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山丹马场】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8:52
                                                    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山丹马场】篇               山丹马场,自西汉时就开始屯兵养马,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马场。 
山丹马场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滩,地跨甘肃、青海两省的山丹、民乐、永昌、肃南、门源、祁连6县,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牧草丰盛,为历代屯兵养马的天然草原。 
      大马营草滩,古称汉阳大草滩,因历史上最早的治所叫汉阳,即今日的永固城。
      据《五凉志》载:汉阳大草滩,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北据胭脂(焉支山)。
      历史上这一地带向为民族战争频仍的古战场,地理位置极具军事价值。
      大草滩西端的大斗拔谷为祁连山一个出口,是河西走廊连接青海的重要通道。
      离此不远的永固堡,即为古时月氏人所筑的月氏城。秦汉时期,匈奴赶走月氏,这里又成为匈奴右贤王巡守的单于城。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逐匈奴于大漠之北。
     汉武帝为经略西域,遂设河西4郡,屯驻军队,镇守边地。
     军队离不开战马,汉阳大草滩地处4郡中部,有天然草场和丰盛水源,适宜孳养马匹,因此便成为驻军牧马的重要场所。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梦骏马生渥洼水中”,
      遂作《天马歌》,下诏设苑马寺负责马政,在河西各郡分设牧师苑(牧马场)。
      时河西有牧苑66所,战马30万匹。汉阳大草滩即为其中最大的牧马场。 
      汉武帝特别爱马,他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从西域引进有名的汗血马,送到汉阳牧苑培育出了新品种优良战马。
      东汉时铸造的武威铜奔马,即是这种有名良马的形象再现。
      杜甫有诗《房兵曹胡马》赞曰: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劈双耳峻,风人四蹄轻。”
                                   
            “骏马奔腾青草地~~漠漠长城沐苍凉”
在河西走廊中部,
             皑皑[祁连山]和巍巍[焉支山]环抱着一片碧绿丰茂的草原---大马营草原,
[山丹马场]---我来也。。。。。。

 

                                     

                        

                         
 
        西汉末年,河西马苑多因战乱而废弃,仅剩下汉阳马苑,到东汉时由羽林郎兼管。 
    西晋时,凉州刺史张轨重视养马,被誉为“凉州大马”。晋穆帝永和年间,汉阳马场的中心永固堡提格为汉阳郡,
    加强了对马场的护卫。

    到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率军作战过程中见张掖、武威一带沿祁连山大片草原水草丰美,遂划为官牧地,
    10数年养马2凹万匹,骆驼100万峰,牛羊无数。孝文帝时,汉阳大草滩一处就养马10万匹,
    每年将一批成年军马送往并州(山西大同)补充军需。

    经多年战乱之后,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命大将屈突通恢复河西地区的军牧场。
    后来隋炀帝也下诏寻问河西牧马情况。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张掖,亲临山丹马场。

    唐初,以俘获的突厥马2000匹和隋朝战马3000匹,在河西牧养繁殖。
    主持马政的太仆张景顺创造了一套完整有序的管理办法,马场自上而下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使马场得到很大发展。
    从贞观到麟德近40年时间里,河西一带军马繁殖已超过70万匹。 
    宋代设茶马市场,以财物交换少数民族的马匹,壮马送到军中,弱马送人马场。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山丹为西夏占领,马场一度废弃。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当然懂得马的重要,设置马政机构尚牧监,掌管各地马场,山丹马场再度恢复。
                         

 

                      

        
 
         在以车马为主要作战和运输力量的时代,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养马业的发展。
穆天子八骏以来,随着朝代更替和社会兴衰过程中频繁的民族战争,中国成了世界上的头号养马大国。
素有雄心壮志的一代雄才汉武帝非常爱马,
公元前120年的一个夏天,他梦得天马,便占《周易》得一卦辞曰:"神马当西北来!"于是昼思夜想,梦寐以求,多次派人到西北来寻找良马。
后来,果然从西域获来一马,神行电迈,气如长虹,神异非凡,据称出自敦煌渥洼水中。
汉武帝叹为神物,乃作《太一天马歌》一首,以志此事。
他的爱马之心,不仅仅是封建帝王对"天马"的特殊癖好,
而更重要的是出自对国防的需要。
当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里有余,大败匈奴,随之开辟河西四郡后, 大马营草原引起了汉帝国高度关注,这里不仅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气候凉爽适宜发展以马为主的畜牧业,
而且这里地跨--甘、青两省,平羌口、扁都口、白石崖、皇城等关隘控扼甘青交通,
是切断吐蕃与匈奴联系的关键之所在,同时,为了稳定河西四郡,扩大西域边陲,
战马既要放牧,又须不断补充,于是西汉皇室便开始----设牧师苑
在大马营草原这块风水宝地屯兵驻守、牧养军马。。。。。。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因形势所需也进行了场界划定。
尽管有史以来山丹马场几经勘界所处时代不同,但始终以---大马营草原为中心。


