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爱国,我们要让世界肃然起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5:43


( 2008-08-03 10:18:4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奥运特稿

▲8月2日,在奥体中心体育馆,中国男子手球队队员在进行力量训练。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新华社记者许基仁、张薇、朱峰
2003年8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决赛中,黑瘦的小伙子金·科林斯旋风一般地率先冲过终点,摘取了这项田径大赛中“王冠上的明珠”。这是世锦赛历史上最大的冷门!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懵了,大家不知道他的国家英文缩写SKN是代表哪个国家,即便后来知道了,也发现十分陌生。这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国家叫圣基茨和尼维斯,是一个只有4万人口的加勒比小国。
如果没有科林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个国家;而有了科林斯,至少在短短的那个夺冠瞬间,全世界在寻找和聚焦圣基茨和尼维斯。
这就是体育的影响和魅力!对圣基茨和尼维斯这样的小国来说,也许只有借助奥运会、世锦赛,才能向世界递送一张名片。科林斯赛后说:“金牌并不永远都属于大国,现在我的祖国一定会为我自豪!”
自豪,是奥运会和体育大赛中频度最高的一个词汇。体育大赛具有极高的全球关注度和较强的公平竞争性,来之不易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及为奥林匹克理想而拼搏的选手往往成为英雄人物,成为给各自国家带来巨大荣誉的民族英雄,因此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始终是奥运会的伴随物,它把奥运会锻造得精神高尚、激情飞扬、魅力长存。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今年7月19日在为北京奥运会参赛选手的募捐晚宴上曾经说过:“我所见过的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向我表示,他们对澳大利亚的印象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澳大利亚运动员的表现。因此可以说澳大利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体育竞赛与祖国荣誉的血脉相连。
爱国主义是全人类共有的高贵品格
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运动员阿赫瓦里在19公里处被挤倒,肩膀和腿部都受了伤。当他一瘸一拐地“走”进体育场时,离出发时已过去了4个半小时,尚未退场的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起立为他欢呼和鼓掌。阿赫瓦里用别人跑两个马拉松的时间“走”过了终点,并留下了一段英雄传奇和奥运史上传诵至今的名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远的地方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让我完成比赛。”阿赫瓦里没有收获金牌,但他却赢得了全世界对他本人和对他祖国的深深敬意。
奥运会与政治无关,体育不应承载太多的政治重负,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却渗透到奥运会和其他体育赛事的每个细胞中,这有太多可以印证的事例。记者采访体育多年,见识过日本球迷为他们的国家排球队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也曾经被意大利球迷为他们的国家足球队在本土的意外失利而集体哀痛的场景所感染。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在达拉斯采访美国世界杯足球赛,看见无数的美国少男少女在比赛中甚至比赛前后,都举着星条旗,狂呼“USA”。当时记者特别不解地问他们:“美国队不在达拉斯比赛,你们为谁加油!”回答是“我们为美国加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商业运作的先例,但在奥运会前的火炬传递过程中,美国民众欢呼雀跃,出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赫·马尔科姆当时撰文说:“与其说火炬点燃了人们对奥运会的特殊热情,毋宁说它点燃的是爱国主义”。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则说:“我相信,爱国主义始终在起作用。十多年来它一直潜伏着。火炬是催化剂,促成了它的迸发。”这位现任美国奥委会主席的传奇人物在《美国的创举》这本总结洛杉矶奥运会的自述结尾中宣告:“我是一名坦然自若的爱国主义者,我为此而感到自豪!”
