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8:34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

www.jyb.cn 2009年02月12日  来源:光明日报

 

 

 

《论语》

 

 

《老子》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化、学术界不同层次的“国学热”已经多次兴起,说明绵延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线索不容中断,自古流传、溶入血脉的文化典籍的意义不会消失。炎黄子孙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割断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应当共同守护民族文化的原典和基因。

   那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中,究竟首先或主要读什么书呢?历来有不少学者开列过“国学书目”,一般都在几十本以上,今日的专门研究者或尚可参考利用,广大读者多半望而生畏。梁实秋先生曾说:“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雅舍小品选》)钱穆先生曾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新解》)1978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讲座中又提出七本“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近来也有学者建议读《论语》、《孙子兵法》、《老子》、《周易》。我则主张更集中一点,先把《论语》和《老子》读好,然后逐步扩展。理由如下:

 

  1.这是两本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作。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老子》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把这两家思想的源头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铺垫一个较为开阔的思想平台。《论语》和《老子》在问世以来的二千余年间,对中国的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无不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读通《论语》和《老子》。这是没有疑问的。 

 

   2.这是两本有利于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的书。

 

  正因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家和道家的最早代表作,所以,熟读了这两本书,就为传播中国文化,进行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胡适、冯友兰等老一辈学者,当年出国留学时,已有国学的深厚根底,这是他们融合中西文化,进行综合创新的基本条件。近一百年前,胡适在美国就发现中国某些留学生忽视传统文化,不读中国文化典籍,他为此感到羞耻和焦虑。今日的情况更为严重,不少留学生、“海归派”,确实连《论语》和《老子》都没读过,试问他们怎么传播中国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有多少发言权?又怎能比较与融合中西文化,进行文化的综合创新呢?此外,据我所知,国内有一些热衷于讲“国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们对“四书”“五经”或《论语》、《老子》,都没认真地读过一遍。这不正是孔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么?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地打点基础,先把《论语》、《老子》读懂、读熟,然后才能对国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点发言的资格,做点扎实的工作。 

 

   3.这是两本在教育上体现人类精神家园的书。

 

  国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仅引导学生围着考试转,而且引导考试围着教材、讲义转。一些大学生学了四年,上了二、三十门课,考试通过了,文凭拿到手,却主要读了一堆教材、讲义,而很少直接接触原著、经典。因为对付考试,读读教材就够了。殊不知优秀教材,固然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可不读,但终究是第二手的辅助性读物。大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素养,就必须直接攻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和名著。只有这些著作才是经过时间检验和历史淘洗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可靠来源或依据,从中不仅可以学习思想观点,而且可以学习研究方法,还可体验学者、大师的品格与魅力。所以,攻读原著是基本功的训练,是学术上登堂入室所必经的途径。应试教育和沉重的课程负担,让学生只读教材,不读原著,实际上是让青少年一代逐渐离开了人类精神的家园。这是我们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误区。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的教育体系都是不一致的。《论语》和《老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原著,国学研究的本源性著作,它应当是每一个有条件学习的中国人,首先是每一个中国大学生的必读书。可是,我个别问过十多个大学生(包括文、理科),是否完整地读过一遍《论语》或《老子》?都说没有。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我感到困惑。西方有的大学生都读过这两本书,中国的大学生,却普遍地没有读过,这是说不过去的事情。我认为,不论功课怎么忙,事情怎么多,在大学本科的四年里,一定要抽时间认真地读一读《论语》和《老子》,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就自觉地把它作为必修的自学课。书中的有些段落,可以背诵下来,并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与思考。可以让《论语》、《老子》中的思想首先在大学师生中普及,然后在国家公务员、机关干部、企业家和企业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中普及,并逐步在市民、百姓中普及。这是可能做到的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经过这种普及,全民族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就可以在精神的层面,得到普遍的提升。在这种普及的基础上便可以逐步提高,从各个方面展开比较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又可以推动更为广泛的普及。

   《论语》是一种语录体,又多是孔子与其弟子和弟子之间的对话,比较形象、生动;《老子》(又名《道德经》)则是一部富于诗意的散文。两书内容丰富,深蕴哲理,篇幅较短,言简意赅。《老子》只有五千字,《论语》也不过一万两千字。先读《论语》和《老子》,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好比垫下两块传统文化的基石。接下来就可以逐步扩展。比如,从《论语》就可以扩展到《孟子》、《大学》、《中庸》,或整个“四书”、“五经”。从《老子》可以扩展到《庄子》、《淮南子》等道家的其他著作。

 

