,光线越来越暗,空气中飘浮的微粒似乎都带着时光的重量。
  
  一个老太太正坐在家门口用浆糊往红红的纸上贴着平安符;几乎每一户人家前都有坐在竹椅上聊天的人们,小鸡咕咕叫着,小狗撒着欢儿。一个没牙的老太太用手指比划着,对我絮絮说个不停,我猜了半天,才明白她怕我迷路,在告诉我出城的路。
  
  我完全在这座迷宫一样的古城里瞎转,流连于每一座古老沧桑的石头屋,看着每一棵羽叶如盖的树木,听着这座古城里的居民们自然鲜活日子里的每一丝声响。真幸运,保存这么完好,规模如此宏大的古城还没有被成群游客的脚步踩踏,这里的居民还能过着不受打扰的宁静生活。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走出来,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我竟然沿着进来的那条路走出来了。暮色降了,我忽然想绕着古城的外墙走一周。我为这个心血来潮耗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暴走,只围着古城转了大半个圈,我已经累坏了。大海就在眼前,那里波涛汹涌,天空象巨幅画卷,淡红的鱼鳞般碎云片组成变幻不定的图画,远天,是一两只船的剪影。我站在大海边,眼前,是壮美的夕阳,身后,是雄踞在高处的暗白色石头古城崇武,那一刻,我久久地静默着,发现自已是如此微小。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07:48 引用回复

这次旅行我没有带相机,下面这张崇武古城的照片是从网上找的资料,作者不详。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19:14 引用回复 (9): 鱼卷汤 & 崇武菜市场
  
  
  
  走回崇武古城巨大的石雕大门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我饥肠辘辘。古城外面,到处都是卖鱼卷的小餐馆,这种吃食我在泉州并没有见到。不过位移了四十多分钟的路程,主打的饮食又不同了。我既不知道鱼卷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一家的鱼卷正宗,漫无目的地走进一家看上去很干净的小店。这才知道,鱼卷其实是一种汤,这个餐馆里面就有正在做鱼卷的作坊。我得到允许入内参观。他们把马鲛鱼肉打成肉酱,用它捏成直径两厘米左右的长长鱼肉条,再切成三厘米长的一段一段,最后用这些鱼肉段打成汤。
  
  我坐在餐馆外的露天椅子上等了十来分钟,那碗汤端上来了,鱼肉段非常密实弹牙,袅袅地回香。汤色清白,里面飘着几朵碎碎的葱花,汤飘满鱼肉的清香,又没有丝毫油腻厚重。这碗鱼卷汤比我在福州喝过的任何一碗鱼丸汤都精彩,它外表极不起眼,内里却充满了百转千迴的滋味。这么多结结实实的鱼肉,这样清长的香味,它要价十块钱,真的一点也不贵。
  
  五十米远的前方,就是那座被射灯照亮的崇武古城的巨大石门,门前最外侧是两只石狮,狮子内侧是两只石雕大象。几个孩子正围着石象玩耍。坐在六百年的古城外,看着后人造的雄浑石头城门,吹着呼呼而过的海风,吃着从未体验过的鲜香莫名的鱼卷汤,这个在崇武古城外的夜晚,让我无法忘记。
  
  我回到宾馆,看着泉州台用闽南话播的的电视剧,对着下面的字幕,有一搭没一搭地学着闽南话。虽然窗户关得密实,但我可以清晰听到海边有焰火升腾和爆开的声音,那声音持续很久,只是从我这个角度,看不到满天的烟花。
  
  清晨四点多,窗外,港湾里的机动木船不停地发出突突突的马达声,我被惊醒。原来渔民们这么早就出海捕鱼了。我决定一大早去不远处的菜市场看看,那里一定有无数刚刚上岸的鲜活鱼虾。
  
  小镇的街道清晨就涌动着喧嚣,无数摩托车象大黄蜂一样蹿来蹿去。行人、挑担的小贩、摩托车、三轮车、破中巴将马路切割得得无比混乱。过一个十字路口,向右转,就是崇武菜市场。这里是海鲜和惠安女的世界。从市场门口起,就排开了卖马鲛鱼和鱿鱼的摊子,小贩们基本上都是穿着传统服装的惠安女。她们把鱼放在浅浅的大竹箩里,直接丢在地上,这场景与越南的菜市场非常象。
  
