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新闻港中大校长:内地没事 香港就没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15:32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2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
中评社香港1月22日电/《中国评论》月刊一月号对国际知名经济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就“金融海啸对中国影响”给出自己的判断。文章内容如下:
为了应对金融海啸和全球经济衰退,香港特区政府特别成立了一个由特首主持的10人“经济机遇委员会”,其中一个成员是,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
近期珠三角出口订单大幅下降的原因何在
刘乃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目前已经转移到实体经济,您怎么看未来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近期出口订单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刘遵义:我认为将这次金融危机称为“金融地震”更合适,主要的震动或者说最重的影响已经基本出来了。但是地震就有余震,现在就处于余震的阶段;虽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经济倒退,但是已经不会有全面性、系统性的失能。
这对中国的经济一定会有影响,但不会太大。因为在不知不觉之间,出口在中国经济中的位置已经不是处于最重要地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出口值占GDP大约35%,但是中国出口产品的增加值很小。平均出口一元,中国境内的增加值只有两角钱左右,大约20%;算下来出口产生的GDP只有35%乘20%,等于7%,即使是境内产生的这一点增加值,一大部分还是被境外投资者赚走的,而这7%也不是一下子都没有了。估计,出口这一块受到的真正影响,如果全国范围计算的话,应该大约是GDP的0.7%。之所以对东莞、深圳、浙江影响比较大,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企业很多都是做来料加工出口的,这些地方的GDP受到的影响当然不止0.7%,但是从全国计算并不很严重。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是房地产的发展,出口已经不是当年那样作为拉动经济的最主要力量了。而且其中有一个问题,出口数字有些水分,就是在2005年以前,出口商喜欢把出口数字往低报,这样可以把赚的钱留在境外;而2005年之后出口企业选择把出口数字往高报,因为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他们希望拿多一些人民币,而真正的出口值其实增加并不多。
为什么2008年9月、10月份,中国内地厂商出口订单突然下降约50%呢?其实,如果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是不应该下降这么多的,美国的消费市场、消费水准都很平稳,消费比收入平稳,实质下跌并不多。美国假如实质消费下跌5%,已经很严重了,10%就更加不得了,为什么订单却下降了50%呢?其实是与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业处于金融地震之中有关。
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大多是较为低档的产品,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按照常理,经济下滑的时候,人们更愿意选择低档消费品,减少高档品的消费,所以中国接受的订单不应该下跌这么多。其中一个特殊的原因与金融地震导致的信用冻结有关。原先很多中国厂商接订单都是靠买家的银行的信用状,但是现在买家开不出信用状,又或美国一间银行开出信用状,但是中国的银行不愿意接受。有些买家信用好,不用开信用状,但仓储也要融资,面临银行信用紧缩,所以也不下订单了,等仓储卖完再说。这是订单突然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估计在三到六个月之后,订单就会陆续再来,对目前出现的状况其实不必过分担心。
另外,内地政府可以考虑,给予中国有业绩的出口厂商从内地银行融资的方便,让它们可以维持生产,支持那些常年经营信得过的老客户,不需要信用状,继续出口供应他们,三到六个月之后再付款。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保证,所有内地的商业银行都可以这样做。银行的支持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中国厂商可以在内地获得融资,维持生产与出口,情况不会坏到怎么样。
中国经济在金融海啸冲击下,能保持一定速度平稳运行吗?
四万亿重在维持信心 保证就业是重中之重
刘乃强:中央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会不会导致新一轮经济过热呢?
刘遵义:中央推出四万亿振兴经济,主要是维持信心。危机在很多时候会导致比较悲观的心理预期,人们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消费,这样经济就会出现问题。这个投资计划虽然数额庞大,但是我并不认为会出现新的经济过热。
对这个计划,其实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一下如何计算这些投资,因为有些投资是原来就是确定要支出的,也有的是重复计算的;还有一些,是原本打算慢慢做或者不想做的,现在快做或者下决心去做。那些原本就决定要做的,也可能被计算进去。
还有一个因素我们应该看到,四万亿的投资并没有一个何时全部用完的时限,而是分成多少年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四万亿投资计划得到广泛关注,这样大家有信心,就不会出大麻烦。
对中国内地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保证就业,对那些失业者要给予相应的帮助,使他们得到相应的生活保障,不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纯粹的经济问题就相对容易解决。
旅游是香港经济重要支柱 要争取更多地方“自由行”
刘乃强:港澳台此次都受到了金融海啸的影响,即使是台湾,中央也不想让其经济坏下去。您怎么看两岸四地在此次金融海啸面前的合作?
