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冰:浙江丽水卷入集资漩涡调查(法律与生活 2009-3-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3:34

浙江丽水卷入集资漩涡调查:处理方式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12:07  《法律与生活》杂志

  官员集资魅影

  丽水,一个疯狂的浙中城市,集资就像梦魇一样纠缠着这座小城。

  近年来,集资大案频发。从张文成集资3.3亿元,杜益敏集资7亿元,到万松房产集资5亿元,再到银泰房产集资10多亿元等,演绎了一出出人间悲喜剧。

  曾经的富豪们一个个陨落,由集资聚集成的泡沫也逐渐破灭。

  当“遮羞布”被掀开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诸多官员卷入其中。

  被集资“绑架”的城市

  本刊记者/沈雁冰

  杨耀武的生活已经被集资彻底打乱。

  杨在丽水经营着一家10多平方米的小店,三年前,他分两次将15万元打入皇都房地产公司,至今没有收回。

  此后,杨不断奔走在小店和地产公司,迄今已经不下30次。杨说,他就像被“绑架”了一样,集资款恐血本无归。

  被“绑架”的不只杨一个人。在丽水地产的“黄金岁月”,诸多像杨耀武这样的小市民将钱投入地产公司。

  集资愈演愈烈,直至疯狂,丽水也变成“全民集资的城市”。伴随着集资浪潮,各种围绕着集资的骗局也一并出现。

  在集资成为风气的丽水,市民、商人、城市周边的农民,甚至诸多官员均卷入其中。

  在华丽的集资泡沫一个个破裂的时刻,有人血本无归,有人骗人入局,有人携款而逃……

  集资由来已久

  丽水的集资发轫于小水电的开发。

  位于浙闽交界处的丽水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瓯江、钱塘江、闽江纵横其中。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力需求旺盛催生了小水电建设的热潮,丽水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优势,更使民间资本向小水电开发聚集。

  水电站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民间自发形成用集资的方式建设,然后利益分享。

  据公开报道,仅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就有小水电站137座,全县18万人,就有5万人参与到小水电建设的集资中。缙云县建设的水电站也不下百座。

  尝到甜头的商人们把目光放到了全国,他们携带大量的民间资本转战全国,获利颇丰,直到小水电的没落。

  “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尝到了集资的甜头,赚了一些钱。”一位熟谙当地经济的人士说。

  2000年,丽水撤地建市,房地产经济扑面而来。丽水楼市热从这一年开始。

  开发房地产需要巨额的资金,一开始房产商们的融资方式和浙江其他地方的民间融资一样,只是亲朋好友及老板间的资金拆借。“那时候,地产商小的集资还不要,一般都要10万元以上的”,在当地承揽工程生意的周文辉说。

  很多消息灵通的市民开始抱团出击,亲朋好友间“集少成多”,然后以一个人的名义存入地产商的户头参与集资。

  “那几年房地产市场很好,房价不停地涨”,新增的房产公司多如牛毛。众多的房产公司成了“吸金”的潘多拉魔盒。

  一开始,“集资大户们都很守信用,利息都是按时支付”。

  被高息诱惑的集民

  杨耀武看着身边很多参与集资的朋友,“每个季度像领工资一样从集资大户手中拿回钱”。心生羡慕之余也开始蠢蠢欲动。

  此时,丽水房地产市场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一片繁荣,楼价也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丽水的土地拍卖价也一次次被刷新。“从2006年开始,每一次土地拍卖的楼板价几乎都超过了周边房价”。

  地产公司多了,再加上其他集资户对资金的争夺,集资利息也被一次次抬高。

  2007年,丽水迎来了房地产的“黄金岁月”。楼价也从2000年的1000多元,2004年的3000多元,直到2007年动辄过万的价格。

  2007年7月31日,丽水5宗共400余亩土地拍卖,拍出了22亿元的总价,高于上一年的全年地价。

  拍到地的都是丽水当地的房产企业,他们需要巨额资金给付地款,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银根开始缩紧,丽水诸多地产公司迫于资金压力从原来1分2的月利率涨到了1分8,一些小地产公司则超过了2分。

