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2:58
谁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史之前,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中国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人自己。
    那时候的西方人,喜欢中国文化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是仰慕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传统教会统治相比,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优秀得多。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人物都对中国传统文化钦佩不已,赞誉有加。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得益于利玛窦之类早期西方传教士大规模地向西方介绍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遭遇冷落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后。原因很简单,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价值,而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最需要的是快速赚钱,获得大量财富。在这个目标之下,中国传统文化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近代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怀疑在甲午战争后大规模地出现。
    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在多次与西方世界较量中失败。那时候,中国人不认为是自己的文化失败,而认为是技术的失败。于是有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同时有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指导。
    中国人原来不太看得起日本人,然而甲午战争中,同样是从西方购买的军舰大炮,同样是西方海军学校教出来的军官(北洋水师的一些军官与不少日本海军军官是同时留学英国的同学),然而,泱泱大国却惨败于一个蕞尔小国,中国人不得不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行了。因为,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比中国更早开始了明治维新,不光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且全面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于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出现了公车上书,变法图强,百日维新。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人痛定思痛,决心放下架子、面子,向西方好好学习。然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最保守的顽固势力,断然扼杀了这一次热情,大清朝也就不得不灭亡了。
    五四运动距离甲午战争、百日维新、清朝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并不很远。如果说百日维新还只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一次羞答答的反思,那么,到了五四运动,高举“德先生”、“赛先生”的旗帜,更像是一次对于传统文化壮士断腕的批判。“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就是在那时候出现的。我把这个全民运动理解成一句大白话:面对流氓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用,不得不以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就是一伙流氓的典型流氓行为之一,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渐渐退到了幕后。虽然还有很多人投身于传统文化,包括毛泽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像一个受气包,随时都回被人踹上几脚。例如,鲁迅。到了文-革时期,传统文化不光被批倒批臭,还要踩上一只脚。
    改革开放之后,当中国人洗面革心,决心照着西方的路子奔上富裕和幸福之路时,突然发现,西方人居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现象一开始令很多中国人不解。西方喜欢中国文化分两种情况,一是好奇,二是寻找真正的思想。这两种现象同时反馈到中国,再次造成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认识上的混乱。因此,当今中国便出现了对于传统文化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态度和方式。
    西方社会对于当今中国的奇怪态度,也是中国人回归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当中国人像一个小学生,照着西方师傅的样子,亦步亦趋地学习的时候,西方一会儿说“黄祸”,一会说“中国威胁论”,一会儿说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一会儿又说中国在非洲是“新殖民主义”。中国人觉得很冤枉:我是照着你们的模式在做的啊!西方人也说,中国人今天的作法与150年前英国人的做法没什么两样。于是,我们疑问:到底是徒弟错了,还是师傅错了?中国人的这种在师傅面前的委屈心态,也造成了很多人对于自身传统文化重新认识的热情。
    令人遗憾的是,中当今国的大众文化领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多是受西方好奇心的影响。挑战权威、嘲弄偶像,翻案成风,基本上都是借用西方已经定型的东西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已成世界惯例、世界标准的西方文化是先进的。
    当今西方社会重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西方具有远见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西方现有文化存在着的巨大隐患,而解决这种隐患,几乎是西方文化自身做不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正逐渐显示出不了替代的优势。
    因此,我认为,当今中国人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这种关注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低俗化、娱乐化,则是走错了方向。21世纪的中国真的需要很多中国人认认真真地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能看到五四和文革的意义。如果没有五四、文革对于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没有物极必反的回头,即使今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我们也很可能因为没有摆脱传统文化过于强大的框架而无法动弹。五四、文革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造成了一个很好的结果:我们终于能够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不是一味固守,也不是一味抛弃。
    毛泽东曾经说过,对于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要做到这一点,真要区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