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毁掉了铁通,也毁掉铁通的八万子弟(天涯好文,未完待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35:46
天涯杂谈』是谁毁掉了铁通,也毁掉铁通的八万子弟
作者:铁通之殇 提交日期:2009-1-24 23:28:00 访问:19797 回复:272 前 言
   天不言而四时行,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谢天谢地,这个长假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休息几天.几年来,一直也想发个关于铁通的帖子,和网上流传的几篇名帖(我是出于真心,如此评价)的作者,和各位网友,共同探讨,到底是谁毁了铁通,是谁糟蹋了铁通的八万百姓,但每每念及此处,却又常被一种复杂的心态所左右,我毕竟是个在铁路、铁通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个人感情无法释放,也就一直没有动笔。
   最近网上的传言越来越多,似乎也越来越真实,至于真假,吾辈说了不算,还是全当笑料吧,不过,铁道部造就了铁通这个垃圾企业,不想让它在社会上继续丢人现眼,倒是可以相信的,对于移动,恐怕造就觉得这是块烫手的山芋,早扔早解脱,哪怕赔钱卖了,移动也愿意,至于铁通自己嘛,即使给加上一些含有蛋白精的草料,也无法做到牛气冲天了,铁通其实已经是插上草标的戏子,剩下的只有落泪的权利。
   这篇文章我无意褒扬,也无意贬低谁,只是客观的展示一些真实的企业,在全国,类似的企业黑洞多了去了,我相信,铁通这个“小铁老大”,即使胆子再大,也只能排在中游,为什么呢?因为铁通没有见过世面,还没走出井底的蛤蟆,怎能见到苍天之广袤,又怎么晓得大地之辽阔。
   全文我争取在两个月内(初步计划)更新完,算是献给穷途末路的铁通一块路标吧,如果未来的路还是这样去走,就是把德国、美国的经济实力山一样压给它,铁通也能把它给翻个底朝天。
   文笔虽差,感情尚诚,也希望广大网友参与探讨,不过如果你觉得这个企业太烂,没必要关注,那么我说一声抱歉,耽误您老的时间了。
   言归正传。   第一部分 铁通集团
   铁通集团在8年时间中的变迁,在此,我不想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万一那位网友记不住了,网上google一下,保证可以找到,奉劝大家不要用baidu,baidu给你的不一定客观。
   一、 彭总-铁通的一座丰碑
   铁通的第一任老总是彭鹏,大家习惯尊称“彭总”,更有很多人出于尊重,借用了“彭大将军”这个称号,足见百姓对彭鹏的爱戴,08年夏,奥运前夕,这个为铁通叱诧风云的人物,郁郁而终,给了解彭总为人的后辈,留下几多嗟叹。在彭总最后的日子里,铁道部刘志军部长亲自去探视了彭总,高度肯定了彭鹏在铁路、铁通的工作业绩,高度肯定了彭鹏在GSM-R无线通信方面为高速铁路的发展所做的前瞻性建议和不懈的努力,“你要是能够再站起来,我亲自陪你去上京津城际的车头,去体验高速铁路”,话语不多,感人至深。
   在铁通八万员工中,至少有八千员工听到过彭总的讲话,彭总发言,可谓慷慨激昂,感召力绝对称得上一流。02-03年,那时在铁通混差的人不会忘记,回头看看,其实,那时大家的干劲和冲劲是很强的,那时的铁通,如果用网友夜梦飞花博客里面形容的话说“贪、装、假、空”去形容那时的铁通,至少,我不相信,我也相信会有很多人不相信。那时的铁通八万子弟是称得上响当当的,就凭八年的时间把中国的电信市场,搅成了一锅粥,逼着电信降价,逼着取消电话初装费,我们就必须承认,铁通,为中国的电信发展还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况且,其中还有一个插曲,几十年来,从事铁路通信的人,早就厌倦了铁路这个畸形企业的管理,现在好多一线的通信段职工希望回到铁路去,那是因为待遇太低了,十几个人一个工区,日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月底发薪,几百块钱,谁又能留恋这样的企业,但是,8年前,又有谁不愿走出来呢?
   可惜,好景不长,彭总被莫名其妙的罢免了,根源在哪?
   二、 乔溪赴京赶考-乔老爷上轿
   接替彭鹏的是乔金州,铁通的员工“尊称”其为“乔老爷”,就是老电影《乔老爷上轿》中的那个乔老爷,那么,乔老爷上台后做的如何呢?
   阴差阳错,按照乔老爷上轿的情节描述,其实就是对乔金州最好的评价,“游山玩水”、“道路迷失”、“误打误撞”、“失去理智,胆大包天”。
   应该说,乔老爷当政的几年里,给铁通抢搭抢建,肆意而为打开了绿灯,从此,铁通才为四百个亿的亏空打下了基础。
   鉴于其中故事的苦涩,乔老爷也是古稀之年,我们还是积德一些,免于评论吧,老铁路出来的干部,如此作风的又不是乔总一人,又有哪些人懂得经营,了解企业的运作。四万亿看似不少,几年以后,肯定会给国家折腾出个5万亿,老铁路,最擅长的就是折腾,胡哥那句“不折腾”的名言,不知道隐含了多少对铁道部的褒贬。   三、 动荡中的几位老总
   张永平,82年北邮毕业,在山东电信当政时期,成绩显著,为通信这个圈子里的所熟知,入主铁通以后,2004年,在铁通的第一次正式出面谈及铁通的经营发展思路时,客观的阐述铁通未来的发展方向,效益经营、科学发展。打造“小而精”的企业特色,力求铁通能够在稳步中前进。
   出生于1961年的张永平在通信业的拼打以观念开放而著称。在担任山东电信公司副总经理,山东网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时期,因开创“山东模式”而声名鹊起,并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然而几个月之后,张永平就很少在媒体中露面了,也很少在铁通的全国会议上发表适合总经理职位的讲话和言论,终于有人开始猜疑,也有人开始传递风声和小道消息,消息繁多,大多是围绕领导班子团结的问题,铁通的各级干部甚至以为张永平来铁通无非是个跳板,但细细想来,电信、网通、移动哪个运营商的省分公司不比铁通有诱惑力,何必拿铁通做跳板呢?08年夏季,张永平正式调离铁通,出任天津移动老总。
   应该说,张永平出任中国铁通总经理,给好多铁通人是带来了希望的。山东模式的内涵,也成为铁通员工议论的焦点,做出如此业绩的人,说明张永平也绝不是平平淡淡的人,肯定是想在铁通这块土地上搏出一片绿地的,但是,铁通的这块水太深,深到近乎死水泥潭,这块水又太浑,浑到了只能去浑水摸鱼,而无法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满怀期望而至,呜呼哀哉而退,留下的只有这段故事。
   据说张总有个博客,每天无所事事的时候,写写博,聊聊天。张总的技术素质应该是铁通诸位领导中最强的,至少比很多领导强,铁通做电信,包括互联网经营,恐怕不知道博客为何物的领导不在少数吧(这是事实,不信你去问问熟悉的铁通领导)。
   我有一次去北京参加通信协会的一个论坛,地点好像在二环边上,复兴门北面的一个大饭店里,有幸聆听了几位参会巨头的发言,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包括联通的几位老总,再谈到未来通信发展时,思路透彻,内容丰富,都是结合各自企业的特点,穿插着英文的专业术语(很标准的发音),提出了本企业未来经营趋势,听起来很有启发,只有铁通,内容空泛,口号声声,回过头来一想,什么也没说,更别提标准的英语了,我听到的其中一个发言人,到发言结束也没搞清是什么地方的发言,近乎一字不懂。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领导的素质太差是彻底毁掉铁通因素之一。
   但是,张总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理解肯定是不到位的,从小在山西大同矿务局那块憨厚朴实的煤堆里滚爬出来的孩子,在山东大汉的氛围里面弄潮的汉子,哪会有出色的政治手腕,况且还有铁道部这位婆婆在垂帘听政,出现这样的结局,着实不为惊讶。也许再过十年,张永平闲退下来,突发奇想,写个回忆录,描述06-08这几年的经历,大家会了解到更多高层的东西,作为曾经是铁通的人,我们也如此期盼着,现今,只能猜测了。   周孝先,被铁通人尊称为“孝先总”,一位为中国的铁路通信事业做了一生贡献的技术专家型领导,老人做了一辈子的铁路通信,在淡泊和宁静的心态中,在最后8年的骚动和冲动中,这位涵养性非常好的老人正常、平静的退休了。
   最近有人透露,说老人并没有闲下来,在帮着铁道部编写铁道通信年鉴。
   必须要承认,编写铁路通信年鉴,恐怕没人比周总更合适了,老人几乎是伴着解放后的铁路通信发展一步步走过来的,无论是在二七厂、通号公司,还是在铁通,也无论是七十年代的集中机、区转机,三路、十二路、三百路载波、长途电缆、同轴电缆,还是80后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SDH、DWDM,从无线通信到GSM-R,从调度分配器到集中数调,每一次铁路通信的飞跃都印记着周总的汗水和心血,编写年鉴,恐怕没人比周总更合适了,老人自己几乎就是一本完整的铁路通信史。
   90年前后,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去北京参加QJ-87区转机的培训,有幸亲自聆听周总给我们学员简单介绍了铁路通信的发展,也介绍了87型区转机的的由来。87型区转机是第一次把集成电路(当时还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引入到通信行车设备中,尽管元器件材质还不过关,设备稳定性也尚欠缺,但是把高度集成化的通信技术引入到现代铁路通信,并投入到现场应用,无疑是铁路通信的一次革命。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培训后,我去了趟中关村,那时的中关村尚未脱开村子的本质,破破烂烂中,挺拔着四通、科海等几幢超级气派的大楼,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点式烙铁,拇指盖大小的集成片,也可以说,从那时起,我才是真正的喜欢上了通信,只是十几年过去,我终一事无成。
   说的远了,马上回来。。。
   周总的还有一个长处,就是英语非常好,那时的涉外引进项目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英文翻译也很少,其中懂得通信术语的英文翻译就更少了,不像现在的毕业生,英语高考都是130多分,上了大学没考过不够六级就羞愧的好像没学过英语似的,每每开会讨论技术引进的时候,很多的词汇纠正和概念的澄清都是周总直接负责的,这一点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英语,周总的日语也很好,那时的日本的发展确实比我们快的多,日本的铁路也是值得称道的,即使至今,新干线依然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铁路之一,尤其是光纤通信,应该承认是我们的师傅,OTDR、熔接机都是人家交给我们的,而这些也都是周总曾经负责的项目。
   因参加技术领域的培训,我因为两件事见过周总,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就是程控交换机了,提到程控交换机,即使不是通信圈子里面的,现在的人也不会显得陌生了,说到铁路程控交换机的大规模引进,又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邓华,北京贝尔的创始人,现定居在澳大利亚,引领了北京贝尔最辉煌深刻的一位舵手。关于北京贝尔,我在后面也会提到,这个公司和铁通的关系太密切了,短短几百字实在勾勒不出贝尔的轮廓和线条,留作后续,在此现行打一个伏笔了。
   促成北京贝尔的成立,并投入良性运作的的几位前辈中,周孝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铁通成立后,周总开始去思考铁通市场的经营运作,八年过去,蓦然回首,实在没有留给我脑海里什么东西,也许是我不了解,也许是确实如此,空耗了老人八年时光而已。无论铁通这个企业如何,是不是值得你去爱戴,但作为中国铁路通信的见证,周孝先为中国铁路做出的贡献,是谁也无法抹杀的,中国的铁路通信史上,周孝先留下的都是浓重的一笔。
   08年夏季,到北京开会,闲暇之余到铁道部门口等一个朋友,远远的曾依稀看见老人在铁道部院内走动,烈日炎炎下的核桃树影,掩映着老人略显佝偻的身影,老人沉重的脚步也让人感觉到一丝难以形容的的些许惆怅,由于铁道部是国家部委,外人不允许随意出入,我没有能够跑上前去,搀扶一下老人,尽一个铁路通信界晚辈的职责,但是,在心里,对老人,永远保留的,是一份崇高的敬意。   赵吉斌,中国铁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网上最流行的话语是“出于对领导的尊重,不便多加评论”。
   虽然早在去年5月份,铁通集团公司已经整体并入中国移动,但时至今日,大家习惯的还是称之为董事长,应该说,赵董事长还是留任铁通这个企业时间最长的主要领导之一,铁通无论何去何从,赵董事长还是要留下一笔,“1117计划”,“十省分老总换岗”等等,都是大手笔,实在没有理由不去大书特书一下。鉴于此,在本文的最后,我还是计划把篇幅留给董事长,就算是来给铁通画个真正的句号吧。   第二部分 铁通的经营和管理
   一、 铁通的现实是如何形成的
   众所周知,铁通是从铁道部脱胎出来的,按照现在铁通自己的说法,叫做源于铁路,依托于铁路,在铁通的在职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是在原铁路电务段分化出来的。
  从01年底开始至上半年,全国上下,数百个电务段都在上演着一出分家闹革命的好戏,分家的缘由,就是铁通的市场化运作。在铁路工作过的人应该知道,“机车工电辆”是大家对铁路构成最习惯的称谓,虽然后来随着电气化铁道的不断发展,供电系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大家的习惯称谓没有改变,其中的“电”就是指的电务段。
   电务段又是由两部分组成:通信和信号,通信系统负责通信设备的维护,包括车站的集中机、自动电话,区间的电缆、光缆,和无线电台、中继器等等。信号呢?负责车站转辙机、轨道电路和电气集中等设备的维护,大家都熟知的铁路和车站里面的信号机,就是由电务段的信号人员来维护的,你要是想认识他们的话,找个气枪,瞄准了,打掉铁路上一个信号灯,然后边上等着,一会儿就有两个人过来了,一个是换灯泡来了,这个人就是信号工,另外一个人,是警察,过来抓你来了,开个玩笑,奉劝你千万不要去破坏铁路设施哟,08年惨烈的胶济线4.28事故可是惨不忍睹的,涉及铁路行车安全的事情可不是小事,和谐社会的创造,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在电务段中,从专业角度说,通信涉及的是技术含量现对较高的领域,信号涉及的还是一堆堆的大继电器,显得比较笨拙,所以通信的人从上到下都比较圆滑,信号的人都比较直率,坦诚,从行车安全角度来说,每月如果一个电务段出100件故障,至少有90件是信号造成的,为什么呢?很简单,机械的东西故障率肯定要高一些,继电器节点老化了,信号机灯丝烧了,都会造成故障,久而久之,电务段就形成了两个集体,信号一个,通信一个,大家虽然都是一个单位,互不往来的事情却是很多,大家俨然根本就不是一个单位。在电务段的管理层里面,这样的阵线也是存在的,由于信号涉及安全的因素比较多,单位的一把手段长,99%都是信号的,副段长信号、通信各一人,有些单位设总工程师,属于虚职,基本是谁资历老些就由谁来干,书记负责政工,专业出身的人很少。剩下的机关管理部门技术科、安全科、教育科,主要当家的都是信号的,只有技术科通信的人能够混个副科长的差事干干,其他的根本别指望,当然了,待遇也是一样的,信号安全责任大,奖金系数当然要高些,一般的都是1.2和1.0的系数关系,什么意思呢,500的奖金基数,信号工拿600,通信工拿500,一起上班的两个工人,干信号的比干通信的拿的高20%。
   大家看出来没有,这样的工作氛围中,通信的人在电务段基本就是个附属品,在铁路干通信是混不出个前途来的,几十年下来,大家不管是表面还是内心里,其实是生活的很压抑的,压抑在什么地方呢?通信人为自己报不平,信号的工作太简单,大改锥大板子,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凭啥什么待遇都倾斜?信号工绝大部分都是技校毕业,学历也没有通信高,通信的好歹也是个中专毕业,凭啥拿的还要多?抗争――争不过,大当家的有理有节,信号责任大,通信你就是出个大事,又能大到什么地方?影响不了车,也翻不了车。通信的人想想确实也是如此,没办法,忍吧!表面上是忍着,背地里,小手段,小伎俩大大的用,你信号的想并个电话(那会一台电话300多,还是一个奢侈品),对不起,没有了,下次买了再给你吧,等到什么时候?麦子熟了再说吧。
   那时在铁路上干通信的人,混个副段长干干,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能混到技术科干干,也是差不多到头了,研究生、大学生在工区当个工长或技术员的大有人在,简单讲,在电务段的时候,混进机关的通信的人,都算是混得比较好的。
   所以,通信工早就不想在铁路上干了,绝对不是假话。
   大音希声扫阴翳,拨开云雾见太阳,机会终于来了,哈哈,铁通走向市场了,完全脱开电务段的压制了,你说,最早的铁通人能不高兴吗?
   不过,高兴的有点早了,高兴的也有点得意忘形了。分家――钱:电务段全留下,人:你带走,房子:你占着的,接着用,其他的就别要了,房子的资产嘛,还是要留给铁路,不打凭条了,你暂时现用着,说不定我哪天还要收你的租金呢。你铁通去两手空空的打拼吧,通信的不干了,通信的成本高,大部分的维修费用全是我们设立科目要回来的,凭什么要给你留下?对不起,你要的全花完了,剩下的全是信号的了,你敢说没花完,那你就是巧立名目,是要犯错误的!
   万般无奈,打掉牙咽在肚子里,铁通一挺胸,一抬头,傲然而去。
   脱开铁路了,独立经营了,第一件事情做什么?
   当然是找电务段去要电话费了,不交?我就停机!典型的公报私仇。
   第二件事呢?铁通公司化管理了,一定要让电务段的弟兄们眼热一下,年底,也发回十三个月工资,给铁通的职工鼓鼓劲,给信号的职工泄泄气,顺便给电务段的领导涂点颜色,看你怎么办?你是国企,是不可能发十三个月工资的,哈哈,就跟小孩过家家似的。
   电务段不干了,铁路的机务、工务等单位也不干了,不干也没办法,铁通市场化了,就是这么运营的,怎么办呢?怎么办,凉拌,老办法,打报告,打给谁,逐级打呗。于是,一份份报告分局、路局、铁道部一层层打上去,落实下来,铁通的怨气出的也差不多了,几十年的怨气就通过这种方式出去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铁路清算。   怨气撒完了,第三件事干什么呢?
   大家都猜到了,提职、买车,大范围的提拔“人才”,于是一个有一个的局长、部长、总经理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应运而生了,车嘛,你电务段是桑塔纳,我买帕萨特,实在没钱也要买个自动档的桑塔纳,至少要超出你一个档次,为什么?不蒸馒头争口气呗。
   几个事情做完,铁通的职工头抬了起来,铁路的职工羡慕的声音也多了起来,那会儿,没有人说铁通不如铁路,更没人想要重新回到铁路那个圈子里去。
  