  “房产公司不得不抬高利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7·31”拍地后,各房产公司竞相提高月利率,集资款经历了一次大搬家。

  “2分的月利率则意味着,集资10万元,一年的利息收益就有2.4万元,这等于一个普通人一年的工资收入。”杨耀武说。

  一直观望的杨耀武,再也经受不住诱惑,终于在2007年楼市高峰时下手了。“错过了第一次的集资热潮,不想再错过第二次赚钱的机会”。

  2007年9月和11月,杨耀武拿出了自己辛苦几十年积攒的15万元,分两次存到了皇都房产公司的账户上,他拿着银行的存款单到皇都房产公司换到了一张借款收据,上面有公司老总的签字和该公司的公章。

  杨回忆说,当时万松的月利率是2.2分,房产公司高的时候5分都有,但他还是选择了放在皇都,他觉得2分的利息比较靠谱。

  一季度后,杨耀武按时拿到了房产公司给付的利息。

  在赚钱效应的影响下,与杨耀武同时将钱放到各地产公司的人数不胜数。

  地王之死

  在按时收到利息的同时,杨耀武并没有意识到风险正在袭来。

  2006年才成立的万松房地产公司,刷新了丽水土地“天价”,当年4月,万松房产以2.03亿元的价格拍到了原金笔厂地块,当时每平米4200元的楼面地价已经超过了当地房价。

  2007年“7·31”土地拍卖中,万松房产以1.72亿元的“标王”单价竞得原丽水市酿造厂地块的开发权。这块出让面积仅为10821平方米的地块,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16371.9元,直追杭州、上海当时拍卖的最高地价。次月,万松房产又以3.6亿元拍下水阁新城商贸中心地块。

  “7·31”拍地成为丽水楼市的转折点,拍得土地的房产公司因资金压力而元气大伤。

  潘万松拍得两块价值5亿多元的地块后,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此外在“集资战”中,万松又流失了近亿元。

  此时,万松房产的另一楼盘并没有如预期大卖,骤然资金绷紧,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此后,潘万松以3分、5分的月利率向民间集资,企望能渡过危机。

  其他同行尽管不愿看着万松房产就此倒闭,但面对万松4.5亿的借款余额和每月4000多万元的利息支出,无人再敢接盘。

  在支撑了5个月之后,万松房产资金链真正断裂。2008年1月的一天,本是万松房产向集资户约定的利息发放日,但集资户们跑到银行发现利息并没有到账,一时传言四起,恐慌心理引发了挤兑潮。万松房产危机正式爆发,集民们幡然悔悟已迟。

  当年3月,丽水市审计局报告显示,万松房产老板潘万松共从将近3000名当地人手里借走接近5亿元资金。

  地王的倒闭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2008年1月,当地政府拍卖3幅土地,仅一幅130多亩被金龙以4.5亿元拿走,楼板价不到3000元;4月政府再次推出4幅土地,只一幅成交,金额只有8120万元。

  土地成交价格的下跌,再次预示了丽水楼市的危机已然来临。

  破裂的房产泡沫

  此时的杨耀武已经隐隐有些担忧,怕自己的集资款鸡飞蛋打,但他在一些老集资户的建议下,仍持观望态度。

  2008年3月初,皇都房产准时将利息打到了他的账户上,让他悬着的心稍稍有些回落。

  “丽水楼市就像一个赌场,政府是幕后操盘,各房产公司轮流做庄,集资户们只有听天由命。”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过去几年,政府在房地产方面的收益丰厚,占到丽水财政收入的近50%。

  此时,房产商们发现房子卖不动了。楼市由此开始转入低迷。同时靠房地产经济支撑的当地政府也陷入了尴尬——以高价拆迁为代价拆迁的地块,补偿给拆迁户的钱并没有回流到房地产市场上来。

  关于丽水房产市场即将崩盘的小道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杨也曾萌生退意,但集资所带来的收益还是让他犹豫不决。