24年后,奥运圣火来到中国,点燃了中国人的爱国激情,但北京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在伦敦、巴黎、旧金山等地却遭到了阻挠甚至破坏,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华人看不下去了,他们自发地走上街头,护卫圣火,很快扭转了局势。在境外传递城市飞扬的五星红旗中,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看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并为此肃然起敬,有些对华不友好的西方媒体和人士甚至开始悄然反省。
德国之声电台今年5月10日曾刊发一篇新闻分析说:“中国人忽然站到世界的面前。火炬所到之处,中国的五星红旗招展,柏林、巴黎、伦敦、悉尼、温哥华,中国人忽然人山人海地聚集了起来。从来不关心政治、在德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女孩成天跟德国同事辩论,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街头慷慨激昂……更有许多中国人走进YOUTUBE(视频网站),甚至走进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论坛,与德国人、西方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情况介绍。西方媒体和西方人终于注意到中国人的声音,也开始对之进行报道和评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一时成了话题。这些年来,说到中国人,人们的印象特别‘经济化’、‘实惠主义’,而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则是特别的安静。这是怎么了?自然,中国人这回真的‘怒’了。但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怒’,而还有个‘自豪’,清楚地写在许多游行者的脸上。中国人意识到,他们的中国是正在走向富强、和谐、民主、文明的国家,而他们作为这个国家的人,有义务为国家说话。”
法国《世界报》今年5月29日刊登弗雷德里克·博班的文章《中国新的社会契约》,里面提到:“中国年轻人如今公开表示‘热爱中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当时的大学生们更多对国家的故步自封感到痛心。”
爱国主义是全世界相通的高尚情感,是全人类共有的高贵品格,是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的普世价值观。 北京奥运会“展现的是一种轻松的世界主义”
但世界并不总是持有这种相对客观的评价,少数西方媒体把中国人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所展露的爱国情怀误读乃至歪曲成“狂热的民族主义”,把国内少数人的偏激情绪和行为上纲上线成一种国家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北京乃至中国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认真遵循国际惯例,始终用真诚、开放、平和的心态办奥运。美国《外交》双月刊今年7~8号的一篇文章评论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展现的是一种轻松的世界主义。”
国际奥委会明文规定的,我们严格执行;国际惯例中没有的,我们也尽力去做。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但有谁见过选手村、媒体村的非赞助商品牌设施都一一用胶布遮盖?我们的奥运会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经验仍然有待提高,但有谁见过那么多的大学生们站在奥运场所的大门口,为客人拉门?我们的语言环境仍然不够理想,但有谁见过哪个举办城市像北京那样推动“全民学英语”?我们对奥林匹克理念的理解和执行仍然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但有谁见过像中国这样7年来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惠及4亿青少年的奥运壮举?我们在残疾人事业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有谁见过像北京那样用办奥运会的原班人马和设施来办残奥会?
这种真诚、开放、平和,表明了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与世界为善,对中国、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都是独特和巨大的贡献。正如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高斯帕在其自传《奥运人生》中所说“中国人民通过奥林匹克主义将从世界学到很多,而国际社会通过奥林匹克主义对中国也会认识得更多”。国际奥委会首任市场总监麦克尔·佩恩则评价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通过全方位打造自身的方式来欢迎全世界。”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民众自然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付出,这与带有扩张性和偏激性的狭隘民族主义无关。如果认为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渗入爱国主义元素,就是“狂热的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狭隘、偏激的思维方式。
在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上,经历了“9·11”恐怖袭击苦难的美国决意借助冬奥会的大舞台,重振民族士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美国说服了国际奥委会,打破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既定程序,不仅加入了托举从世贸大厦废墟中挖出来的破残的美国国旗入场的仪式,而且美国总统布什还发表了演讲。不知道那些动辄就指责中国有“狂热的民族主义”的少数西方媒体和人士,又该如何看待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上美国的言行? 理性爱国是我们的责任
爱国,是一种普遍而高尚的情感,但我们对奥运会上的爱国情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要激情爱国,更要理性爱国,提倡一种热烈而不偏激的情绪,一种开放、包容、平和的心态,一种尊重外国客人和参赛选手的举止。过犹不及,如果在气氛热烈的北京奥运会上,民众情绪过于狂热甚至偏激,对一些参赛国和参赛选手做出不友好、不文明的言行,是对爱国情怀的一种曲解甚至亵渎,也会给少数西方媒体和人士攻击中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提供口实。正如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及项目主任裴敏欣所说:“极具民族主义意识的国民会让外国人害怕中国,这将有损于中国的形象。”
这方面惨痛的教训也为数不少。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韩国人民用最大的真诚和努力举办奥运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台令人难忘、精彩纷呈的奥运会。但当时个别韩国人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民族情绪,发生了教练冲上拳击台殴打裁判的丑闻,震惊了世界,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首尔奥运会的美誉度。
2004年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期间,曾发生过少数国内球迷对日本足球队的不礼貌言行。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曾提起过,今年春季在“鸟巢”举行的中国田径公开赛上,大部分国内观众都是冲着“鸟巢”和刘翔而来的,在其他运动员登场时,却出现了冷场现象。她说:“当广播里介绍其他运动员时,几乎没有掌声,等到刘翔退场,虽然比赛还没结束,人却走得差不多了”。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奥运会,各国和地区运动员是奥运会的主体。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为全世界人民包括运动员搭建一座交流技艺和友谊的大舞台。我们要持一种低调、务实、平和的心态和作风,要努力让全世界“敬重”而不是“敬畏”中国。我们反对奥运会政治化,不要把政治歧见和外交争议带入奥运赛场,即使对那些曾经伤害过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也不要把不满情绪转嫁到那些国家为了团结、友谊、和平而来到中国的运动员身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牌观”,防止滥用东道主优势,理解、尊重那些在赛场上赢了中国选手的外国对手,他们同样也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我们要有大国气度,正确看待和接受全球媒体那些善意、中肯的批评。我们要关注光芒四射的“菲尔普斯们”,更要给坚持完成比赛的“阿赫瓦里们”多一点关注和掌声……
维护国家形象,善待全球宾客,提倡理性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这是北京奥运会上分量最重、不可替代的一块“金牌”。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8/03/content_8922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