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产业的巨大商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12:21
                                                                        生物信息产业的巨大商机:生物制药,软件和网络的完美结合在劫难逃

【赛迪网讯】走进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大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很浓的酒味,总经理范开解释说,试验室的发酵罐正在工作,这是发酵过程中挥发出的某种醇的味道。

换衣换鞋,走过两道封闭的消毒大门,记者终于接触到生物制药的神秘核心—基因实验室。出乎意料的是,记者并没有看到生化实验室常见的试管烧杯、加热炉和显微设备—白色的实验室中,一部部封闭的仪器正在静静地工作,仪表盘上的各种数字不停闪烁。与仪器相连的是几台普通台式机,试验人员正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和监测。

网络为眼

已年届不惑的范开3年前组建了自己的生物医药公司,借助在美国多年的生物工作经验,范开带领公司的科研人员成功开发了重组新型人白细胞介素Ⅱ、重组水蛭素、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和神经甘脂等多种重组蛋白药物,申报发明专利14项,公司资产也从起家时的1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如今近2000万元。

赚到的钱,范开几乎全部投入到公司的发展和设备的采购上。如今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却有20电脑—“我们的工作离不开计算机,也离不开软件。”范开说在10年前,如果要对一项研究立项,需要跑很多次图书馆,以确定这项研究是否值得开展。由于资料的不全面,有时候会出现“人家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不知道,还在闭门造车”的情况,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现在利用网络则可以很快地搜索到生物制药某一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以及国际著名制药公司的最新动态。

据范开介绍,一般国外的大型制药公司和专业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可以看到各种对国际级生物科学会议和前沿趋势的报道。“过去总说北京和上海有信息优势,我看网络的普及正在慢慢削弱他们的这种优势地位,掌握了搜索知识的能力,空间距离已经不是问题了。”范开坦言,当初选择公司的开办地点时,也曾经在重庆和上海之间举棋不定,最后他选择重庆,一方面是因为开办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也是认为现代通讯和IT手段完全可以解决信息的沟通和获取问题。“包括我们想需要某种特殊的试剂,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到处打电话托熟人询问,通过网络搜索,一个电话过去,第二天就能寄过来。”

软件是纲

如果说网络是范开和他的技术人员观察外界、跟踪技术潮流的眼睛的话,各种专业设备和专业软件的应用则是他们进行具体研究时的左右手。

在基因研究的基础领域,包括基因分析、氨基酸分析和专利申请序列在内的基础软件,都是由国外几个大公司开发出来放在网上供人免费下载的,目的就是为行业内的交流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但免费的午餐不是哪里都有,实验室专用仪器软件都需要用真金白银去买。

至今为止,范开已经为富进购置了约50万美元的设备。其中,配套软件的价格占到了设备总额的20%左右,也就是大约10万美元!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小了。由于每套进口设备都配有专门的软件和解码器,范开虽然心疼,也只好咬牙以每套2000~5000美元的价格买下来。

不管在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中,都需要专业软件来支持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富进所购买的软件包括图象分析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产品。

由于生物研究的对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需要通过设备变成标记或者影像保存下来。过去的做法是用仪器拍成照片,作为纸质档案保存。现在则可以利用图象分析软件将图象转变成可整合的数据形式直接输入计算机,而且软件还能滤去非特异的背景干扰,形成准确率更高的标准化数据。除图象分析以外,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也比较常见。在蛋白分析和基因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连续曲线,原来的方法是用纪录仪在纸上画出连续不断的峰、谷,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只能记录不能分析。现在可以将连续不断的结果直接输入计算机,通过软件来分析和监控试验过程。

这种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生物学的研究就是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业主要为像富进这样的制药研究企业或机构提供生物软件、计算工具和拥有版权的数据库等产品,并将业务拓展到软件工程,计算工具的开发、咨询,数据库的建立和改进,以及特定疾病靶目标研究等各个方面。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界既已开始谈论蛋白质数据,生命科学已经与信息科学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了一起。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人类真正带入了生物信息学时代。

全球现有超过100家的生物信息产业公司,如果算上IT产业和制药公司内部的子公司,这个数字将大得难以想象。越来越多的IT公司开始进入生物信息学领域,以开发更适合生物科学家利用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希望在这块未来的市场热土中分得一杯羹。实际上,生物产业十分需要借助IT产业的计算优势,生物信息产业对计算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摩尔定律所说的每18个月翻一番。

最近范开又购置了两万美元的设备,原因一是新签了两笔合同,二是在范开的计划中,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开发出一种在技术上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新药,最后连公司一起买给大的制药企业。大公司对技术的独立性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有很强的数据和试验作为支持,因此对设备和软件的相对要求也有所提高。

这次买软件又花了2000美元,范开心疼而又无奈。他说,国内做此类软件企业还很少,什么时候国内生物软件开始抬头,国外软件的价格也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