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大亨曹仁超传奇:赤手空拳打下2亿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8:12

 

  如果可以有的话,港股大亨曹仁超的传奇定能拍出一部很叫座的粤片。

  生于1948年的“老曹”本名叫曹志明,原是上海富裕烟商之后,孰料命运也像他的口头禅“木宰羊”(不知道)那样,在6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他发过大财,也曾经破产,尝尽了人间百味。 “我对钱没甚么概念,但是太明白贫穷的滋味了!”经过30多年股市搏击,当年吃一个荷包蛋都觉奢侈的老曹如今赤手空拳在港岛打下了2亿港元财富,成为港人艳羡的草根大亨。

  贫困少年立下鸿志

  经典粤语片中主人公往往是出身市井的小人物,曹仁超也非例外。1951年曹母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港岛投奔曹父,这时候曹家的生意已经是日落西山了。站在“老曹”位于香港北角山坡上的豪宅里可以看见他小时候住过的小屋,山下这用薄板分隔的房子就是昔日一家三口的安乐窝。屋漏偏逢连阴雨,曹仁超9岁时父亲得了半身不遂,屎尿都要有人专门服侍,曹母脸上又平添了一层愁云。

  在和死神争斗了3年多后,曹父离开了人世,母亲带着曹家兄妹搬到了工厂林立的土瓜湾,靠做工养活三个儿女。出身农村的曹母认为耕田人世代贫穷,因此对子女教育要求甚严。据“老曹”后来回忆说,“当时阿爸只剩下1万港币,母亲坚决要供我们仨读完中学。不能有丝毫的浪费,那时我们每天只能花5毛钱,几乎每餐都是一碗鸭血、半斤豆芽、两块豆腐,只有周六才能享受一块人间美味荷包蛋。”

  发达后,城中富豪轮流约他吃饭,老曹一听去法国高档餐厅吃鸭血,横竖就“打死都不吃”。

  当年鸭血的滋味恐怕他终身都难忘,而每当提及疑邻盗斧的心酸往事,则比鸭血更让他低头深深叹息,如鲠在喉。上世纪60年代曹家受尽白眼,隔壁邻居阿婶丢了一颗金子,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曹仁超偷的,还硬要搜他的身,“找到了金子她也不道歉,还说你那么穷,偷金是迟早的事!”后来邻居们不管是丢了零钱还是丢了一包公仔面,都要臭骂曹仁超这个“偷钱佬”。

  自古英雄多磨难,贫穷驱使着曹仁超急切寻求各种发达路。在1967年高中毕业时谈起各自的志向,这个穷小子曾“大言不惭”地说是“赚大钱”,结果引来了哄堂大笑,不过,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40年后这个笑话竟然成了真的。

  求发达误入洗钱陷阱

  中学毕业后曹仁超进入了纺织厂当维修实习生,天天蹲在街头吃盒饭。做了差不多半年时,因为他用英文粗口骂了爱打人的鬼佬厂长,便辞工转到假发厂做工,在这里结识了未来的太太。后来经过同学介绍他进入了证券行,从倒痰盂、抹地做起,月薪220港元。为了实现对女友“富贵生活”的承诺,每天收工后,他跑到证券行隔壁洋行帮人打英文信,每天赚20港元,一年下来就存了5000港元,炒更赚的钱足足比他薪水还高。

  怎么掘到第一桶金?与香港大亨李嘉诚的塑料花创意不同,近水楼台的股市吸引了曹仁超,他梦想用这5千元起家,赚来5万元,50万元……后来,通过专门炒作高风险标的股票,三年来他竟也赚了数十万贯家产,但是强烈的发财梦也差点让他惹祸上身。1971年,曹仁超结识的一位华人探长收受了不少贿金,欲找一个人帮忙洗钱,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除了年薪数十万元外,另有豪宅香车相赠。被贫困纠缠的曹仁超在糖衣炮弹攻击下,欣然成为这位探长的合作伙伴,两人成立了投资公司。

  母亲得知这件事情后,力劝曹仁超收手,他只得连夜去向探长告辞,但是不料阴险的探长此时凶相毕露,坚决不允。后来双方约在酒楼谈判解决问题,探长带了几名彪形大汉前往,“我永远记得他们说you can’t get out(你别想脱身)!”护子心切的曹母当场拿出菜刀大吼,“不让他退出,就砍死你们!”曹仁超这才得以平平安安地从陷阱中脱身,后来他将此事引以为戒,踏踏实实地做正经事。

  炒股输到想要跳海

  在证券行工作时,他还试着给《星岛》、《华侨》等报纸投稿,不过只有《明报晚报》编辑林行止对他颇为欣赏,时常把曹文刊登于报。林时称“香江第一健笔”,而曹仁超也因他举荐在1970年进入了一家公司任投资经理。

