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理论学习机会,提高理论素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37:37

  

                                                      把握理论学习机会,提高理论素养

                                   ——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体会

                                            顺义八中工作站          贺斌

     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的季节,我有幸参加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组织的“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活动,这个活动有如一场及时雨,为我提供了一次不断提高和学习的机会。“教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水平就什么样。”以往总是这样评价教师水平,特别是评价农村教师。由于我长期在农村中学工作,由于条件限制,听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比较少,很少接触一些深入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对教材的把握很肤浅,不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理论支撑。而这次学习为我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为准确把握教材,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提供了指导。下面就我的学习谈一谈体会:

    一、专家引领,深度看教材

    几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前这个问题不但不会回答,根本就没想过。当王建明教授提出这个问题时,我茫然了。教了这么多年的数学,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谈教育价值了。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是为了证明才证明。而王教授谈到几何教学不是为了证明而证明,不只关注对与错,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理解,以及求得进一步发展。通过《圆》的内容的分析,给我的启发是教学一个内容,要把握它的核心思想,了解课程发展链,以及教学方法。特别是谈到《勾股定理》时,从代数与几何的关系,谈到证明方法的教育价值,以及图形中蕴含的几何基本图形。这使我意识到教学中应更多的挖掘知识内在教育功能,使我对几何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明确了几何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变化中不变的,我们可以建立起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从静态几何到动态几何,变化问题,在变中求不变。

    二、丰富的案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伍春兰教授在《数学教学设计》一讲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有价值的案例,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谈到概念课、公理定理课、习题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要求。特别是对教学目标的的分析,伍教授认为教学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切合实际的那个,并且还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关系问题。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应先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设计教学过程,这点是我平时所忽略的。伍教授结合“毛虫实验”、“寓言故事”生动地阐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这为我重新认识教学目标敲了警钟。并结合《a表示什么数》《一次函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教学案例生动而具体的给出了教学建议,指出问题,设计意义等。通过讲座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的知识链入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经验、能力水平等,利用自己最擅长,学生最利于接受的方式,把握好时间,设计教学活动。

三、结合实际,提高对教材分析的认识

    北京服装设计学院附中的袁芝馨老师在《教材分析》一讲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材分析经历给我上了一堂很有教育意义的课,使我重新审视教材分析的意义。以往教材分析不是听专家讲,就是听教研员讲,自己没有自己的分析,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袁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教材分析“不在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至于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向。”我突然意识到以往自己的教学很盲目,并没有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分析教材,造成了一些误区。通过听讲座,改变了我对教材分析的认识,触动了我的思想深处,也坚定了自己今后要认真写好教材分析的决心。袁老师通过《圆》《一次函数》两个教材分析的实例,从章,节角度进行教材分析,使我明确了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从哪些方面分析等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例。

    四、几何漫谈,入木三分

    北师大二附中金宝铮老师,在《平面几何教学漫谈》的讲座中,理论与例题相结合,使讲座变得丰富,乐趣十足。特别是结合例题讲“作图”和“几何变换”,使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作图。在“几何变换”中金老师结合6个例题去演绎几何变换给几何证明带来的巨大作用,听了这一讲后使我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复杂的证明题,经几何变换变得如此简单。也使我对几何变换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它更能体现几何的基本思想,在变中求不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很好的渗透几何变换,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几何变换,不但能使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而写在无形之中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金老师的讲座中使我了解到了一些从不知道的几何文化,非欧几何的情况,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而且对我们也提出了要求,即要深入的了解几何,不仅是教材,课程标准,还有几何的历史文化。

五、抓住几何本质,从运动角度看几何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翟刚老师在讲座中从让图形动起来; 从图形结构看数形结合;对一些问题规律的认识.三方面谈了对初中平面几何的研究,结合例子讲了如何运用变换、运动来帮助学生分析几何,特别是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即如何给学生讲明一道较难的题的解法为什么这样解。我发现自己对几何的认识不到位。而从动态的角度体会几何,认识图形的结构,了解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图形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发现规律,找到共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解决几何的根本问题。这个讲座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回来后,自己翻了翻近几年的中考题,发现不少题目都是根据课本上的一些题目通过变化运动形成的,它们存在共性的问题,我觉得如果我们能抓住几何的本质,平时多重视几何的变换,讲授几何时多注意几何图形间的联系,做到一题多变就不难了。

    六、体验探究学习,理解探究学习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的吴江媛老师在《数学探究案例分析》一讲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探究学习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类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用纸折正五边形》,让我们都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感受,使我意识到在设计探究学习时应考虑组织形式,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应考虑探究水平如何提高。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探究学习的运用并不完全合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过程缺一不可,只有过程完整,才能真正体现探究学习的价值。       

总之,通过几天的理论学习,感受到了名家,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他们的理论高度,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在科学的理论及实例的冲击下,我要不断反思自己,加强自己对课程标准,对新课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从而更有效的落实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