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自己的生活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5:18
(2006-06-07 01:48:50)
周利云(杭州)
前段时间,《都市快报》上头版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几位朋友去灵隐游玩,准备上山时,看见一条蛇把一只小鸟死死缠住了,小鸟在作垂死挣扎。旁边有位好心人看小鸟可怜,就找了根木棍,往蛇身上一戳,蛇就松开了,小鸟也扑棱棱飞走了。
看完以后,也许有不少读者朋友和我一开始的感觉一样,都为这绝处逢生的小鸟感到庆幸。也是,从小老师就教育过我们,要保护弱者,这样做是一种天经地义义举。
但是当我看到《读者》上一个相关的故事时,我开始怀疑这种帮助的必要性了。
故事讲的是,有一位生物学家,一次去山区旅行,途经一片草地时,忽然听到一声青蛙凄厉的叫声。他定睛一看,一条蛇正紧紧咬住一只墨绿色的青蛙,青蛙在垂死挣扎……
有人问及此事:“您一定救了那只青蛙吧?”不料,生物学家摇摇头,说:“没有,我赶紧走开了!”是生物学家没有同情心吗?答案并非如此。国外有一个森林公园,景色优美,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宿营。宿营,当然免不了要生火。但是,游客从来不捡拾枯枝生篝火。为什么呢?因为人们认为大自然有自己的生活规律,枯枝会慢慢化为泥土,为树木提供难以替代的养料,所以人们宁愿从很远的专门的伐木区运来木柴,为的是还森林以自然。
“大自然有自己的生活规律”,这话也许谁都能听懂,但是却并非谁都能领会。不管是蛇吃鸟,还是蛇吃青蛙,这其实都是自然界最为普遍的生物链,是最为客观的一种存在方式而已。自然界有其自身调控能力,使其从平衡到不平衡又回到平衡。而一旦有了人为干涉,那么生态平衡也就变得可望而不可即了。在这方面,其实人类已经有过很惨痛的教训了,如澳大利亚引进兔子的荒诞之举。
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不乱扔果皮纸屑这一表面层次之上,是否应更多地教育学生要还自然以自然呢?大自然孕育了我们,我们对大自然的最好保护,就是还它一份平静;对它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带走树的一根枯枝,不打搅一条蛇的美餐,不惊扰一窝蚂蚁的忙碌……
编者:前几天,我在自己的博客里也说起这件事,一位从事生物研究的网友跟帖说,“图片中的这条蛇是游蛇科的普通水蛇,无毒。鸟的学名是绿绣眼,这类鸟数量庞大,秋天往往形成雀泛。可惜了那条蛇,这个季节是它们捕食的黄金季节,如果它能吞下这只鸟,半个月不吃东西都没问题。一般地说,爬行动物‘消费’不是很大,特别是有鳞目。如果你是在报社工作的,方便的话,写篇文章让人们不要打蛇。现在禁枪了,鸟的数目变得越来越多,有蛇的话可以使鸟的种群质量提高,如果不是人的干预,那只侥幸逃脱的绣眼由于警惕性差和自我保护能力弱,就会被淘汰掉。由于不少中国人在对待蛇的态度上几近愚昧(也是种陋习),很多种蛇在中国快绝迹了,这是非常可悲的。”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