  早在证券行时,曹仁超曾经靠着抢帽子式的短线操作赚了28万港元,够在港岛买上两层楼了。“那时候买进后可以立即卖出,但两周后才交割款项,我往往买进一个小时后卖出就已经赚钱了,最高时同时握有100万股票,但其实手头现金只有1万元。”这超级好的运气让曹仁超少年张狂,不知道风险为何物。但后来……

  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小曹跌倒在了孖展上!那时中国宣布加入联合国,他踌躇满志地融资买股,不料恒指下挫30%,懵懵懂懂的他因为炒孖展没有止损,赔得只剩下7000港元!一口气亏了97.5%!但是曹仁超竟然用余钱到浅水湾一家酒店大摆宴席,请一帮朋友同事庆祝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破产,“当时饭店经理低声说这人疯了,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豪气一次!”多年后,曹仁超依然是一副千金散去还复来的神情。

  1973年他又赚了50万港元,和太太去菲律宾度了一个豪华的蜜月。但是这些钱很快就又被股市收了回去。1974年7月份恒指从1774点暴跌至478点后,深信价值投资的曹仁超认为可以抄底了。于是在8港元吃入了10万股和记洋行。不料恒指到年底时跌到了150点,和记洋行股价竟然跌到了1港元!后来因为汇丰银行紧急注资3亿元,和记才幸免于倒闭。

  炒股炒成了股东,曹仁超又遭到公司遣散。像粤语片中的落魄人一样,祸不单行的他晚上不敢回家,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啊,走啊,一直走到中环的天星码头,独自徘徊在海边,看着潮起潮落……等到次日早晨回家时,母亲和妻子泪汪汪地看着他,以为他想不开自寻短见去了。“俗话说饿死老婆瘟臭屋,这次可真把我吓破了胆。”后来他一再强调止损的纪律——“赚就赚颗糖,蚀就蚀间厂”,将风险严格地控制在15%以内。

  不尽名利滚滚来

  一切都是“木宰羊”,命运没有狠狠地击倒曹仁超,只好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这扇窗就是《信报》,它是林行止于1973年创办的,当时因为发行量小被戏称为“中环报纸”。“仁超”正是林伯乐为曹志明起的笔名。读英文学校出身的他写起稿子来中英文夹杂,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出街即受到大众欢迎。如今30多年过去了,心怀感激的曹仁超依然在为信报打工,只不过近十年来每天评论的内容从欧美、日本、香港已经扩大到了大陆、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

  “他一周要工作7天,各类指数记得清清楚楚。30多年了都是这样。”《信报》老同事很佩服曹仁超工作的毅力和热情。香港的一位券商朋友证实说,尽管专栏背后有很多人在做支持,不过很多事“老曹”还是亲力亲为。他退休后有人继续写这个专栏,但是报纸每周一最好卖,因为独有这天还是“老曹”写的。有则逸闻挺有趣,话说老曹为《明报晚报》写稿时,老板查良镛(金庸)很赏识他,曾经每年加薪一倍给他。但《鹿鼎记》1972年连载得如火如荼时,查良镛有次提起韦小宝,老曹居然说:“谁是韦小宝啊?我不认识的。”当堂激死查大侠。

  老曹用情专一由来已久,初追曹太之时,伊并不理睬他,于是老曹的犟劲儿上来追巴士跑了两条街直到垃圾桶把裤子连带皮肉挂破,始赢得美人心。如今他把这情一股脑地用在研究股票上,经过和记洋行一役败北后,老曹宝刀再次出鞘,这次他既“栽花也种树”,培育了一批房地产股的小树苗。70年代末美联储用高息来压制通胀,香港利率从高峰期开始回落,房地产小树苗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至1979年沽出最后一笔股票时,他已经赚了30多倍,套现2000多万港元。

  40年后,当年的穷小子不仅财富增加了4万倍,而且因为他眼光准确,如最近他在有色股刚启动次日即号召股民趁势买入云南铜业,人送称号“港股明灯”,现在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和谢国忠等经济学家平起平坐,即便是港府财经官员都不能忽视他的文章。

  退休的“老曹”如今在为“无知少女”(系指出身无产阶级,拥有很低知识水平,来自少数民族的中国女性)而幸福地忙碌着。多年来,老曹给予了这些西部“无知少女”父辈的关爱,为她们捐赠了农家女学校和农村妇女扫盲基金,2003年他还向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捐善款12940元,并且还在新书《风险与机会》扉页刊登该校,让更多有经济实力的爱心人士帮助贫困的农家女。

  “停手停口”或许是港人精神最好写照,从身无分文到港股大亨,曹仁超崛起的历程堪比经典的粤片情节。不过与粤片中星爷一夜白头,苦练技艺不同,他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来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并帮助更多贫困农家女圆梦。仔细揣摩他或喜或悲,或成功或失败的30多年的投资生涯,我们或多或少也会有点感悟——为何我们就不能成为“曹仁超第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