  其实,八年过去,回头看看,铁通这个企业从步入市场那一天起,就包含着先天性格上的缺陷,就像怀孕时经常受气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怎能不偏执,又怎能不心灵扭曲。
   那两年,没有人提过“铁通脱胎于铁路,源于铁路,依托于铁路”这个话题,如果你当时如此说,肯定大家都会说你没有追求,接着给你一顿狂贬。
  
  上面提到的这些故事,并不是每个铁通人都能感触到的,通信与信号之争,在路局以上的层次上,感觉并不明显,越接近基层,矛盾才暴露的越突出。在铁道部这个层次上,铁通是依靠直属通信处搭起来的,基本就是后来的铁通总部,在路局这个层次上,铁通有直属通信段,基本是省分的班底,分局层次以下,才是电务段,逐步演变成铁通的地市级分公司。   二、 铁通最早的市场化经营
   气儿顺了,也该干些正经事了,电信市场的固话业务,光靠电话初装费就是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的一笔收入啊,想当年在电务段哪里想过这么多钱。这边开局,那边谈互联互通,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并驾齐驱,誓要改天换地变新颜。
   招标,来不及了,也没有经历过,招标是啥流程?从来没有负责过大的项目,哪懂得什么是招标,以前都是上级直接命令啊,干脆直接找北京贝尔吧,北京贝尔毕竟是从铁路整出来的,也算是铁通的亲戚,单子不给贝尔给谁?
   规划,也来不及了,三院、四院、通号公司都来参与,想到啥就干啥吧,全国先把DC1和各城市的关口局建立起来,先设七个核心DC1吧,学电信,他在哪咱在哪。北京、上海、武汉、沈阳、广州、成都、兰州,清一色,全用贝尔的交换机来做,那时候才知道DC1也是用交换机来做的,只不多用户部分取了,中继部分多了些。
   贝尔高兴了,这么大的单子,铁通的核心网,有朝一日,说出来多有面子,好好干。可是,选择那款机型呢?P3S,Bell 1240系列最新机型,可是,自己也没见过啊,更何况去自己组织调试开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边学边干吧,实在不行找老外帮忙,自古以来只听说过拿不到的项目,哪听说过开通不了的设备。
   于是,全国风起云涌一般,都笼罩在紧张开局的气氛中,嘿嘿,我在那段时间里恰好A培,顺理成章的就以贝尔工程师的身份主持铁通几个省贝尔局的开局去了,自吹的说,自我感觉对贝尔交换机了解的还行,原因就是那段时间比较勤勉,遇到的问题、处理的问题也比较多,手也自然就熟悉了,也是从P3S开始,知道区别主要就是在多了个宽带部分,其他都差不多。澄清一下,这个宽带,实际就是指多了155M的光接口,可不是以太网协议的那个宽带。
   几个月后,各省各市一堆Bell 1240立了起来,7台P3S也立了起来,中继调试也完成了,但是毛病也出现了,杂音、掉线、单通,几乎所有的交换机的毛病都出现了,找老外,老外才不管你铁通急不急,排队吧,一个个顺序着来,全球才这么几个专家,照章办事,你急也没有用。
   铁通呢,也不能闲等着,互联互通费了那么大劲,好不容易谈出些眉目了,不能失去机会啊,放号吧,边放号边完善,总有可以整好的时候。
   用户放出去了,才知道后面等着的事情是那样的棘手,也才知道跟着国家的屁股后面去当所谓打破垄断的先锋竟然是那样的艰难。
   2001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信产部宣布中国取消电话初装费,而此时距离铁通步入电信市场,正式运营仅仅才半年不到,如果算上铁通和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进行互联互通谈判的时间,这个电信日,其实没有给铁通一天的时间,在我所知道的几个省分里,铁通其实没有收到一分钱初装费,即使有的省分提前收取了用户的单子和初装费,也都退了回去,为什么呢?铁通人还是有这点骨气的,铁通再穷途末路,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去骗取老百姓的血汗钱。   大家看了半天,肯定有网友要问,听你啰嗦了半天,怎么没有提到铁通的腐败呢?别急,没说到呢,03、04年以前的铁通,大多数人还都比较单纯,还没抛开铁路小喽罗的那种稚气,也就是还没有学会腐败呢。那时大家的心里想的还是凭借着一把刚刚千年出土的青铜剑,高举着亮剑的旗帜,梦想着打败中国电信,千锤百炼,去打造一个巍然屹立的百年铁通呢。   三、 抢搭抢建的年代
   从2001年到2004年,近乎四年的时间,可以称为铁通抢搭抢建,快速膨胀的阶段,除了上面提到的bell外,华为、中兴、华泰贝通、马可尼、北电、UT、烽火、华晨、思科。。。国内的、国外的,大的、小的几乎所有的通信设备商都开始频繁的同铁通来接触,意图很明显,当然是要从铁通这个碗里面去分上一杯羹。
   北京贝尔在铁通身上,毫无疑问的说,应该是第一赢家,也是第一输家,呵呵,这叫什么话,既然是赢家怎么又是输家,别急,我慢慢来说。
   上面咱们提到过,贝尔占了铁通交换网一期工程的绝对份额,二期呢?也不少,某市作为北方最大的本地网,在我的印象里面好像是在04年以前被贝尔全包了,直到04年以后,华为、中兴才打进来。其他各省也一样,那会大部分都是北京贝尔的交换机,其他好几个省也是这样,1240铺天盖地的在铁通的机房里面伫立起来。
   邓华,这个名字一定要记住,北京贝尔的第一任老总。
   记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北京贝尔,毫不夸张的说,邓华是为中国的程控交换机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尤其是铁路通信采用的程控交换机。1988年,代表我国铁路最先进技术的第一条光纤通信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全线贯通,投入运营,而其中的程控交换机部分就是由周孝先、邓华等人负责的。
   那时的邓华30多岁,是个精力充沛、一心只读专业书的有志之士,在铁路通信后续发展的日子里,新线开始全面启用程控交换机,老线开始不断的更新改造,陈旧的步进制、纵横制交换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在铁路通信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这其中,不能排除两大因素,一是大秦线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二是铁道部朗讯程控交换机的应用。
   做过交换技术的人对七号信令肯定都比较熟悉,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中国一号信令,中国一号信令就是邓华等几个人制定的规范,协议里面融入了对铁路通信的内容要求,所以说中国一号信令与R2信令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仅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记住邓华。
   截至到2004年,北京贝尔一直在高速度的持续发展着,贝尔1240产品占据了铁路几乎全部的份额,也拿到了铁通成立后绝大部分的大单。
   走过这段辉煌不久,邓华激流勇退,主动卸任,退身隐居,尽享天伦去了。
   邓华退出的时机,就像2007年股市的6124点,恰好是历史的最高点,留给别人的,就只能是下降通道了。
   为什么后人无法再去创造八千点、一万点呢?因为泡沫很明显了,和次贷危机一样,危机就是危险的机会,当你撑不住的时候,危险就会铺天盖地的向你砸下来。
   北京贝尔拿下了铁通交换网一期的全部,拿下了二期的大部,问题自然而然的随着订单一起慢慢的聚拢起来,什么问题?是人的问题,北京贝尔哪有那么多懂得专业的人,北京贝尔已经没有能力去把这么多的设备去玩好了。属于北京贝尔的人,其实真正懂技术懂得深些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圈子里称之为“二甘二容”,至于哪二甘哪二容,属于人家的个人隐私,在此就不提了,其他的人呢,大部分都是给原来的铁路电务段通信的培训的技术人员,A培、B培、C培,培完了,爱琢磨的,喜欢交换技术的也就以各种名目留在贝尔做工程师了,剩下的像我这样吃不了这份苦,又没啥长处的就都回铁通去了,于是只能面积向社会招聘,向协议电务段借人,简单培训,仓促上马,直接就做工程督导或者参与软调,有的是直接负责软调去了,没办法,单子太多,吃不下了,贝尔哪来这么多人啊。
   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北京贝尔交换工程质量的低劣。你说都是这样的技术人员开的局,怎么能够不低劣。
   那位问了,低劣到什么程度?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七个核心DC1,大部分都发生过全局瘫痪,至于瘫的是哪几个局,在此不便提及,干过交换的人都知道,贝尔1240是全分散控制的,发生全局瘫痪,多么不容易,恐怕有些人干一辈子交换,也赶不上一次大局的全局性瘫局,瘫局的原因呢?
   一是开局的底子没打好,就像先天畸形的娃子一样,娘胎里面带来的,很难根治。DC1是这样的问题,那么本地网呢,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杂音、串音、掉线、单通,可怜的铁通用户,可怜的铁通你就着急去吧。
   二是设备本身问题,这里所说的设备本身问题指的是P3S,不包含其他的72版、74版,做过贝尔1240的人都知道,1240稳定下来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哪位说74版以前的不稳定、不成熟,恕我不敢苟同,从电信到网通,从中国到外国,人家用的多了,不一直是好好的用着,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把它用好。铁通交换的妹妹们习惯称之为“破三星”,为啥,这个机型太破了,搞得一线的维护妹妹常常一天两天睡不好,疲惫的小脸蛋都变成宋丹丹小品中的“长白山”一样,老远一看就透着葱芯绿,你说贝尔的哥们连铁通的妹妹都为不住,企业又怎能不萎缩。
   第三点就是铁通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大家都知道,铁通的交换机不像公众网一样,关口局、汇接局、端局铺架的规范有序,铁通的交换机有几个特点:1.一机双网,什么意思?就是既做公网局,又做专网局,我个人对这种应用归纳为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结果肯定是婊子也每当好,牌坊也没立好,当然,这一点也是铁通这个运营商特色所决定的,五位号码的专网,谁也不敢轻易开玩笑,那是涉及铁路运输的;2.功能混杂,早期开通的更是如此,怎么体现的混杂呢?比如说关口局,不仅仅是关口局的应用方式,还挂着用户,做用户交换机,挂着PRA和七号接入,作为端局来用,更有的还做SSP,我知道有的省早期开通的智能网业务就是架构在贝尔的关口局上面的,这种运用模式,还请电信的同行嘴下留情,那个时候,俺们真的不懂,不懂的俺们就承认,就去学。4.是我们自己的管理了,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关口局、汇接局、DC1的数据会有那么多,我们在铁路做专网,打破头全国也到不了50个区号,哪会考虑路由组织还需要设定规范,怎么通就怎么来了。
   可是,当设备这么用下去以后,才知道问题会暴露这么多,三天两头打补丁,做升级,外加前期规划不足,交换机不停扩容,铁通的人睡不了觉,全是半夜干活,哪能睡觉,贝尔的那几个所谓高手东边干完西边干,南边干完干北边,忙来忙去,自己就晕了菜了,丢了数据,干瘫了局,也就不奇怪了,本来嘛,人都累瘫了,设备怎么能不瘫?
   回想那时的铁通弟兄,不能不为之嗟叹,没有加班费,没有节假日,干的还是看不到希望的工作,脑子一片空茫,可怜可悲之极。
   用户跑了,大客户怒了,铁道部也生气了,你铁通在瞎折腾啥啊?
   楼上有个网友说家里用的是铁通的电话,效果不错。呵呵,我敢说,你肯定不是03年以前安装的,要是那会儿装的,我敢保证,肯定把你气的小脸蜡黄。   这样的局面维持多久?一直维持到04年两会以后,铁通的交换网质量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涉及了几个因素:
  1. 铁通做了长途局的B平面,这回长极性了,走正规招标手续,华为中标,全是128模;
  2. 贝尔局做优化,分层管理,该做关口局做关口局,该做端局做端局,各司其职,不折腾;
  3. 重新规范数据,出台路由组织规范,重新组织数据;
  4. 私下向电信学习,看看人家怎么做的,好的地方,盗用,天下文章一大抄嘛;
  5. 大规模重新引入华为局、中兴局,贝尔局就先停停吧,什么时候搞定了再说;
   几个波次下去,什么统一成74版了,什么升版到B2(铁通的妹妹读作“比吐”)了,等到不折腾了,铁通的交换网也终于稳定住了。长途去话、落地接通率、本地网间接通率各项指标全上去了,可是用户等待的时间也太久了,铁通丢失了大量的用户,没有丢掉的,也烙下个铁通质量不好的印记。
   楼上有网友说“铁通铁通,就是不通”,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当然有了,一些省市网通、电信给你在交换机上做的手脚,搞得你头都大,走流程找下去,一轮下来一个月,问题解决了,用户也早骂娘了。那会铁通还没有那么多仪表,一个省分也就是一、两台七号分析仪,贝尔1240做的呼叫观察功能又很差,不像华为08机的呼叫跟踪,能够做到很准确的定位,所以短时间内无法找到问题症结也就不足为怪。在这里我要说,我很鄙视河南网通的同行,你们的职业道德是我接触过的人里面最差的,手段也是最卑劣的,我真想不通你们如此做法,到底得到了什么呢?半年后,如果我做了某个大通信公司的老板,如果你敢来应聘,我肯定不要你,因为你的职业道德太差了!呵呵,说的是气话,半年后,我也许就接着陪伴我的两根铁轨去了。
   还有一个原因,属于客观存在的,大家都知道,铁通的交换机基本都是新上的,版本比较统一,也相对比较新,可是电信就不同了,军队用的巨龙,大企业DID局用的北电、AVAYA,老的端局用的老版本交换机数也数不清,如果落地在这些局,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网友问了:为啥人家自己的落地就没有问题?那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段磨合期,这不,铁通磨合了三年以后不也稳定了嘛。但是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的问题还是给铁通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再一个原因就是铁通的传输网给交换网带来的不足了。
   在铁通当差的运维人员应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干的活都是急三火四的找来的,也就是说,都是在被动中接受的工作。被动中做事,你肯定会感觉很郁闷,主动做事就会好的多。打个比方,年轻的你去追一位漂亮姑娘,即使经常吃闭门羹,你也会锲而不舍,隔三差五也愿意去挨顿挖苦,要是反过来,你女朋友不管你干啥,都像一个跟屁虫一样跟着你,让你干这干那的,慢慢的你就会觉得很烦,天下的道路其实都是一样的。
   2005年,铁通集团提出了“主动运维”这个理念,应该说,这个理念的提出,是铁通运维管理走向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个理念是铁通现在职的一位老总提出的,是铁通高层中很有思路的一位老总。
   被动体现在何处呢?承载铁通基础语音业务的传输网不能不提。
   其实,在铁通成立的前几年,也限定了交换网质量的不佳,为什么?前期规划不到位,传输网承载能力不足。交换机端口不足了,扩端口,接着传输又不够了,接着扩传输,再扩交换,一次次扩,扩完了再一次次的调整,动态中去寻求稳定,哪里会那么容易。
   骨干传输如此,本地接入传输也如此,那时的铁通各级会议上,说的最多的是交换机开局的事情,很少提及传输可能存在的隐患,为啥?顾不上,大家的脑子里面装的全是业务侧的事情,传输在那个时期轮流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配档,传输体现不了装机数量,也产生不了话务量,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传输虽然不能产生话务量,但是可以降低你铁通的质量!
   频繁的骨干网、本地网大大小小的N次扩容,并伴随着铁通的交换网完成了B平面的建设,并紧接着进行了扩容后,铁通的话务量也相对达到了一个稳定值,而此时作为主营的语音业务,才从被动中挣脱出来,从一个被用户拿鞭子赶着走的牛,转变成一个牵着奶牛的人,变成一个敢于沿街向大家推销牛奶的商家,那时我们的口号是“绝对不含三聚氰胺”。
   从那时起,我们的语音业务开始步入真正的运营管理轨道。
   前文说过,贝尔在铁通的事情上,既是赢家又是输家,赚够了甜头,吃尽了苦头。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伴随着铁通的出生和成长,早期的北京贝尔,做了最大的赢家,但随着铁通的逐渐长大,尤其是长成一个瘸腿的小伙子的时候,北京贝尔也就该为这个残疾付出代价了。2005年,北京贝尔终因经营不善,无力回天,技术人员八方出走,几个核心员工为基本核心成立了英诺维尔公司,并取得了前上海贝尔的授权,大部分的北京贝尔员工都重新加入到了这家公司,主营贝尔交换机的售后及维保服务业务,并主动提前进行3G人才的贮备,力求在3G到来之极,分到一块满意的蛋糕,原来的厂房兼深宅大院,卖给了铁通北京分公司,就是现在的铁通北分机关所在地,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北京铁通去参观,参观一下这处豪宅,不过,到时可别说是我告诉你的啊,呵呵。   说到此,我顺便提醒一下现在英诺维尔的这些弟兄,一定要好好总结一下贝尔是怎么垮掉的,如果没有找对症结,你们以后的路并不好走,古人讲“盗亦有道”,做人做事千万不能不规矩,唯利是图其实是企业经营的大忌。
   说到铁通的交换网,不能不再补充几点:
   中国的电信业,早在刚刚步入21世纪的时候,国家就明确了本地网组网的指导意见:大容量、少局所,但是铁通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也没有按照这个思路去建设,在04年以前,铁通建设的大部分交换局基本都是大大小小的端局,而不是模块化组网架构,所谓的大局也就是是个万门,小局2、3千门,至于实际装机数量,请原谅在此不便透露,并非商业秘密,我担心你看了会跌破眼镜。
   大规模的端局建设,不但给铁通的后期维护大量的增加了成本,更是大大的浪费了铁通本不宽裕的投资,这笔支出算下来着实不是小数。我有个朋友,原来在某省铁通网运部做运维管理,现在找不到他了,在此提一笔,也希望这位仁兄能够看到这个帖子,报报现在的家门,春节给你拜年发的那个133的手机短信,都不知道发给谁了。
   和这位朋友的结识完全是因为工作关系,我当时负责我省全网智能化的项目,呼叫组织和计费处理等等诸多问题,很令我头疼,于是我经常向他打电话垂询,他很爽快,知无不言的把应该考虑的问题,重点回避的问题一一向我予以说明,至今我对他还十分感激,他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聊得久了,人也就熟了,话题也就自然流畅起来,他曾经和我说过,他对铁通的交换网有两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晚上做梦都想给它办了,一个是北京本地网的80多个端局,一个是铁通专网的不成网的组网,这两个问题太牵扯维护的精力了,只是这两个问题都太棘手,既涉及人的问题,又涉及工作量的问题,哪一个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说这话的时候是在06年春节前夕,转瞬已是09年的春节了,也不知道这令人头疼的端局拆了没有,更难以统计全国类似的端局又有多少。是啊,铁通本是小庙,经不起频繁的赈灾施舍,如果按照这个朋友的数据,80个端局,加上汇接局、关口局、SSP,维护人员要维护多少个局点,至少要近百个了,铁通又哪来这么多技术人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实现汇接局的统一计费,铁通可以堵住多少流失的费用,挖出多少和代理商分不清你我的小老鼠啊!
  
