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线6:布林线的使用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3:22

 

 http://www.dingniu8.com/?data=90869

布林线6:布林线的使用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969 更新时间:2008-9-26 11:58:39 方法一:利用波动率异动分析市场趋势
             
       第一种方法也称挤出法,主要是利用波动的周期变化特征来预测波动率的高点和低点。    
       也许,能最好地使用布林线工具的就是波动率异动分析体系主要是采用一系列的高点和低点的平均值,并将其上下移动一定的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值上下移动的区间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虽然我们无法真正了解波动率何时会发出信号,但是经过观察总结后,我们看到,一旦平均线,布林线和包络线等同时靠拢收紧之时,波动率体系就发出了突破信号(breakout signals)。
       在采用敏感性较高的波动率突破分析体系时,我们常常以设定一定的布林线带宽作为假设前提,然后来观察突破何时发生。 
       有两种情况下会对此方法的运用造成障碍。
       其一,平行型布林线。
       其二,假突破。阻碍方法一成功运用的两一最主要的问题是假突破(head    fake),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经讨论过。假突破是从曲棍球术语中引申过来,但是现在已在许多场合中都广泛使用大。在议论大级别的上升趋势形成前,价格出现了一次快速的下探动作。这种带有诱空性质的行为就是假突破,表面上是向下突破,实际上却是诱空,震出空头手中的筹码。与此同时,布林线同样也是这样表现的,此时布林线的下轨线突破向下张开。像是要向下运动,但实际上随即就是调头向上,颇有点声东击西的味道在其中。当你看到布林线呈现出这种现象时,你就应当注意是否真的出现了向下突破的信号。
       关于假突破现象,在价格走势是否出现假突破时,就要运用到布林线中的挤压效应来进行观察分析。一般情况下,当布林线处于挤压状态时,你就要密切关注其是否会发生突然的假突破现象。因为,在挤压状态下,市场走势力了经常会突然产生方向的变化。

       对于一些不愿意冒险在假突破出现时就进行交易的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耐心等挤压效应出现,等待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转势信号,再采取行动。
       还要注意的是,设定合理的布林线带宽也是运用好突破分析体系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带宽设定得不恰当,也影响此方法体系的有效运用。
       前面我们一直强调其他技术分析指标与布林线配合使用具有较强的威力。实际上,在运用突破分析体系时,其他重要的分析指标的运用同样很重要,如果能同时结合其他一些指标,如MACD、离散量指标等,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提示信息。

       关于波动率突破分析体系的参数
       波动率分析体系的参数设定是基于布林线的挤压状态而来的。其标准布林线的参数主要是:20天均线和正负2的标准差。如果要使布林线收紧一点的话,那么,均线可设为5日均线,标准差设为1.5。 
       总之,方法一是主要通过布林线的挤压状态来判定市场何时会突然出现突破走势。在方法一中,不仅要学会善于识别假突破,还要善于将其与各种技术分析指标结合起来,印证分析结论。

应当谨记的关键点
一.在方法一中最关键的是对布林线挤压效应的理解和运用。
二.波动率突然放大,意味着市场将会转势。
三.当心假突破现象。
四.参考MACD、成交量指标所发出的方向性提示信号。
五.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分析参数。

方法二:对趋势进行跟踪分析

       主要是讲如何根据价格与指标间的强弱关系预测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如何对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其判断依据就是看价格走势的转强是否得到了技术分析指标的印证。如果价格逐步上移至布林线的上轨附近,分析指标同时呼应转强,那么,就可以判断上升趋势即将形成。在上升趋势形成前,价格形态与指标形态间均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特征。反之,如果价格逐步向下移至布林线下轨附近,分析指标同时由强转弱,那么,就可以判断下跌趋势即将形成。从本质上来讲,方法二只不过是方法一的另一种形式,都是讲述如何分析市场运行趋势及特征,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方法一主要是根据布林收敛和放大状态进行分析,而方法二则主要采用MFI指标。进行趋势跟踪分析时,同样也能窥测到方法一中所探测到的诸多信号。
       在进行趋势跟踪分析时,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指标,即b%和MFI。
       我们已讲过,所谓B%,主要是显示当前价格在布林线中所处的位置。B%=1时,表示价格正处于布林线上轨区;当B%=0时,表示价格正处于布林线的下轨区。因此,当B5=0.8时,则表明目前价格在从下轨线上行至上轨线过程中,已走完了80%路程。MFI指标值在0—100间变动,当MFI值达到 80 时,表示市场处于强势;当MFI值下降至20时,则表明市场处于弱势。MFI指标的运用方法与RSI指标的运用方法大同小异。
       可见,方法二就是将价格强势与指标强势结合起来,预测价格下一步能否继续再创新高;或者是将价格弱势与指标弱势结合起来,预测价格是否会进一步创新低。
       将b%与MFI指标组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时一般的运用规则是:当b%大于0.8, MFI(10)同时大于80时,则显示的是买入信号。
       总之,方法二讲述的趋势跟踪法主要内涵是指以价格强势结合只强势来判断价格是否进一步再创新高;以价格弱势结合指标弱势来判断价格是否进一步创新低。

