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五年前公开财产的螃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41:24
石扉客
【该文章阅读量:1021次】【字号:大中小】
最后公布出来的数字,肯定是大家都大同小异……
这段时间新疆阿勒泰地区试行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被媒体称为向阳光法案接轨的第一只螃蟹。每次看到这个被炒得火热的新闻,我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4年前的一次采访经历。
那次采访的目的地,是苏北某县。该县是霸王别姬里虞姬的故里,也是著名的花木之乡,但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却是一块耸立在县城入口、极其巨大的语录牌,上写浓缩组织在一起的小平指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以作为这个语录牌诠释的是,该县在2004年6月出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31号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官员将财产向组织汇报,同时向社会公开——这个文件即是我此行的目标。
按照这个文件,公布财产的对象是该县各乡镇和县属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这比阿勒泰限于处级以上干部来得似乎要更彻底。其次,公布的范围更是远超阿勒泰。不仅包括一把手个人工资、奖金等所有收入情况,也包括一把手本人和近亲属的房产情况,还包括一把手本人和近亲属的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情况,甚至包括单位年度目标完成、干部任用、单位重大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招待费开支等等一共10个方面的情况。
印象极深的一个细节是,我在不少单位大门口的公开栏里看到了公布出来的一把手手机等联系电话。用当地官员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县委要通过这个文件,把这一百多个一把手的房子、位子、票子和酒杯子全部管起来。
这个县隶属苏北某市,时任该市市委书记的某人以一篇报道所描述的铁腕治吏形象名震天下,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该市所辖其他几个县也有类似做法。因此我判断,该县在四年前率先吃这只财产公开的螃蟹,其思想根源和政治保障,应来自这位铁腕书记。
我出发去做这个采访,是在该文件出台一年后的2005年,最早的动因源于一个叫笔名叫符号的时评作者。这位先生一直在关注该县的吃螃蟹事业,曾在一篇文章里追问改革一年后的效果——这篇文章恰好被我看到了。而另一个直接的动机,则是当年两会上,一位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再一次搞了个阳光法案的提案——每年两会上,这位代表总是要搞一次同样内容的提案,但最后总是无疾而终。
我们在该县呆了近10天,跑了十几个乡镇和科局单位,发现该县这个阳光法案的具体做法很简单:各单位一把手在一张名为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监督卡的纸片上,依次填上包括奖金工资其他收入等各类数字,一式两份,签好名后一份交县纪委和组织部备存,一份则公布在各单位门口的政务公开橱窗里。
与当地官方一接触,感觉有点怪异。按说这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所谓中央媒体的正面报道机会,但他们的反应远不如招商引资积极,态度极其谦虚,谦虚到了最后,索性完全归功于这是学习兄弟县市的改革成果,恨不能马上把我们恭送到邻县。
再访诸当地百姓,大多对这个财产公开制度反应木讷表情迟钝。对他们来说,那些摆在橱窗里破破烂烂、已经发黄的监督卡,似乎跟一则计宣标语没什么两样。
揭开谜底的,是后来和该县财政局一位办公室主任的私下交流。这位主任笑称,已经公开了的不用公开其实大家也知道,比如工资奖金等;你想知道的,不会公开,比如,其他收入一栏里,绝大部分人都会写上无。如有,是合法收入,大家都怕露富,是来源不明,那就等着检察院来找你吧。
所以,最后公布出来的数字,肯定是大家都大同小异。其实上面也知道这是个走过场——这位主任最后用九个字对这个制度做了个总结,那就是“有必要,做不到,没效果”。
前述那位叫符号的时评作者,其实退下来前也是一位官员,曾担任湖北某地级市副市长和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曾经问他,就这个敏感问题频频发言,不担心得罪自己从属的这个官员群体么?这个70岁的老人叹口气,说我本来就是教书出身,出来说话不过是还自己的文人本色而已。何况自己也老了,无所谓了。
他告诉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按照该县的规定,各乡镇和直属科局一把手的财产情况都得向县委汇报,向社会公开,那么接受汇报的县委领导,又向谁公开,谁来监督?
该县纪委和组织部的官员向我解答了这个疑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县委领导归上级市委管理,他们无权也没必要向外公开自己的财产。
这期节目最终未能播出来。一晃四年过去了,再也没听说这个苏北县城干部财产公开的任何后续消息,率先吃这只螃蟹的始作俑者,那个号称史上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早已升调西南某省,在更高的位置上,去开展他那套总是能吸引眼球并赢得媒体盛赞的铁腕新政了。
那位山东籍全国人大代表,在一届任期届满后,没能成功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