  走进市场,我被衣着特别的惠安女包围了,我对她们的服饰比对她们的商品更感兴趣。我看着她们脑袋中央微微上拱的发饰,那上面经常别着一块金饰。每个惠安女腰后的四条银链子闪闪发光。我前一天在一个小铺子里看到卖整套惠安女服装的,那个老太太开价一百五十块钱。忽然想起我在北京服装学院的中国服装博物馆里,看过林林总总奇怪的服饰,从东北鄂伦春族的鱼皮服装到贵州苗族的艳丽民族服装,但印象中那里没有收入惠安女的服装。
  
  不明白为什么她们的头巾基本上都是蓝色底的,从宝蓝到浅蓝再到深蓝,我没有看到一个戴其它颜色头巾的女人,头巾上是小小的碎花或者简单的几何图形。在海边生活的惠安女皮肤都晒得黧黑,但她们的身材都很好,没有看到一个粗壮身材的,全是婉转的腰身,上衣只到肚脐,一截白白的腰身若隐若现,加之长及脚面的宽宽黑裤子飘飘洒洒的,让她们走动间充满了风韵。
  
  那边档位全是卖海鲜的,一群穿着艳丽的惠安女集中在那里,我看得几乎眼花。看得出,做生意的她们非常精明能干,她们手脚麻利,计算神速,一单单地完成着买卖。我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有无数吸盘的小章鱼,它们触角上那麻森森的吸盘让我倒抽口冷气。这里还有很多大大小小我不认识的鱼,它们或白或粉,新鲜漂亮,在清晨的阳光里,闪着亮亮的水珠。这是我所见过的衣着最艳丽最有特色的一个菜市场。我转了一大圈,从一个惠安女手里买了半斤红红的大虾仁,算是来过崇武古城的一点纪念。
  
  回泉州的中巴十点钟开。似乎前方的高速路正在大修,大部分时间司机都在走一条三级以下的破路。路两旁是惠安女的家。都是白色花岗岩盖成的一层或二层的房屋。我喜欢石材天然拙朴的质感,带着时光和岁月的气息,这样的房屋让我觉得很美。但当地人显然不这么认为,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都用暗红色或者白色的瓷砖片把石头屋的正立面和侧面紧紧包裹起来,这使原本古雅的房子变成了仿佛洗手间的建筑。我走到哪里,凡是刚开始富裕的地方,都如此钟情这些难看的瓷砖片,它们迅速把各个不同地方原本风格各异的建筑变成了统一的洗手间或者浴室。
  
  让我感兴趣的是每家的门楣上都雕着四个字,大部分人家门上的字都是“眉山衍派”,眉山应当是他们祖上所生活的地方吧?它到底在哪里呢?
  
  在这样的烂路上,车开了快一个小时,颠泊在没有空调的大巴里,我有些晕车。在最后的半个小时,我很热,很累,非常不舒服。我的头抵着前排的椅子,焦急地盼着快到泉州。当车徐徐开进泉州中心汽车站时,我几乎有回到家的激动。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22:15 引用回复 (10): 有故事的小街
  
  
  
  从崇武回到泉州后,我从南环旅社搬了出来,那里深更半夜的电话铃声一次次地把我惊醒。我来到义全路上的海洋招待所,这里宽宽的单人间一晚上七十块钱。我住在十楼,从窗户可以看到泉州五六层的居民楼红红的屋顶砖,夜晚,一城的灯火静静地闪烁着。
  
  每天早晨和黄昏,我在泉州大街小巷漫无目地地走。我太喜欢走路,只有走路经过的地方,我才能深深地记住:记住它的名字,它周围街道的曲折,记得路过它时空气的颜色、味道和声响的混和。
  
  天后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离海洋招待所不远。没义全路向西,走到天后路时向西南折,走不远就到了。我依次路过幸福居委会、一家中等规模的菜市场,一个装修体面的蠔干粥店。天后宫建于1196年,是国内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从前,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会来这里祈祷平安。
  
