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虚荣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7:16

道德的代价- -

                                      

中国人的道德大约无外乎两种,一是封建道德。奴隶道德或者原始道德也许太久远也许已融会贯通在封建道德之中,大致内容包含仁义礼智,忠孝悌爱,杀生成仁,舍生取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等。其中有愚忠,有男女的不平等糟泊,也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被继承下来,成为时下的道德标准使用着。二是社会主义道德。也有提共产主义道德的,因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期阶段,这么提法也未尚不可,只是道德的程度无疑上低一点。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们研究实践了数十年,教科书上也有归纳,我记不住,凭新时代做人的感觉,大致应该有如下内容:忠于国家,热爱人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劳勇敢,艰苦朴素,……总是是被人称之为美好的思想和行为都纳入其中,用以自律且律人。
道德有一个基本的底线,是与非的界线有时是以善与恶作为标志的;但也是随了时代的前进在发展着,过去似乎盖棺论定的事情,站在时下的角度也看待,就应该重新评说评说,即当年绝对道德的事情现在看来也不一定道德甚至是不道德了。历史古书上随便抓出来便有现存的例子。
一、陆秀夫跳海
南宋末年和文天祥同殿称臣的左丞相陆秀夫,在文天祥被元军掳去,他同张世杰共撑危局不济,1279年3月与元军在在广东崖山海面决战失败,陆秀夫自觉护驾无力,决心以身殉国,乃先躯妻子入海,哭拜幼帝:“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然后抱起九岁小皇帝,以匹练束在一起,用黄金玉玺坠腰间,从容投海。陆秀夫个人的举动是应该钦佩的,但他的妻儿,还有幼年的小皇帝,并非死于敌手,也非被敌所掳,分别被驱入水,被迫入水,成为陆秀夫道德的殉葬品,为了崇高的道德目标,决意殉道的人是不是就可以要求旁人跟他一样舍生取义?是不是可以成为舍他人之生、杀他人之身的正当现由?
二、方孝孺被灭十族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青史留名的德高望重之士,朝野相传朱棣夺位成功后,召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方坚拒,再迫之,乃书“燕贼篡位”四字,朱棣大怒道:“汝独不顾九族乎?”方说:“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果然就诛了方氏十族。旧时株连,最严重的是诛九族,诛十族则自方孝孺始。朱棣的残忍令人发指,方孝孺“威武不能屈”的胆气也的确让人肃然起敬,但他一句“便十族奈我何”更让人不寒而栗,对十族人的性命,道德志士何尝比流氓皇帝更懂得珍惜?只不过朱棣杀人乃是出于权欲,方孝孺则将十族性命当成道德追求的殉葬品。2004-9-25 13:30
三、张巡杀妾飨士
《唐书.忠义传》记载:唐朝将领张巡守睢阳城,叛军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请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在野蛮战争中,破城之后大肆屠城、杀降卒的事情并不鲜闻,这里体现的是血淋淋的丛林法则,没什么可说的。但张巡杀妇幼以飨军士,与其说是丛林法则下的野蛮行径,不如说是基于精忠报忠追求的道德抉择,本来道德的形成正是人类告别丛林法则的标志,何以在道德的感召下,张巡却做出了比丛林法则更血腥的大屠杀?为了尽忠朝庭,守住城池,不惜杀掉二三万老百姓、吃掉二三万老百姓,最后搏得一个忠义之名,这又算哪一门子的忠义?
那种为着崇高道德理想而不惜扯上旁人垫背殉葬的道德烈士,需要警惕!保不准哪一天他们成就了千秋忠名,在历史上竖起了一块道德丰碑,而我们这些无辜的平民百姓却莫名其妙地成了丰碑底下的道德殉葬品。2004-9-25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