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两次兵出阿登山区得失之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0:01
希特勒两次兵出阿登山区得失之比较
一战阿登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建议将主攻方向转到阿登森林地区。那里虽然道路崎岖,但是凭着德军的优秀军事素质和高度机动性,是完全可以逾越的。而英法联军却不会注意阿登地区,德军在这里可以实现中央突破,然后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向西北方向直插法国北部海岸线,包抄比利时境内的英法重兵集团,切断其与法国本土的联系,然后南北夹击,一战平定西欧。新的作战计划命名为 “挥镰行动”,史称“曼施坦因计划”。 阿登山区崎岖难行,德军用工兵开路,翻山渡水,凭着出色的军事素质和高度纪律性,经过2天时间的艰苦跋涉,终于穿越了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森林地区,攻入法国境内。法军的阿登地区守卫部队根本不是德军对手,迅速就被击溃。并攻下了法国的军事重镇色当。另一支德军莱因哈特装甲军团也抵达色当之北的马斯河畔。守卫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大军腹背受敌。马奇诺防线从此失去了他的意义。
再战阿登 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他们以为能够重现4年前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到了44年秋德国面临绝境,为扭转这一局面,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场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为此,从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该计划的主要设想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并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然后再转过头来对付苏联。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格赖夫”的作战计划。就是挑选可以说英语的战士到敌战区进行一切可以的破坏和扰乱,初期这确实对盟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战斗一开始,德军的攻其不备使美军节节败退。并使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之后双方就在巴斯托克这座孤城进行了拉锯战,我们所熟悉的 “兄弟连”就在此时进入了历史。随后的战役就向兄弟连所演,盟军兵力的不断增加。士兵们大不畏的精神阻挡了德军的进步,也让希特勒的梦想破灭。 阿登战役是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
两战比较 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计划穿过阿登山脉进行大规模的突击,在肩胛处切断盟军北方集团军的弯曲的左臂。这一行动除规模较大和速度与武器不同以外,很像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突袭普拉赞高原,切断和破坏奥俄联军的迂回运动,并突破其中央阵地。"莱茵河卫兵"计划是一种天才。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但德军的当前情况和对手都不是可同4年前相比。 政治上:4年前的对手在政治上采取绥靖政策,牺牲其他小果以期望达到自身安全为目的,对德国步步退让。认为德国的胃口不是很大,可以满足对方。而德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并赔偿了大量的钱财,还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全国人民都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来改变这样的局面,所以德国上下一心,战斗精神完全不可比。但第二次战争时,德国已经被定义为法西斯极端分子,世界均反对他,而他的对手由英法变为英美和苏联领衔的全世界。 军事上:二次战争都是德军采取了主动出击,对手处于被动挨打。但第一次战争对手过分相信马奇诺防线的优势,一心想守住自己的一亩3分地。简直就是被动中的被动。装备上,德军进行了大量改革。如装甲兵团的出现等等。各类新的军事思想不断涌现。全国在纳粹的宣传下纷纷加入部队。第二次战斗盟军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英法联军作战。以硬对硬!装备上美国的出现大大减小了双方的差距。德国的兵力也快跟不上了。就连16--20岁的青年均被强制入军!! 经济上:第一次战斗前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危机,德国采取了以战养战。世界发展国家基本没什么区别。德军获取了第一次的胜利后,经济才取得了大的涨幅,英国却天天吃上了德国给的铁块炸弹。真是天上掉铁饼但不是馅饼。第二次德国城市开始大量吃铁饼。经济后勤一落千丈。 一战阿登采用了新的计划,还是天才计划。大家都知道新的作战思想和计划取胜的机会是很大的。但二战却沿用一战的老路。没任何创新,且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不是一战的全盛时期。固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