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说法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1:48

虚云老和尚说法开示(一)

虚云说法 2009-07-01 20:10:04 阅读57 评论0 字号:大中

 

开示是指大德高僧对佛法的正确解释。

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所以,后世习禅者举行克期取证的修行,以每七日为一期,叫做打禅七。打七的目的是要开悟,获得智慧,得道证果。

1953年,饱经磨难时年已114岁的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亲自主持两个禅七开示,对禅法作系统的介绍,许多人由此迅速悟道。

 

上海玉佛寺两个禅七开示(1953年)

 

不要头上安头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很慈悲,各位班首师父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

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世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后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唯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么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此宗相继自摩诃迦叶以至如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哀微已极,唯有金山、高旻、宝光等处,撑持门户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人才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符实。昔者七祖青原行思问六祖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思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思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六祖深器之。

现在你我根器劣弱,诸大祖师,不得不假方便,教参一句话头。宋朝以后,念佛者多,诸大祖师,乃教参“念佛是谁?”现在各处用功的都照这一法参究。可是许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这句“念佛是谁”的话题放在咀里,不断的念来念去,成了一个念话头,不是参话头了!参者参看义,故凡禅堂都贴着“照顾话头”四字,照者反照,顾者顾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们一向向外驰求的心回转来反照,才是叫看话头。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譬如我在这里念佛,忽有一人问曰:“某甲,念佛的是‘谁’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进曰:“念佛是你?你还是口念,还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着时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为何不念?”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到底由哪里而来?是甚么样子?微微细细的去反照,去审察,这也就是反闻自性!在行香时,颈靠衣领,脚步紧跟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要东顾西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坐香时,胸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压,随其自然,但把六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的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不要粗,粗了则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细,细了则昏沉,就堕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得好,功夫自然容易纯熟,习气自然歇下。

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开悟,或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就是为了开悟,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个心去求这些,就是头上安头了。我们现在知道了,便只单提一句话头,可以直捷了当;如果我们初用功时,话头提不起,你千万不要着急,只要万念情空,绵绵密密的照顾着,妄想来了,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来了,我总以觉照力钉着这话头,话头若失了,我马上就提起来。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时光久了,话头会得力起来,这时候,你一枝香可以将话头提,就不会走失,那就有把握了。说的都是空话,好好用功吧!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照顾如鸡抱卵

打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的,同时他的禅定也是非常的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阳州高旻寺的天慧彻祖,也是在他会下悟道的。禅门下的一切规矩法则,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风大振,故人才也出了很多,所以规矩是非常要紧的。这种克期取证的法则,犹如儒家入考试场,依题目作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时间的。

我们打七的题目,是名“参禅”,所以这个堂叫做“禅堂”,禅者,梵语禅那,此名静虑;而禅有大乘禅、小乘禅、有色禅、无色禅、声闻禅、外道禅等。宗门下这一禅,谓之“无上禅”。如果有人在这堂中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那就是即同如来;故这禅堂,又名“选佛场”,亦名“般若堂”。这堂里所学的法,俱是无为法。无者,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若是有为,皆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诵经、礼忏等,尽是有为,都属言教中的方便权巧。宗门下是教你直下承当,用不着许多言说。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着,不识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礼辞马祖,至四明梅子真旧隐处。缚茆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挂杖迷路至奄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只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哪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佛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可见古来的人是如何了当和简切!

只因你我根机陋劣,妄想太多,诸大祖师乃教参一话头,这是不得已也。永嘉祖师云:“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高峰妙祖曰:“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到看破这句话头为止。妙祖又发愿云:“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沩山祖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初发心的人总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实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话头,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谁字照顾得如澄潭秋月一样的,明明谛谛的,不落昏沉,不落掉举,则何悉佛阶无期呢!假如昏沉来了,你可瞠开眼睛,把腰稍提一提,则精神自会振作起来。这时候把话头不要太松和太细,太细则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清静,觉得爽快。可是在这时候,这句话头不能忘失,才能在竿头进步,否则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则妄想容易袭进,妄想一起,则掉举难伏。所以在此时光,要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能使动静一如。