  也是在6月初,在丽水房产公司中排行第三的银泰房地产公司“资不抵债,老总卷款潜逃,账户被银行冻结”的相关传言在丽水坊间流传。

  参与银泰集资的民众开始坐立不安,纷纷打听更详实的情况。传言在三天后得到证实,集资户发现他们的账户上并没有收到银泰支付的利息。

  由于有万松房产的前车之鉴,惊恐的集资户闻讯后,像潮水一样涌向银泰总部,要求提取本金和利息。

  2005年成立的银泰房地产集团公司,法人代表季文华。旗下有8家房产公司及3家挂靠企业。房产项目遍布丽水下辖的莲都、遂昌、庆元,衢州龙游及湖南、江西、山东等地。

  挤兑潮从银泰总部开始,很快波及银泰的各个地方分公司。无钱可兑的银泰公司很快陷入崩盘危机。“在建楼盘基本停工,各分公司也是大门紧闭”。

  银泰集团的崩盘,导致比万松更大规模的抗议。丽水市政府很快介入,丽水市审计局出具的审计结果显示,在没有发现季家父子其他账外借款的情况下,银泰集团预计资不抵债达8.4098亿元,资产负债率156%;在银泰集团的15.85亿元集资负债中,涉及29933人次,15947户。

  遂昌是这次集资案的重灾区。银泰房产在遂昌的资产只有15572万元,在遂昌的集资额却高达85037万元,涉及遂昌县集资户11517户。

  银泰的集资户中部分是农民、下岗职工、拆迁户,这些钱是他们多年的积蓄。诸多集民过去多年积累的财富,像肥皂泡一样瞬间破裂。

  据媒体公开报道,遂昌有一位农民倾其所有集资13.6万元,拿不回本金而喝农药自杀;另一位81岁的朱发源老人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及儿女的钱共18万元参与集资,在银泰崩盘后,多次讨要未果,最后引发脑血栓不治而亡。

  “银泰事件”后,丽水市政府成立了“稳定丽水房地产市场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挂帅,负责处理银泰房产的善后事宜。

  房产大户银泰的倒台,更使丽水地产业风声鹤唳。

  被透支的未来

  杨耀武最不愿看到的一幕,也像魔咒一样降临到他头上。

  2008年6月,忐忑不安的杨和很多集资户担心被“套牢”了。“皇都发来短信说,到期款要延期6个月支付”。

  “不只皇都一家,几乎所有地产公司此时都放出风声,称资金链紧张,利息支付延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中介说,“银泰事件后,丽水各大房地产公司几乎都冻结了集资户的钱款,他们担心重蹈万松和银泰的覆辙”。

  集资户们拿房产公司没有办法,只有隔三差五来到房产公司,讨要集资款,但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很多地产公司的工地开始停工,诸多集资户“感到了绝望”。但集资户们也吸取了万松和银泰房产被挤兑以致崩盘的经验,越来越多的风声也表明,“只要房产公司还活着,集资户的钱才有希望”。

  杨耀武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再强调,不希望皇都倒闭,“一旦倒闭,将会血本无归”。

  此时,参与集资的民众才发现,他们已经被各房地产公司“要挟”,甚至“绑架”了。

  到了2008年12月份,本来延期6月应该发放的集资利息,显然也没有如期兑现。12月中旬开始,各房产公司纷纷出示公告或规定,称“根据丽水市房地产业协会丽房协[2008]第5号文件精神”调整本息利率。自2009年1月1日起,未支付的利息与本金一并自动续存转为一年期借款,续存期间按房产公司不同,按月利率10‰~12.5‰不等计付利息。

  “房地产协会只是个房产公司组成的行业协会,凭什么给我们下文件”,但被绑架的集资户们,丝毫没有办法对抗,“我们只盼望能早点拿回本金,利息要不要都无所谓”。

  “如果不走这一步,春节前丽水的房产公司将可能全军覆没”,丽水一位业内人士称,“此举是在市政府授意下,由房地产协会出面,稳定丽水房地产市场”。

  果不出所料,春节前各房产公司门前挤满了前来讨要本金的集资户。同心房产办公室遭到了愤怒的集资户打砸,“办公桌被掀翻,玻璃被敲碎,现场一片狼藉”,工作人员报警后,警察赶到现场,集资户们丢下一句,“砸坏的东西我们赔,从我们的集资款里扣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急于解套的集资户,开始打折出售手中的借条。在丽水当地论坛上,各个房产公司的借条都在以6~8折转让,低的甚至5.5折转让。

