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逍遥自适的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51:53
一个逍遥自适的生活境界才是人类追求的幸福层次。要进入到这个境界,必须经历从学知到弃知的过程,必须认识到这个社会的许多知识比如社会要求、原则、礼俗、规范等都是不必要的坚持,因为这些坚持破坏了真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所以必须在心理上化除这些坚持,人们应以齐一的胸怀对待社会上的知识观念及种种纷争。只有这样才能在心境上达到不为外在情境所烦扰的境界,也才可以尽情地追求心灵上的逍遥自适的空间。
为什么说必须‘弃知’才能达到逍遥自适的生活境界?从理论上说,自然运行原理本身是‘道’,而这个‘道’的原理是难以把捉的,是一般社会议论的层次无法掌握的,因此任何由‘道‘的属性引申出来的知识体系都不具备绝对性。况且它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知识结晶,我们平常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区别不同事物用的,这样的知识越多,对物质整体连续的性质就越不容易把握;所以要探讨事物运做之后的原理必须有意识的淡化物质或事物之间的区别,用统一、连续、流动的物质观念重新整合对万物的认识,以达到‘齐物我’的境界。当你把所有的区别都淡化了,你就会用齐一的胸怀看待万物,你也就拥有了逍遥自适的心理基础。
既然社会上各知识体系都是相对的真理,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让这个相对的观点左右我们的喜怒哀乐,任何知识体系及理论体系都是‘道’的不同侧面,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要用齐一的胸怀接受各种理论体系,消化它、咀嚼它,最后超越它。这才是一个健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既然我们所坚持和行为着的都不具备绝对的意义,那何不卸下繁重的心理包袱,从而追求逍遥自适的生活意境呢?这种理念是否为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人打开了另一个心理空间。让那些在自己编制的笼子里到处乱撞的人看到了解脱升华之路,如果这个心理空间打开了的话,那么在面对自我的命运及社会生活矛盾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采取的态度就是‘清静无为’。
为什么说所有的理论体系都是相对的观念呢,因为任何理论体系要证明自己的正确必然有预设好了的理论前提,总有一个特定的发言角度,正因为有了理论前提和发言角度,也就成就了该理论只能解决相对问题的现实,而远非绝对的真理,它的适用范围必然十分有限,让我们看看理论的创建者及其信徒的做法吧,大肆鼓吹理论的绝对性,无限夸大理论的适用范围和空间。从‘道’的角度看这些理论不过是真理的某个属性和侧面而已,所以理论创建者及其信徒的行为举止倒更象是个商人,只不过这个商人制造出来的商品是些理论而非实物商品,但这个‘商品’的最终命运也是被更高级的商品所淘汰,有点不同的是实物商品制作者并没有真的认为自己的商品空前绝后,但理论商品的制作者却象喝了迷幻药般的认为自己的‘商品’独一无二,空前绝后。许多自以为是的‘精英’级人物都在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重复这个幼稚的过程,这些概念游戏从古至今一直不间断的玩着,而且要永远的玩下去。如果这些游戏的发明者仅仅在于教育他人一些基本知识倒也值得提倡,教育的工作总该有人做,但若自称发现了和体现了真理并因此对其它体系进行打击排斥就是不应该的了。
任何的理论体系都只是在某个时代、环境下适用,时过境迁就会有新的体系出现,如果持有这样的认识和胸怀,我们就可以相当充分地理解任何观点的有用性,并进而欣赏这些观点的智慧型态,当然也同时清楚地知道这些观点的适用限制。但是我们许多人心胸并不开朗,有了一点什么就要钻牛角尖,得了一点经验智慧就要无限地推演,於是理论市场中充满了排斥他人观点的绝对性意见,有我无你,要不就辩个你死我活,生命过程的精彩都被这种无聊的竞争心理给遮盖了,君不见社会上一般的知识份子要不就汲汲营营地追逐功名利禄,要不就孜孜不倦地研究、宣扬他的理论。几乎所有自以为有头脑有思想的人,都生活在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的束缚中。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所以都一往直前、义无反顾地投入追逐的竞技场中,想让自己出人头地、头角峥嵘。因此他们对自己生活意义的满足或失落也就都建立在这些事件的成功或失败上。当他们满足的时候,他们失去了追求更有意义的价值的机会,当他们失落的时候,他们徘徊在根本不需要失意的情绪中,他们让自己生命的精彩绞锁在世俗的烦忧中,毫无真正的快乐,也一点儿都不高明。这样的追求只能使心胸越来越狭窄,境界越来越低,距离自然的逍遥也愈加地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