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2月28日话说北京(二)--汉、唐、辽 - 快乐数码摄影 - ChinaUnix.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8:15:46
09年2月28日话说北京(二)--汉、唐、辽  这次请到大家熟悉的赵志新老师作为顾问,将主要给大家讲解汉-辽代的北京建城史。本次仍采用网友自驾形式。暂考虑本俱乐部摄影师,请大家看好集合时间和地点,所有发起人同普通报名者等同分摊活动费用。

活动发起人:归鸟
活动说明:09年2月28日话说北京(二)--汉、唐、辽
活动时间:2009年2月28日 (周六)
集合地点:公主坟新兴桥西南角肯德基门前
集合时间:2009年1月3日下午13:00
活动时间: 13:00~~~18:00
活动地点为:西周燕都蓟城纪念柱、大葆台西汉古墓、天宁寺塔、法源寺等
活动人数:依车辆情况定人数,报名按先后次序,最多不超20人
活动费用:车辆费用分摊,门票自付
报名方式:跟贴报名便于联系,清注明是否搭车,并将联系电话用站内短信方式发送给组织者。
报名格式举例:
“我报名,搭车,电话 ”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组织者、总领队。
  ★不另设电话通知,最后分组和报名情况请随时关注报名帖和专题页面;
  ★请摄友们注意保持自身形象,不要随便与人争执,喧哗。注意礼让,多多交流。还请注意他人的隐私权,不要随意偷拍他人;
  ★拍摄过程中,请摄友们配合组织方,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不要干扰同行摄友的创作,在友好的拍摄氛围下进行自己的创作。
  ★在此页面报名成功之后,即代表您已经仔细阅读以上文字并表示同意,此报名可作为法律依据。参与者均视同接受本计划全部条款。
  报名截止日期:2009年2月27日(周五)20:00
  注:本次活动如遇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可能通知推迟或取消。
  联系方式:归鸟(13051019917)

交通方式:
老地点公主坟桥下东北角肯德基门前,交通方式不再累述
活动由快乐数码摄影与爱心摄影两个组织构成,大家可以参考快乐数码摄影的报名贴了解人数,以示公允
http://zone.it.sohu.com/forums/v ... page%3D1#pid9126167



20081231_0754e5829c4c66973c1bSXPv0nSlAte4.jpg (194.83 KB) 2009-2-26 00:51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是在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毗邻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国历代帝王陵展览;还有别具一格可参与项目,如模拟考古、汉文化娱乐活动等。
        地宫规模宏大,结构特殊,使用的是汉“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整个地宫是由几百方柏木、楠木等珍贵木材构筑而成,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墓地内随葬有3辆车、11匹马,乃实用真车马,史载是专供皇太子及诸候王乘坐的“朱斑轮青盖车”。出土文物千余件,有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玛瑙器、金泊、陶器及丝织品等。地宫遗址及车马遗迹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原址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汉墓遗址,是研究中华汉文化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297.jpg (42.22 KB) 2009-2-26 00:52
 