  被套牢了的杨耀武也曾想过,低价转让掉手中的“白条”,但他发现借条并不是那么容易出售,价格过低他又不甘心。

  “现在丽水的房子都是集资户在买,集资抵房,等于是强卖给集资户”,一位皇都房产的集资户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集资户只能接受。

  2009年2月10日,闭门已久的丽水市花园路皇都售楼处重新开门营业。丽水市政府组成的帮扶小组接受集资户认购咨询。由于皇都房产资金链跟不上,春风佳苑项目早已停工,这次采用带现金的认购模式,帮扶小组设楼盘专项资金账户,目标认购后以第一期总价款的15%现金收取总额超过3500万元,则支付建筑工程款和银行贷款。

  “如果认购失败,春风佳苑将成为一个烂尾楼盘”,杨耀武说,“我们集资户则会套得更深,回款遥遥无期”。

  现在杨耀武还将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参与认购,这些普遍12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动辄上百万元,他需支付现金近30万元,这对开杂货店的杨耀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

  如果认购成功,也意味着未来几十年杨将为还贷而付出沉重代价。杨说,像他这样还算好,还有许多抵押了房子参与集资的人,日子更加难过。

  无论是参与集资的民众,还是借款的企业,甚至是丽水政府,“所有与集资有关的人都被绑架了,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都已进退维谷。有集资户戏称,一不小心,“集资集成了房东”。

  杨耀武离开的时候感叹,“现在回想起来,丽水集资确实是个荒唐事”。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集资户为化名)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3-04/120717334454.shtml 

丽水集资案中的官员魅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12:07  《法律与生活》杂志

 ——丽水公职人员卷入集资漩涡调查

  本刊记者/沈雁冰

  提要:几乎每一起集资大案中,都有官员染指其中,坐收渔利。

  丽水集资浪潮中,不仅仅房地产公司在“吸金”,伴生而来的是以借款做生意为名的各种非法吸储和集资诈骗案。

  继张文成案、杜益敏案案发后,丽水再次曝出“司机门”集资事件。机关司机由于此两人身份及背后的官场背景特殊,由他们而爆发的连环集资案引来全国诸多媒体的关注。

  两司机集资案中,又牵扯出参与集资的丽水市4位官员,其后这4位官员被免职或调入其他单位。

  人们惊讶地发现,几乎每一起集资案件中,都有官员参与其中。奇怪的是,每次待大集资户资金断裂前夜,官员们几乎都能全身而退,而利息总是作为“善意取得”,未被追偿。

  此后,当地又曝出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司法系统众多工作人员牵涉集资案件。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陶学军,因“涉嫌集资诈骗”成为网上逃犯。2009年1月13日,陶被抓捕归案。

  “司机门”

  在丽水大街小巷,市民议论最多的是关于集资被套牢的事,但两司机集资案更引媒体关注。

  吕伟强,丽水市政协主席施基诚的司机,为政协主席开车10余年,人事关系在丽水市政府小车队。

  人称“胖子”的吕伟强给外界的印象,是“领导身边的红人,能耐很大”。10多年的机关司机历练,让吕伟强社会交际范围非常广,外界也一直传他很有钱,路子也广。

  借钱给吕伟强的人后来回忆,正因为吕是领导的司机,又说是和领导合伙做生意,当然不会怀疑他的能量。

  受害者事后回忆,吕伟强的集资骗局从2004年就已开始。当时,吕对外发布了一个宏大的实业帝国规划。他先说自己要做实业。2006年,他又说自己以11万元/亩的价格,在丽水市水阁工业区一次性购进23亩土地,投资成立了浙江瓯博特塑胶有限公司。他对外宣称,如果项目建成,将年产PVC塑料片9000吨。