  《论语》与《老子》虽然比较好读,但终究是古代典籍,难解和易于发生歧义的地方是有的。首先要尽量读懂,必要时可适当参考某些学者的注解或评论性著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读别人的“心得”或“讲解”,而要自己直接把原著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读熟,并且进一步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来。这就必须勤于思考,勇于提问,还要善于分析和批评,看到它的局限性。对原著、名著,是必须反复阅读、反复提问和体味的。像熊十力先生所说:“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这既要下功夫,又是一种精神自由而愉悦的活动。孔子说过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这里像是道出了学习、教育的三个层次:“知之者”,大致是获得或传授知识的层次;“好之者”,则是从学习中引发了兴趣,激发了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动力;“乐之者”则更进一步,从学习和探讨中形成思想的升华,产生高度愉悦的心情,或对研究“欲罢不能”的迷恋状态。这是读书、学习可以达到的精神境界。我们读《论语》和《老子》,或读其他原著和名著,以及从事各项学习和研究,都可以追求这种精神境界。(张翼星 北京大学哲学系)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相关新闻特别推荐
  • 英国一所中文学校专门开课教学生如何过中国年01-27
  • 中国大学生创业工程项目启动10-13
  • 中国奥运代表团实力分析(二)08-06
  • 搭建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新平台(图)08-05
  • 交流周活动搭建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新平台(图)08-05
  • 中国用行动书写表情06-03
  •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举行09-12
  •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25次全体会议举行09-12
  • 西洋镜里看中国03-31
  • 寻觅“世界的中国”03-31
  • 美国语文教育追求的阅读境
  • 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认识到
  • 生于草根起于云水的教师阅
  • 《永远的丁丁》:真实世界
  • 《会跳舞的向日葵》:温暖
  • 寒假购书潮已经涌现:营销
  • 作家叶永烈:把最好的科普
  • 《请让我慢慢长大》:如何
  • 改革开放“30年300本书”
  • 我国年出版量连续5年稳居

阅读排行

更多

热点书事

更多
  • 特色书吧:开启混合业态头扇门
  • 福建教育出版社50周年:爱护草根,追求厚重
  • 特别报道:台北书展上的大陆风景
  • 焦点热议:在中国,“中产阶级”只赚钱不读书
  • 不久将来,手机阅读或成主流阅读方式?
  •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图书缘何牛气冲天
  • 北师大出版社:转企改制“转”出企业发展新动力
  • 金融危机:财经类图书市场正趋于理性
  • 《中国文库》:整合多种资源构筑宏伟工程
  • 教辅渠道大洗牌:民营新华鏖战教辅市场

视觉阅读

更多
  • 《托马斯的恶作剧》
  • 《姚明与老夫子》漫画故事
  • 史努比漫画年内将出全集
  • 《史努比的故事》口袋本
  • 自由阅读年代已经来临
  • 图画书《我的连衣裙》
  • 2008布克奖小说《白虎》
  • 《阿米3:爱的文明》
  • 从神奇树屋开始“探险”
  • 《驿马》——何处觅楼兰?

教师书房

更多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解读教育思想
  • 《教师印迹》——对教师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
  • 《开放式习作教学》——突破传统习作教学樊篱
  • 《高效能教师的教学锦囊》:教学必备的有效策略
  • 《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
  •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 《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指南
  • 《蜡烛两头烧》:反映现代教师校园难以承受的心理
  • 《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反思音乐与教育现状
  • 《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真实展现成长之路

校长书斋

更多
  • 《教育放言录》——畅谈今昔各种中国教育问题
  • 《中学危机管理实务》——体现“实务”特色
  • 《教育探索之路——对话顾明远教育思想》
  • 《欧洲大学史》:各种大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 《当代校长读本》——指导校长成为优秀教育管理者
  • 《窗内窗外》——学校应该终结工场型管理模式
  • 《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
  • 从乡村教师到教育领袖——巴格莱教育思想的哲学走
  •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为生命的觉醒而育人
  • 《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借你一个“巨人的肩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2257722-278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 周和平:图书馆是终身课堂 讲座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 袁跃兴:网络阅读的趣味与困惑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每一... 读九思《三平斋夜语》偶感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每一天!... 读书节成多城市文化名片——2008全民阅读活动调查报告之一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 谁把失败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_读书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每一天... 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 中国人必读的两本书 童重林:永远定位为刚毕业的大学生_就业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 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最适合考研五大专业_考研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 读书频道_图书排行榜 四校友:生财有道就得与众不同_就业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每一... “绿领”:一个概念,一种行动(图)_就业频道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 于漪:不懂哲学的教师是盲目的教师_基础教育_中国教育新闻网 漫长的“1984”_读书频道_财新网1 漫长的“1984”_读书频道_财新网2 宫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九点建议_教育研究_中国教育新闻网 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和学生_动态_校长频道_中国教育先锋网 奇特满分作文作者现身 “给父亲的情书”非虚构_福州新闻网_闽南频道_福州新闻网 《华为真相》_读书频道 性学观止_读书频道 _文化读书频道_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