  在交换网的组网规划上,应该说,铁通各级的计划部门是无法脱开干系的,正是你们这些人的无能,导致了铁通建设方面的极大浪费,更给铁通的市场发展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心人不管去哪个省分,看看交换网的布局,就清楚了,贝尔、华为、中兴几大机型的交换机、模块局在部署建设上,任你如果总结,你是找不出一丝规律的,既没有地域方面的规律,也没有围绕传输建设的规律,有的只是乱弹琴的规律,有的只是时间上的规律,这段时间和华为走得近,就大批量上华为的模块,那段时间和贝尔走的近,就大规模上贝尔的模块,南边立着贝尔的端局,那么我就给计划一台华为的模块局,怎么接入,我不管,找网运部,设备安装完了,营业局等着装机呢,怎么办,先接汇接局吧,于是,模块局就直接接入到汇接局去了,一次次的接入后,汇接局的话务自然就不平衡了,不均就得调,先调话务,扩汇接局的中继,调不了了,就调局,南边的华为模块,接入北面的端局,北面的贝尔模块接入南边的端局,一次次折腾,本地的传输网就乱了套了,铁通的网管人员就像一个个勤劳的蜘蛛一样在这张网上织来织去,这边拽一根丝,那边拉一根线,补好了这个窟窿,那边又给你整出个新洞,铁通网管的职责至今还大部分局限在补筛子上,可惜这张网本来就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窟窿,你又怎么补的过来。
  
  有网友问了,铁通就没有一个规划好的本地网?回答你,有!但很少,不错的几个省,也是在发现了可能出现麻烦后,及时进行了调整,早期的规划,也就只能如此了。
   提到铁通的交换网优化,不能不提到铁通的运维体制改革,省级综合网管的设立,对铁通来讲,我个人认为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在网络优化和项目运作过程中,网管人员有了展示网络布局的机会,只有在这时,我们这些可敬的省分计划部的官老爷阔太太们才知道,铁通的网怎么烂成这样了,不过接着肯定会义正词严的接上一句:“你们怎么不早说啊”,搞得你很莫名其妙,你规划的网络,规划成啥样,你不知道?倒怨我没有告诉你了,算了,以后我也不说了,我一个小网管瞎操什么心,你愿意咋规划就咋规划吧。
   不过,运维的多部门化管理,责权利的交叉,也加重了铁通运维管理的混乱,省级综合网管成立后,铁通的网运部和支撑中心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从省分到总部都是如此。
  
  铁通的码号管理也是铁通无颜向同行提及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涉及的面更为复杂,其中既有前期缺乏网络整体规划的因素,又有后期市场拼命抢单子,恣意承诺用户的因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管理上的缺失,铁通很多省分早期没有码号使用和管理办法,今天张三管,那么张三就是规范,明天换成李四管,那么李四就是标准。一个千群做到这个交换机200,又分给另外一个端局300,南边500,北边300,按照开局顺序排吧,一直到管的乱了,才知道,码号分配不能按照开局先后来定,此时却已无法收场,怎么办,找通管局呗,再申请一百万号段,别说批你一百万,白送你一千万你不确定个规矩你也用不好呀。这回知道好好管了,制定办法、规范,红头文件发下去,大家严格执行,可是执行过程又出问题了,铁通没有线号管理系统,用到哪了,怎么分配的营业局的不知道啊,好不容易谈到一个单子,用户说了,我要一个AAAA,要做中继线使用,怎么样,能满足吗?“当然满足”,答应了,合同签了,快速反应,马上发工作单,单子到了网管,要求立即生成数据,24小时内开通,网管一查才知道,用户的接入点在东边,所在号码这个千群在西边,咋办,调吧,摘出200个号码,放到东边的端局去,于是,又乱套了。
   那位问了,不做不行吗?变更不行吗?合同签了,有做了变更的,那是用户理解,用户不答应的,也就只能将错就错了,之间有合同的。
   每个人走路都会摔跟头,聪明人摔了跟头,会找到拌你的栽倒的这个泥坑,下次躲开走,成熟的人栽了跟头,不但要找到泥坑,还要填平他,不让更多的人因这个泥坑栽倒,只有傻子才会摔倒了,拍拍屁股,接着跑,一圈下来,接着摔,我们在电信市场上的经营,充当的就是这个傻子,我们跑啊跑,一直在不停的跑,一次次的摔倒,实在跑不动了,疲惫不堪; 就顺势倒在泥坑里,缓缓神,其实,这条路上原本只有一个泥坑,但就是这一个泥坑,摔得我们遍体鳞伤、心憔力悴。   铁通在这几年的抢搭抢建,飞速膨胀,大搞“数字”政绩工程的时期里,最反映铁通状态的,交换网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林林总总的端局、模块局开了不少,电缆架设如同飞檐走壁一般,但实际用户却没有发展多少,数据网、传输网、计费网、智能网。。。没有哪个业务领域不再体现“抢搭抢建”这四个字。
   不过,钱确实是花了,还花了不少,至于花在什么哪了?懒于提及,有的项目是按照万门局提报的,但实际上却是个千门,有的局点甚至最终找不到在哪,光有项目名称,找不到设备,项目也按照正式流程报了完工,验收完毕,至于一套200AH的开关电源花了近一千多万,十几公里电缆用了五百万,这样的事情就更多了,很多设备根本就不知道有没有,铁通成立八年来,处理的类似事件着实不少,花样也不断翻新,甚至把几个省分一级的主要领导像孙猴子一样,翻到里面去了,至于啥时能出来,这得取决于唐僧啥时候来。这种话题,发生在中国,你绝对不会惊讶,每天都会在发生,我们要相信党,不管大老鼠还是小老鼠,总有白猫或者黑猫在等着他。
  
  铁通成立后,在传输网主要是五大环的规划:京沪穗、东北环、西北环、西南环、东南环,这五大环目前依然是构成铁通骨干网的最重要的骨架,铁通在各种场合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上,屡屡提及,引以为骄傲的,也是这五大环,那么,这五大环到底如何呢?
   大家些许已经猜出一些端倪,这一段写的是“抢搭抢建”,在局促和骚动中做的事情,怎能不出纰漏,传输网就是铁通运营的舞台,舞台如果倒塌了,演员的演技再高,也会演变成群魔乱舞,铁通的业务亮点再多,没有一个好的支撑网承载,最终也逃不开轰然倒塌的结局。
   传输网出了问题,直接产生的影响就是对业务网的损害,这是必然。五大光环在几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成就铁通的梦想,反而加快了成为空想,成为笑谈的脚步。
   五大环的共同特点,就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低配置,端口不足、交叉能力不足、管理性能差,让你再花钱升级都不行,就像花了宝马7的价格,买了辆0.8的QQ,铁通分明是把救死扶伤和学雷锋精神发扬到大洋彼岸去了,十分恶心!
  
  01年初,京沪穗就开始着手建设了,惯了个称号,号称亚洲我最大,此时铁通的市场规划,尚还是个“零”,那么所谓的800G的DWDM的京沪穗又是因何而建呢?你依据的又是什么?
   北电,和几十年前的朗讯、贝尔一样,曾经被通信界尊称为“圣殿”,是啊,曾经的北电应该说为全球通信的发展,做出了多少杰出的贡献,北电也是西方和中国通信业联系最紧密的一条纽带,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里,还伫立着一所大楼,那就是北电的中国研发中心。但进入本世纪以来,北电涉及到的话题,却时时与“贿赂”绞合在一起,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企业做久了,很难保持住一如既往的本色,老外的企业也不例外。铁通这个并非最大的客户,自然也没有避开此类丑闻。其中仅京沪穗一项工程,就成全了多少铁通各行各业的领导及其夫人、孩子的欧洲行,已经超出我们讨论的话题,留给网友自己去猜吧。
   京沪穗采用的是密集波分复用,也就是DWDM,说到这个通信概念,想起我在北方某省分工作的一个哥们儿在端起酒杯时候,发过的一个感慨,01年4月,这个哥们从一个偏僻的省分下边的一个通信段(那时的铁通全部叫通信段,段比较多的地市还有通信一段、二段的叫法,好在没有达到九段,那样,就成令人仰慕的高手了)到这个发达省分来应聘,主考官,一位瘦弱的老知识分子,五十年代北邮毕业,问他一个问题:什么是DWDM?我这个哥们摇摇头,又接着问他“什么是WDM?”,接着摇头,老头儿问到此,自己也摇了摇头,为啥摇头?同一个问题,问了一圈应聘者,都是如此,一个毕业十年的通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在通信领域最出成绩的年龄,居然不知道这些通信概念,一个通信人连通信界的技术发展都不关心,更不去注重知识的积累,你们在铁路都做了什么啊?我这个哥们无地自容,现今说起,依然慨叹。
  
  这位老知识分子06年已经正式退休了,退休后,我曾在出差的时候顺便去拜访过老人,一个简单的聚会,问起这个哥们的事情,老头儿记得,记得很深,“对这件事感触太深了,那样的环境,可怜的一代年轻人啊,说到传输,只知道SDH,知道8M、34M,但是不知道啥是PDH,粗波分、密集波分、PON,根本没听说过,这都叫什么事儿,铁路的陈旧体制毁了铁通的人啊,一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仍在铁路的基层站段,你能指望他学到什么趋势性的东西,会使计算机就不错,怕得用计算机也只会打麻将”。
   必须得承认,01年,别说懂与不懂,没听说过这些概念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老人对铁通还是很有感情,打问了许多关心的话题,也探讨了许多通信新的发展趋势和亮点,和老人侃了软交换、融合计费,MESH网,看的出来,听到这些概念,老人眼镜后面的眼神都在放光,我看的出来,这种眼神是老一辈通信人为自己从事一生的专业的感情自然流露,铁通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你没有理由不去尊重。
  
  铁通的西北环,是一个能够刺的每一个铁通人心头流血的话题。
   铁通的西北环,选用的是英国马可尼的波分设备,马可尼的传输也因为西北环走进了中国铁通的电信市场。
   马可尼本是英国一家致力于无线研究和发展的设备商,他们提供的无线全系列的仪表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早在90年代中期的电务段,那时用的无线检修仪表2955就是这个公司生产的,这是个很先进的仪表,功能很齐全,也很好用,当时如果表坏了,我们的检修工人是需要小心翼翼的抬着表,坐火车到北京理工大学那个马可尼中心去检修的,当然了,价格也超贵,修一次往往就动辄上万,没办法,不修不行啊,当时的进口表都是天价,都是属于“巴统”限制的范畴。
   马可尼的无线产品好,并不代表马可尼的传输也好,就像一个人长的漂亮,但是不一定有才气,一个人有才气,也不一定长的漂亮,凡事不管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总是在平衡中寻求着新的平衡,企业,也是如此,这个平衡永远是相对的。
   在这里,铁通犯了一个大错误,花着国家的外汇,铁通斥巨资购入了大量的马可尼的传输设备,不但应用在西北环,部分省分的本地网、省网也是用的马可尼传输,系统安装完成后,却长时间无法开通,一等就是四年,什么原因,中方环境太差,机房不如英伦三岛的干净,英方呢?设备太烂,烂的像腐臭的鸡蛋,能够围着转的只有苍蝇,电压稍低些,故障了,光缆做了一次割接,光板就起不来了,反正没带业务,断电重启一下,配置全丢了。好不容易凑合着开通了,系统也从来没有稳定过,故障率居高不下,万般无奈,铁通在07年新扩建了一套中兴的西北环,也就是花了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停用了原来的马可尼传输,这项工作好像在08年已经做完了,至于设备现状,还真的不了解,也许已经下电拆除,也许还堆在茫茫沙漠戈壁的通信机房里白白耗着电,苟延残喘,但是,我知道马可尼这家公司已经被整体拍卖,07年网上风风火火炒作的华为收购马可尼就是指的这家公司,但是后来没有收购成功,马可尼最终被爱立信所并购。
   铁通与马可尼之间的合作,是铁通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当时的马可尼实际上已经是在惨淡经营、入不敷出了,为什么铁通要与马可尼做如此深度的合作,知道真正内情的人寥寥无几,吾辈也没有必要为此深究。铁打的事实是铁通在这件事情上,又充当了一次冤大头,只不过当了冤大头,也没有把马可尼从颓势中拯救出来,真是比窦娥还冤,钱倒是花的一塌糊涂。
   谈起传输,国产的华为、中兴应该说就是不错的选择,华为的2.5G以下的传输,在国际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中兴的波分也名列前茅,并且价格便宜,信不过国货,西门子、北电的传输都不错,为什么非要选择马可尼,又为什么专门去选择非主流产品,个中缘由,不得而知,也许是有政治因素,也许是有个人因素,不去了解也罢,说不定还涉及到中英友好呢,那时又没有ZD问题。不过,提起马可尼,铁通的集团领导应该考虑一下,各省那一层层垒的整整齐齐,漂洋过海,不远万里运到中国的备品备件应该怎么办,总不能当作废旧的电路板卖掉吧?马可尼的SDH传输部分还是很稳定的,折断红缨枪头,摇身一变就是打狗棒,把诀掐好了,照样可以组成一个丐帮,把库房里面的东西用起来,省下几个铜板,骨干层容量不够,省网用起来容量是足够的,浪费可耻!
   从马可尼西北环这个问题上,铁通可以说丢人丢大了,铁通忽视了几个问题,也犯下了几个错误。
   不去了解企业的现状,也不去了解企业的潜力,自始至终呈现在别人眼前的还是最易被忽悠的“二子”形象,英伦三岛景色确实非常美丽,可是你又着急什么,你企业做大了,什么时候去,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吗,总不能全然忘却了自己首先是个企业的管理者吧,利令智昏,见利忘义,铁通某些管理人员虚伪的新衣竟是如此单薄。
   哲学中有个古老理论,对待任何事务,都要批评的去接受,要学会扬弃,这里,我们没有学好,铁通就像刚刚步入青春期的翩翩少年,看到一个姑娘的漂亮脸蛋,马上就会倾心想向,哪顾上去管性格,即使是妲己再生,褒姒重现,铁通也无暇考虑,一说马可尼不错,就什么都好,无线的仪表好,不代表SDH传输好,更不代表波分部分也好,如果我们去买无线设备,买了肯定不会后悔,但是,我们没有扬长避短,而恰恰是在扬短避长,铁通的这个短视和欠缺思考的毛病,八年下来,还是没有改掉,一说华为的产品好,就传输、交换、数据网、软交换,全系列全买华为的,一说贝尔好,就又一股脑的涌向贝尔,铁通的管理层,无数的代价后面,你应该学会尊重技术了,你看到一个听力超凡的人,你首先也应该想到他是个瞎子(本无意贬低残疾人,举个例子而已,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比喻,恕我无奈),不知道分析长处和短处,就是不懂得科学发展观,不懂得尊重客观,不学会辩证,我们就将永远无法治愈残废。
  
