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0:28
回贴1

  前天在读到了金融兄的这篇译文,也读到了金融兄所做的译注(这算什么鸟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心理对正面和负面撞击所响应的力度之比为1:2.5,此等系统给人的心理正负撞击比率是1:3.75~10,还玩得下去吗?骗人吧,老Tharp !!!同理,只有交易系统的成功率大于71%(2.5/3.5)时,交易者的心理才会真正趋于自然平衡。这也是多数情况下心理控制力弱者必输的原因。之所以人类心理对正面和负面撞击所响应的力度比为1:2.5,大概是由于远古人类都是从小给吓大的,恰如古人所说,人生不如意之事乃十之七八也。其实,事情好坏更可能是掺半,只是人类对负面心理打击的本能夸张,才形成了那样的古训。----译注)

  金融兄的文章皆以批判为主,我是很欣赏的,在此亦想做个反批判,Tharp先生的自由之路是我认为对交易原理阐述最为透彻的一本书,而恰巧我本人的系统正是Tharp先生所提到的这种类型,成功率在25%-40%之间,当然对系统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当然也就包括了兄所提到的由于太高的失败率所带来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系统的交易成功率与报酬风险直接相关,越高的成功率则意味着越低的报酬风险比,想来金融兄的系统应该是这种类型了。

  金融兄所说没错,通常当连续亏损达到3次时,执行系统指令时就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通常源于人性当中的恐惧和猜忌,这也就成为坚持执行系统指令的最大障碍,但你的这个心理学理论恰恰没有将Tharp先生的头寸调整因素考虑进去,我只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观点,如果你持有一笔资金,那么一个1%的头寸调整模型与一个10%的头寸调整模型在产生连续损失时你认为由于亏损对心理因素的冲击会相同吗?在25%的交易成功率下,连续10次的亏损并不鲜见,对于10%的模型来说,在这样的亏损几率下每一次执行指令都将非常艰难,但对于1%的模型来说,连续10笔交易亏损不过意味着总资金10%的亏损,在这样的对比下,由于连续亏损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怎能以次数简单来衡量。

  其次金融兄似乎没有把组合投资考虑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因素在连续亏损下所受到的冲击会更微乎其微。当然在此就不做详述了,有机会完整的写篇文章发上来:)

  实际上如果控制了人性当中的贪婪也就将恐惧一起控制了,这也就是强调低风险下交易的投资思路。

  Tharp先生的观点非常的全面而精辟,兄对于Tharp先生的种种批评尽管言辞激烈但都站不住脚,每个人的经历和视角都是有限的,自身的理解能力亦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观点理解也会产生偏差,保持批判的同时更应该有一个开放的态度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本人无意抬杠,对金融兄对其他经典著作研究之深入亦感钦佩,仅提出不同的观点,言语不当之处,见谅。


回贴2

  我其实是在炒客看到了金融兄的译文转帖,知道是同路人才追寻至此的。我特地看了兄的其他文章才发此帖,亦是想知道你我对同样认同的一本书理解差异究竟在哪里。

  我有几个疑问还望与兄做个谈讨:

  1、“您大概就会理解我的观点。我在嬉笑怒骂之中“质疑”老汉的观点只有一个,老汉把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问题(投资输赢概率),用一个很边缘的例子解释成不太重要的“战术问题”,除开老汉为了“培训办班”的商业利益,还有什么理由让老汉睁眼说瞎话?

