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 最刺眼的不公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32:37
肖雪慧: 最刺眼的不公正

文章提交者:blog0228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肖雪慧: 最刺眼的不公正

 在我国,名至而实不归甚至名实背离的事,人们已经领教得很多。别的不说,这里要说的是由倾斜的高考录取线所呈现的讽刺性反差。反差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口头上的平等受教育权与事实上人为制造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之间的反差;二是近两年出镜率和见报率极高的“中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口号与实际推行的损及绝大多数中西部考生权益从而抑制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政策之间的反差。这两大反差直接反映了公正在我国教育中的严重缺失。

  我国高校招生,实行的是弊病丛生的全国统考。如果说这种考试方式还具有某种存在合理性的话,那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可以提供分数这么一个统一的取舍尺度,可以确立“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么一种程序上的公正。但政府一方面搞统考,使得中小学教育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另一方面又以对各省市考生录取名额的倾斜性计划分配致使录取线高低不等从而破坏了统考的存在理由。而垄断考试以及用名额分配影响高校录取标准,则严重干预了高校的自主权。就对录取标准的干预而言,如果此举是要在地区发展尚很不平衡的情况下适当倾斜不发达地区,以利于这些地区的人才培养,那么,不论实际效果怎样,因其间有着对公正的考虑总还算其情可悯、其意可嘉,有理由得到某种道义上的辩护。然而干预方向恰恰相反,每年录取名额向经济发达的京、津、沪、粤等地倾斜,尤其向各方面占尽优势的北京倾斜,造成这些地区的考生尤其北京考生低分高进,其他地区的考生则高分也可能进不了大学的颠倒局面。这一状况,去年尤为严重。长期受名额分配特殊照顾、几乎年年录取线最低的北京,2000年的录取线与外地录取线相比,少则低几十分,多则要低近200分。结果,在录取线很高的省份,许多考生的考分虽大大高于北京或上海考生的重点录取线,却甚至达不到本省的专科录取线。在如此畸形的录取线面前,哪里还谈得上平等的受教育权?而且,京沪等地考生以很低的录取线获得远远大于其他地方考生的入学机会,还意味着,在考大学时,一个北京户口或上海户口要值几十分甚至一两百分。如果想想时下行情——一个考分距重点线仅一分之差的考生若想进重点校,得额外付出几万元——这北京户口和上海户口就太值钱了;不仅值钱,事实上已成了特权的象征。

  亲疏有别,向京沪等发达地区严重倾斜的名额分配除了以一种最无由辩护的方式否定了全国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还意味着另一种不公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无论学校设施还是师资人才都长期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其往北京集中。这本来就加剧了地区间原有的发展不平衡,再加上每年招生名额的畸形分配遏制了其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考生的入学机会,更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我认为,目前这种拉大地区差距的决策方向是需要反省的,而别国决策者对待地区差距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则应该借鉴。美国过去也有部分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联邦政府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一贯做法是在财政上重点支持薄弱地区,连年投入的巨额资金则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如通讯、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更用于办教育,以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整体教育水平,其中特别注重对贫困人口进行文化脱贫和再就业培训。扶持基础建设和教育是提高落后地区自身造血机能从而使其得以从根本上走出困境的做法,但却很难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政绩显现。这就既需要长远的眼光,更需要责任心。由于联邦政府长期坚持这种做法,现在的美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说已基本解决,但这一问题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社区间仍然存在。比如同一城市里存在着落后社区,这主要是有语言障碍、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移民集中的社区。联邦政府解决落后社区的发展问题同样采取从基础设施和教育入手的方法,帮助形成一个与别的社区大致相同的起点。与这种雪中送炭并且着眼于长远的做法相反,我国不发达地区常常受到很多政策性歧视和限制,高招录取线便是歧视和限制的突出反映;而许多决策则失之于目光短浅和狭隘而热衷于短期政绩,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埋下很多隐患。