  这么重要的一处文物竟然不收门票。只有一群老人坐在大门两侧打着牌。建筑整体是绯红色,檐角装饰着华丽的卷草图案。宽宽的庭院里种着几百年的古榕。没有一个游人,只有我和大殿旁边堆成山的写满祝福的瓦片呆在一起。我穿过供奉妈祖的大殿,来到后院,偶然抬头,大殿屋顶的瓦呈美丽的波浪形,仿佛正在款款流动;屋下一株老榕枝繁叶茂,一只麻雀轻盈地飞起,红色大殿的背景是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天,天空中流动着棉絮状的云。这一切元素的组合充满了深远的禅意,它美得让我忘记了时间。
  
  出天后宫,不远就是李贽故居。来泉州前,我对这个名字一点也不熟悉,参观了他的故居,才知道他是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焚书》。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但他最终却在76岁的时候被投入狱中,被迫害至死。
  
  故居里陈列了大量后人研究李贽的论述,除了这些书,故居里只有我一个参观者,以及一只白黑相间的猫,它蹲伏在门槛上,警惕敌意地看着我。
  
  出故居,就是万寿路,一条窄窄曲折的小路,两侧种满叶子细密的树,路边有一家佛具店,那里陈列着各种花花绿绿纸糊的送给鬼神的东西。泉州是一个宗教气氛如此浓重的城市,在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相安无事,各自兴旺地发展着信徒。泉州的佛具店与别的地方的也不同,这里陈列的东西大多是我没见过的,它们奇怪而浓艳,承载着我不明白的各种说法。
  
  走在万寿路上的那个下午,小街宁静,人很少,偶然路过的人们都走得慢吞吞的。空气中流动着植物的清香和树叶深处鸟的鸣啭。
  
  另一条叫旧馆驿古街巷的小街更有味道。它是市级保护文物,我在去开元寺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了它。它与西街垂直,一条细细的小街,只有200来米。没想到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保留明清时代古朴典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就有14座,有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有明嘉靖间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府第;清道光翰林龚维林、胞弟举人龚维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嘉庆间进士杨滨海故居、清末状元吴鲁的读书处......我走在这条小街上,仿佛穿行在一千多年的时光里,想着朝代更叠中,脚下的路面曾经走过多少宽袍广袖的才子佳人,这里曾经市声如织吧?而现在,我看到的只有一扇扇关闭的黑色木门,除了那些雕花的细部让我想起这是久远年代的房子,这里,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从报纸上看到政府马上要改造西街了,他们要把沿街那些“凌乱的房子”全部推倒,变成如东街一般,一模一样的红色骑楼。我知道下一次来泉州时,这条古色古香的西街将不复存在,那些旧书店、草药铺子、凉茶摊、花圈店、小食杂店,鲜花店全部会被改造掉,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服装精品店,从里面传出闹闹的音乐。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不停地走在西街上,我向这些写满故事的小店和这条铺满历史灰尘的小街告着别。在这个狂燥的时代,大家都在拼命地摧毁,之后又在火热地建设着,我什么都无力挽回,无法改变,我所能做的,只是用眼睛去记录并记住一段段老老的故事还没有被破坏前的样子。
  
  ......
  
  从泉州回深圳的卧铺大巴是晚上九点半的。我提前一天买的票,座位号已经排到第十。我仿佛前世就是个云游四方的人,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只要坐在火车或者汽车上,我内心都会一阵狂喜。我喜欢听着火车车轮咔哒咔哒的声音或者汽车行驶时的呼呼风声入睡,这两种声音伴着不断的摇晃让我仿佛回到了摇篮中,我感到甜蜜和安全。
  
  初到泉州时被香火烫的伤口在起了水泡后,有一点感染了,我抹了“京万红”,希望回到深圳后它能好起来。左胳膊这里一定会留下伤疤,它恰巧就位于我在淳安县摔那一跤后缝的六针旁边。这些伤疤将会变成我的记忆,让我深刻地想起每一次的旅行。不知道,如果这一生我都这样走下去,老的时候,会不会浑身上下都是记忆?
  