刘遵义:香港与内地可以说息息相关,只要内地经济没有事,香港就不会有事。转口、出口方面不会太差,等一段时间就会好转。最重要的是旅游。过去几年支撑香港经济的主要是两个支柱,一个是金融,另一个是个人游(自由行),本地出口只能算是第三个支柱。金融业虽然创造的价值高,但是创造的就业职位不多。
个人游则不同,涉及的不仅是旅行社、酒店,还有餐饮、零售、交通等很多行业,这些行业吸纳了大量缺少专业技能的劳动力,给最基层人群提供了大量职位,这对维持香港的就业、消费乃至社会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内地在这个时候应该开放更多的内地城市进入个人游的行列,对香港来说,这是最实惠的帮助。而就香港社会来说,最下边的人如果失业,生活是最悲惨的,因为他们原本收入就不高。
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拓展旅游资源,一个是寻求更多内地人参与自由行,而是让台湾人也可以“自由行”。其实台湾人落地签证为什么不可以呢(现时香港居民赴台是落地签证的)?有些具有相当消费能力的人,往往是突然有时间想到香港来,上飞机来落地签证就可以了,不必预先签证。这样也可以帮助国泰航空、港龙航空增加客源,相对抵消一点两岸三通造成的客源流失。因为两岸三通,关系和缓,总体上对香港是好的,因为两岸关系紧张对香港没什么好处。但是两岸直航,对国泰、港龙的打击是明显的。如果采用落地签证,就可以增加一些流量。
另外,深圳的长住人口大约800万,其中二百多万是有深圳户籍的,可以给他们发出类似“访港证”的证件。这样,这个两百多万人的群体,随时可以来香港购物与消费,买内地买不到的商品,享用内地没有提供的服务,这对香港经济景气的维持,会产生很有效的正面影响。
受金融地震的影响,欧美游客,不论是纯粹的游客还是商务旅客,来港旅游的数量一定会减少,增加内地客源可以补充这一部分的损失。拥有深圳户籍的二百多万人如果可以经常来港消费,对香港经济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现在人们缺乏的是信心,旅游业可以带动消费,增强人们的信心。
美元近期升值与黄金未升 都是正常的反应
刘乃强:作为金融海啸的源头,美元按道理应该疲软,而黄金价格则通常在政经危机中会走俏。但近期则出现强美元、弱黄金的奇怪现象,这是什么缘故?
刘遵义:很多人觉得美国经济受到金融地震的重创,美元应该贬值才对,可是目前却有所上升。其实这是由于很多美国投资者因为本国经济不景,信用紧缩,急需流动性,而将国外资产,包括股票、证券等,卖出,换回美元带回家救急;美金没有来,只有走,所以才导致了美元近期的不降反升。这个现象绝对是暂时性的。
黄金此次并没有成为避难所,其实投资黄金的真正报酬是负值,现在最重要的是现金。黄金在通胀的时候有利可图,但是现在大家的预期是会出现通缩,黄金当然不被看好。
港人要改变短线的缺点 争取在很多方面合作双赢
刘乃强:香港应如何对应当前的危机?
刘遵义:香港需要帮助失业的人,要保证他们有一个最低消费能力。不是对已经领取综援的人给予更多补助,而是特别针对那些新近失业的人士,应该补助他们维持一个最低的消费。有消费,社会就能保持稳定。政府现在应该在这个方面增加开支,一旦这类人士重新获得工作机会,补助就停止。
另外,香港人一定要学着把眼光放得长远,不能太短线。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变差,与香港一些人的短线不无关系。比如说,作为业主,不要不合情理地大幅增加租金。香港店铺、房屋的租约一般都是很短期的,两年已经是很长期的了。假如一个餐厅,由于经营得不错,出租店铺给他们的业主竟然一次性加租70%甚至是100%,那经营者怎么负担呢?一定是结业嘛。结果,业主的这种短线行为让经营餐厅者做不下去,自己也没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铺头在那空着,也是浪费,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港人其实在这个方面应该慢慢转变,要有长期合作共赢的观念,要有长远的眼光。大家如果都短线,都急于求现、互不合作,对谁都没有利。其实采取合作的态度,比如上述业主和经营者能够较长期合作,基本租金再加上分成,可能对双方都是最有利的。差的时候大家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好的时候就共用成果。互不合作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人民币是否要做储备货币 中国要仔细思考利弊
刘乃强:全球经济体系在此次金融海啸中产生巨大变化,您认为中国应不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会不会经过此次金融海啸过后成为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规则制定者?
刘遵义:要一步一步来。首先人民币要能够实现自由兑换,否则什么角色都难以扮演。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步伐可能会加快。从时机上看,对中国来说是好的。
比如东南亚国家出口货品到中国,现在如果问他们想要美元、欧元、港币还是人民币,让他们选择,他们很多人目前会选择人民币,因为中国经济稳定而且人民币可能继续升值,客观上有这个需求。
但是目前多数经济体贸易都是用美元结算,最终人民币是不是要成为美元那样的储备货币,中国还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因为如果成为储备货币,其他经济体就要收纳与持有人民币,就是说,它们必须对中国出超,这样才能净赚到人民币,而中国也就必须接受入超;因为主要是人家卖东西给中国,要比中国卖给它多,它才能净赚到人民币,中国不可能再像过去几年那样保持出超。
美国就是现成的例子。全世界大部分经济体都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它们要增持美元,就必须对美国出超,所以美国就长期处于入超的状态。美国的好处是,它可以用印出来的纸,来换人家货真价实的东西。以纸换货当然是有利的,美元这么多年都是如此。
但其中存在的风险是,如果其他经济体持有的人民币太多,如果它们都突然抛售的话,怎么办?这个风险需要考虑。日本之所以一直不愿日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就是因为日本不想出现入超的状况,还担心别人抛售日元产生麻烦。
即使有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想法,一时还难以实现。可以慢慢地在东亚、东南亚建立一个协调汇率的机制,强化人民币的地位。1998年也就是上一次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复苏产生了重要作用,东南亚国家对此是很感激的,也相当程度上坚定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信心。中国可以先从东亚、东南亚开始,建立一个协调汇率的机制,实现汇率对东亚以外的货币上落一致。这样的好处是,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不会出现竞相贬值的状况。因为一旦出现你贬我也贬,互相比拚贬值的状况,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如果建立一个协调汇率机制,大家汇率对外一起上落,就会降低外部冲击的破坏力。
中国与东盟有自由贸易区安排,如果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保持相互实质汇率基本的稳定,形成一个协调汇率机制可以产生一定的稳定作用。
欧元其实目前就扮演着维持与协调的作用,产生稳定欧元区的效果,人民币在东亚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
刘遵义小档案
刘遵义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兼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专研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东亚经济,曾于1966年建立最早之中国计量经济模型。2008年10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命为经济机遇委员会成员。2009年1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委任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