  当然,铁通在初期筹建的这几套传输,甚至包括后期在建的其他的通信系统,铁通都没有改掉一个毛病,不是改掉,是根本没有回避这个致命缺陷,这就是外国的月亮永远比中国的圆!
   说起这个特点,铁通还是要感谢铁道部这个姥姥,那个舅舅的,几十年来,涉及铁路的项目哪个都是如此,时至今日,京津城际、胶济线、青藏线也是一样,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是并不比国产设备先进的东西,维护起来还费劲,真奇怪了,你要是买车、买数码你买进口的,没人说你,你一个早就成熟的传统的通信设备,俗的都和满大街的大白菜一样了,你还非买进口的却是为啥?出了问题,还振振有词,我就不信西门子的传输问题这样多,你不信,那么你去维护一下看看,铁通的基层维护人员确实维护不好,却肯定比你维护的水平高,怎么看怎么用也不如华为、中兴的稳定。
   铁路这个阔姥姥,生的九子也是一个毛病,只买贵的,不买有用的,领导咋说,我就咋做,可悲可叹的长官意志,可怜国家的大把银元,更可怜那些老实本分的纳税人,春节到了连车票也买不到,早知如此,还不如偷税漏税,买股票呢,大盘说不定早回6000点了。
   当然了,崇洋媚外,背后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除了欧洲的空气确实比中国的清新、香甜,更主要的是维领导马首是瞻的奴才观念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国企通病,国家有的是钱,你不哭怎么会给你,别说四万亿,四十万亿也不愁给你造出去,铁道部找国家哭,铁通找铁道部哭,省分公司找集团公司哭,地市公司找省公司哭,哭来哭去,目的很简单,就是我要花钱,那钱到了老子帐上,就和我们家的一样,财大气粗啊,铁通和铁路,其实,这一点至今都是相同的,看贴的人如果有熟悉铁路的,应该对此不陌生。即使不熟悉的,看看铁路的车站,今天盖,明天拆,后天再盖的,你也会发现,奥妙在此。
   铁通的传输网,骨干网如此,省网、本地网也如此,说来说去,九曲十八弯的崎岖之路,其实都差不多,再说也没有什么新的话题,大家要是对铁通的传输网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个“铁通之痛”的帖子,作者从中说的更清楚,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楼上有人说过铁通的互联网挺好,也有人说过互联网慢的像牛,铁通互联网这个话题太大,涉及的面也很广,留下伏笔,后面单提吧,各位只要耐心看完,我相信会给你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一段叫抢搭抢建,太长了,自己也没想到写了这么多,流水帐一般,再写就成懒婆娘的裹脚布,抓紧收了这一段。
  