昔日我在金山等处跑香,维那催起香来,两脚如飞,师傅们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死人一样,还有甚么妄想昏沉呢!像我们现在跑香相差太远了。诸位在坐时,切不要把这句话头向上提,上提则便会昏沉;又不要横在胸里,如横在胸里,则胸里会痛;也不要向下贯,向下贯则肚账,便会落于阴境,发出种种毛病。只要平心静气,单单的把“谁”字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一样的照顾好,照顾得力时,则命根自会顿断,这一法初用功的同参道友,当然不易的。但是你要时刻用心,我再说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倘无方法,纵然任你把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的。这方法,是要有一支纸媒和一把火刀,火媒按下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力向火石上一击,则石上的火,就会落在火媒上,火媒马上就能取出火来,这是一定的方法。我们现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认,故要借这一句话头,做为敲火刀。昔日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对这取火法,则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是与佛无二,只因妄想执着不得解脱,所以佛还是佛,我还是我。你我今天知道这个法子,能够自己参究,这是何等的殊胜因缘?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尽竿头再进一步,都在这场中选出,可以上报佛恩,下利有情。佛法中不出人才,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伤心。假如深信永嘉和高峰妙祖对我们所发誓愿的话,我们决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参吧!

(初七第二日开示,2月23日)

 

弄得四大不空

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甚么尘劳妄念澈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你我本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只因妄念执着,爱缠世间幻法,所以弄得四大不得空,生死不得了。假如一念体起无生,则释迦佛说的这些法门也用不着了,难道生死不会休吗?是故宗门下这一法,真是光明无量照十方。

昔日德山祖师,是四川简州人,俗姓周,廿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性海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扫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灃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而出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处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竟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

于是礼辞,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盼。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沩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住灃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哲匠住持。聆师道行,屡请,不下山。廷望乃设诡计,遣吏以茶盐诬之,言犯禁法,取师入州,瞻礼坚请居之,大阐宗风,后人传为德山喝、临济棒。

像他这样,何愁生死不休。德山下来出岩头、雪峰;雪峰下出云门、法眼;又出德韶国师,永明寿祖等,都是一棒打出来的。历朝以来的佛法,都是宗门下的大祖师为之撑架子。诸位在此打七,都深深的体解这一最上的道理,直下承当,了脱生死,是不为难的;假如视为儿戏,不肯死心蹋地,一天到晚在光影门头见鬼,或在文字窟中作计,那末生死是休不了的。大家努力精进吧!

(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日)

 

切莫分心散乱

七天的辰光已去了四天,诸位都很用功,有的做些诗偈,到我那里来问,这也很难得。但是你们这样的用功,把我前两天说的都忘却了。昨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我们现在是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头。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句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哪里还有这许多妄想来作诗作偈,见空见光明等境界?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哪里去了!老参师傅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及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讲过了。

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他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前两句譬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得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识、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即是意贼,第七识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贪着第八识见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前五识,贪爱色、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光,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使一向贪着色、声、香、味、触、法贼,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后面的两句,“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譬喻:即是我们三界众生沉沦于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缠,被尘劳所惑,不得解脱,故拿梅花来作譬喻。因为梅花是在雪天开放的,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气候寒冷,一切的昆虫草木,都已冻死,或收藏。尘土在雪中也冷静清凉,不能起飞了。这些昆虫草木尘土灰浊的东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我们把这些东西去掉了,则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了。但是你要知道,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里而能开放,并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风和畅的气候而有的。

你我要想,心花开放,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之中而能显现的。因为我们这八种心,若一糊涂,就成“无记性”;若一造恶,就成恶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无记有“梦中无记”和“空亡无记”,梦中无记,就是在梦中昏迷时;唯有梦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无所知,这就是独头意识的境界,也就是独头无记。“空亡无记”者,如我们现在坐香,静中把这话头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甚么也没有,只贪清静境界,这是我们用功最要不得的禅病,这就是“空亡无记”。我们只要二六时中,把一句话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说:“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寒山祖师曰:“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你我大家都是有缘,故此把这些用功的话,再与你们说一番,希望努力精进,不要杂用心。

我再来说一公案,昔日鸡足悉檀寺的开山祖师,出家后参礼诸方,办道用功,非常精进。一日寄宿旅店,闻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仍旧打豆腐!”这时这位祖师正在打坐,听了她这一唱,即开悟了。可见得前人的用功,并不是一定要在禅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乱,空过光阴,否则,明朝仍旧卖豆腐了!

(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发坚固长远心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次之则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吗?

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静,犹如浊水澄成了清水,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还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如不前进,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你淫房酒肆,生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这是一例。例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这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很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是在那儿未动,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共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清勿与外人言!”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篷,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这路边经过。其僧问曰:“诸位师傅,今日这样欢喜到哪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中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叫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进宫去了。唯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个筋斗而入。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请皇上礼谢圣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时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斋毕,帝领至御花园游览,内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国师爱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正要人撤送漳州修建,师曰:“不须撤送,我拿去就是!”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中腾空即去,帝甚惊悦,叹未曾有。

诸位!请看这是什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妹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一眼,这样的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话头参看!

