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几点预测及二轮复习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9:19

第一部分

依据08年的高考试题和09年的考试说明作出的几点预测
纵向比较研究:2008年全国卷对2007年全国卷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形式上的继承与发展。
1、取消了(主题)专题组合式的选择题,均为单体选择形式。
2007年卷一:
14——17题: 早期八旗制度、清末湘军、新军、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的特点。
2007年卷二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答 16—18 题。
16.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
17.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的产生方式 ;
18.鸦片战争后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
结论:新课程下命题改革的必然:命题内容不受限制,选择范围更加广阔,体现了命题者扩大知识覆盖面的命题思路;高考命题并非一定要“跟着课程和教材走”;新课程专题体系的安排仍受质疑(课标的修订问题)。
2、分值上的变化。
全国一卷:2008年:
中国古代史:选择1(历史基础知识),主观题36分(科举、土尔扈特的回归)。共40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6(政治3,经济、思想、外交各1)近代5,现代1(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一战,根据地政府,废约,新中国成立)。共24分。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5(政治2,经济1,外交2),工业革命,明治维新,经济危机,冷战,热战。主观题16分(英国文官制度)。共36分。
2007年:
中国古代史:选择3(基础知识1,社会革命1,八旗制度1,政治、军事各1)主观题金朝迁都。共32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8(湘军、新军、国民革命军、民族危机、联军侵华、国共关系、新中国经济建设、外交)。共32分。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1(工业革命),主观题32分(二战禁运法案)。共36分。
全国二卷:2008年
中国古代史:选择1(历史基础知识),主观32分(清朝外交,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共36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5(政治3,经济1,思想1),近代4,现代1(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主观:驼峰航线6分。共26分。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6(政治3,经济1,思想1,研究素养1)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一战,韩国经济,研究素养。主观驼峰航线14分。共38分。
2007年:
中国古代史:选择6(儒家思想、西域管辖、三省六部、理学、西藏2个)。共24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3(新思想、美国驻华大使、恢复高考制度)现代1个。主观22分(孙中山民族主义)。共34分。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3(二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历史研究素养)主观10分(民族主义)苏联玉米题20分。共42分。
结论:中国古代史的分值在增大;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在减少;世界近现代史的变化不大。
2009年可能要加大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主观题的分布没有规律。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各部分分值并没有特定分布规律。分值分配到选择还是主观题型并没有规律。不要押宝。
3、试题情景材料。
2007年全国一卷:选择题:5个材料式选择,其中3个图表题;主观题:一则图表材料,其余为文字材料。
全国二卷:
选择: 3个材料式选择,其中1个图表;主观题无图表。
2008年全国一卷:7个材料式选择,其中1个图表;主观题2个图表,其中之一为全景式图表。
全国二卷:6个材料选择,其中1个图表;主观1个图表。
结论:材料背景式选择题在增多;阅读量和材料释读难度加大;图表材料成为主观题的主体的现象要引起重视;材料形式尚不活泼、丰富。材料的新颖性增强:土尔扈特回归、驼峰航线题等材料。

第二,在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

1、考查内容(知识)的构成:
(1)选择题多集中在近代化(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关系等领域,主观题并非一定要考查主干知识。
主观题的变化:逐渐由具体的知识点发展到比较基本的、粗线条的知识。
2007年: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答案: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
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答案: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2008年: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答案: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答案: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结论:更加突出对一级概念和概括能力的考查。
2、对历史学科知识基本素养的考查。
2007年全国卷: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2008年全国卷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 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结论:仍考查历史学科基本知识素养和研究素养;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扩大知识面,而不能死扣《考试大纲》(如:历史纪年法)。
3、不回避对同一主题内容的重复考查。
2007年: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2008年: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
2007年:《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另外,关于“二战”的内容等(主观题:07年“禁运”,08年“驼峰航线”题)。
结论:不回避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性考查(换一个角度而已);不能随意删减已经考查过的内容。
4、考查内容的分布状况:运用教材知识与所呈现的材料信息之间的比例关系。
07年:约6:4.      08年:约4.5:5.5
结论:重视材料情景的铺垫与材料信息能力的获取;逐渐淡化对教材重视点的记忆好简单运用能力;靠近新课程理念。
5、知识间的综合(主观题)。
07年: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4分)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08年:唐代科举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主要区别”和“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20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和作用(20分)
结论:中、外历史间综合的内容增多;跨度大,打破了传统的重视知识内在联系的结构体系;与政治、地理的综合:涉及到有关理论(外交、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的时候有联系;要注意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6、突出“文明史观”的考查:
(1)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体现“文明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中国唐代科举制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比较;中国近代化的问题等。
(2)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关工业革命题。
(3)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土尔扈特回归题。
(4)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问题。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逢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体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台乎道德
7、以点带面向外辐射、综合。
08年: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驼峰航线的问题。
07年: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结论:重视历史文明;试题内容的开放性、联系的广泛性;《考试大纲》内容的延展性利用 

第三,试题考查功能的发展(能力层面的探讨)。

1、高考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能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融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能用历史知识,还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能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地阐释并能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能运用适当方法、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
2、08试卷更加突出能力立意。
07年:直接复述(再认、再现):卷一14、15、16、17、20;卷二:12、14、16、17、18、19、21题。
典型题目: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08年:直接复述(再认、再现):卷一:23;卷二: 17.
典型题目: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
结论:直接复述教材的内容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的能力增加;主观题更加明显。
3、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 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推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4、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运用能力。
08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
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07年:概括玉米在 200 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5、对材料信息的释读能力(仅以选择题为例)。
08年: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07年: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