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上线,CIO敢不敢放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1:00
项目上线,CIO敢不敢放手 作者:孟静 发表时间:2009-1-8   只有IT系统上线,CIO才会知道前期过程中到底出了多少问题。也许这个时段,才是考验实施者智慧与耐力的开始。


IT部门耗费巨资,费心尽力,苦干数月,一个崭新的IT系统终于成功上线了。当庆功宴逐渐谢幕,聚光灯慢慢暗淡,临时项目组人员也在狂欢之后各自回归岗位时,故事似乎只剩下了完美结局。

然而,事实往往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本来集团统一用一套操作系统是件好事,咱并不反对,可是用起来总觉得让人‘很烦、很浪费、很摸不着头脑’。”诸如此类的抱怨在IT项目上线后的第二天,铺天盖地而来。

没有CIO愿意成为IT项目的“贴身保姆”,但要让系统能够自主、自由、有规律地运转,却没法一蹴而就。如何改变员工固有的工作方法,促使他们形成对IT、信息的使用习惯?怎样让他们对信息透明、信息共享的工作方式认同并消除抵触?同时,用什么样的奖惩措施,从制度上对IT使用行为进行规范?

这些问题横亘在前,让CIO一时还无法“放手”。那么,到底企业对IT系统的应用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后,CIO可以放手?有没有一些定量或定性的指标能够衡量呢?

为此,《CIO INSIGHT/信息方略》杂志邀请到了三一重工副总裁兼CIO吴云峰、福建中烟信息中心主任林志忠,以及项目管理者联盟高级顾问、北航软件学院特聘教授黄绍良,参与上述问题的讨论。

三一重工前后共上线200个IT项目,福建中烟每年也有若干项目上线,如果吴云峰和林志忠没有学会放手,迟早会被这些项目搞得力不从心。有超过20年负责大型国际项目实际管理经验的黄绍良教授,就如何能够缩短系统与企业的“磨合期”,给出不一样的操作经验。

IT项目的成功上线,能够说明这个项目成功了多少?

吴云峰:IT项目成功上线,只能算成功了30%,剩下的70%要看上线之后的工作。比如数据的质量、流程被大家接受的程度、人员持续使用率的提升等。使用人员从会用到习惯用,再到深入使用和产生价值,CIO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林志忠:我赞同吴总的观点。从上线前后的平均工作量来看,是这样的比例分配,但如果从具体项目来分析,情况会各不相同。项目上线完成了一部分阶段性的工作,它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代表甲方与建设服务供应商合同的结束。

对CIO而言,项目上线只是更加繁忙工作的开始。在我们企业,我会考虑如何使系统发挥效用、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在项目后期进行持续改进等。

黄绍良:两位的观点说得很有道理。但这样的比例不是绝对的,变量很多。简单地说,项目的不同、企业范围不同以及项目前期需求挖掘深度不同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上线之后的工作量。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CIO在项目规划前期准备得越充分,同时将上线后的工作量控制得越少,对项目就越敢放手?

吴云峰: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打个比方,比如做ERP项目,我们可以先做BPR,把企业整个工作流程理一遍,每个流程会清晰,数据也做得清楚、翔实。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把BPR做完,之后再招标做ERP。所以,ERP上线以后,只用了一两个月就获得了员工的价值认同。

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花了两年时间做的BPR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了。两年之间,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经营模式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这意味着刚刚上线的ERP还要改造,直到适应企业需要。

相反,我们也可以只花半年时间就让ERP上线,上线后理所当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并适应企业发展变化。这样一来,虽然前期准备时间较短,但后期工作量很大。

也许这两种方法最终耗时相当,但CIO并没有因为对项目前期准备得充分而敢更早地放手。

黄绍良:吴总说的这是一种情况。但从一般意义上说,如果CIO对IT项目前期规划得好,后期就很容易放手。虽然企业的运营模式在不断变化,倘若CIO能够通过前期准备,把握企业运营的核心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建设的系统完全有可能支撑企业3~5年的发展。当然,这个企业运营的核心,必须要企业自己来发现并把握,也就是企业的利润的重点在哪里。

林志忠:IT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的态势,CIO放手只是阶段性的。正如黄教授所说的,也许系统可以支撑企业3~5年的运转,但3~5年之后,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或更新换代,以更高的水平来适应企业发展。

IT项目最初规划的重点和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林志忠:如果把一个项目的执行周期分为准备、建设、完善三部分的话,前期的准备应该是比较关键的。前期准备得是否充分、对目标是否明确,预期是否合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与企业业务的“磨合期”的长短。

但事实是,前期对需求的调研往往都是比较粗犷的,真正要把需求做细、做完整,不仅需要后期的完善,还要求CIO加强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CIO的知识背景非常重要,决定他能不能引导业务部门提出有价值的需求。在我多年的工作中,除非是那些工作了二三十年并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员工,才有可能把有价值的需求提出来,其他业务人很难系统化地提出需求,大部分都是零零碎碎的。CIO如何从这些零零碎碎的需求中,总结并提炼出适合的系统架构和有价值的内容,对CIO本身的知识背景要求颇高。不仅是IT的业务,更多时候牵涉到整个企业的业务。