  能够真实反应铁通运维管理水平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铁通的机房,如果各位见到过早期(这个早期其实也就是三四年前,本来铁通年龄也不大)的机房,你就会发现,你真有幸大开眼界了,为什么?因为你很难在电信的机房里面看到这么庞杂的设备,几乎哪个设备厂商的设备都有。宽的、窄的、胖的、瘦的排列的乱七八糟,就和腊八节煮的八宝粥一样,啥都有,是业务发展造成的吗?不是,是我们的计划部门不懂规划造成的,其中更有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的嫌疑,铁通管计划的领导,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围着自己转的经历,感觉简直太好了,一口一个“x总”被对方叫着,很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让买些对方的设备,就买些呗,不知道质量如何,不敢多买,那就少买些,反正花钱不多,即使上当了,也惹不出什么事儿来,于是铁通的机房就成了这个样子。
   在铁通的核心机房里面,占地最多,整齐划一的是一排排配线架,6-7个架子一排,大的机房甚至有两三排,小的机房也至少一排,一个五层的通信楼,除了一楼固定做电源室,没有配线架,其他的楼层均如此,密密麻麻的2M配线,有人问了,为什么核心机房还用那么多2M配线呢?回答你:因为俺们不懂规划,我们现在才知道,如果当初在核心机房设置155以上的大颗粒接入会给我们的维护带来多少便捷,提升多少效率啊,可是当时不懂,厂家怎么忽悠,我们怎么买。一个机房两三套622传输,哪如直接上套2.5G,现在再调整,没必要了,我们今天已经隶属于移动集团,谁知道明天路要怎么走,先凑合着吧,况且改造一回又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交换局要加光口,拆E1的板子,传输要扩155、622、2,5G的板子,越想越乱,反正不是留给移动这个后娘,就是去找铁道部这个舅舅,一切维持现状,到时再说了。
   铁通机房另外还有个特点,至今搞不明白,早期规划和设备安装时,每台设备之间要留30cm的距离,铁通的工程公司干的工程基本都是这个规矩,既不是为了防电磁干扰,也不是为了过人方便,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一直不明白,我只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彻底弃用了铁通自己的工程公司,其中除了工程质量不佳,干活不守规矩,甚至酒后施工外,这种所谓的“规范”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看到这个历史遗留的30公分就恶心,快成心理障碍了。
   说起铁通的机房,有一点不能不提,05年,铁通集团组织了“双达标”活动,什么是“双达标”-标准化机房、标准化线路。机房的天花板掀了,按标准来,设备在南边的,搬到北边去,重新排列,各个厂家的规格一样的排成一排,05、06两年下来,耗子搬家一般,机房确实整齐多了,也好看多了,在用的诸多精密而昂贵的通信设备也因为此类的土建工程,吸足了粉尘,缩短了寿命。
   “双达标”活动搞了两年,着实耗费了不少钱财,有的机房光防静电地板就换了三四次,这项工作里面的水还是比较深的,其中也有少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通信这个圈里的人一看到这,肯定会说,“你折腾吧,肯定会折腾出事来”,是啊,如此大规模的现网调整,怎么会不造成故障,小的故障数也数不清,我告诉你个大的吧,有个路局所在地的省分,拆旧的时候,把一栋最大的核心机房的在用电源给撤了,全国各地打到这个大省的电话全不通了,除了对公网的影响,对铁路专网的影响也大了去了,这件事不知道铁通最后赔偿了多少钱,这个省分主要领导因此受处分的,好像有几个,后来听说是民工用剪子把电源线给绞了,好几条240以上的直流线全给绞断了,民工就能到铁通的核心机房里面去动用大剪子,舞刀弄枪,机房里面那么多人却没人问没人管,铁通一盘散沙式的松弛管理可见一斑。
   双达标从总体上讲,搞得还是很有意义的,中间出现几个插曲也可以理解,只是这个插曲有点大,大到铁通差点承受不住,双达标对于铁通近乎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标志着铁通抢搭抢建时代的结束。   四、 铁通的市场扩张
   02-03年,几乎就在铁通抢搭抢建的同时,铁通开始考虑花了钱如何占有市场的问题了,那个时候,后来炒作的沸沸扬扬的电信、网通拆分问题尚处于炒作阶段,电信依然在围着自己的大盘子,规规矩矩,又趾高气扬的做着电信市场的垄断性经营,小网通也在正正经经、兢兢业业的主打自己的帧中继和数据网,在中国这个电信圈子里面,谁也没有把铁通看在眼里,作为竞争对手,铁通还不够资格,国家愿意怎么改就怎么改,你做你的铁路通信,我做我的公众网,你别做的太过了,别给我添乱添堵就行,互联互通嘛,我先给你通了,但是你铁通要识趣,否则,我有的是办法,上次电信日取消初装费那个大耳光可别忘了啊,真要比拼实力,你铁通还不够资格。
   (一) 大客户策略
   铁通成立之初,首先明确的就是大客户策略,为什么,大客户有钱啊,虽然压力大,但是利润丰厚,况且,我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铁通积累了几十年为铁道部大客户的维护经验,这一点,是任何电信运营商无法比拟的,至于维护管理水平的怎么样,铁道部是否满意,铁通肯定说满意,实际维护的怎么样,后面公专网分离部分中,会提到,无论怎样,大客户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有诱惑就会有麻辣。
   隶属于铁道部内部的什么中铁建、集装箱、中铁快运什、通号公司、设计院、工程局什么的,大家原本就是一家人,现在铁通自己出来找饭吃了,各位xdjm可得帮我,我们这帮弟兄等米下锅呢,千万不能答应电信,铁通会给最优厚的待遇,什么优厚待遇呢,肯定是折扣上的让步,对于大型国企来讲,这个折扣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是什么,是对对方的认可和尊重,电信为啥不让步,因为他不尊重你,铁通尊重你。
   这些单位想想也是,联系的主要对象都在铁路,五位号码不知道每天要打多少遍,如果换成电信的,8位号码不习惯不说,全国那340个区号需要查多少次才能记住啊,不换了,就用铁通的,不过要打市话,前插10出网,也挺麻烦。
   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卫通,用的电路多,又是光纤,又是E1,还要155,甚至后面还有2.5G等着呢,还都是全国范围的,嗯,集团重点谈,老总亲自出面请吃饭,请桑拿,都是国企,价格好商量。
   军队嘛,也好办,军队铁路本来关系就很微妙,长期以来军管会、军代处,基本就是一家,没看院里停着的小车全是军牌子吗?关系摆着呢,步步为营,逐步拿下。
   一段时间下来,铁通的大客户签单,雪片般的飞来。
   楼上有个哥们看不起铁通,看不起没关系,谁让铁通弱小,不过,你要是说没有大的企业用铁通的业务就不对了,上面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大的企业还有很多,举几个说明问题的,清华、北大怎么样,铁通拿下了,最有意思的是北邮,电信的培养基地,铁通也进去了。不知道这位仁兄你如何评论?
   接着写,不拉闲磕了。
  忘了一个大盘菜,学校,04年以前,学校的201业务可是一块大的收入,这些小祖宗哪个不舍得花钱啊,抱着电话熬起粥来,想断都不行,反正是花老爹的钱。
   在01年重点发展学校业务是对的,那里是丰厚的利润聚集地,但是,铁通由于刚刚走向市场,市场运作还像铁老大一样,做什么事都是一阵风“呼呼”就刮了过去,不会提前考虑是否合适,应该怎么去运作,于是,学校201业务之争,终于点燃了电信与铁通之间政策之战。这场战争的发源地就是廊坊大学城。
   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个分水岭,99年开始,全国各地的高校开始疯狂的扩招,同时还新成立了部分民办大学,北京的大学本部校舍无法满足扩招生源的居住和学习了,于是,在廊坊,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所大学城,冠名“廊坊大学城”,学生上学一、二年级先到分校学习,三四年级再回本校就读,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北方的高等院校聚集地,这样的大学城不但在廊坊,在昌平、房山都有,也就是从那届毕业生开始,大学毕业生质量明显下降,更有四年苦读下来,连计算机也用不好的,打CS和QQ聊天没有问题,八个手指头上下翻飞,一会换枪,一会换手榴弹的,至于编程嘛,水平确实就差些了。
   廊坊大学城本校属于北京,废话,不属于北京叫北京xx大学干吗。分校呢,隶属于本校管理,也叫北京xx大学。但是在地域上呢,出来问题了,廊坊隶属于河北省管理,从电话的费率上,产生歧义了,北京打北京,本地通话费,三加一的费率,廊坊打北京,如果按照长途计费的话,需要执行6秒钟6分钱的费率,也就是说,分校打本校一个电话,需要花费好几块的长途费,这怎么行,大学可是国家的未来啊,如此高昂的费用,怎么能够体现出来对教育的支持,于是乎,铁通就直接把北京的码号放到廊坊大学城去了,电话显示的号码是“010”的区号。
   河北电信不干了,你北京铁通凭什么把010的号码放到我河北的地盘上,广告上都说了“我的地盘是我做主”的啊,交涉未果,一纸公函告到了国家,铁通呢,拖着呗,反正我的电话已经装出去了,你有能耐把学生的电话按长途收费,这帮小祖宗能扒了你的皮,电信呢?我有我的办法,你不是不改吗?好办,我不给你互联互通,全国都通了,就我河北不给你通,小样儿,看谁厉害。
   于是,在河北省的互联互通工作中,就像经过了百团大战后的中国抗日战场,革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级地市的电信和铁通,双方本来谈的也很好,只要上级松口,互联互通实际上不就是开通两套传输,交换机增加几条数据嘛,本来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儿,本来大家都是电信人,不管怎样,双方还是有一个职业上的尊重的,然而,现在不行了,廊坊的事情不定音,哪个地市也不能通,谁签了协议,对不起,你这个老总也就别干了,回家抱孩子去。
   期间事情闹到什么程度?中间是有个故事的,在这里,我要为原来的河北电信,也就是一年前的现在网通,现在的河北联通下属的承德分公司,做一些反面宣传,你们有位员工给为电信人丢了脸!
   北京铁通的一名副总,姓程,现在已经退休,领着一干人等,去往承德,谈承德电信与铁通的互联互通问题,努力尽早签署协议,本来,这些都是公事,按公事办就是了,铁通又没有强迫着你今天盖了章,吃饭,铁通来埋单,不敢指望承德电信尽地主之意,你们面子大,铁通位置低,但是,承德电信这位负责互联互通的部门小经理,可找到发威的感觉了,食指一伸,直指铁通人等,“你不要如何如何,我不和你谈,互联互通,不可能”,铁通人说了“不通不行啊,国家有要求,集团公司有双方签署的文件,不能你说不签就不签啊”,一来二去,电信的小经理怒了,大喝一声,一拍桌子,以指做剑,剑气如虹,直指铁通一干人等,“你们别忘了你们这是在哪?是坐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谁说了算”,空气一时陷入僵局,几秒钟后,程总不慌不忙,轻怕桌子,站了起来,一字一顿,义正词严:“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分提醒你,不管你在哪,这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协议,你迟早要签”,言罢,扬长而去,只留下一个尴尬的场面。
   在这件事情上,铁老大显示出了长期当老大的那份霸气,小承德也流露出了自己的稚嫩,本来,你当时是电信,昨天是网通,今天又变成了联通,说不定,过几天又和铁通重组了,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见面何必像八路军见了日本鬼子一样呢,真要哪天坐在一个办公桌的两边,双方岂不尴尬。
   这件事,过去了八年,程老总也早已退休,事情也很少有人提起,倒是希望铁通的人能够记住这个故事,毕竟,铁通能够挺直腰杆做人的事情太少了,记下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能吐口气。
   也不知道那位趾高气扬的小承德现在在做什么,当时已不年轻,以你个人如此素质,我估计你混得不会太好,承德多山,沦落到围场或者平泉的哪个小支局当个副支局长,其实已经是对你的提携了,你在电信市场上干了这么多年,你怎么会连这点事也参不透。    看到我提起北京铁通的这些往事,恐怕很多现在北京铁通的人都不知道。时过境迁,往事不堪回首。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还是不错的,好多琐事,事后想起来,很能勾起你曾经的记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忆往昔,峥嵘岁月――愁!
   在此,还要补充一点,04年前,铁通的经营管理是以原有的铁路分局为基本框架,划分的管辖范围,比如说山海关,在地域上上属于河北秦皇岛市,但是,在铁通的管理划界上却是属于辽宁铁通来管辖,廊坊、承德在地域上属于河北省,但是,在铁通的经营范围内,是属于北京铁通来经营,这样源于铁路的经营管理模式,也给铁通的经营带来了不便,于是有了后话:铁通的公专网剥离和属地化管理。
   廊坊大学城的问题,后来还是国家出面,双方各退一步得到解决,铁通规范了码号,计费嘛,你铁通自己去处理,做假号码也没人管你,铁通后来又在校区内开通了小灵通,这是铁通开展的唯一一块小灵通业务,不过,投资也不大,收益也不大,为什么如此说呢,廊坊大学城的小灵通是使用的UT-StarCom的产品,铁通根本就没有给UT钱,为啥不给,此时恰好是吴基传第一次对固网运营商叫停小灵通时期,业务叫停了,钱肯定不给了,其中倒不是有意拖欠,电信界的人都知道,运营商给钱,是很少按时付款的,都是到了验收完毕,投入良好运用,才一次性或分次给你结清,从这一点看,各设备厂商和运营商打交道确实有些累,最终大家拼的就是实力。
   说起吴基传,着实没给电信界留下什么好的口碑,单说小灵通吧,一会叫停,一会默许,又叫停,又默许,最终光北京通信就发展了200多万小灵通用户,信产部部长说话不顶放P,大部委第一刀就改组你信产部,大快人心。
   如果当时没有信产部的瞎搅合,铁通的路不会走的如此艰难。
   后来,在廊坊大学城,铁通又开通了201电话卡业务,说起201,中间也有个插曲,为铁通提供201业务平台的是上海的凯门公司,上海贝尔的几个人看到了交换机市场的夕阳日下,也看到了计算机通信的日渐东升,几个技术人员于是组建了凯门公司,专供小交换机增值业务,其中,就有为铁通提供了廊坊大学城的201业务平台,不过,上海人还是比较精明,和铁通打交道,首先考虑的就是付款问题,在软件设置上增加了软件狗,铁通呢,业务刚刚开通,还没赚钱呢,怎么会给你全款,于是当年年底,系统到期,自然就瘫了,学生用卡打不了电话了,几经交涉,凯门拒绝处理,非要见钱再说,铁通无奈,甩开业务平台,保证用户直接呼叫,同时将201业务割接到新的业务平台上,几天下来,铁通亏损惨重,从这一点上,就恨死了凯门公司。2005年,凯门公司也因经营不力而转型经营,后来好像整体卖给了一家港商投资人,近乎倒闭,现在做什么不很清楚,也是,如此视用户于不顾,如此小家子气的经营理念,又怎能在中国电信市场这艘飘摇不定的大船上站稳,凯门倒闭的教训,其实和铁通走向末路的教训如出一辙,很有些共鸣,世上的失败者,往往都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教训和经历。
   201业务在04年以后,呈现快速萎缩的趋势,学生们不再傻乎乎的做主叫花自己的电话卡了,把自己的钱省下来,电话打到家里或者手机上,通了就挂掉,等着父母给拨回来,自己节支降耗,电话粥还是要熬的,否则怎么打通上学谈恋爱的渠道,只是不抱着电话熬了,家里手机也给买了,电脑也给买了,手机短信,动感地带多便宜,上了网,QQ、MSN多方便,又可以视频,又可以语音,高兴了还可以发送个调情的笑脸、振动,谁还打电话啊,于是各运营商一样,几乎在同时,校园电话卡业务急剧萎缩,截至目前,也无非就是剩个落地结算的价格。
   不过校园卡无疑问代表了中国电信业的一个时代。
   廊坊大学城这块蛋糕,在2004年调出北京铁通,划给了河北铁通,时机不佳,当时已经没有太大的利润,显露了业务萎缩的前兆。
   由于谈到了校园业务,在此也多谈了北京铁通的一些事情,完全由于廊坊大学城这个概念引起,也纯属出于对这个时代的记忆,绝无哗众取宠、贬低北京铁通同行的心理,措辞不妥之处,还请多多谅解,在此谢过。
   像所有的的中国人做生意一样,大客户的单子拿到了,开通了,剩下的就是维持,铁通的市场经营还没有学会去根据客户,去做市场的扩展,也不会去做深度的市场经营和二次开发,在这方面,不得不承认铁通的稚嫩,铁通的市场没有抛开等和靠,所以,铁通后来也没有再发展、增加多少新的大客户,回过头来细细想想,铁通的大客户其实都是那几年做起来的,客户的维系呢,本身也不可避免的蕴藏着一定丢失压力,对待这些大客户,逢年过节,提上两盒电话卡,拜访一下,仅此而已。
   今年是牛年,如果换成自己家的产业,怎么也得扛上两袋面,赶上一头牛去拜访一下吧,铁通对于自己大客户确实缺少感情投资,从八年的历程来看,就像刮了一阵风,也像村子里面的小河发了一次洪水,风中掉下来几只美丽的天鹅,洪水中顺流漂过来几个西瓜,铁通捞了起来,时至今日,铁通依然是在等着老天刮风、小河发水,天上掉下的馅饼确实有滋有味,只是太少了,守株待兔的生存法则,无异于等死。    (二)遍地撒网
   有一件事情,我个人(仅代表个人意见)一直不太认可。每每提起铁通经营的艰难时,好多铁通的人,包括各层的领导和员工,总是抱怨国家政策的不公,楼上whitemask网友虽然措辞犀利,单是在联通和铁通之间的联系与比较上,我还是认可的,确实如此,一个企业发展到穷途末路,你怨不得任何人。
   在铁通之初,冷静的说,中国电信市场上,还是有着比较大的诱惑,看似是垄断下的一盘棋,严丝合缝,好像水都泼不进,但实际上到处流露着利润的契机。如果你熟悉八年前那个电信市场,你会相信这些事实。
   八年前,抛开移动不谈,电信、小网通、联通、铁通和卫通,尚属于所谓的改革前最初的那个格局,没有电信南北的拆分,现在想起来,那时还是各干各的,倒有一份彼此的默契,电信市场一次次的改革就是一次次的折腾,那些所谓的专家其实就像股市上的黑嘴,除了忽悠国家,忽悠百姓,啥也没做成,既没研究出科技成果,也没研究出政策成果,国家养着这些人,真不如养上几只优良品种的蛤蟆去预防地震,或者养上几个朱坚强式的种猪,即使吃肉,基因也好,如果从那时养起,08年的物价也不会那么贵。
   铁通由于没有分配移动牌照,只能做本地固网经营,但是,铁通毕竟是第一个真正走向打破固网垄断的运营商,此间的路虽然固定坎坷,但绝不是没有机会。