  一些借钱给吕的人说,看到吕有厂房,又是领导身边的人,借钱给他很放心。

  事后,参加集资的人回想起来,才醒悟“原来厂房只是集资的一个道具”,厂房至案发时止未开展任何经营活动。

  吕伟强集资案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单旭波。单是丽水市工商联的司机,据熟识两人的人士介绍,吕、单两人同是机关司机,两人早年就认识,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出入饭馆酒店。

  现年36岁的单旭波是丽水市莲都区人,他创办了一家投资策划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在其同事的眼里,“单是个有钱人”,家里有一辆宝马,一辆奔驰。

  在吕伟强集资的同时,单旭波也在四处活动,他以“工商联下面的一些小企业缺少流动资金”为由向他人“借钱”。

  事实上,单旭波集来的钱大部分交给了吕伟强。到2007年下半年,丽水房地产如日中天的时候,吕伟强、单旭波的集资利息也突然狂飙,从原来的2分,升到了8分~1.2角的高利息。

  “领导”和集资

  集资给单旭波的朱文连称,单旭波找到他借钱,说有4位领导及吕伟强在绍兴柯桥投资项目急需资金周转。事后发现,这些所谓的项目,纯属单为完成骗局刻意虚构。

  单所说的4位领导分别是原丽水市公安局副局长陈伟达,原丽水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锋,原丽水市政法委副书记吴益由,原丽水市委书记秘书兼市委办副主任林斌。

  朱文连称,此后“单旭波又向他出示了陈伟达打给单的借条及林斌用手机发给单银行账号的短信”。由此单旭波得到了朱文连的信任,朱前后分四次共打给单旭波3000万元。

  就在朱文连借出最后一笔钱3天后,丽水坊间传闻吕伟强资金链断裂,准备跑了。

  据《望东方周刊》报道,丽水市的一些领导在吕和单资金链快要崩裂之时,打电话给当地的企业家,让这些老板借钱给处于困境中的吕伟强,钱到账后,他们再从吕处拿回自己的本金,全身而退。

  “2007年年底到2008年3月,吕伟强和单旭波资金链崩溃的前夜,他们完成了最后的疯狂之举,接下集资最后一棒的,是10多位丽水当地有名的企业家”,报道称。

  除了上述借给单旭波3000万元的朱文连,丽水金龙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岳成被借走600万元,另还有金某被借走950万元,杨某、王某、方某等各被借走200万元,总计金额500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案发前短短4个月内“骗取”,案发后,全都蒸发得无影无踪。

  但是面对媒体的采访,除朱文连外,其他人几乎都保持了沉默。朱对记者说,吕伟强曾亲口对他说,钱给领导拿走了6000多万元,陈伟达拿走利息就有1280万元,林斌有1000多万元,都有账的。

  2008年4月24日下午,被抽光钱的吕伟强去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在吕被立案侦查三天后,单旭波也被拘留。

  “司机门”事件发生后,牵扯其中的4位官员被传出受到调查,在当地民众舆论的压力下,最终受到了“处分”。

  丽水相关部门通报的消息也部分证实了此前坊间的传言:陈伟达筹集亲友资金出借给吕伟强使用,并多次出面帮助吕伟强联系向企业借款;李锋、吴益由为吕伟强借贷资金提供方便条件,由于他们的帮助,吕伟强先后向浙江金龙房地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借款1020万元,造成企业实际损失855万元。此外,林斌在出借资金和介绍朋友出借资金过程中,收受吕伟强“好处费”。最终给予陈伟达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公安队伍;给予林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出党政机关;给予李锋、吴益由党内警告处分。

  处理方式遭质疑

  2009年1月8日,吕伟强集资诈骗案在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2月11日,单旭波被丽水市莲都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起公诉,由莲都区人民法院受理。

  吕、单集资案的当事人对此表示怀疑,“两案被分开审理,很多资金去向都无法对质,这样做是想掩盖涉及领导不当得利的内幕”。此外,警方自己侦办牵涉公安局副局长陈伟达的案件,“只怕无法保持公正,原本可以查清的很多资金流向,恐被掩盖”。