  这一条是在说Tharp先生将交易成功率放在一个很次要的位置是错误的吗?如果我的理解正确,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如果兄对于这个观点的错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很希望听到您的详细见解。另外金融兄所提“边缘的例子”是指哪个例子。

  2、如果您认真分析计算过,您一定会知道,“1%的头寸”起步交易非常安全,增益也很可观。但是,如果投资获赢概率很高,头寸增加1%,增益会以几何数量级增长。这点老汉没告诉我们,如果您没计算,我也不想多说了。老汉敢拿38%的正确率这么玩吗?不敢!那样非玩死不可。

  我想兄应该有过研究,就是一套正期望收益的系统交易成功率越高,则相应的报酬风险比会越低,自然不会出现由于头寸调整模型的放大而使收益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兄的观点是建立在交易成功率上升而平均单笔利润并未下降的情况,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成功率的上升必然伴随着平均单笔利润的下降,这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无法通过技巧去解决的。

  Tharp先生在书中对这一关系也有所涉及,只是Tharp先生更强调了趋势跟踪这种交易模式,我本人也正是这种交易类型,甚至交易成功率还不足38%,(但报酬风险比在6:1以上,因此期望收益为正)现在一直运行良好,而且如果想透了成功率与报酬风险比之间的辨证关系,那么一个低的成功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由于低的成功率所产生的巨大的连续亏损也是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去化解的。

  我不知道“明明是一个重大的、涉及到绝对优势的战略问题,被老汉轻描淡写得无足轻重”是否就是指Tharp先生所强调的趋势跟踪系统38%的成功率是不可以被应用于交易的,或可以这样来理解金融兄的意思,那就是系统的收益是随系统的成功率上升而上升,随成功率的下降而下降(抛开机会因素),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观点就有明显的差异了,兄看重了系统的成功率,而我认为这是个次要问题,亦完全认同Tharp先生的观点。


回贴3

  我想我至少明白了金融兄所提到的“避重就轻”是什么意思了,头寸调整是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也是交易的第一关键要素,但我想人性中的贪婪和对市场的有限理解会让大多数交易者无法理解为何要使用一个3%甚至1%的头寸调整模型,这样的风险等级与获利水平同样低的让人无法接受,Tharp先生说的不错,对成功交易之路的寻找是对自我的寻找,最终是否可以找到低风险观念决定了一个交易者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学习和训练未必会对存在错误理念和存在心理缺陷的人起到作用,没有那么容易的。更何况,头寸调整只是成功交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没有一套正期望收益的系统,头寸调整只是减缓了亏损的速度,从这个观点来看,我完全认同金融兄之观点。

  金融兄对于Tharp先生最大的不满是认为Tharp先生避开了如何设计正期望收益系统这个重要的话题,我倒是不这么认为,Tharp先生已经提供了设计系统的完整思路和方法,只是Tharp先生只提供了工具而没有提供最终成功的正期望收益系统,但我对如何设计系统反而没什么兴趣,自由之路处处都是一针见血,直接命中要害的原理阐述,如圣杯部分,偏向部分,打雪仗比喻部分,头寸调整部分。所以我只是认为金融兄对于Tharp先生的批评和指责理由并不充分,我以为Tharp先生已经做到很好了,事实上也不可能有谁会把一套成功的系统设计思路展现出来,再者又有谁能学习的来,还是那句让你我非常熟悉的话:成功是对自我的寻找。并不是学习和训练所能做到的。这也是成功之所以艰难的原因吧。

  关于金融兄的第三段文字,我有不同观点,交易当中到处都是辨证关系,成功率越高,盈利R倍数越小,成功率越低盈利R倍数越大,这是两个极端,偏向哪一个极端都会使系统产生缺陷,最好是在两者之间取其中庸,而偏向哪一端就要看投资人的性格了,比如你我就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我偏向了高的报酬风险比而你偏向了高的交易成功率。我以为金融兄最后一段对正确率高及可以适度扩大头寸的观点是偏颇的,不过讨论起来可能太费劲了,我反复提到成功率和报酬风险比之间的辨证关系,金融兄似乎对这个重要的关系没什么兴趣,相互间的不同思路沟通起来还是太困难了:)

  我可能由于侧重大的R倍数盈利,所以也曾经在外汇市场检测过如同Tharp先生所提到的那种巨大R倍数赢利而非常低成功率的交易模式,至少我认为这种模式在组合投资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走了极端,对交易者的心理因素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我没有采用,我感觉金融兄对组合投资不太看重而着重于挖掘单一市场的利润,如果兄对组合投资有深入的研究可能会对如何扩展利润有另一种认识,我倒有心写个关于资金管理的系列文章,其中肯定会有组合投资的内容,如果发了帖一定拿来给兄研究。