       在方法二中,关于分析指标参数的设定很关键。
       布林线参数的设定: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最基本的布林线参数,通常是时间参数为20日,标准差为正负2的布林线。
       MFI的参数设定:这里,我们遵循传统的参数设定原则,即指标的计算期参数长度取布林线计算期长度的一半。这里从周期分析法中发展而来的。实践表明,将计算期参数的长度设为布林线设为布林线时间参数长度的一半,对分析研究很有效。
       实际上,在方法二的使用中,许多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这些参数可以因你的交易品种和交易体系的不同而不同。
       在进行趋势分析时,最可能出现的就是滞后效应,即当你确认上升趋势形成时,此趋势可能已经展开。为了避免滞后效应的影响,建议在首次回档完成后立即介入。

       方法二还可以用来预警。
       在这个方法里非常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性。理性分析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的有机结合。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我们在投资中的分析效率。

应当谨记的关键点
一.方法二是布林线和量价指标FMI的综合分析,在市场趋势分析中建议买强卖弱。
二.当b%>0.8和MFI>80时,买入。
三.当b%<0.2和MFI<20时,卖出。
四.使用抛物线止损法,对有耐心做中线投资的人而言,止损位参数可设置得远一些。
五.建议先熟悉方法一,两种方法都可提供诸多信号。
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各类变量的设定。
七.建议运用理性分析方法。 
方法三:如何识别趋势反转

主要是讲述如何通过指标分析与布林线的对比分析来预测市场趋势的反转。

一.采用布林线与指标对比分析预测趋势反转
       我们已经讲过,在价格不断地触及布林线的上轨线时,会伴随着出现不断变弱的技术指标;而在价格不断触及布林线下轨线时,则会伴随着逐步转强的技术指标。我们随后又进一步讲到,价格触及布林线的上一轨道线时,技术指标的强若度往往会出现与之相反。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方法三的重要基础。 
       目前广泛使用的MACD指标、加速和减速震荡指标(AC)来确认趋势反转。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一个MACD的参数设为50;第二个MACD的参数设为 100,将第三个MACD的参数设为9。将短期平均周期设为50日,将长期平均周期设为100天,将信号线的周期设为9日,并将9设为缺省值。当快线和慢线交叉下行或上行,可以看出市场的走势方向。另外,当价格触及布林线上轨,而加速和减速震荡指标为红栏,或当价格触及布林线下轨,加速和减速震荡指标为绿栏时,可以进一步确认市场的反转。凭借MACD指标和AC指标,你就能据此非常有效地分析市场趋势的反转了。

二.通过技术指标来判断和确认市场趋势的反转
根据指标分析来识别顶部和底部并据此确认市场趋势是否发生反转。
   
       对底部反转的确认。
       当价格相继两次出现探底,要判断第二次探底是否成功,可以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比如说看两个指标,一是b%指标在第二次探底时是否高于第一次?二是看成交量指标,如MFI和VW—MACD,看其是否也同时出现双底形态。如果这两个指标都显示肯定的答案,那么,就可以买入;如果指标分析的出否定的答案,那么,不妨再等一等。当价格在第二次探底时,b%指标却没有创出新低,而是有所上扬,同时,AD指标也缓步上行,先于大盘而回升。这均是大盘二次探底成功的先行信号。

       对顶部反转的确认 
       对顶部反转的确认和对底部反转的确认,岂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不过,由于顶部形态较底部形态要复杂得多,形成的时间也要长许多,因此对顶部的分析要有更大的耐心。

       实际上,在方法三中,我们更多的是以独立变量——成交量指标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文章由捜股中国收藏整理)诸如,在W底渐现时,市场需求是否在逐步增加?如果是,那么,就可以考虑买入;在M顶渐现时,市场攻击是否在逐步增加?如果是,那么,就可以考虑逢高减磅。

应当谨记的关键点
一.买入信号组合:价格不断触及布林线上轨带且摆动指标为正。
二.卖出信号组合:价格不断触及布林线下轨带且摆动指标为负。
三.采用MACD指标计算振幅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