  丽水检察机关在吕伟强案开庭中公诉称:集资款利息和归还到期集资款本金达2.2亿元;以银行卡套现、通过他人“洗码”、带现金过境等方式数十次到澳门赌博输掉2000余万元;用于投入公司购买土地建厂房610万元;其余款项被吕伟强用于购房买车以及个人生活挥霍,共造成他人实际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

  而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分局2008年8月8日出具的起诉意见书显示,至案发时止,吕伟强向他人集资累计金额高达26328.58万元,未还借款累计金额高达12120万元。而单旭波先后向朱翠萍、郑月红等33户社会不特定公众变相吸收存款累计金额高达6280万元,其中借给吕伟强的累计金额高达4645.93万元,吕伟强归还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累计达3551.82万元……扣除已支付给出借人的利息,造成他人实际损失达4023.92万元。

  “按这个数据计算,吕伟强集资不仅没有亏损,甚至还有盈余,他付出去的利息到哪里去了?这些数据明显有误。”丽水当地一位要求匿名的律师对此表示极大的怀疑。

  “在案发前,受害者多达5000万元转到吕、单账上,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内这么多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集资受害者心中诸多的疑团没有解开,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公开详情,“都是通过转账,有据可查”。

  受害者们质疑,他们可能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怀疑,官员们在短时间内如此急着催人借更多钱给吕,动机并非如此简单。

  “他们是为了自己的钱能在崩溃前解套,是他们和单旭波合谋导演了这一切,吕伟强只是个傀儡。”受害者们愤怒地说。他们质疑的依据是,即使吕伟强的自首也是经过刻意安排。“他们对单旭波和吕伟强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连财产都转移走了。”

  他们的依据是,单旭波犯下如此欺天大罪,罪名却一减再减。从两项罪名变成一项,犯罪金额也一减再减,这些在丽水坊间竟“早有传闻”。“大家都说他最多只会被判个5年到6年”。

  受害者们怀疑,很可能是某些不法官员操纵的结果,“否则,光这些损失就有5000多万元,单旭波的涉案金额怎么会变成4000多万元?”

  警察和集资案

  除因牵涉吕伟强、单旭波集资案的丽水市公安局副局长陈伟达,被调到市安监局任副局长外,丽水市公安局另一副局长杨延明因卷入“小姑娘杜益敏非法集资案”,也被调离岗位,改任市环保局副局长。

  本刊记者在丽水采访得知最新一例公安局干部事涉集资案件,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陶学军因涉嫌集资诈骗,现已被抓捕归案。

  丽水市公安局副局长马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陶学军逃逸被抓之事予以确认。

  马平称,2008年11月,市公安局在队伍整顿过程中发现陶学军有违纪违规借款问题,局纪委找其谈话后,11月24日陶学军没有来分局上班,市局纪委与其联系,陶的手机一直关机,再也无法联系到陶。

  11月26日,民警徐某到丽水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陶学军于11月20日以借钱到丽水泰隆商业银行转贷款为由向其借款100万元,现在人已逃走,联系不上。

  案件发生后,丽水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向浙江省公安厅及丽水市委领导汇报案情。成立专门的调查组,提前介入调查。

  11月26日,丽水警方悬赏1000元网上通缉陶学军。据一位与陶学军关系不错的人士介绍,陶今年40多岁,1996年考进公安系统前在当地一家粮管所上班。陶在龙泉县公安机关从一名普通警察做起,后来调入丽水公安局工作。

  马平介绍,2005年丽水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成立,陶竞聘上岗,成为一名分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在陶学军出逃时,曾留下一封信称,“个人欠债很多,对不起陈局,要出去做生意,然后还钱”。

  在丽水市公安局一些民警看来,陶学军平时为人不错,以前借钱都能及时归还,大家对他印象不错。

  2009年1月13日,陶学军在深圳罗湖区一幢公寓的17楼出租房内被罗湖公安分局桂园派出所抓获。此前丽水警方一度以为,陶学军已经逃离出境,亦曾得到港澳警方的协作。

  马平介绍,陶学军自2008年9月至11月短短两个月内,先后以还贷资金周转、投资办矿产等名目借的款项数额高达1500余万元,并许以2~8分不等的利息,借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填补操作证券亏损、偿付高额利息等。目前查实的债权人有29人。

