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50:49
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Tom Orlik

金融危机将美国经济拖入债务泥潭,短期内也看不到复苏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终结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中国等持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很明显对自己所持的美元可能贬值感到担心。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提出,创建基于特别提款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掌控。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和中日韩三国承诺建立1,200亿美元
“清迈倡议”框架下的区域货币基金。“清迈倡议”很像是IMF的地方版。此外,人民币已经成为了新生的国际货币。香港和广东被宣称为人民币结算贸易的结算中心。中国已与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和香港达成总额人民币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从而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人民币能否填补美元留下的空白?随着美国政府全力开动印钞机,向陷入困境的经济注入更多资金,美元未来的价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以美元来对贸易进行估价和结算的公司来说是个坏消息。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同意将来接受美元支付,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支付还没有进行,兑本国货币就直线贬值。今年3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提出,如果人民币能够暂时取代美元,为地区贸易提供更为稳定的计价和结算方式,那对中国的邻国来说将会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服务。

将香港和广东建成为人民币计价交易的结算中心,以及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这些都有一个大环境为前提:推动人民币用于贸易计价和结算。标准的货币互换程序相当简单。中国将一笔资金存入伙伴国央行的帐户,并以伙伴国的货币计价。伙伴国也在中国央行存入同样数目的资金,以人民币计价。在进行互换的时候,双方的资金价值相等,如果汇率出现波动,则一国需向另一方进行支付,以确保互换货币仍然等值。

在伙伴国央行存入的人民币可供其本国企业用于结算与中国的交易,也可在其他国家的交易对手同意的情况下与其进行结算。这就意味着该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可以自由流动了:企业有了另外一种结算贸易的货币,这样一来,对美元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中国以及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无疑正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未来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政府为推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而采取的种种举措将会加快这一进程。

但现在就预计美元会让出国际储备货币的宝座还为时过早。美元之所以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仅是因为美元被广泛用于全球贸易结算,也是因为它被用作一种保值货币。或许人民币已经开始挑战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统治地位,至少被用于中国自身的进出口贸易,但人民币要成为一个能让外国政府放心的保值货币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路之所以会受到严格限制,这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首先,人民币仍然是不可兑换的,无法在中国以外地区使用。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蕴岭建议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时机成熟至少还要5年甚至8年的时间。哪怕是这个预期也过于乐观了。上海计划在2020年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其中一个前提条件,或许这个时间才是更为现实的目标。

第二个原因甚至更引人关注:与诸多公开表述相反的是,中国政府本身仍然致力于支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很自然地,中国政府担心他们的美元储备价值可能会在未来缩水;但他们更加担心当前的经济问题会导致依靠出口的行业破产,从而引发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

因为这个原因,从2008年秋天金融危机爆发起,中国政府就一直维持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要在巨额贸易顺差的情况下维持汇率稳定,就需要将盈余转回为美元。贸易顺差只要有1美元没有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就意味着美元兑人民币的价值会下跌1美元。由于中国出口行业已经命悬一线,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肯定不是中国政府愿意看到的。

美元陷阱的准确意思并不是说,中国一旦开始抛售所持美元储备资产,就会导致剩余储备价值缩水。其真正意思是,如果中国希望维持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而给出口行业提供支持,那么中国就别无选择,只能将贸易顺差转化为美元债券。只要中国继续依赖于出口,那么中国就依然会将汇率作为政策工具,并支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编者按:本文作者Tom Orlik是SMRA China的首席经济学家,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