   有人问了,矛盾啊,联通是全业务运营商,怎么说铁通是第一个去打破固网垄断的人。联通确实是全业务运营商,但是,联通除了个别的城市外,实际上是放弃了固网业务,这样所谓的个别城市,我记得只有三个,重庆、成都和天津(不一定准确,老生常谈的故事了),并且,后期都没有再进行深度的发展。而铁通在此时出现,机会还是不错的,第一,大家早已经对电信的垄断和牛气哄哄感到了厌烦,此时出来一个打破平衡的人,在感情方面就首先对你倾斜了,大家都盼着你去打破这个垄断呢,肯定会支持你。第二,铁通是源自铁道部的,那时的铁道部远没有现在口碑那么差,大家对铁道部还是很信任很垂青的,这种感情在中国的地级城市,尤为明显,全国因修建铁路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大小小的城市非常之多,南方的株洲、鹰潭,北方的格尔木、霸州、加格达奇,如果不是修铁路,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地方,就是石家庄、太原这类的省会级城市,大家对铁路的感情,也可以用仰慕来形容,从这个角度来说,铁通首先就占到了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今天铁道部的口碑非常差,主要缘由还是春运的车票问题,至于有人说铁道部政企不分、计划管理的垢疾,即使真的病入膏肓,我们大多数人也难以体验到,不如就视作没有。还有反复炒作的列车停车赶飞机、捆绑旅客致死等一应问题,其实也都是不好争论的话题,在那种场合,你能说怎么做就肯定是对的吗?一趟列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列车长就是那个社会的临时皇帝,采取手段的对与错,完全取决于列车长本人的个人素质,完全视最终结果如何而定,一个人所作所为,根本反映不了铁路的管理,对于这种没有答案的命题,我们不去探讨。这种因铁路而引发的社会效应,不失为铁通的一个优势。其他小的优势,比如说从大学到小学、医院、居民小区等,铁路单位的高度集成化,都为铁通提供了用铁路这条纽带将全社会穿起的机会。
   于是,铁通开始了大面积的撒网式的扩张,更有激进一些的企事业单位,直接抛掉电信,加入到铁通的阵营中,铁通在那段时间里,拿下了非常多的高端写字楼和住宅小区,有过那段经历的铁通员工应该不会否认,当时的市场运作,远没有后来千方百计找借口说的那样难,那时,全国各地都是电缆不够用,开局设备厂家供货不及时的问题,那时的铁通员工还是兢兢业业,市场运作可圈可点,如果当时,铁通踏踏实实的走下去,八年后的铁通绝不会是这样一个局面!
   也只有在这种局面出现以后,电信才开始正面审视这个对手,没想到这个铁老大真的不是善茬儿。
   但是,好景不长,铁通没有把握住绝佳的机会,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以后,铁通逐渐失去了正面效应,负面影响反而越来越大。本来长处不少,却变得越来越少,本来缺点就很多,却变得越来越多,就像股市一般,积累需要一点点的堆积,而跌的时候,就变成了飞流直下,铁通的信誉溃失也是如此,从此以后,铁通市场人员的脸上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和焦虑,这种浮躁和焦虑是全国铁通的共同特色。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打掉铁通信誉和优势的,不是电信,不是移动,也不是国家政策,而恰恰是铁通自己,前文所提北京贝尔交换机造成的语音质量问题,长途网中继不足问题,毫无例外,都为铁通大面积扩张下,网络质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打下了基础,当然,此时的互联互通也是一个来自外界的不利因素,但根源在于自己内部交换网质量的不佳。
   应该说,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是北京贝尔、北电、马可尼毁掉了铁通,但真正的根源却在于铁通自身的管理者,集贸市场上那么多好苹果,你为何偏偏去选择这些烂且贵的苹果,你既然做了这种选择,你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铁通缺乏的是做一件事,就要努力做好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八年里,铁通做了好多事,但是,没有做出一件漂亮事。
   大胆做出一个假设,如果在这段时间里,铁通及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哪怕造成一些浪费,哪怕再加大一笔投入,更换掉已经入网的交换局,重新搭建新的长途网和传输网,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网络质量抓上去,赢得到时间这个筹码,赢得用户的理解,后期规规矩矩做市场,不再去发生新的浪费,2个亿,3个亿,相比于今天的400个亿,毕竟小多了,那样的话,铁通的发展壮大未必会没有机会。古人曰:“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上,戒为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时间和机会都已经逝去,这只能是个假设,关心铁通的人,不妨留做一个街谈巷议的话题。    看到这么多人关注这个帖子,感动,啥也不说了,接着写。
   (三)谁是英雄-铁通的代理商
   机会既然机会,就肯定会有人抓住,有人失去,铁通没有抓住,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人抓住了这个机会,从电信市场上来讲,对于个人,或者小的虚拟运营商,电信市场突然出现的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在社会市场上,铁通扮演的永远是失去的角色。
   铁通引入代理商的经营机制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在02、03年,在中国的电信市场上,围绕着运营商的定位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有人倾向于运营商只负责运营管理,不负责市场开发,也有人坚持传统化的全面管理,前者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主动,为什么会占据主动,应该是“改革”这个词在作祟,各行各业,如果变一变,改一改,就总会有人吹捧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政绩,至于结果,不会有很多人去关心,或者事后拿出一些能够说的过去的数字来圈圈点点,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决定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找出一些可圈可点的数据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看话去怎么说了,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调整经营模式的代表作就是当时的入联通CDMA网,存话费,送手机活动,这种运作模式到底是几分成功,本文不多探讨,但是,此种模式应该说还是对各个运营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了联通的CDMA的运作模式外,当时在市场上还有一个泰龙模式,很引起一时轰动,泰龙模式源自四川成都,其本质就是一改运营商对小区接入的垄断,变运营商完成下布线接入为运营商外的第三方电信经营公司来实现小区内的下布线接入,你任何运营商,进小区都可以,但是必须用泰龙公司的布线,大家在话费和利润上进行分成,泰龙模式如果能够真的执行下去,对于国家无疑是一个好的思路,全国会因此减少多少重复的投资,尤其是有色金属大规模涨价的那几年,应该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只是最终也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夭折了,各个运营商一点也没减少昂贵的通信电缆投资,其中缘由,事浅水深,抛不开的,是个人利益,抛得开的,是国家利益。哪位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搜看看,会了解到我国电信界更多的内幕,其中的故事或许你也会感兴趣。
   铁通引入代理商也包含着上述两种因素。
   铁通的代理商含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踏踏实实给铁通打工,帮着铁通做市场的人,拉到客户,铁通按照一定的效益比例给代理商提成,比如说,在某个小区开通了一个万门局,那么,铁通依照万门局的提成比例给你一次性返款,这种方式是最早的代理模式,人气旺,手里有一定的客户关系的人还是通过此种渠道拿到了一部分分成,但是这种运营模式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像楼上的喇叭网友说的那样,“铁通最大的问题是其经营政策没个连续性”,为什么没有持续性,因为铁通缺少大气,另外一个人之常情的角度看,人也好,企业也好,很少能抛开这个仇富心理,铁通花钱,你就靠关系就一下拿到好几十万,铁通总觉得有点冤。
   于是,只能调整,如何调呢?降低代理费用,变更代理模式,你帮着拉到单子,还得装了机,还得赚了钱,我才按照收入比例给你提成。此类为第二种。第二种代理相当于铁通每个月是从话费里面给你提成,10%还是15%,大家在合同里面约定,其实,这种模式对于代理商来讲,更加合适,相当于铁通月月给你发工资,这种代理模式至今有些地区还在沿用,只不过新的代理不发展了,已经签了合同的,还是要执行下去。
   第三种,代理商投资,利用铁通的码号、传输等资源开通业务,双方分成,分成比例视代理商投入成本的多少来确定,设备的维护、用户收费、催缴等一系列运作全由代理商负责,此种运作是最普遍的模式,也是至今在世面上依然存在的最主要的代理模式。
   第四种,这第四种就不能称为良民做法了,借着铁通代理商的名义,蒙骗用户,只要自己可以赚到钱,什么坑蒙拐骗的手段都用,此类代理主要是铁通的电话卡的二三级代理,总代理又称卡贩子,一般都属于款儿爷,是不屑于此等小打小闹的,前几年网上经常有号称铁通的卡推销人员坑骗老年人,一般都是这种,先把话费绑到你家里的电话上,利用老人不改密码的特点,过几天再给你悄眯眯的转走,接着再去卖,我自己的老爹老娘就受过这种欺骗。至今我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就是管这块的,他老人家不问自己的孩子,却偏偏相信素不相识的人,老年人的心理真是琢磨不透,不过有时想想也挺有意思,铁通的这些领导,从上到下,哪一个没有看出这个企业的锢疾,又有哪一个对自己做过一次客观的剖析,为自己的集团公司,为自己的省公司,为自己的地市公司,把把脉,治治病,上上下下不是都在抱怨企业的不足,都在抱怨政策的不公,都在从外界找药方,很多领导,拿来主义学的非常好,其实你想过没有,只有铁通自己的员工才最了解自己的企业,铁通,你错就错在谁的话都轻信,而唯独不相信自己,你对自己员工的那份戒备心理,才是你走到今天的根本,如果连自己的员工都不相信,你又能相信谁?谁又能相信你?凡事都有源,长江从唐古拉山流入大海,也是一滴滴的冰水汇起来的,你如果真的找到这个源头,别说400个亿,800个亿我相信你也能把他赚回来。
   铁通,你没有理由不盈利,更没有理由养活不了自己,说来惭愧。
   电话卡只是其中的一种业务,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行当和伎俩,几乎在铁通所有的业务中都进行了有效渗透,也有一些代理商,利用和铁通内部人员熟悉的优势,共同做些损害企业利益,自己先行富裕起来的勾当,不妨也划到此列,关于这些话题,现实肯定是存在的,但恳请各位网友不要深究,我一说,你一听就得了,这种问题不是铁通一个运营商的问题,另外这也不是所有省分都有的问题,问题就像种子,种子是挑拣土壤的,只有土壤适合,种子才会发芽、滋生,铁通也需要一块净土。
   楼上有网友问,两个朋友,同样是铁通的中层,为什么一个就富,另外一个就穷,看过这些,也许也就有了答案。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你想在电信市场上去摸鱼,那么你就必须去选择水浑的地方,也只有水浑,你才能摸到鱼。在代理商市场上,赚到钱的不是少数,规规矩矩做,还是见缝插针,暗箱操作都能赚到钱,市场经营说白了就是谁赚到了效益谁就是成功者。
   举个代理商的例子,广东人,我因为给他解决过网络质量的实际问题而结识,他的局在开局时华为的工程师把数据做错了(华为也不是哪个人都是高手,真正给你开局的好多都是合作商,水平比你高不了多少),所以一直存在问题,找过铁通的人,没人搭理他,他后来托一个朋友找到了我,实在盛情难却,我也就只能在百忙当中找人帮他处理了一下,呵呵,其实,我已经很少做专业了,文中如果出现外行话,也请大家多谅解,专业这个东西,长时间不做,也就忘了,他属于“野漂”一族,自己在外发展,主营电脑耗材和配件,有两个柜台,此外经营着几千用户,广东人做生意是不怕辛苦的,每月按时挨家挨户去收取话费,并且根据具体用户的特点,给你开预付费业务或者后付费业务,业务做的很灵活,这个小老广也只雇了一个小姑娘专门负责电话部分的经营,包括线松了,拧拧螺丝,宽带猫坏了换个猫一类的工作,全包,小姑娘记性很好,管辖下的几千用户,每家每户都能记个差不多,一年下来,扣除与铁通的结算费用,也是将近百万的收入,着实不菲。小老广属于规规矩矩做代理的一类。
   也有不规矩的,变着法子让自己的利益最大话,让铁通的利益最小化。有些代理商投入了端局,端局的所有数据是由代理商自己雇人维护,部分代理商就把工作的第一重心就放在了公关上,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这个公关可不是对用户,而是要在第一时间把铁通的有关人员攻下,理顺和铁通相关人员的关系,代理费从十个点到十五个点,多开个三条五条中继,甚至从铁通的交换局上拔下几块板子插到自己的端局上,其实都不是什么难事,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对于个人而言,可就是一大笔开支,如果把一些关键岗位的领导拿下,里面的文章就更大了。在此要说句实事求是的话,不要以为铁通的领导是多么的至高无上,多么党性崇高,很多领导其实就是一两条中华就能搞定的主儿,前一阵网上有个帖子,说南京房管局局长的,吸至尊九五,1800一条,铁通还没人有过这种场面,不是不想,是大部分人还没败到这种程度,前文我曾提过,铁通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多大世面,其中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到了这种程度的铁通人,也不会如此做,铁通从上到下,每个人首先学会的就是如何保护自己,如此张扬之人,在铁通,你不易见到。理顺了关系,个人挖公家的墙角岂不是很容易。有人问了,此类问题多吗?有心的话,你去了解一下八年前他生活的啥样子,八年后他又生活的啥样子,再打听一下他的年收入,你就会心照不宣,大致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最近铁通集团正在着手计费数据的核查,但内行的人都知道,查来查去,收效不会很好,要想堵住这块窟窿,只能加强市场部负责营收人员的素质,推行笨法管理,只有加强计费和网管这一层次的管理,多角度多渠道的对账、卡控,推崇科学管理,才能堵住这个缺口。有网友说了,铁通的中层技术素质太差,从这一点上,我举手同意,这绝不是妄言,市场部的帐房先生没有几个人能够从话务量的ERL数可以大致估算出本月应该有多少张话单产生,你算不出话单数当然也就算不出你正常的营收,每张话单长途平均多少钱?市话平均多少钱就更没人知道了,偷你没商量。由此你也可以看出一套好的经营分析系统对运营商的经营支撑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虽然你运营商因此赚不来效益,但是你却可以少丢不少钱,用好了经营分析,你就不会变成掰棒子的熊瞎子,经营数据对于运营商来讲,那是财富,是秘密,据我所知,时至现在,铁通也不是每个省分都有经营分析系统,更别提去使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没人分析也就不足为怪。
   运营商的经营管理中,查堵漏洞实际上是很大的一块,堵不住筛子,多少钱也会给你漏下去,也许有人觉得我说这些有些危言耸听了,在此保证,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的,但是我不好说铁通有多少主管领导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意识到了装聋卖傻,还是根本就不知道?真不知道,说明你这个领导不称职,假不知道,说明其中有你的利益牵扯。
   铁通发生这种问题,我想根源不在职工和代理商身上,而是在于铁通的管理松弛,你自己看不好家,就怨不得贼来光顾,如果再加上自己后院夫人里应外合,你当老公的就只有戴绿帽子的份。
   语音部分发生此类问题的还是要少一些,能够做到此类盗费之人,也算是对交换和计费比较了解的人,从专业角度,对业务流程,比铁通自己的人都门清,不值得尊重,也值得佩服。此类问题发生比较多的,是互联网业务的代理,铁通从02年开始做互联网的业务经营,此种发生的故事也不少,关心这个行业的人大概会记得2007年网上的一条新闻,“xx铁通网络大规模瘫痪,猫扑等网站撤离”,关于这个事,我专门找该省的同行打听过,才知道根本不是网络瘫痪,而是此块业务的主管人员与代理商内外勾结的结果,其中代理商还聚众到省公司演出一出逼宫闹剧,那位问了,为什么做贼还如此强硬呢?别忘了,代理商并不是没道理的,你铁通的市场主管小酒一喝,小妞一泡,每月给你开份工资,给过人家承诺的,是你铁通突然变卦了,代理商当然不愿意。
   在利益面前,如果你这个企业让大家看不到潜力,也看不到希望,各个层次的人都去揩你一把油,那么,你怨不得员工,那是因为你不值得员工对你保留一份忠诚。
   代理商在铁通身上赚到钱的人很多,大家知道“95105”这个接入码吧,做这家代理的一家公司不知道是否可以称得上铁通所有代理商中的最大的受益者,这家公司的老总,是位女性,虽然未曾谋面,但是电话里还是时常联系的,95105做了几年,还是拿到不少的品牌用户,中石化、sohu,很多很多,绝大部分都是这家公司发展的,从拿到这些客户来讲,我们真的感谢这位老总,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用户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呼叫中心的接入号码是铁通为你提供的服务呢?不妨再退一步,如果对方知道是铁通的接入号,他们还会选用吗?我问过加油站的小姑娘,人家根本不知道后背上,加油机上写着的这个号码和你铁通有什么关系,汗!
   说来说去,铁通在代理商发展和模式管理上,值得总结的地方还是不少,作为一个电信运营商,自己没有发展壮大,反而是代理商都做的很好,个中滋味,做为运营商难免会感觉酸溜溜的,根源又到底在于何处?
  