扁都口
海拔3500多米,南通祁连县城博堡,北达甘肃民乐炒面庄,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从青海入甘肃入西域。
扁都口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险隘深邃。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怪石森然,叠嶂无穷。
自汉唐以来,一直是西部羌、匈妈、突劂、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青之间的重要通道。

227国道
穿谷而过,
扁都口
过后:1;柏油路面就此结束,紧接下来的是近60Km的沙石土路。
2;此处有空军农场一处,且能食宿也。。。。。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迅速挺进大西北,
9月21日,遵照毛主席"要完整无缺地把玉门油矿和大马营军马场接收下来"的电示,

派第二兵团王果三、王文森等率部,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派山丹培黎学校汽车的援助下,迅速接收山丹军马场。
原国民党山丹军马场少将场长石庭桂闻风而逃,仓惶之中遭车祸身亡,除此接收国民党官兵605人,
军马九千多匹,
为了促进大马营草原山丹军马场的兴旺发达,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对山丹军马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就派清王朝末代皇帝傅仪的叔父等到大马营考察军马养殖,
主席听了考察情况后,为了方便山丹军马的运输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亲自批示修建了山丹县城到大马营的52公里公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军用公路。


1952年,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亲自批准山丹军马场兴建白石崖水利工程。

建国后的10年间为山丹马场相继调进了一批美式福特轮式拖拉机、苏制汽车和国产康拜因,
并邀请苏联、匈牙利畜牧、
农机专家到大马营帮助解决马绦虫病和机械修理等疑难问题。
当时,山丹军马场农牧业生产已具备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机械化水平。
山丹马场逐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按照"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自给自足目标,
每年向部队提供大批军马,
并于1961年首次向国外输出马匹,给朝鲜提供了援助......

 

 

                             

              
   
    山丹军马场于山丹县西南76Km处的---[清泉镇],继续东行50公里到军马一场进入风光旖旎。。。。。。
汉代峰燧、古长城、古城堡等历史遗迹在场区内便可寻到,徜徉在马背上、背对蓝天、脚踏青草,
满眼的绿色、金黄色,
袭袭凉风扑面而来,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好不惬意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中央加强了对山丹军马场的军事化管理,兴盛异常。
1961年,山丹军马场直接隶属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
1966年7月,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视察了山丹马场,
随之以大马营为址组建了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 后又改为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
1975年底。这一期间,以大马营为中心的这个军马生产管理局,
除管辖原山丹马场及四个团级分场外,还接管了新疆的伊吾军马场、青海的贵南军马场、
宁夏的贺兰山军马场和陕西的解放军某部略阳磷肥厂,并筹建了延安军马场。

文革命结束后,山丹马场建制又进行了整改,组建了兰州军区军马总场, 后又改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 人类有史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养马大国。 马匹种类繁多,有蒙古马、伊黎马、河曲马等等。
但可以说以藩息在西部高原大马营的马最为有名。

    

             


历史的脚步终究是要前进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
千万匹战马卸下了征鞍,多少骑兵部队取消了建制,这无疑是人类的进步。

2001年山丹军马场进行改革,脱离军队管理,以适当方式移交给了中牧集团总公司,
重新组织了中牧集团山丹马场。。。。。。
俺与阿兵哥同农场员工聊天时,见他们脸上泛出的笑容,你就便能体会到他们也曾是---军人
  

       

     

         

 

   清新、幽美、清凉、和谐。。。。。。

 

           

      

    

                        苍松叠峰峦、蓝天映雪峰、草地遍牛羊。旖旎风光令我流连。。。。。

 

 

 

                   

                                  

马场地势起伏不大,坡度缓和,站在小山坡上,向南远远地可以看到有数百匹马在悠闲地吃草。
山丹军马场西大河水库约2公里外的窟隆峡也别有一番洞天,这里悬崖峭壁高入云天,
原始森林茂密,鲜花野果漫山遍野。

                        

                                           

                                           

                       

