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二拆四的从良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56:46
立二拆四的从良之路(2009-04-13 09:41:16) 标签:立二拆四 网络推手 南都周刊 杂谈  分类:游走笔锋

[记者生涯]

 

 

我与立二拆四的相识,始于一场骗局。

 

3年前,我调查采访轰动一时的中国版“别针换别墅”事件,事件的主角叫艾晴晴。这个女孩在网上发帖,称要模仿加拿大的那个小伙子,用流行的换物形式,在100天内实现自己的别墅梦。

那正是草根一夜成名的年头,记者们蜂拥而至,追踪报道铺天盖地。网民还有媒体,都在期待一段奇迹般的动人童话。

童话的结局让人很受伤:艾晴晴是个傀儡。她的背后是一个叫立二拆四的人。

内幕的揭开,源于我的那篇《“别针换别墅”是一骗局》报道。采访的那个下午,这个喜欢染头发、带休闲帽的瘦瘦的男人,在他的住处当着我的面打开电脑,登陆艾晴晴的邮箱、博客、QQ……那一刹那,我有点被冻结的感觉。沉默中,这个高瘦的男人说:“知道吗?我才是真正的艾晴晴。”

尽管我在之前的报道中一直在质疑艾晴晴的真实身份,并剖析了她的诸多疑点,但当怀疑终于被证实,面对这个独家的爆炸性新闻,我却一点也不兴奋。想象一下那场景:费劲周折之后,你终于拆穿了惊天骗局,这不是每个记者梦寐以求的荣耀一刻吗?我没有。我内心在分裂,一半在质疑,一半跟大多数人一样:如果真是一个纯朴的童话,该多好。

“这事,太伤人了。”事件被揭发后,久混网络圈的好友小浪低沉地对我说。

跟立二拆四认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背负着“骗子”的骂名,面对我,他颇为不满,“这不过是个创意策划,别针换别墅的过程都是公开的,你怎么说这是骗局?”我说,问题在于千万网民们觉得你骗的不是钱,而是他们的信任,你击碎了他们对童话的梦想,这是比骗钱更令人伤心的骗局。

我想起自己的“不兴奋”。那其实源自于对媒体的一种悲哀。想象一下:记者们通过QQ采访艾晴晴,却不知道屏幕后的美女,其实是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有个电视台的记者,跟踪拍摄了艾晴晴好几天,甚至多次到她住处探访,也没发现疑点。”立二拆四掩饰不住他的得意。

媒体的猎奇心态,让傀儡艾晴晴一夜成名,即使我一直保持质疑,不也做了他们成名路上的另类帮凶吗?某一天我读到学者朱大可评价杨丽娟事件的一句话:在庞大的产业链上,“媒体只是娱乐资本体系中的某个环节而已”。

呵呵,触目惊心。

再回到立二拆四。幕后推手(也有人斥之“黑手”)的身份既然暴露,立二拆四索性站出来策划,北京偷拍、互动米妮、最美的清洁工等等,让他的网络策划天分发挥到淋漓尽致。后来他正式注册了一家网络营销公司,名动天下的“封杀王老吉”就出自他的团队。

在一次创意人士的聚会上,我又见到了立二拆四。他问我:“知道我为什么叫立二拆四吗?”我说,不知道。他说:“这是围棋里的术语,意思是不按常理出牌。我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为网络而生。”

这叫“网感”。网络推手们大都出身草根,他们凭借的就是摸准网民的心态,投其所好,制造高点击率的网络事件。立二拆四早年混走江湖之时,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他与陈墨、老浪等一起被称为“三大网络推手”,天仙妹妹、非常真人等都是他们的杰作。陈墨、老浪后来也成立了网络营销公司,转身做老板,开始习惯穿西装打领带,也开始习惯在讲座和电视节目上当嘉宾,给观众上演头脑风暴。

网络成就了这些“创意人”,他们蔑视道德,不按常理,因而也极富争议。他们是草根,以一己之力,在江湖中拼杀出自己的一块地盘。

他们之后,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各大论坛社区依然需要猛料,网络版记者也要找米下锅,发帖、置顶、驳斥、争议,然后传统媒体跟进……大家玩的还是老一套,流水线式的作业,新闻不是发生的,而是被制造的。唯一不同的是,网民不再容易相信童话。(插入语)

再后来,立二拆四在北京现代城有了层宽敞漂亮的办公区,最近还风闻他生了买宝马轿车的念头。某一天他在网上得意地跟我说,知道吗,“别针换别墅”成了2008年中国MBA联考题的最后一道论述题,而“封杀王老吉”,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内部教材!

那个曾被千夫所指的“骗子”,如今的头衔是“著名网络营销专家”,俨然成功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