  第四部分是:经济指标和价格战    补充一段:
   说起代理商,其实上面提到的只是比较典型的几种,代理商也有很多不得意的,失意的原因就是对铁通的文化没有吃透,没有体会到如何与铁通去打交道会更省时、省力,并且收效明显,很多方面实际上就是一张纸,看似遮光蔽日,却经不起一口唾沫的侵蚀,如果你没有看透,你会感觉到很疲惫,也会抱怨,怎么和铁通打交道会这么累。在这里,我告诉你一个诀窍,希望能够给你一个答案。
   铁通与其他运营商的管理不同之处在于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上,电信、移动,你如果想做成一件事,需要打通的是部门的关系,比如说移动,他的计划部是有很多个处来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包括采购、基础网络计划、网络发展等,网络部、技术部也一样,不同的事儿归不同的人去负责和管理,这个人是需要为自己做的事儿承担责任的,即使哪一天你的工作发生了变动,这个部门也是要负责的,简单说就是部门化的管理,而铁通不一样,如果你感觉你做一个事儿很拖沓、很累,我敢说,是你没有找对人,铁通的管理名义上是按照部门管理,当然,铁通也力求实现部门管理,但是很难做到,为什么?铁通毕竟人才太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比如说做一个cache的业务,一个省公司懂行的也就是两三个人,表面上是分在不同的部门,其实如果你抓住关键点,找对一个人就基本搞定了,简单说,铁通是按人来实现业务管理的,这位问了,如果这个人工作发生了变动又如何?你放心,即使工作发生了变动,涉及这块的业务他也会跟着带走,在这个省分,还是他负责,并不是他想带走,是留下的人不懂,就拿这个cache服务器来说,假如他在计划部,那么这个项目就归计划部负责,调到网运部,就变成归网运部负责,此时你再找计划部,你找一百次,计划部也给你办不成,因为他不懂,不懂就没法给你管,搞得你头疼的是,别人还不会告诉你,这个事,我不懂,你去找网运部xx,说不懂多丢人啊,铁通的人,尤其是省公司的人,都比较会装,不会轻易告诉你自己不懂的。如果你不及时调整策略,锲而不舍的一次次找下去,就只能耽误你的时间了,圈子里面的人都知道,做通信的业务,是要讲时机的,半年以后,时机往往就会失去,那时,即使与你合作做,也没啥意思了。
   铁通人才匮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是真的没有人才,你是人才,没关系,没戏,你只能在基层,进不了省分,进省分基本都是一些资历老的,或者关系硬的,资历老的,避免不了对新的业务、新的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靠关系进去的人,也一样,专业知识的学习,谁都需要时间,如果有兴趣,你去观察一下你熟悉的省分,好多都是刚刚毕业三两年的PLMM,在家就是千金,父母千方百计的托关系,走后门,留在了省分机关,其实,这样做对孩子本身也不是个好的选择,做电信行业,你没在机房待过,怎么去与客户谈2M还是百兆以太网接入啊,久而久之,把这些刚毕业的孩子全毁了。   (四)经营指标与价格战
   03到06年,是铁通开始围绕着经营指标大做文章的时代,首先,从集团公司对各省分的绩效考核上,对“收入、装机”数量的考核有了较大的倾斜,你收入上去了,装机数量上去了,那么你就取得了成绩,从领导角度看,就是政绩,政绩突出,就要提拔,就有前途。
   在铁通最初的几年,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对政策理解的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逐步走向了“呆傻”,相继失去了理智,拼命而不择手段的去发展、去扩张,有几个事情,说出来曾经在铁通混过的人大概并不陌生。
   第一个事就是发卡,发电话卡,不管你是谁,铁通的每个员工都如此,每月工资只给你一小部分,几百块钱,剩下的是给你几部电话指标和几张电话卡,你下了班,对不起,工作还没做完,你需要去把这几步电话推销出去,完成了指标,你才有提成,工资加几百。电话卡嘛,就得你去卖掉了,全折卖掉是你的钱,一折卖掉也是你的钱,这些钱就是你的工资了,省分也当然会给你一部分政策倾斜,比如说,推销出去的电话,免了你的工料费,再免你三个月的月租费,说白了,就占你们家一块地方,放电话用,于是亲朋好友家里装两部电话的不在少数,三个月到期,要收费了,对不起,我退机,为啥退,总要有个名目,就说质量不好吧,然后再装、再退,退的多了也不行啊,集团还要考核退机率,怎么办,还是凉拌,我装201电话,这个电话是用卡的,不收月租费,于是全国的201电话乌泱乌泱的发展起来,至于投入,就没人考虑了,先把装机数上去再说,数量上去了,就能从集团把钱清算回来,大家就能有饭吃。当然,其中也不乏理智的领导,看出其中潜在的危机,却终归无力去改变,世人皆浊,维你独清,远到国人,近说铁通,你都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你只能保持种沉默,或者发发怨气,发怨气还要注意别当着比你官大的人,人家不喜欢听。   这段时间,铁通浪费了大量的成本,一台普通电话,那个时期成本已经降到了三、五十块钱,甚至更低,可是一台卡式电话,动辄就是两三百,最贵的时候要六百多,电话装了没人用,又不摆摊卖电话,谁家用那么多电话干吗,只苦了铁通装机班的弟兄,辛辛苦苦,白费劲。话机呢?也和今天的每一个铁通人一样,也不知道最终会落到何处,正可谓不知何处是归宿。
   这次运动,也扶持了几个卡式话机的厂家,在我印像里面,山东卡尔、深圳侨兴、荣明达都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这些企业,应该还是要感谢铁通的,只不过,你们公司的那些打工妹又是波峰焊,又是回流焊,N多工序,费劲做的这些话机,大部分都被孩子们拆了当玩具,为我们的下一代普及电子元器件知识,做出了贡献。
   当然,对于铁通来讲,最大的损失,莫过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话机成本、配线成本、电缆成本。。。这些成本支出,饱含着多少铁通人的血和泪啊。
   在铁通大规模促销、装机的这个年代,铁通为了解决交换机端口占有率上不去的问题,不知道哪位专业人士给领导出了一个弹性编码的主意,对于这个弹编,我个人一直很有看法,大家都知道贝尔也好,还是华为、中兴,虽然主设备卖给你折扣是很低的,一折、两折,但是,他的辅料可是不打折的,一条用户板的音频配线就是几百,你拔一块板子需要新增的配线就是上千块,还有中继板,有心的话,你整体算一算,全国多少个局,要拔多少块板子,你需要的支出又是多少,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看到这儿,肯定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专家不爱听了,我也没让你光拔板子不撤线啊(潜台词:我也不知道一条配线那么贵啊,不知道还有理了),我是让你连扳子带线一起撤,大家注意了,这又是铁通为什么搞不好的一个因素,上级的省分、集团的主管,没有在基层干过,你不了解现状,难免就会瞎指挥,你想过没有,一个小机房,配线一般也就是5、6米,顶多不超过10米,就这几米线怎么拿到其他机房去用?况且又怎么那么容易拆下来,即使拆下来,最终我也会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归根到底,你不该出这个主意,或者说,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弹编造成的支出也不小,是浪费,还是节支,欢迎大家讨论,我后来针对这个事儿,不得以自己做过配线,可是搞过维护的人都知道,你自己做的线,是要担风险的,你买的线质量出现问题,没人追究你的责任,可是你自己做的线,如果出现问题,你就罪过大了,属于没事找事。
  