2007930481711372.jpg (28.84 KB) 2009-2-26 00:52
 

m200831621943.jpg (83.9 KB) 2009-2-26 00:52
 

20079223521228560.jpg (24.47 KB) 2009-2-26 00:52
 

  纪念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的“西周蓟城纪念柱”,经过重新设计、建设,28日上午在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桥北侧的滨河公园内隆重揭幕。     北京古城历史悠长。70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人”点燃了这处文明的薪火。距今3000余年前,周武王灭商后,封黄帝之后于蓟,即成为今天的北京城之始。物转星移,及至辽代,又在蓟的位置建设陪都――辽南京。金代时又予以扩建,建成规模雄伟的金中都,从而成为北京建都之始。可是,这处壮丽的都城仅存在了60多年。     1990年,北京在建设西二环工程中,从滨河公园及道路地下4米处发现一处大型夯土遗址,经考证,这正是金中都皇宫的主体建筑大安殿遗址。湮没已久的金中都终于得到科学而清晰的实证。北京建城之始--蓟城的位置也由此被确立。     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1995年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宣武区政府在滨河公园绿地上建起一座“蓟城纪念柱”。从此,这座城市雕塑就成为北京建城史的著名标识物。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原先蓟城纪念柱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出现体量、尺度不相适宜的问题,以至于难以充分展示北京历史的文脉和遗存。”北京宣武区委书记唐大生介绍说。     在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及北京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等人倡议下,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决定投资近80万元,在原址重立“蓟城纪念柱”。在向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基础上,王世仁指导中央美术学院对纪念柱进行了重新设计。2002年11月23日,“蓟城纪念柱”重立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8日建成的新“蓟城纪念柱”由25块花岗石砌装而成,柱子顶部正面镏金雕刻“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纪念柱整体造型与1995年初建时相同,只是高度增加到9米,基座改为正方形。柱身雕刻也更加讲究,突出了立体感。另外,纪念柱周围环境被重新进行了修饰,还专门增加了夜景照明工程。
 

20081231_5f324466539b646ab3e1QZe68wtrXyoB.jpg (162.88 KB) 2009-2-26 00:53
 

20081231_baec9da9b19f056d21cfZKGAVWSEFujd.jpg (44 KB) 2009-2-26 00:53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前街。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馆的所在地, 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65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法源寺坐北朝南,形制严整宏伟,六院七进。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内供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内供如来佛及文殊、普贤,两侧分列十八罗汉。 观音阁,又称悯忠阁,陈列法源寺历史文物。净业堂,内供明代五方佛。大悲坛,现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蔚为大观。藏经楼,现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自东汉到明清历代精品佛造橡数十尊,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可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寺内花木繁多,初以海棠闻名,今以丁香著称,至今全寺丁香千百成林,花开时节,香飘数里,为京城绝景。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源寺还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中国佛教协会也驻寺内。

建筑结构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後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 米。两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后有光环,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像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两清石柱础,作卷叶莲瓣,估计是唐初建寺时原物,它的花纹与庙中佚失的唐天元十四年(726年)石幢的花纹相近。悯忠台一名“念佛台”,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设以砖栏,殿堂建於台上。此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支撑式样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相同。这里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以唐《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承进为蔍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应历七年,957年),辽代的《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最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另有《法源八咏》及《心经》等碑刻,是研究佛学和法源寺历史的重要资料。净业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雕刻极为精美,几可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媲美。净业堂内供奉一尊明代铜制巨像毗卢佛像,高及屋顶(4.58米),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法源寺西南角原有无垢净光宝塔。塔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砖结构,高3.3米左右。辽清宁三年(1057年)大地震时倒塌。室内尚存唐至德二年张不矜撰、苏灵光书的《无垢净光宝塔颂》碑,原嵌在塔的墙壁上,碑高1.20米,宽 0.73米。碑文全文为“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我国古代的碑文,都是从右至左书写,而此碑却是从左至右的,在我国古代仅有一例。

历史沿革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悯忠寺”。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 “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并正式改为今名“法源寺”。

  律宗是佛教在唐代国家统一后,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立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比丘持 250戒,比丘尼持348戒;“作持”是“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身于僧侣,鉴于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又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御制法源寺碑文》称:“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祗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乃“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法海真源”的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要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法源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

  1949年以後,这座千年古刹得到政府保护,多次拨款维修。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这里成立。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80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中国佛学院是以培养僧才为目标的高等佛教院校,1956年在法源寺创办,第一任院长是喜饶嘉措大师。当时设本科、专修两科,来自全国各地的寺庙100名学僧在这里学习。1961年设研究部,1962年开办藏语班。到1966年停办时,已培养毕业生300人,他们现在大部分在各地寺庙中担任住持和寺庙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招生,先後设立专修、本科和研究班,招生的对象是高中毕业或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已有相当时间的出家经历、信仰坚定、律仪端正、品学兼优、爱国爱教的青年僧人。近二十年来,中国佛学院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爱国爱教,弘法利生”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培养学僧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具有较高的文、史、哲知识水平及佛学造诣,使学僧在德(包括宗教情操)、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寺院管理人才及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