(初七第五日开示,2月26日)

 

不可生是生非

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办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众前吐露出来,平常在这个时候向你们考功,是叫做讨包子钱,人人要过的。就是我们打七的人人要开悟,人人可以弘扬佛法,度尽众生的意思。现在不是说人人开悟,就是一人开了悟,也可以还得这些包子钱。所谓众人吃饭,一人还帐。如果我们发起一片精进的道心,是可以人人开悟的。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始以来贪爱炽然,流浪生死,八万四千尘劳,种种习气毛病放不下,不得悟道,不像诸佛菩萨常觉不迷。是故莲池说:“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只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生为已身,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了脱!”这十几句话,说得可等明白和真切!染者,染污,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嗔恚斗争。对道德二字,认为是绊脚石,一天到晚,喜怒哀乐,贪爱富贵荣华,种种世情不断,道念一点没有。所以功德林被凋残,菩提种子被烧尽,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已饥,视人溺如已溺,常发菩提心,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所谓拔苦与乐,兴慈济物,你我都能克已复礼,甚么也不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无困苦,事事都能办到了。同时你自己也随之得到圆满果实的报酬,如江河中的水涨了,船必自高了,你能以一种慈悲心,恭敬心对人,不自高自大,不骄傲虚伪,则人见到你一定会恭敬客气。否则,只恃一已之才能,老气横秋的,或口是心非的,专为声色名利作计,那么就是人家恭敬你,也恐是虚伪的。故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六祖曰:“他非我不非,我非却有过!”所以,我们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别,如诸佛菩萨为人服务一样,则菩提种子处处下生;美善的果实,时时有收获,烦恼自然缚不着你了。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所以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们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今天参加打儿的多是在家大德,我们要好好降伏其心,赶紧去离缠缚,我再说一公案作为诸位的榜样。因为你们都是发了很大的信心而来到这宝所,我不与你们解说,恐怕你们得不到宝,空手而回,不免辜负信心。希望静心听着:昔者唐朝有一居士。姓庞名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闻石头和尚道风,乃往谒之。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庞由是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庞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庞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千江水,即向汝道!”庞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承二载。居士自从参透本来人后,甚么也不做。一天到晚的单单织洒篱过活,家中所有的万贯金银,也一概抛于湘江之中。一日两夫妇共说无生的道理。玄曰:“难!难!难!拾担芝麻树上摊!”其妇曰:“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闻之笑曰:“你们二老人家,怎么说这些话来了!”玄曰:“据你怎样说?”曰:“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向之,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玄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甚么处?”玄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玄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玄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玄尝游讲肆,随喜听《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处,致问曰:“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主无对。玄曰:“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主闻欣然仰叹。一日居士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玄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玄乃笑。玄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观竟回报曰:“日则中矣,惜天狗蚀日,父亲何不出去一看呢?”玄以为事实,乃下座出户观之,其时灵照即登父座,跏趺合掌坐脱。玄回见灵照已亡,叹曰:“我女锋捷,先我而去。”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頔问疾次。玄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遗命焚弃江湖。其夫人闻之,即告知其子。子闻之,将锄头撑其下额,立地而去。此时其母见如此光景,亦自隐去。

你看他们一家四口,都能如此神通妙用,可见你们为居士的多么高尚!到现在莫说你们居士没有这样的人才,就是出家二众,也都是与我虚云差不多,这是多么倒架子,大家努力吧!

                                           (初七第六日开示,2月27日)

 

好好精进用功

恭喜诸位!七天功德,今日圆满,证悟过来了的,照规矩应该升堂,如朝中考试,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应该要庆贺。但是常住很慈悲,明天继续打七,使我们可以加功进步,诸位老参师傅都知道,这种因缘殊胜,不会空过光阴!各位初发心的人,要知人身难得,生死事大。我们得了一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难闻,善知识不易值遇,今天诸位亲到宝山,要借此良机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归。