  对落后地区雪上加霜的做法终于在2000年招致广泛的质疑,并引发了激烈辩论。据说2001年情况有所改善。有人称,今年录取线最低的是不发达地区以及京沪等“考生素质高”的大城市。然而这种说法是可疑的。不错,在今年实行3+2考卷的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中西藏和青海这两个西部地区的录取线低于北京,而云南、贵州的录取线与北京大致持平。但西藏、青海乃全国人口最少的地区,两处人口相加也只有北京的一半;受两地初、中级教育水平的限制,生源更少。据1998年所做的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各地,北京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最低(这部分人主要是流动人口),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最高,受过初、高中教育的比例也最高。后两项比例直接关系到高考生源情况,北京分别达33.5%和25.2%;西藏最低,仅分别为7%和1.1%;青海偏低,为18%和7.4%(文中百分比乃根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折算而来)。这些比例反映了西藏、青海生源数量极低的现实,因而尽管录取线低于北京,但由于人口少以及人口中可能的生源比例远低于北京,实际上分得的录取名额较之北京,可以说微乎其微。即使加上录取线与北京持平的云贵两省,四个地区招生名额总数也未必赶得上北京。因为云、贵虽然总人口是北京的几倍,但两省人口受过高中教育的比例甚至低于青海而仅高于西藏。总之,西藏青海甚至包括云南贵州享受的低录取线对于欠发达的西部来说,其实只具有点缀的性质,但却对北京或上海考生的低分高进起了掩人耳目的作用。同样对京沪考生低分高进起遮掩作用的还有今年统考按不同地区实行几套不同试卷或分数按不同方法计算的做法。除少量因实行新教材卷或实行标准分计算法而不便进行比较的地区之外,江苏、浙江、四川等几个历来的高分地区和生源大省用的是3+X考卷。作为综合类考题的X卷由于试题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模糊性、灵活性很大,在难度上远远高于京沪等十几个地区使用的3+2考卷中的“2”,即理化或史地分两门考的单科试题。这一点在今年阅卷教师中是有共识的。而且,X卷不仅难度高,考生还将面对如下景况:本应分属于两门考题的300分被压缩在两个小时之内,考生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去争取它。由此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其他考生很难想象的。这就是说,倘若把X卷的难度以及对考生的压力考虑进来,实行3+X卷的地区高出京沪的就不止是录取线所显示出来的那几十分了。

  实际情况是,除西藏青海这两个点缀外,北京的录取线仍然是全国最低的,就连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录取线都高于北京不少。在这些经济比北京落后许多、人才资源更是相当匮乏的地区,考生却不得不拿出比北京考生更高的分数才有望进大学。

  对这种地区间的不公正,辩护者的说辞是外地搞的是应试教育,京沪搞的是素质教育,外地考生不如京沪考生“素质高”。关于这种说辞的荒谬性和虚伪性,已经有人作了极富理性和说服力的剖析。这里只补充几句。如果一个似是而非的“素质高”就可以证明京沪考生低分高进的合理性,那么,何必搞统考?退一步讲,就算外地考生真的因为应试教育而比京沪考生“素质低”,那也是不公正的录取标准造成的。我去年就谈过:外地学生必须以高出北京许多的考分才能上大学,当然没有条件自如地向多方面发展。用过高的录取线逼迫外地搞应试教育,反过来怪人家素质不如北京孩子,这可真是倒打一耙。还有一点不能不说的是,想当然的所谓京沪考生素质高之说具有以地域论素质高下优劣的意味,隐匿其后的偏见很难说就比人们熟知的某些臭名昭著的偏见好到哪里去。

  现代教育肩负着推进社会公正的使命。但我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却排斥了社会底层,加大了社会隔离和拉大了地区差距。结果,本应作为公正发展动力的教育却成了我国各种严重不公中最刺眼的一种不公正。对这种不公正,至今没有拿出具有实质意义的改变措施。无论社会各界怎样表示不满,人们却不得不一再面对同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