  我住在上铺,临窗,窄得无法翻身的小床。八个小时之后,我就会再次看到深圳。记得刚出来旅行的时候,月亮是细细的一弯镰刀,而今晚,半夜时分,透过浓黑的车窗看出去,月亮已经变成了晶晶亮的半片桔子。
  
  
  (全文完)
  

孔雀珠玉 发表时间:2008-8-27 10:23:03 引用回复   福州泉州一行攻略篇
  
    
  这一路上我都在留心收集旅馆和餐馆的名片,可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福州泉州的大多数招待所都说没有名片,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我几乎没有成功要到一张名片。留下来的电话基本上是我从招待所墙壁上或者外面大玻璃窗上抄来了。所以,这些电话和地址的获得,真比写一篇游记还累。
  
  以下就是我认为此行可以作为攻略的一些资料,希望日后能帮到你.
  
  1.从深圳到福州的火车K636 21:26发车。次日15:00左右到达。卧铺中铺价格:288元。
  
  2.在福州我住的一家招待所还不错,设备不错的标准间,一晚上100元,推荐之:
  
  福建省旅游干部学校学员公寓(福州市西二坏中路68号,电话:0591-83711733,83713003)
  
  这个公寓附近的公交站点:万商俱乐部或者柳桥。从火车站坐5路、22路、55路都可以到柳桥。
  
  3.我还顺路考察了网上推荐比较多的好运宾馆,它就在汽车北站和火车站旁边,好处是一下车就可找得到,但缺点是噪音大,终日人喊马嘶。内里的客房设施一般,还算干净。80-100块一晚的价位。
  
  好运宾馆(福州市华林路373号,汽车北站广场上,电话:0591-87580888)
  
  4.福州推荐的美食点:
  
  (1)台江步行街,N种福州美食,让人眼花缭乱。
  (2)酒井小吃店:在杨桥中路上,印象中在高峰桥大巴站那里。
  (3)鼓西街路北侧第一家小餐馆的鱼丸汤是我吃到最好的福州鱼丸。
  
  5.福州我去过的景点的门票:
  
  (1)西禅寺:20元
  (2)开元寺:免票
  
  ====================
  
  6.泉州住宿推荐之一:
  南环旅社(位于新汽车站附近温陵南路227号,电话0595-22190576,22191576。作为一家私人招待所,它的规模算是很大了。这里最便宜的一个床位只要二十来块钱,标准单人间50块起价。最让人惊叹的是地板每日都被四川清洁工擦得雪亮。但是楼层服务台半夜三更响起的电话铃声很影响睡眠。)
  
  海洋招待所(位于新汽车站附近义全路31号,电话0595-2205538,2206538)(这个号码是从玻璃上抄来的,忽然发现位数怎么少了一位?不知道应当在前面加个什么号码。)房间位于十楼,视野较好。而且房间非常宽敞,住得比较舒服。标准单人间70块一晚。
  
  7.在崇武古镇推荐的住处:
  
  宏泰宾馆(崇武镇海景花园4号楼,电话:0595-87683683。这里看海有很好的景观,每天都推出88块的特价房。
  
  8.如果从泉州至崇武,一定要去泉州中心汽车站坐车。泉州汽车新站和中心汽车站之间有直达大巴,票价2元。车就停在汽车站广场上。
  
  9.泉州推荐的美食点:
  
  (1)圆宝台湾小吃店(六灌路F6-30号)这里充满台湾风情的4块钱的卤鸭头和1块钱的卤鸭舌一定要去尝一下,不枉的!
  (2)鼎记大骨美食店(东湖房产5号楼1号店)电话:0595-22789900,这里可以用吸管吸的大骨和各种海鲜粥类颇有特点。
  
  10.泉州景点门票:
  (1)开元寺:10元
  (2)清净寺:3元
  (3)伊斯兰教圣墓:3元
  (4)天后宫:免票
  (5)李贽故居:免票
  (6)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免票
  
  11.泉州至深圳大巴从汽车新站出发,上午10点左右有一班,晚21:30分一班.票价:270块。约八个小时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