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头脑发热 曾下令暗杀蒋介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7:23:13
罗斯福头脑发热 曾下令暗杀蒋介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介石差点死于一次被精心策划的谋杀,谋杀的策划者竟然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这则秘闻是此项谋杀行动的具体执行人多恩在他的回忆录《和史迪威从缅甸出走》一书中披露的,其真实性却值得怀疑。

 

“蓝鲸行动”暗杀蒋介石?

 

  据多恩所述,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对中国战区的状况十分不满,他给二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下令:如果不能与蒋介石合作,又无法排除他对我们的牵制,那就干脆把他干掉,然后再物色一个能够听从调遣的人取代蒋的位置。他限定史迪威三个月内干净、利索、不留痕迹地除掉蒋介石,过了三个月指令自动取消。

 

 

1942年4月,蒋介石夫妇和史迪威在缅甸留影。

 

  史迪威回到昆明后,就和手下亲信准将多恩密议此事。他告诉多恩要不留痕迹地除掉蒋介石,并把罗斯福的这项指令称为“蓝鲸行动”,因为该行动事关重大,所以要万无一失。史迪威和多恩想了包括投毒在内的多种办法,但是直到1944年初,获悉蒋介石拟应邀访问印度,并视察中国驻印度军队的消息后,他们才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按照设定计划,“蓝鲸行动”将先由美军军官在专机上做手脚,当蒋介石的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时,飞机发动机会突然发生故障,机上所有人不得不弃机跳伞,而且为保证计划万无一失,机舱内所有乘客的降落伞都将失效。

 

  史迪威和多恩的计划很周全,但不料3月初蒋介石要出访时,日本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由于军情紧急,蒋介石临时决定取消访问印度,“蓝鲸计划”未能实施,加上罗斯福的三个月期限已到,计划最终流产。

 

杀机背后有原因

 

  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怒火,源于史迪威等人提供的有关蒋介石和中国政府的秘密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在亚洲的战略目标是希望通过对华援助,使中国继续抗日,以赢得盟军对日决战的准备时间。为此,1942年3月,罗斯福派曾任驻华使馆武官、对中国十分熟悉的史迪威中将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作为美国总统代表和驻华美军司令官与蒋介石合作。

  与美国人的考虑不同,蒋介石看到盟军对日作战胜算很大,不愿意为美国人出大力,想保存嫡系部队,准备和共产党逐鹿中原。当然对于罗斯福,蒋介石也有自己的策略,1942年3月,他组建了精锐的中国远征军,接受史迪威指挥开入缅甸和日军作战,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

  但史迪威对于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逐渐产生了反感,他批评蒋介石指挥混乱,攻守无章法。而蒋介石本人也被他认为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出于对日作战的考虑,史迪威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还划拨了小部分物资给共产党,这让蒋介石十分愤怒,开始积极表示赶走史迪威。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矛盾很尖锐,罗斯福通过史迪威等人的秘密报告了解到蒋介石军事上不合作,政治上腐败无能,由此渐渐想除掉蒋介石,搬掉中美合作的绊脚石,将中国抗战纳入盟军对日作战乃至美国全球战略中来,“蓝鲸行动”由此而生。

 

暗杀说法难成立

 

  罗斯福曾给随行的史迪威下令,要他采取必要的手段,将蒋介石消灭掉的说法近年来广泛出现在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都是根据美国人撰写的有关中美关系史的专著《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编写出来的。但是,这种说法可靠吗?

 

 

1944年蒋介石夫妇与罗斯福、丘吉尔。

 

  香港商报刊载宁志一的分析文章称,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应该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但部分中国学者撰写的中美关系史、抗日战争史的专著,这些书并未提到此事。因此,极有可能是历史上并无此事。

  首先,中美两国有着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共同战略利益。在战略同盟关系的历史大背景下,美国总统无论如何不会产生暗算另一个同盟国领袖的动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从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授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51个师团中的 35个师团,占陆军69%以上的兵力。大量事实说明,中国战场在对日陆军作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大大缓解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可以说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问题上,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中国。

  其次,美国不遗馀力地树立蒋介石大国领袖的形象,很难设想在蒋介石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会遭到美国总统的暗算。

  1942年至1943年间宋美龄访美受到美国朝野的热烈欢迎。蒋介石夫妇的照片刊登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时代》杂誌封面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强大是符合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的。1941年12月,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中国是战后世界和平警察国之一,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在罗斯福谋求世界领导地位的构想中,一个稳定的、对美国友好的中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作为美国的盟国,在战后对付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大国。

  罗斯福认为充当战后中国领袖的人物只能是蒋介石。罗斯福在1943年3月给马歇尔的一封长信中说,我们大家必须记得,委员长是在走过艰难的道路才成为四亿人民无可争议的领袖的。他认为蒋介石不仅是战时中国的领袖,而且也是能“在战后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惟一领袖”。

  为树立蒋介石大国领袖的形象,美国的确做了许多工作。蒋介石作为中国的领袖曾取得了与美英首脑同桌议事的资格。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是由罗斯福倡议召开的。会上,罗斯福与蒋介石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领土、日本对华赔偿、对日军事占领等十大问题交换了看法。会议期间,罗斯福对蒋介石优礼有加。

  按多恩以及《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的说法,正是在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向作为美国代表团成员的史迪威下达了暗杀蒋介石的指令。这样的指令不仅不符合美国对中国、对蒋介石的一贯立场,不符合罗斯福在开罗会议期间的行为。而且,在对一个盟国领袖推崇备至的同时,又在策划对他的暗杀行动,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再次,中美之间在各种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只是局部的矛盾与冲突,从肉体上消灭蒋介石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向蒋介石明确表示了他对中国局势的担忧,并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国共两党合作建立联合政府,共同抗日的构想。他还对一同参加会议的儿子说:“我对蒋的政府的性质表示不满,我告诉他这种政府决不能代表现代的民主,我告诉他必须在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与延安方面握手,组织一个联合政府。”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还要暗杀蒋介石,只能说明他头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