抵临 永昌县 城入口处见立了一座雕像,
 一个罗马军团士兵站在一名儒家学者和一个穆斯林妇女旁边――民族和谐的标志。
08-JAN-2007 <<每日电讯报>> 报到:中国偏远农村住着古罗马军团后裔.
"中国一个偏远村庄的居民希望,DNA鉴定能够证实一个最让人难以置信的传说――他们是失踪的古代罗马军团的后裔。
科学家们采集了甘肃骊千村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共93份血样。
骊千位于中国西北戈壁滩边缘,距离最近的城市有200英里(1英里约1.61公里)。   
科学家们试图解释当地居民身上具有的欧洲人特征:绿眼睛、大鼻子,甚至金色的头发。
当然,他们身上也带有传统的中国人特征,
“我真相信自己是罗马人的后代”,
他有一头卷发,身高约6英尺(1英尺约0.3米),鹰钩鼻。
他的长相与他的矮小、圆脸的办公室同事截然不同。

他说:“这里一些人有欧洲人特征,历史上也有关于这些人的记载。”
关于骊千是罗马人后裔的研究,搅动了这个贫困村庄。

骊千与罗马的联系,最初由牛津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霍默?达布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达布斯教授将官方记载中的传说收集起来,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官方记载中称,公元前36年,汉人与匈奴发生了一场战争,骊千就是由被汉人俘获的士兵建立起来的。

据称,这些士兵来自罗马将军马尔库斯克拉苏统帅的一支军队,他们之前被匈奴人俘获。
38岁的当地居民蔡军年说,因为他的红皮肤和绿眼睛,朋友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蔡罗马”。
他现在已经是当地名人了,最近还去了上海的意大利领事馆,说不定他和意大利人还沾亲带故。
达布斯教授的构想40年后才传到中国;
 因为在“文革”时期,人们不敢承认有外国血统,当时这种说法并没有流传开来。

蔡罗马说,他的曾祖父告诉他,罗马人的坟墓就在祁连山,离他们的村子有一天半的路程。
但是他从来没有将自己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奇怪长相和罗马人联系起来。“人们只是认为我有皮肤病”。

自从当地领导对基因研究的管理松动之后,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就展开了一项研究,
而血液鉴定就是研究的一部分,
鉴定结果会在一本科学杂志上公布, 但是兰州大学的遗传学家谢小东则提醒人们不要对此抱太大热情。   
他说:“即使他们真的是罗马帝国的后代,也不能表明他们就是罗马军团的后裔。
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很多士兵都是从当地招募的,一切皆有可能。”
                        

回张掖城该去~~Fb一吓了。。。。。。
张掖饮食以面食为主,兼吃大米、黄米、小米。

仅以面食而论:“即有拉条子、揪片子,炮仗子、鸡肠子、搓鱼子
槐耳子、香头子、小饭、面蛋子、油饼子、烧壳子、喜馍馍、酿皮子、

臊面、糊博。粉皮面筋等十余种”。。。。。。

[搓鱼面]--唯张掖特有之面食品种,因其成品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
其作法是用手掌将面条搓成约一寸长的面段,然后入锅内或煮或炒熟都可,
在热天里还可以凉拌食用,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

                            

                  

               
    

传统的张掖菜肴---[香饭],亦叫---[西北大菜]
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

店小二曰:“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
呵呵~~这道名菜---以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
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 卷肝子
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
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子烹调而成。
吃时相配各种精美主食,大肉滋味纯厚鲜美,卷肝柔软鲜嫩。
这道菜色泽鲜润,清爽可口,香而不腻,堪称‘佳品’           

                                               
            

粉皮面筋]---在张掖农村,农民秋收后,家家户户,
要晒粉皮面筋迎亲接友,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之时,

粉皮面筋是不可缺少的临时性招待食品。
产妇坐月子时也由娘家赠送一篮粉皮面筋。
现在农村晒粉皮面筋之风也还在流行。
张掖驰名的粉皮面筋有马面筋”,每日清晨挑两桶摆摊出售,

不到两个小时出售完毕。
因为驰名,除经常来吃的人们外,慕名而来者也不少。。。。。      
                        
 
            

 

                              
                        
                                李大姐的小吃---[灰豆汤]~~那味道不亚于‘杜维成’喔。。。。。。

 

                                                      
                        
                         梁大姐的~~[肉夹馍]也是 顶呱呱耶。。。。。

 

                                       

 

                         

                                      [黄师傅]牛肉面上场?。。。

 

                                                                                               


                     味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