  但据本刊记者调查,实际债权人远不止29人。知情人透露,“在陶学军逃亡前的一段时间里,疯狂地向开发区辖区内的村书记、村长借钱,此外还向诸多公安民警个人借款或让其担保贷款”。

  一位接受记者采访但要求匿名的村长对本刊记者说,在陶学军逃跑前一星期左右,陶找到他说,借20万元周转,还银行贷款,并承诺一星期后归还,“当时陶是局长,领导开口,没办法,只有借了”。

  这位村长也证实其他多位村长、书记借钱给陶,“有些借钱给陶的人连借条也没有,事发后经侦上门也就没登记”。在一张由举报人提供的名单上,本刊记者得到确认,至少有6位村长或书记借钱给他,数额从8万元到50万元不等。

  陶学军还把手伸向同事及朋友,理由基本是银行转贷资金短期拆借。本刊记者从知情人处得知至少有6名民警为陶提供担保或借款给他。借给陶学军钱最多的是吴某,连担保和借款,总共有600多万元。

  关于借款去向,马平介绍说,陶学军炒权证亏掉600多万元,去年国庆期间到澳门赌博输掉30来万元。

  陶学军案发后,丽水警方迅即掀起一场整顿警纪的风暴。丽水市公安局重申有关纪律,严禁民警违规违纪参与明文禁止的集资、经商活动。

  法院也有人卷入集资

  被房地产集资套牢的集民,来到当地法院准备起诉房产公司,想以此拿回集资款。

  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法院概不受理。莲都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朱益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承,凡涉及房产公司集资案件暂时都没受理。“房地产公司集资户众多,数额巨大,一起诉的话,可能会导致房产公司洗盘,集资户资金还是拿不回去,这关系到稳定问题”。

  在丽水集资浪潮中,作为司法最后一道防护线的法院工作人员也受到了侵袭。知情人透露,丽水法院系统有多位工作人员涉及借贷案件。记者采访过程中,得到确认的就有丽水中院一副庭长朱某与莲都区法院副书记闵龙琪由于借贷纠纷,前者欲起诉后者,但最终被“压下”。

  朱益钦说,法院工作人员诉法院工作人员的案子,不是不受理,个别案子双方处在协商阶段,能够和解最好,给他一点时间,如果当事人执意要起诉,也会受理。

  记者还从知情人处得知,也是因为借款纠纷,法院有一工作人员欲起诉市检察院一工作人员,目前也处在调解阶段。2008年11月,丽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王某起诉市中院民庭副庭长何某的借款纠纷案,是当地法院受理的第一起事涉法院工作人员的案件。记者从王某处得到了确认,王某称案件至今未有宣判。

  2009年1月20日,丽水市莲都区委免去了闵龙琪莲都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职务,改任莲都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本刊记者从莲都区法院办公室主任韦剑锋处得到了证实,“农历年底前,区委决定调走的,我们也不清楚,但据说是因为借贷纠纷调走的”。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9年3月上半月刊)

http://news.sina.com.cn/c/2009-03-04/120717334454_3.shtml
  

疯狂的逐利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12:07  《法律与生活》杂志

  ——丽水集资案采访手记

  本刊记者/沈雁冰

  集资对于丽水来说,早已不是秘密。但这个城市曾经的疯狂程度,实在令外人无法想象。

  金字塔模式“吸血”

  2000年后,丽水楼市开始勃兴。诸多市民主动加入到集资队伍,成为“吃息一族”。

  在这个浙西小城,受熟人社会影响,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使集资队伍逐步壮大。

  看到有利可图,一些脑袋灵光的人开始以稍低的利息在亲朋好友间集资,再把钱放到利息高的人手上,从而赚取利息差。

  民间资金很快向利息高的人流动,这样一个金字塔的集资模型就诞生了。

  高回报也就意味着高风险,越是金字塔底层的人风险可控能力越差。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些人往往在集资泡沫破裂时才能得到消息。

