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成败——精英导演们的商业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4:02
  细说成败——精英导演们的商业大片   
  成功的商业。
  张艺谋与陈凯歌,都曾经拍过很棒的电影,是中国现在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导演。但是他们最近拍的几部商业大片,却引来骂声一片。
  作为商业片,其实这几部电影,包括《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已经获得了成功。其实,商业片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票房。似乎在现在,只要拍大片,就一定可以赚钱,不管拍成什么样子。毕竟国产大片是新鲜事物,人们对其充满了好奇,看大片,是一种潮流,而看到什么,并不需要探讨。而且大片数量有限,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太多竞争。不过,再这样拍下去,应该很快人们就有选择余地了,那时候,不能收回成本的大片也就会出现了。只是不知道哪位大导演会触到这个霉头。但是,一端时间之内,依然会有大量的大片登场,比如正在摩拳擦掌的《赤壁》。这样的大片市场太有吸引力了,至今还都只赚不赔,谁不想分一杯羹呢!至于片子的质量,相信《赤壁》会做得更好一点。
  至于票房,人们的好奇心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看看几亿的人民币是怎样花掉的,也值得近一次电影院了。更何况,看了以后还可以大骂一场,发泄下压抑的心情,显示自己高超的见解。而且还有大导演、大明星可看。
  对于演员的选择,《无极》与《黄金甲》可以说做到了极致。《无极》中有韩国的张东健,大陆的刘烨、陈红,港台的张柏芝、谢霆锋,日本的真田广之……可以说包括了整个亚洲各个地区、国家的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大明星。也就是说,《无极》在亚洲地区的票房,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至于《黄金甲》,里面则有亚洲人气王周杰伦,还有在好莱坞发展的周润发、巩俐。可见这部片子的主攻方向是好莱坞,而国内的票房,只张艺谋三个字便足够了。
  片子的成本除了花在请大牌明星外,就花在大场景上。布景道具,人山人海,把几个亿就这么花下去了,也算是给观众一个交代。这么热闹的场面,除了在大片里,也确实看不见,所以观众们的钱花的也是值得的——就当看了一部风景片。
  不管张艺谋还是陈凯歌,都是优秀的导演,所以他们的电影里都有着一些很精彩的电影因素,他们都能制造出最美丽的场景,并用镜头转达给观众。绚烂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华丽的布景,这些都是大导演们展现他们势力的方式,在视觉上,大片绝对给人足够的刺激——或者说享受。
  这些场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东方,这是通过服饰表现的,《无极》的人物造型很日化,而《黄金甲》则展现大唐的富贵,这些都是在西方观众眼中典型的东方符号。而西方观众的接受,就意味着奥斯卡。中国人的梦想,有一个是诺贝尔,还有电影界的奥斯卡。当然奥斯卡意味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意味着美国市场。可是另一方面,大导演似乎忘记了奥斯卡是需要实力的。投机取巧地唬住奥斯卡评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奥斯卡,张艺谋和陈凯歌可以说各出奇招。先说《无极》,里面的魔幻色彩,明显是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哈里波特》正热卖,魔幻风格大有市场可为。而且奴隶,也是美国观众比较接受的角色,因为美国有过奴隶制的历史。但是这种迎合却让电影显得幼稚,毕竟,中国的编剧接触魔幻还不久,而制作技术更是落后,《无极》中有个城堡中模型的制作,粗糙得一眼就看得出。关于时空、雪族的交代也都不够充分,在把魔幻玩得出神入化的好莱坞面前,陈凯歌可以说好好地班门弄斧了一回。又在这里想起了《夜宴》,改自《哈姆雷特》的故事,似乎可以对西方观众大有吸引力,可是问题在于,电影把王子弄丢了。葛优与章子仪成了主角。这样的颠倒,相信西方观众并不会喜欢。
  还有就是《黄金甲》,当年的《雷雨》,便是从外国引入的乱伦,这个颇有西方悲剧味道的乱伦故事,被《黄金甲》改成了暴力与情欲的结合体。张艺谋和陈凯歌身上有着太深的中国印记,而去掉这些印记,他们的艺术也将枯竭。于是,在进军奥斯卡的路上,他们只有一路迎合,并在迎合中捉襟见肘。
        不管怎样,这些商业大片都成功了。但是从电影的角度看,就并非如此了。
  陈、张都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代言人,曾拍过非常优秀的文艺电影,当之无愧地是中国艺术电影的最高峰。比如《霸王别姬》、《红高粱》。因此转到商业电影后,就有几分放不下精英的架子。一方面在趣味性上,还略显不足,尤其在英雄上体现最为明显,不但有一个心系天下的宏大主题,而且人物也太过于高高在上,一副故弄玄虚的样子,商业片,必须让电影里的人亲切,和普通人发生共通,平等才是王道。
  之后,在主题大于内容的批评声中,张艺谋等一干导演一起吸收了这一经验,商业片唯一的任务就是娱乐,而不需要什么大主题,大内涵。由此,大导演们一起放弃了主题,彻底放弃。
  而且不但放弃了主题,还放弃了态度,放弃了感情。所有的商业大片都异常冷漠地玩弄着色彩与场景,而忘记了电影观众来电影院的时候,不但带着眼睛,也带着感情。冷漠就意味着排斥观众。尤其是当观众没有办法去喜欢电影中任何一个角色的时候,电影就完全失去了吸引力。
  精英电影的一个特征,就是消解掉善恶,而只是剖析某个人。精英导演很容易就具有这样的思维特征,但是精英电影需要冷静与深刻,商业电影不需要。商业片要的就是最简单的温暖,最简单的判断,与最彻底的归属感。商业片就是这样一种电影:观众能最最短时间内知道谁是主角,该去喜欢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观众会很自然地挂念着主角的命运,与之一起经历种种艰险,投入地跟着电影情节,一直走下去。这套路虽老,但总是有效,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温情的东西。
  另外,众多大场面的描画,也失去了人物刻画的空间,只是简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无极》中的人物都是为情节服务的符号,而人物本身被很大程度地忽略了,只有刻意安排的情节。而不流畅的情节,空白的人物,是电影最大的忌讳。
  肢解了符号化的爱恨,让电影缺少活力,而另一方面,导演态度的缺失,则让电影没有生命,作为导演,对于自己镜头下的人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态度,如果没有,那么导演就等同于摄像了。
  而《夜宴》这部片子里,对于葛优与章子仪,并没有任何厌弃的态度,甚至镜头中还带着些津津乐道的意思,这样的态度,似乎是任何电影中都不该有的。
  商业电影将推进电影事业,让更多人关注电影,并走进电影院,让电影业有更多可控制的资源,这就是商业电影的好处。大片,在商业上的另一作用,就是融资,电影可动用的资金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他们在为电影做事情,却忘了电影本身。
  忘却电影本身的大片,已经不能称为电影人的执着努力,更应该称之为电影行业的自我炒作。炒作目前是成功的,但只是炒作。
  比如画,艺术和非艺术品的区别,往往就是取决于能否表达出制作人的一些特质,电影与记录片也区别于此。冷酷地对待自己的电影,该是一个导演所犯下的最大错误。
  商业与电影可以结合得很好,又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也不是没有产生过,商业与电影的拥抱,可以像美女爱英雄一样,产生一篇篇的故事。商业无非是一种游戏规则,而艺术,从来都是带着枷锁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