吴云峰:除林总所言之外,我想补充的是在项目的需求阶段,需要业务方的充分参与。如果是与业务相关度较高的系统,我建议让业务人员来主导,好处是对日后的应用会比较贴切。但无论是谁主导,都要让业务人员充分参与,而且参与得越多越好,以保证后期的系统能够贴切他们的工作流程。

黄绍良:吴总和林总说得没错。我曾经负责过一个覆盖全加拿大金融机构的CRM系统,前期规划就花了18个月。在明确要做什么后,我们用了12个月的时间把这个系统建了起来,加上后期的推动阶段,一共不到3年。而且系统上线之后,业务人员其本上都已经能够接受了,成功的关键就是前期的需求调研比较充分,对项目预期明确。

对于项目预期,请3位谈一谈IT项目上线之前,企业对项目往往存在怎样的预期?这样的预期与CIO对项目敢不敢放手,有什么关系?

林志忠:我也拿ERP举个例子。一开始,企业业务需求比较低,仅仅是希望能够把日常的业务串起来。当这块做完了,需求满足了,数据拿到了,企业觉得可以对这些数据做一些分析的东西,随后可能还希望有一些预测的东西。就这样需求在不断地提出、不断地变化,CIO对项目的预期也在持续发生改变。

当然,也会有CIO一放手,数据等各项指标急剧下滑的情况,而且出现多次,但也没有办法。即便这样,CIO也得“咬牙”放手。有时候,CIO要让业务部门学会自愈。如果CIO老去保护他们,他们自己的免疫力也会下降。CIO的放手,会让业务部门主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姑且也可以把这个做法,当做对业务部门信息应用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

黄绍良:预期的前提是,企业首先要明白上系统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明确需要的是什么质量的系统。如果投资目标不够明确,只能靠后期摸索来找到这个目标。没有质量的要求,就没有办法衡量系统建设。

所以,需要企业在建设最初就把以上三个问题想清楚,当CIO明白了投资目的、建设目标,并且有了衡量标准后,敢不敢放手就不是一个抉择话题,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你们各自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员工原有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对IT的应用能力,并使其对新的IT项目产生认同?

黄绍良:IT项目、系统的推广,基本上是一个改变企业文化、改变做事方法的过程,必须要让人们接受。这种新的方法如果让人“害怕”的话,就会有抗拒的心理,因为他不知道这样做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比如你每天上班坐公车或者地铁,也许你每天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等车,这就是惯性。员工对IT项目也是如此,如果他担心自己学习不够、做不好,这表明CIO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没有做到位。

这就需要在前期,CIO通过各种方式告诉业务人员,系统将来会如何取代他们现有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CIO要告诉他们新、旧系统之间的差异, 这必须要有比较,取得他们的认同感。同时还要告诉他们,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该找谁去处理。诸如此类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员工对新系统的认同。

林浩忠:在对业务人员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CIO可以进行引导、培训和沟通,给业务人员灌输先进的、高效的工作方法。但基本的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有时候还要结合企业的人才培养,或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做。信息应用能力是个综合性的能力,这里面可能会有IT应用知识,但更多的是包括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理论、管理背景等在内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鼓励、推进业务人员用系统时,有时需要CIO反复沟通,并且站在对方的角度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如果不这么样做会产生什么结果、会影响到他们的哪些工作等。这样也间接要求CIO要熟悉整个企业的业务和运作,至少每个方面CIO都要了解,换位思考。

回到大主题,我认为当业务人员具备了灵活运用IT系统的能力,以及系统足以支撑企业业务灵活变化,可以让业务人员自由配置的时候,CIO就可以放手,但这只是理想。业务人员的IT运用能力提高后,CIO只需提供一个定制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开发所需要的应用,这就是“放手”。但目前国内的应用人员还达不到这种水平,仍需要IT部门的帮助。所以,我们今天会这么辛苦地探讨这个问题。

吴云峰:我们集团内部最近也在开会,IT部门要向领导决策层汇报,汇报什么呢,我们就用“生活化”这个词来描述。比如,“生产管理人员的MES生活”,虽然这是一个未来的场景,但也代表了IT与生产工人工作、生活融合的画面。只有业务人员“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这才是成功。

我想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也是让他们尽快将系统带入他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系统上线前的培训很重要,并在这个过程中,尽快让业务人员感觉到效果,要有“对比感”的产生,告诉他们新系统确实比以前好,让他们尝到甜头。

还有,可以让用得较好的员工给其他的员工讲怎么用,同部门同事的演讲,容易引发业务人员的认同感。

当然,配套制度方面的建立也很重要。我建议CIO做的是,把业务部门原有的规章制度融入信息化的内容,这样对于普通工作人员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