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相声里的童年记忆(中国青年报 2009-2-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44:24

    “知道我是什么人吗?”一个身穿红色马褂的小伙子站在台上问。

    趁着众人愣神的工夫,他接连甩出“包袱”:“小时候我吃过小豆冰棍,长大了我吃冰激凌新地;小时候我用过粮票,长大了我用信用卡;小时候我穿过棉衣棉裤白球鞋,长大了我穿杰克琼斯耐克阿迪;小时候我读过唐诗宋词,长大了我读韩寒郭敬明;小时候我玩过魂斗罗超级玛莉,长大了我玩任天堂PSP;小时候我喜欢四大天王林志颖,长大了我喜欢东方神起超级女生。”

    末了,小伙子骤然提高了嗓门:“我是一个‘80后’啊!”

    最近的一个星期三,在这家自诩“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就是乐子”的铺子里,掌柜高晓攀的开场白一下子把观众逗乐了。

    这个名为“嘻哈包袱铺”的铺子,实际上是个由32人组成的相声团体。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6岁,几乎是清一色的“80后”男生(唯一一个56岁的成员也自称为“1880后”)。创办人高晓攀介绍说,自己的作品不单单让人乐,更能勾起同龄人的童年记忆。

    “我们小时候只有自己成长,没有兄弟姐妹,玩具都没人分享。”小高回忆道。私底下,他穿了件西班牙品牌的灰色毛衣,时不时冒出周星驰特有的搞怪表情。

    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在少年宫学相声的日子,或许是记忆里最为美好的时光了。当时这个小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艺艰苦,反而觉得“有人和自己玩真好”。

    他把这里看做避风港,可以专心学自己喜欢的东西。远不像在学校,老师总是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习好的就是成天学习,学习差的只好更差”。

    高晓攀也因此把相声当做毕生的事业。他10岁时拜马三立的侄子冯春岭为师,中学毕业后到中国戏曲学院相声班学习。但直到5年前毕业,他才发现这个古老的行当“根本当不了饭吃”。

    那个时候,他在郭德纲手下当小学徒。当时,这位“非著名相声演员”远没有今天知名。高晓攀回忆自己“拼了命”在茶馆说相声,每个月也只有二三百元的收入。因此,他还干过不少副业,比如在西单做服装导购,给798的画廊刷油漆,甚至当婚礼主持人。

    “专业化团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市场化了。”高晓攀叹了口气说,“这是现实,接受吧!”

    为了让同辈人“吃上相声这碗饭”,这个24岁的男生决定建造一个相声“乌托邦”。这位掌柜希望通过自己的方法让“80后”及至“90后”等年轻人喜欢相声,“免得相声成了博物馆里的古玩”。

    在北京市老城区的一家茶馆里,一群同样在少年宫学相声的孩子聚在了一起。

    “他帮我们延续了少年时代的梦想。”一个名叫赵臣的成员说。这个从小学相声的男生,读大学时选择了酒店管理专业。工作后为了过把嘴瘾,只好到公园里的老人聚集地说上两段。

    这天晚上,容纳220人的茶馆里挤满了人,一个桌子上还摆着生日蛋糕。一个“攀丝洞”(高晓攀粉丝的名称)说自己在半个月前买的票,当时只买到了“加座”。据她说,一张20元的票在票贩子手里炒到60元。

    这时,观众席里传来一片尖叫声,还有人专门献上两束玫瑰花。原来是高老板上场了。他那天的曲目是《我开始努力了》,这是专门为同龄人撰写的相声段子。

    “其中有很多属于我们的回忆。”一个“80后”观众说。她难忘去年儿童节,高晓攀系上红领巾,戴着少先队的三道杠演出的情景,让人顿时感觉“觅到了知音”。

    而此刻,台上的相声已经接近尾声。搭档首先抛出结束语:“我们‘80后’要学会自己长大,我们‘80后’不是温室的花朵,我们‘80后’要做苍天的雄鹰!”

    “对,我现在就去准备。”高晓攀立即接话说,“不过要先问问我妈!”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11/content_2535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