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白骨”揭露繁华背后的极度冷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7:34

             鲁宁:2009年5月19日东方早报社论

浦东新区上南路金光新村176号底楼独居老人胡老太,死亡(警方已排除他杀)两年余一直未被发现,直到本月15日因其院内水龙头连续漏水被一水电维修工偶然发现,至16日警方介入调查,胡老太尸体只剩一具白骨。如此骇人听闻之凄惨,周围邻里目瞪口呆、唏嘘感叹。此事经昨日早报独家揭露,闻者无不为之心灵震颤。社会冷漠症----一块积存多年仍在发展的“社会伤疤”再一次被残忍地撕开......无论作何解释(掩饰),“一具白骨”揭(暴)露出大都市繁华背后的冷漠一面,并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冷漠以及面对冷漠的无奈都推向了极致。我们与市民、网民一起思考,有三点看法不吐不快:

第一、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很普遍,可胡老太的亲人不能如此冷漠。胡老太结过两次婚,后夫已亡。如果说由后夫所生的两个子女不与胡老太来往尚可原谅,那么胡老太与前夫所生的两个亲骨肉,在面临生母的一具白骨时又该如何面对天地良心!尽管胡老太与前夫离婚时法院将两个子女判给了前夫,虽说这个时代讲孝道已有点儿奢侈,或许子女不与生母来往也有胡老太的不是,但无论如何,逢年过节,做子女的也该向自己的生母问个安。仅此而已----胡老太的两个子女显然不屑于顾,实在是太不应该。

第二、胡老太“失踪”两年有余,小区物业、供水、供电、供气部门都在哪里?这些部门虽说无须承担“监护”胡老太之责任,但当它们的收费员上门向胡老太收费(包括抄表)而遭遇月月扑空的不正常情况时,哪怕只从履行本职工作之角度,也该向居委会干部打听一下胡老太的下落......

第三、居委会干部在哪里?一个独居老太长达两年信讯全无,作为扮演关爱照顾老人“一线责任人”角色的居委会干部,怎可对一个上了年纪且独居的老人漠不关心?面对如此缺乏责任心的居委会干部,倘若胡老太生前不是居住于底楼,不是因为院内水龙头漏水被水电维修工偶然发现,可怜胡老太之尸骨不知何时才能入土为安......

然而,气愤归气愤,回头我们尤须客观指出,“一具白骨”之凄惨,终究属于发生概率极小的极端事件。尽管所有的听闻者均感到异常气愤,但其所暴露的极度冷漠,绝对不是上海市区关爱老人工作的全貌,若拿前者全盘否定后者,那同样是极不公允的,也是违背基本事实的。

相反,以我们的耳目所及,上海市区关爱老人之各项工作,在国内恰属可圈可点。早报评论员的面对邻居就是个独居的九旬老太,平时享有五项敬老待遇:每隔半月居委会联系干部上门看望一回;街道每年为老太做一次健康体检;社区医生每周定时上门巡诊一次;社区聘请的钟点工每周上门一次帮助老太打扫卫生及洗漱;居委会为老太安装有专用求助呼叫器。以上五项待遇,前一项系居委会干部份内职责;后四项体现政府与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所需费用由街道和区级财政筹措,不足部分纳入市财政专项预算给予补贴。

经早报评论员与居委会书记聊天获悉,上海各社区关爱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形成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帮护机制,只要按这套机制认真操作,“一具白骨”这样的极端凄惨理当可以杜绝。反之,纵然帮护机制很完善,但落实过程流于形式甚至根本不予落实,上述凄惨仍有可能再度重演。

我们如此阐述并非有意掩盖或袒护上海关爱老人工作之不足,相反,除了现有帮护机制的落实在各社区参差不齐之外,上海应对已提前进入的老龄化社会,以及面上关爱老人之最大不足,首先是福利化养老(养老公共服务)机构及商业化养老机构的严重不足。前者涉及财政投入不够、定点布局不均、养老床位稀缺等三大不足;后者则主要反映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及扶持政策缺乏连贯性。最近两年,上海应对老龄化社会之被动局面已有所起色,但要明显改观仍有待时日。

邻里街坊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冷漠症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毒”,成因复杂但肯定与社会处于剧烈转型阶段有关,遏制并逐步铲除这种可怕病毒并非全无可能却需要时间及诸多外部环境条件的配套,谓远水难解近渴尔。立足现实,一方面是加大投入偿还关爱老人的社会性历史欠账,更重要的则在于落实好现有的帮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