回贴4

  今天到挺热闹的,我今天突然想或许我和兄是在持仓周期上有些差异,我个人的操作习惯是基于日K线的长线趋势跟踪交易策略,而我一直认为金融兄也是基于日线图的交易策略,我想我可能有些先入为主了,或许金融兄是短线或波段类的投资者,那么所以的分歧则很容易被解释了,长线和短线的不同交易模式会对投资理念产生非常大的差异,我们这点差异更算不了什么了,而如果金融兄也是持仓周期可以达到2-6个月,而且还有70%以上的成功率,那么就非常有意思了,我当会向兄进行更深入的讨教。

  我想如果我的假设成立,那么你我对自由之路的认识差异则非常顺理成章了,想要让看法一致亦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更接近于Tharp先生所倡导的投资模式,自然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亦非常赞同Tharp先生的观点,而兄与Tharp先生的投资模式差异较大,自然对于Tharp先生的观点有很大的疑问。但我仍然认为兄对于Tharp先生的指责理由并不充分,你我的理解必然会受自身思路的局限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因此而去批评作者本人,如果我是作者会感觉很是冤枉的:)

  关于组合投资或许我们的观点仍然不同,我个人对组合投资的理解与一般意义上的组合投资理论亦有区别,我早想写个关于资金管理的系列文章,只是由于组合投资的几个问题未被解决,所以一直拖延下来,现在问题基本解决,思路也通了,本来还在犹豫是写还是不写,就冲金融兄的真诚之处,文章一定尽快写出来,我偶尔在易发发帖,笔名SUHUI,还希望与兄在帖子中共同探讨。


回贴5

  看来我的猜测是对的,而金融兄对于长线交易亦是非常陌生的,很多时候理论上的探讨和推断所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看来我与金融兄在操作周期的认识上有本质上的差异,我自然也是长线交易的积极倡导者,金融兄是否注意到,我对短线交易并不排斥,对高成功率低风险报酬比的交易模式亦完全认可,而金融兄对于长线交易方式和低成功率高风险报酬比的态度是陌生的,且在言语中带出了否定的观点,我这么说并非想说我如何如何而金融兄如何如何,只是恕我直言,金融兄并不缺乏聪明和才智却欠缺一种开放的态度,对与己不同的观点不应在理论上的推断后就断然否定,这对于追求市场真理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而言是缺乏严谨的。

  很凑巧的是我正是金融兄所怀疑并否定的这种交易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至少到现在为止,这个实践是成功的,思路也是清晰的,我自然与金融兄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针锋相对的观点,如果我们的交易思路完全相反的话,我想金融兄对于我的文章更多的可能是怀疑和否定,但不管怎样,我既然承诺了就一定去写,究竟金融兄如何来理解我的文章还是看了再说吧。


回贴6

  关于大R为可遇不可求这个观点,我本人持否定态度,趋势跟踪系统目的是捕捉趋势,而我们知道,任何市场都存在趋势,且在优秀品种中,趋势的出现相当稳定,比如大豆每年至少要出现一轮可以产生足够幅度盈利的行情,而在组合投资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交易机会会随着交易品种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在更大的范围内捕捉趋势并有足够的交易机会使投资在低风险下产生足够的回报,这正是提倡组合投资的原因所在,对于一个趋势跟踪类型的投资人而言,不了解组合投资的巨大益处而将目标锁定在挖掘单一市场的利润上,是不可思议的,我也正是从这一点推断出金融兄是短线交易类型。

  大R,究竟这个R有多大,没有人知道,也许只有3R也许会有20R,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知道这一点,只有在趋势结束之后才可以知道自己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利润,例如当前的大豆上升趋势,现在根本无法判断会产生多大利润,从这一点来说,超级的大R(20R或更大)的确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对于一些5R,10R这种幅度的利润来说,在组合投资的前提下出现频率是较为稳定的。

