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所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6:24
一个平常人,不懂什么哲学思维,但生活中也总是思考着生命和生活问题。不知道谁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但只要思考多了,困惑多了,就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他们的思想领域。他们不是不可及的,我们的恍然大悟早在2000年前他们心中就想清楚了,还有许多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他们早就想过、想明白了。
无止境地挣扎在名利中,以为再得到高一级的职务或职称就会满足,再换上一台新车就会面子光鲜,到头来得到的若是空欢喜一场还算是好,而往往是一头雾水的困惑,而在这其中付出了什么只有自己清楚了。这些自己清楚的事,别人大体上也是明白的,有什么可说?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集中体现的是交换。用钱去换是最便捷的,此外还有多种换的方法,用文字把各种方法描述出来,就太伤人心了。每个人知道自己换取的方法,自己思量吧。思量的结果是把辛酸泪也就罢了,只怕是份屈辱情……
“哲学”这个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头脑中多少有些令人厌恶,在那丑恶的年代中,一群政治狂人把它歪曲了。提起哲学,大凡会与政治联系起来,或与“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与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联系起来,或与列宁《哲学笔记》中那些令人头晕的词句联系起来。差不多每个人都会说出“一分为二”这个词来,或许是那个年代带给中国人的全部哲学理解。以为哲学等于“一分为二”,对一切事物都“一分为二”了就深刻了,就认清了世界及一切事物的本质。其实这只是常识。
“辩证法”这个词也是那个年代中国人都懂得的词儿,无论谈任何事都会用辩证法的观点,都会略拉着长声地:“一方面是这样,另一方面是那样”地说起来,于是乎全中国都哲学了,都会用“两分法”看问题了。现如今总算明白了,辩证法不是“变戏法”。早上说“左”是正确的,晚上改成“右”是因为运用了“辩证法”。若干年来,把这个民族变了戏法,本来十分愚昧的人民仅十几年间个个都变成了具有哲学思维的“辩证”人。
常有这种情况,甲对某人持肯定看法时,乙会提出相反的意见,补充某人也有否定的方面,反应亦然。好像是指出甲缺乏“一分为二”的观点。细想下来这是常识的缺失。对某人、某事持一种态度,是对这件事总体的估价,已经作了肯定多少、否定多少的判断,这是思维正常的人思考的基础。这种总体的估价是交流的前提,是交流前的基本约定。甲持肯定看法,乙完全可以持否定看法,甲持肯定是总体的肯定,里面含有着否定的成份。乙持否定是总体的否定,里面含有肯定的成份。否则说每件事情都像某些熟知“辩证法” 的领导干部那样说话:“我们对这件事情是肯定的,当然啰,它也存在不足……”,这不是看问题全面或懂得辩证法,而是缺乏常识,是自己没有常识,却判定群众没有常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五项公理是一切几何推论的基础,所有几何学推论都以它为前提,绝不需要画蛇添足地说:此推论以五项公理为前提。伟大人物以常识教导党的高级干部常见的史实是:高级干部报以热烈掌声,赞叹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