文化底蕴  法源寺作为一座历史名刹,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北宋末年,当金攻陷汴京后,掳掠了徽、钦二帝北上,就曾把钦宗拘禁在此。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遗臣、诗人谢枋得(1226--1289)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元廷多次命之为官,均坚辞不就。他病倒后就居住在悯忠寺,看见镶嵌在墙壁上的曹娥碑,泪如雨下:“小女子犹尔,吾岂不若汝哉!”绝食而死,成为一代忠臣名士。

  李敖与法源寺: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噪,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李敖虽从未去过法源寺,但“悯忠”二字给了他创作的空间,这篇小说以这座古刹为背景,以悯忠为基调,再现了百日维新後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过程。法源寺的历史厚蕴也可从中窥见一斑。

文物收藏  法源寺内收藏了众多名贵的佛教典籍及其艺术品,特别是大悲坛内陈列的大量佛经版本,数量众多、版本珍贵。

  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宫殿,这里陈列着历代佛像、石刻及艺术珍品有: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代的陶佛座像,有东吴时代的陶魂瓶,有北魏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另外还有不少各国赠送的经像文物。最後一进殿堂是藏经阁,大殿全部用青砖铺地,阁上供奉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所制,是明代造像的艺术精品。阁内珍藏明、清时期所刻藏经。1980年5月,日本国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时,曾在这里供奉了七天,有16万信徒和群众前来瞻仰、观看。

花木飘香  法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寺内花木幽雅,植有许多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其中有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更有乾隆种植的两株西府海棠。因此,法源寺素以丁香、海棠闻名,令许多名人流连觞咏。

  游法源寺的最佳时间是春末夏初,那里的丁香号称香雪海,曾与崇效寺(网络资料一般误写作崇右寺,以讹传讹,特此更正)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



11db1614f0ag215.jpg (206.01 KB) 2009-2-26 00:54
 

2007_07_10_1923864.jpg (53.82 KB) 2009-2-26 00:54
 

20070320161242577.jpg (325.12 KB) 2009-2-26 00:54
 

200831122453879843.jpg (133.45 KB) 2009-2-26 00:54
 

200831123115337149.jpg (139.19 KB) 2009-2-26 00:54
 

  北京天宁寺塔  中国辽代佛教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据清《日下旧闻考》引旧籍考证,寺始建于5世纪北魏孝文帝时,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602)称宏业寺。唐开元改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更名大万安禅寺。元代寺院毁於兵火,殿宇无存。明永乐时重修,宣德间改今名。天宁寺坐北朝南,现存古塔1座,清代重建山门、弥陀殿及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十七年(1782)两次重修天宁寺碑记等。天宁寺塔始建无明确纪年。据梁思成考证应为辽代所建,明、清两代曾进行过多次修葺,是北京现存著名的古塔之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57.8米,塔基为方形平台。底部为须弥座,在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壶门内雕有狮兽头,间柱上浮雕缠枝莲纹,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壶门内雕刻坐佛像,间柱及转角处均雕有金刚力士像。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栏、斗拱均仿木结构,再上施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拱门,门侧砖雕天王像。馀之四面为直棂窗,窗侧砖雕菩萨像,形像生动,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精品。塔檐为飞檐叠栱十三层,逐层收迭,使塔的外轮廓形成缓和弧线。每层塔檐下施仿木结构的双抄砖雕斗拱。塔顶用两层八角仰莲上托小须弥座承宝珠。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该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灾害,已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7月唐山地震波及北京,顶部受损严重,塔刹坍塌,塔杆外露,个别砖雕也被震坏。



690586_1223175974.jpg (113.07 KB) 2009-2-26 00:55
 

查看EXIF信息  
11.jpg (35.55 KB) 2009-2-26 00:55
 

20070321162318802.jpg (68.22 KB) 2009-2-26 00:55
 

查看EXIF信息  
C18963950.jpg (49.48 KB) 2009-2-26 00:55
 

C37285241.jpg (53.18 KB) 2009-2-26 00:55
 

C41809875.jpg (48.86 KB) 2009-2-26 00:55
 

C93712764.jpg (49.53 KB) 2009-2-26 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