宗门下一法,我已讲过,是世尊拈花示众,一代一代的从根本上传流下来的。所以阿难尊者,虽是佛的弟弟,又随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彻大悟,待佛灭后,诸大师兄弟不准他参加集会。迦叶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请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当下大悟。迦叶尊者乃将如来心印付之,是为西天第二祖;历代相承,至马鸣、龙树尊者后,天台北齐老人,观其《中观论》,发明心地,而有天台宗。这时宗门下特别大兴,后来天台衰落,至韶国师由高丽翻译归来,再行兴起。达摩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由思师、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独胜。如念佛一法,亦由马鸣、龙树之所赞扬。自远公之后,永明寿禅师为莲宗六祖,以后多由宗门下的人所弘扬。密宗一法,经一行禅师发扬之后,传入日本,我国即无相继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师兴起,不久亦绝。独以宗门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

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开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来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楼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黄龙击鼓升座,吕遂随众人入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黄龙曰:“绕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嗔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手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入伽蓝为护法的一例。

(初七圆满日开示,2月28日)

 

静坐脱离尘劳

 虚云到常住打扰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班首师傅,特别优待,已深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这个名目,我实不敢承认。现在应慈老师师年高腊长,应归他来领导才合理。同时常住上的法师很多,都是学德兼优,我是一水上浮萍,全然无用的一个人。今天以我年纪大,要加诸客气,这实在是误会了。在世法尚且不以年的大小而论,如过去朝中赴科考的人,不管你年纪多大,而对于主考者,总是称为老师,都要尊敬他,不能讲年龄的;在佛法中更加不能了。如文殊菩萨,过去久远,业已成佛,曾教化十六王子。阿弥陀佛是十六王子之一,释迦牟尼佛也是他的徒弟,到了释迦成佛的时候,他便为之辅弼,可见是平等一味,无有高下的。故此请诸位不要误解了,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希有、难得的因缘,诸位都不避风尘,不惮劳倦,这样的忙碌,也自愿的来参加,可见都有厌烦思静的心。本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有关,故有众生,终日忙碌,无一日休闲,稍作思惟,实乃无益。但是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斋供僧,或装佛像,或修庙宇等,一些有漏之因,翼求来生福报,因他不解无漏功德的可贵,故偏弃不行。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静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故《楞严经》阿难尊者曰:“不历僧秪获法身。”但是你我及一般人,平常总是在尘劳里,在喜怒里,在得失里,在五欲里,在一切图快活享用里过活。而今一到禅堂中,一声止静,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六根门头,犹如“乌龟息六”样的,任甚么境界也扰你不动。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之法。故以金银等七种宝物造塔,如恒河沙数之多,犹不能及此“静坐”一须臾之功德也。

乌龟息六是一譬喻。因为海狗喜食鱼鳖,一见乌龟在海滩上爬,它就跑去吃它。乌龟知其要吃它,便把四只脚,一个头,一条尾,统统缩进壳里去,海狗见之咬它不着,空费一番辛苦,弃他而去,此时乌龟亦脱其险。我们人生在世,无钱的为衣食忙得要死,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正如被海狗咬着,若知其害,便把六根收摄,返照回光,都可以从死里得生的。前两晚说过宗门下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来心法,是了生脱死的根本。如讲经等法门,虽然是起人信解,但是大都是枝叶上的文章,不容易大开圆解的。如要想以讲经等法子来了生脱死者,还须要经过行证,是很为难的。故从来听到讲经等及其他法门中显现神通与立地悟彻者,比宗门下少。因为宗门下不但说是比丘和居士有不可思议的手眼,就是比丘尼也有伟大的人才。

昔者灌溪尊者,是临济的徒弟。在临济勤学多年,未曾大彻大悟,乃去参方。至末山尼僧处,其小尼僧告知末山,末山遣侍者问曰:“上座是游山玩景而来,抑是为佛法而来?”灌溪只得承认为佛法而来!末山曰:“既是为佛法而来,这里也有打鼓升座的法则!”遂升座。灌溪初揖而不拜,末山问曰:“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末山曰:“何不盖却?”溪无法,始礼拜。溪问:“如何是末山?”末山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末山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灌溪不能答,于是伏膺。在该处作园头三年,后来大彻大悟。灌溪上堂有云:“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娘娘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到如今饱不饥!”故知灌溪虽是临济的徒弟,亦是末山的法嗣。可见尼众中也有这样惊世的人才,超人的手眼。现在你们这样多的尼众,为甚么不出来显显手眼,替前人表现正法呢?须知佛法平等,要大家努力,不要自生退堕,错过因缘。

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你我无量劫来,流浪生死者,只为不肯放下身心清净修学,而感受轮回,不得解脱。所以要大家放下身心,来静坐片时,希望漆桶脱落,共证无生法忍!

(次七第一日开示,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