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李斌:倾心打造新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3:11
发布日期:2006-05-16        字体: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
李斌参与和组织领导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是我国无毒、无污染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被称作绿色环保“中国心”,用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他参与研究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涡轮泵联动试验关键技术研究”曾荣获国防科技一等奖。李斌本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荣获航天系统最高荣誉奖──航天奖。
2005年12月27日。在冬日和煦的阳光照耀下,被群山环抱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犹如镶钳在群峰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这一天,我国新一代大推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在这里进行400秒结构可靠性长程试车。
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大型试验。试验成功,发动机就可以顺利进入试样研制阶段。试验即将开始时,与液氧煤油发动机一起成长起来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李斌坐在试验台观察室大型屏幕前,静静地等待着。这位年仅36岁的青年专家异常平静,从他的面容上,我们无法感知他此时此刻内心丰富的情感。
上午11时许,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发动机犹如巨龙般咆哮起来,喷射出炽白色的火焰。在长长的400秒中,李斌的眼睛几乎是一眨不眨地盯着显示屏,直到发动机平静地嘎然而止,直到欢呼声和掌声雀起,他脸上的笑容才与现场热烈的气氛融和在一起。
十年磨一“箭”。从他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天起,他的生命与事业就与我国新一代大推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94年4月参加工作之日起,李斌就开始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攻关。屈指数来,他已伴随液氧煤油发动机走过了12个春秋,其间经历了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国家正式立项研制、模样研制阶段、初样研制阶段和试样研制阶段。经过不懈地努力,我国成为了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而他也从一位普通的设计员成长为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技术“掌门人”、液体火箭发动机青年专家。
立志前沿 青年才俊显身手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核心部件,航天高技术领域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火箭的“心脏”。从1990年以来,为使我国运载火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再一个新台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就开始进行我国低成本、无污染、高性能、高可靠的新一代大推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预先研究的筹划工作,液氧煤油发动机与以往研制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材料和全新的工艺。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掌握着这一高新技术。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1991年,刚刚开始攻读硕士研究生、立志献身航天的李斌就将自己的目光紧紧地瞄准了这一全新的高技术研究项目。他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就是以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为课题展开的,并且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由于优良的成绩和表现,李斌荣获原航天工业总公司颁发的科研机构研究生奖学金,并荣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4月硕士毕业后,李斌就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的行列,开始了他事业和人生的新的征程。
1996年,11所正式承担了新一代大推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攻关任务。该型号发动机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工作量也非常大。来所仅两年的李斌便承担起了主涡轮泵总体方案初始状态设计、涡轮氧泵总体方案设计、氧泵试验方案、涡轮性能试验装置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工作。如果说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心脏”,那么,涡轮泵就是发动机的“心脏”,其在发动机的研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国内外最新技术和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动机的特点,深入分析,大胆创新,完成了方案设计工作。在设计工程图纸时,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绘图工作都是趴在绘图板上进行,更改设计很不方便,而研制初期的方案更改又非常频繁,仅涡轮氧泵草图,他就绘制了三遍,使产品的总体结构得以不断完善。涡轮氧泵总体和主涡轮设计任务非常繁重,而设计周期又非常紧张,李斌昼夜加班,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2001年,他负责开展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涡轮泵联动试验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
1998年8月,李斌以其突出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在人才济济的青年科技队伍中脱颖而出,挑起了研究室副主任的重担,全面负责研究室的行政管理工作,配合主任设计师进行技术和质量管理。1999年9月,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要接受国防科工委的评审验收。李斌向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作了流畅、全面的汇报,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战略的确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竭诚锻箭 倾心打造新动力
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配套而研制的高性能、大推力动力装置。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李斌负责发动机研制的技术工作。
与以往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的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工艺和全新的材料,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和经验,它的研制走的是一条“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的不平坦的探索之路。因此,液氧煤油发动机热试车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的可行性问题。李斌多次带队到秦岭腹地的凤州试验基地进行该发动机的外观、电气与气密性检查工作以及配合试车台改造与发动机吊装对接工作,多次参与了发动机试车方案与程序的确定和重要技术方案的决策。目前,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多次实现了同一台产品连续3次不下台试车成功的记录,多次实现了长程400秒试车成功,顺利实现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由初样研制转入试样研制,这些均标志着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发动机的可靠性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种新型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我国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实现了航天液体动力技术新的跨越。
从事航天事业12年来,李斌从一名普通设计员成长为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专家,靠的就是勤奋好学和持之以恒,靠的就是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靠的就是深深的航天情。他虚心向航天老专家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水平,勇于攀登技术高峰,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领域硕果累累。
在不断解决研制工作中关键技术的同时,他还积极撰写论文,不断总结和提升发动机研制的水平。他撰写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进展》等10余篇科技论文先后在航天动力技术的权威学术期刊《火箭推进》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年会上发表,《液氧煤油富氧补燃发动机》在第23届中国信息网上发表;他参加翻译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现代工程设计》一书,供科技人员借鉴学习;他还先后编制或组织编制了《发动机研制大纲》、《试车质量分析报告》、《静态调整作业指导书》等大量的技术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为研制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李斌赴国际空间大学(ISU)学习。其间,他一方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与各国学者广泛交流,另一方面,他结合自己所学所感,撰写出了高水平的论文,受到同期学者和老师的好评。
倾情奉献 甘将热血化圣火
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以来,无论是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型号副总设计师还是副所长,李斌都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型号研制的第一线。
涡轮轴承研制初始阶段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选定方案,试验在大山深处的试验区进行。这次试验不仅紧张,而且周期较长,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紧张的时候几乎天天试验到后半夜,而当时,李斌的妻子一个人带着仅仅四个月的孩子;父亲因病住院,李斌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方设法克服家里的困难,坚持在第一线全程配合试验,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
在配合某阀门试验任务中,由于试验单位的烘干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在液流试验后及时烘干,与六院生产调动部门又联系不上,为了确保工作进度,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直接与生产厂的生产部门联系,晚上10点试验做完后,亲自将阀门送到生产厂,完成装箱烘干任务后已是凌晨1时多了。
自担任研究室行政领导后,李斌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的工作思路,坚持按照研制程序办事,特别强调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归档的要求。在依托型号做好研制工作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年轻同志的培养,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的航天高技术青年科研队伍。室内和室外的同志在工程计算中遇到了难题时,他都无私地给予帮助。所内研究生做论文遇到难题时,他悉心地进行指导,目前,李斌作为导师指导的1名硕士研究生已顺利完成学业。
随着型号研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李斌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尽管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已经取得了长足地进展,并经受多次了长程可靠性试车的考验,但其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管理上、技术上尚有许多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地方。为了进一步提高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可靠性,李斌大胆地提出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的课题,并与设计师系统一起制定实施方案。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在发动机研制试验中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目前还在持续地进行之中。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为了激励大家克服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他常对周围的同事说,航天事业的发展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为加快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需要我们航天科技工作者做出自己不懈地努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不断跟踪世界航天先进技术,在型号研制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李斌非常注重学习,他清楚地知道,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专业书籍,有空就看。为了全面而又系统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在从事繁忙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又开始攻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管理者,其思想理念和工作思路直接决定着工作的质量。作为质量副所长兼管理者代表,针对全所的质量管理,李斌的指导思想是真抓实干,注重效率和效果。他认为,发动机的研制凝聚着许多人乃至几代人的心血,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面对任何一项工作,他都考虑得非常仔细,对存在和出现的质量问题抓得很紧,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
为了使中国卓立于世界航天高技术之林,这位年仅36岁的航天专家 “甘将热血化圣火,誓做九天摘星人”。(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