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巨额信贷:哪里来又哪里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2:00
搜狐博客 > 王自力 > 日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009-04-27 | 新增巨额信贷:哪里来又哪里去?

  众所周知,今年头三个月,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占了33.%,约 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票据融资只占新增贷款的5%左右,目前这种高达33.%的爆炸式增长,与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的狂飙突进有没有关系?
我们的回答是,有。换句话说,一季度新增信贷的惊人增长其原因,除了中国的银行业一直以来就有在年初大量发放贷款的传统和习惯,以及在经济衰退的特殊时期,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保增长,银行积极配合政府4 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外,应该说与票据业务的空转放大不无关系。
  
  票据业务空转是指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不仅使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质经济而呈现出超常增长势头,而且也使得货币信贷成几何级数地被虚增放大。

  它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首先,假设一家本身并无资金的企业先在某家银行贷款1000万元,然后马上转为存款,并以此作为保证金,如果说保证金是50%,则可以开出一张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企业将此承兑汇票拿到他行贴现,扣除贴现率即可得到1800多万元的资金。而后又以该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4000万元的承兑汇票,再次贴现后又作为保证金并开出80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是1.6亿元、3.2亿元……如此循环往复。

  贷款创造存款,存款支撑贷款,在票据承兑贴现泡沫越吹越大的同时,货币信贷也越吹越大。换句话说,超常增长的货币信贷,就在这种票据业务的空转对倒中被衍生虚增出来。

  这里,票据承兑贴现的空转存在着一个可怕的乘数放大效应,即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撑着1亿元,甚至2亿元、3亿元的信贷规模,形成一个倒金字塔。若以公式来表示就是,设银行贷款给某企业A亿元,进行票据承兑贴现空转,保证金比率为k,贴现率为r,则在开出n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n次票据后,原本A亿元的银行贷款,可能被成倍放大为如下信贷规模:

  信贷规模=A[1+(1-r)/k+(1-r)2/k2+…+(1-r)n/k n]

  在这个倒金字塔中,表面上单个银行似乎都没有风险,票据承兑行有保证金作抵押,票据贴现行有票据到期后承兑银行的无条件付款。甚至票据贴现行还可以将贴现票据打包卖给信托投资公司以收回资金、转移风险。然而,一旦链条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链条一断,则这个倒金字塔立马就会崩塌,空转链条中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能陷入风险,甚至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从银行角度来说,其实银行并不想做太多的票据融资,银行的侧重点还是希望真实性的信贷投放。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由于大银行有着较好的渠道和政府资源,在资金投放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地方上的中小银行,一方面抢不到大项目,另一方面又不愿给风险高的中小企业放贷,因此只能在银行内部或企业间更多地从事票据融资业务。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前几个月,股份制银行的票据融资量占到银行整体票据融资规模的60%以上。2月,光大、兴业、民生、中信四家股份制银行的票据融资规模,占到除工、中、建三大行外金融机构票据融资总额的80%以上的重要原因。

  新增巨额贷款流向哪里,这是人们关心的又一个问题。今年头三个月,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名义上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数字,银行为了刺激经济,增加了4.58万亿元的信贷。其实,4.58万亿当中有1.5万亿元左右是企业的票据融资,剩下的3万亿元大部分是基础建设,真正用于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或者真正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的几乎是零。换句话说,这么大的信贷规模推出来的结果一个是银行给各级政府从事基础建设,一个是银行给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进行票据融资。而且票据融资的利息非常低,目前大约1.5%。票据融资只能用于短期周转如发放薪水、购买原材料等。拿到1.5万亿元的钱之后,由于投资营商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他准备做什么,又能干什么?而票据只能用在短期,不能炒楼,只能炒股,1.5万亿元的资金自然便部分进入股市拉抬股价,这也就是近期基本面无明显改观而股市上涨的真正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