  其中有两种人例外,就是接近上层集资户的消息灵通人士及政府官员。他们往往能在资金链断裂前夕,将集资款成功抽逃,从而躲过一劫。处在底层,数以万计的民众则成为金字塔底端的垫脚石。

  集资户的血泪史

  被房地产公司“挟持”的散户最多。由于资金的大量需求,房地产企业的集资门槛降低,散户们趋之若鹜地将钱放进地产公司。其中不乏三轮车夫、出租车司机、下岗工人、个体工商户,甚至离退休人员。

  许多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出钱来参与集资,赚取利差,也有人把拆迁补偿款放入了集资企业。

  当丽水楼市的泡沫一破,这群人是受伤害最深的一个群体。他们被套牢,手中只有一张“借款条”。在楼市低迷期,买卖打折的集资条成为丽水一道特有的风景。

  到最后,集民们的心理变得相当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心惊肉跳。他们就像一只蚂蚁,随时都有被碾死的危险。

  而杂货店店主杨耀武只是这个城市众多参与集资者的一个个案。他用几十年的积蓄投入房产公司集资,不幸被“套牢”,不啻为一场劫难。

  许多被套牢的家庭由此财富缩水,甚至因集资而重新返贫,举债度日。

  低成本犯罪助长集资浪潮

  集资的犯罪成本低,也被视为纵容集资扩大化的祸首。

  张文成案开了个最坏的先例,他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了9年徒刑,并处罚金50万元。而他集资的金额有3亿多元。此外,丽水坊间传言无论是张文成案还是杜益敏案中,官员的影子都若隐若现,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其他几个集资案中,也有官员参与其中,但最终却未被追偿,大多以调职告终。

  集资是来钱最快的行当。于是各种有关集资的骗局轮番上演。一位姓周的市民告诉记者,他抵押了两套房子贷款再加上积蓄共90多万元,通过亲戚把钱借给了一家建设公司,后来老板卷款而逃。

  也有一些处在资金链紧绷时期的集资者,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填补窟窿,有时候为得到资金,不惜以3毛、5毛的价格融资。“这个集资的收益恐怕只有贩毒才能媲美”。

  “集资就像一个传销游戏,上家骗下家,一家一家骗下去”,迟早有一天将走向末路。

  近年丽水部分集资案件一览

  张文成集资案:丽水市莲都区灯塔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成,自2002年到2006年4月初,按月息15‰~20‰利息或者分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693人、5家单位,非法吸收存款3.3亿元。张文成被判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50万元。此案号称丽水地区“集资第一案”。

  “小姑娘”事件:杜益敏,外号“小姑娘”,从2003年至2006年6月,杜益敏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采取用后笔集资款兑付前笔集资款本息的手段,一共非法集资人民币7亿多元,至案发时尚有1.2亿余元未归还。2009年1月13日,“小姑娘”杜益敏集资诈骗案终审宣判,杜益敏被判处死刑。

  万松房产事件:包工头出身的万松房产老总潘万松,利用民间集资成为丽水地王后,爆发资金链断裂危机,引发挤兑潮。丽水市审计局的报告显示,潘万松总共从将近3000名当地人手里借到接近5亿元资金。

  银泰房产事件:银泰集团通过各种渠道集资款额竟高达16亿元之巨,集资户牵涉15947个家庭。2008年6月,资金链发生断裂,对民间融资无法按期支付本金和利息,亏空8亿多元,陷入困境。

  黄永豪集资案:丽水市莲都区紫金街道塔下村村委会主任、莲都区人大代表黄永豪,2004年~2007年3月间,以承包工程、海绵加工厂急需资金等为由,以支付月利率17‰-150‰的高息,向社会公众146户集资计人民币4809.31万元,至案发时尚有2844余万元未能归还。黄因犯集资诈骗罪、挪用公款罪两罪并罚被终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9年3月上半月刊)

http://news.sina.com.cn/c/2009-03-04/120717334454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