  我绝没有和金融兄进行门派之争的意思,在保持开放态度的前提下,这种争论是很肤浅的,金融兄属于Tharp先生所提到的高可靠性,低R水平的那类型投资者,也是我所提到的短线投资者,而我则属于低可靠性,高R水平的那类型长线投资人,而Tharp先生亦在书中提到其各种论述是建立在趋势跟踪系统这一类型基础上的,你从书中的图表就可以发现其中只有日K线而没有任何短线交易者所使用的分时图,所有图表中的标记都说明了Tharp先生引用趋势跟踪系统来说明问题。包括Tharp先生所采访的两位基金经理人也是趋势跟踪的投资类型,而金融兄所习惯的交易模式在Tharp先生的书中仅做了有限的提及,自然金融兄就产生了基于推断基础上的质疑,更进一步对Tharp先生个人产生了疑问,对于金融兄对Tharp先生的评价以及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大R是否是画饼充饥,仅仅是因为金融兄自身投资思路的限制而产生的有限理解所致,推断及质疑是缺乏严谨的,我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是否定态度。

  我本人曾在从前的帖子中有过长线和短线关系的简单叙述,并提倡进行长线交易,在与网友的交流当中亦提倡长线交易,我本人是从2年半前开始长线交易并开始进行趋势跟踪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我无法理解认为自己是长线交易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概念混淆在哪里,并愿听其详,而金融兄对于与自己真诚交流的人“大加嘲笑”让我感到一头雾水之时亦非常失望,如果是因为我太过直白的语言而使金融兄产生出近乎失态的话语,那么我愿意收回所有让兄感到不快的言论并真诚道歉。

  我希望与金融兄的讨论是理性而愉快的,如果将情绪加入其中,那也就是讨论该结束的时候了,任何人都不希望一场有意义的讨论最后不欢而散,如果金融兄没有其他的问题,这就是我最后一篇回帖了,我们有缘再相会。


回贴7

  金融兄这个误会实在有些离谱了,以至让我对兄的为人产生了疑问,其实大家的观点在你来我往中已经很清晰,我想再讨论下去也是无谓的纠缠了,你我所选择的不同投资思路亦可以说明你我性格上的差异,自由之路中有关于长线和短线交易的优劣比较,金融兄不妨去回味一下,我通常将所有基于日线图时间架构以下的投资类型称为短线交易,不知道兄为何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其实我对如何产生高于50%的成功率的投资方式非常陌生,亦如兄无法理解高R乘数的交易模式是如何进行成功交易。我最后想做的解释是:只要存在趋势,就存在高R乘数的获利,反之如果高R乘数不存在,则趋势亦不存在,高R乘数盈利是否存在的问题是趋势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正是趋势跟踪理念是否有效的问题。

  我本人一年在单一品种市场的交易次数只有3-7次,可能不及您一周甚至一天的交易次数,这对于短线投资人来说亦是难以理解的,从这个差别来看,兄可以想象得到你我的理念会有多大的差异,沟通上又会有多么困难。兄对于趋势跟踪理念的认识上有相当多的错误,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您仅仅是在做推断,我的思维习惯则是很少做理论上的推断而直接进行实验进行思路的验证,从我的思维习惯而言,我从不信任仅仅由推断而产生的结论,这也算是我们的一个差异吧。

  有感于金融兄的诚意,我有必要回这最后一帖,至少我所不愿看到的局面没有发生,和金融兄的讨论尽管在沟通和思维习惯上遇到了障碍,但整个过程是愉快的,我也搞清楚了在看金融兄译注时所产生的疑团,讨论总是有所收获的。

  YOYO2000的思路与一年前相比的确成熟了许多,我的承诺是一定会兑现的,易发现在人气不足,还是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我的帖子亦只在易发发表,如有兴趣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