  装机数量上去了还不行,还得完成收入,那几年,铁通完成收入,其实没有什么好的做法,大家的脑细胞早死掉了,哪来的好做法,各省基本上就是不择手段的去疯狂卖卡,以各种折扣去卖卡,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把收入拿回来。
   说到卖卡,不能不提集团公司的骨干智能网,也就是068300卡,我记得网上有个帖子对068300大加褒赏,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只是铁通最为失败的业务之一。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首先是铁通申请的这个068的接入号码,对电信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区别本地还是长途,就是靠交换局的这个0来区分的,交换局限了0就是限了你的长途权,长途入网号其他运营商分配的是190、191、193,而铁通呢,给你的是068,就像给你个地球仪,告诉你这也是球,你去踢吧,你踢来踢去,只能崴脚。对于用户呢,为了控制长途支出,好多企业都直接封了0,直接用卡打长途,也就是无法拨0出局的,拨不了当然也就没人用你的068卡。铁通直到05年(04还是05记不太清了)才分配了一个197的接入码,在这方面不知道集团公司当时为什么会申请到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号码,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故事,知道内情的网友不妨给补充一下,本人位卑言轻,无缘知晓其中的奥妙。其次是铁通做的骨干智能网业务,你是个固话运营商,你的用户电话都是装在家里的,又不用移动,也不存在漫游需求,你做这个全国漫游卡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全国有几个人兜里装着一张你的铁通电话卡,周游列国,如果我说你的目的是搅乱市场,集团的068事业部、卡中心的这个总、那个总肯定不服气,但这是事实,就因为你的骨干智能网,在那个年代,你搅乱了铁通各省分的市场秩序,在此插上一句,当时风风火火的那些卡领导现在都身居何处?
   大家为了完成收入,拼命从集团去领卡、做卡,做了以后本地消耗能力有限,就不妨利用其漫游优势了,于是低价倾销到发达地区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为首选,于是,黑龙江的,吉林的,安徽的,新疆的,全国各地的卡都涌到了这些大城市,涌的多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最低的不到两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卡市的折扣是1.8折,打得这些省分本地的电话卡根本承受不住,市场上有折扣低的,谁用你贵的,于是,当地省分撑不住了,又是一纸红头打给集团公司,告状,集团再下文,予以制止。然而,此类事情一出,市场就当即混乱,大家都知道,卡市的市场反应是非常快的,长途卡、IP卡全跟着降,05年新电信又推出了17968,网通的17908也被迫降价,大家就拼实力吧,俨然蒋冯阎中原大战一般,电话卡市的这种混乱,发源地在铁通自己的内部,老百姓还是因此得到了实惠,楼上有网友说“就知道铁通发了好多电话卡”,其实就是那段时间开始的。
   说到卡,不能不提网络公司,这个公司成立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甚至还谋求过借壳上市。但铁通的网络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从生到死,没给人们留下什么好的印象。网络公司的人员构成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其中除了做技术的那部分人,基本都是到此捞钱的,做技术的人也不是不想捞,只是位置在那摆着,你捞不着,哪个企业也一样,做技术的都一样,春节值班有你,可是市场分红,对不起,没有你,或者是少的可怜,说起春节值班,全国铁通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机房里面监测话务量,坚守岗位,拜个晚年,表示一下敬意!   铁通的网络公司筹建了铁通第一个骨干互联网,后面会在业务网中谈到,此处只提基于IP网做的17990IP卡业务。这个打着铁通牌子的17990业务是什么时候推出来的,我想了半天,实在没想起来,也许是在铁通成立前,也许是在铁通成立之初,但是我记得是在02年的5月17日那天(年代久远,不尽准确),铁通将17990业务割接到了骨干智能网平台,割接过程没有什么,也轮不到省分公司做什么复杂的事,但是,在割接后,出来事了,集团要求各省将参与割接的人员全部报到总部去,细致到每一个人,割接时参与的领导,到岗时间、离岗时间,都要报上去,数据调整要细致到哪一秒,傻子都知道,肯定出事了,那个架势还是很唬人的,当时大家都是刚刚走入电信市场,哪见过这个场面啊。也是后来才知道,网络公司胆大的的技术人员,在卡的数据上做了文章,中饱私囊了,没办法,网络是开放性的,只要IP可达,知道用户名密码就可以了,做上几张卡岂不简单,后来,铁通总部因为这个事情,也处理了一批人,铁通网络公司也因此变得臭名昭著。
   话题一展开,就洋洋洒洒了,缺少次序,各位将就一些看吧。
  
  那几年,各省分通过卖卡增加收入是个共性问题,也确实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铁通增加收入的问题,至于成本,无暇考虑,利润,就更无从谈起。
   市场太乱,就得整改,但是铁通总部并没有看到此中的隐患,反而看到的是其中的潜力,觉得各省的装机也能上去,收入也能上去,于是,开始不断的给各省分公司增加指标,增加收入额度,一年一年下来,铁通的省级分公司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省分老总在年初领回了指标,总的分劈下去啊,于是压力由转移到地市级公司,最终还是落到了员工和基层单位身上。
   国企做事,自古以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会找到一个擦边的办法,去把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下去。于是有了不计成本,拼命完成收入的经营策略,话务量,你总部结算费用9分钱,太贵,我省分不走你的,你降价,降价我也不走,为啥,你给我完成不了收入,流水上不去,我走分流出口,北方电信和南方的网通不都要完成收入吗,大家一起乱呗,于是就有了北方铁通把语音出口开到南方网通去,南方铁通把语音出口拉到北方电信去的局面,如此运用,多少长途中继也不够你自己穿线的,必然又引发了骨干传输的扩容,又是一大笔钱。好在我们的同行电信、网通还不至于如此失去理智,虽然有部分省分如此做,但是电信和网通集团发现后,还是及时予以了叫停,这种局面算下来持续了也就是一年时间,一年时间里,虽然没有跑多少话务量,但是却把铁通交换网质量不佳的话题又提了出来,怎么回事呢,你铁通疏忙肯定是全国各地所有的长途业务都送到疏忙出口去,那么落地就成了问题了,你走的网通疏忙,网通的号码落地肯定是没问题,可是电信的落地,接通率就差了,人家电信有自己的长途网,怎么会允许从你网通互联互通中继上过来,一个字,限,名正言顺,网通也不会给你去协调,互联互通涉及的都是政策,谁去趟这趟浑水,没办法,只剩下铁通自己在那郁闷了,谁让你耍小聪明了,只可惜,铁通刚刚上去的交换网质量在这段时间又下来了,用户接着投诉,接着骂铁通铁通,铁定不通,只不过这种接通率不高是主动的,是铁通在繁重的指标压力下的主动放弃,主动牺牲,但失去的,还是百姓的信赖,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古人留下的话语,没参透,连对自己的用户都不负责任,又何谈去承担社会责任。
   其中,不乏个别省分7分钱买了,6分5卖给兄弟省分的现象,赔本赚吆喝,归根到底是为了完成指标,完成收入。
   07年以后,此类的问题少了,集团加强了出口的控制,明确了相关政策,大盘子上也降低了和各省分的摊分成本,使得这几年,铁通的交换网没有再去折腾,语音质量总体上说还是很不错的,即使赶上中秋、春节这样的话务高峰,铁通的网络接通率也不低于其他任何一家运营商,大家不要以为我在吹牛,这是用数据说话得出的结论。
  
  与此同时,“倒收入”这个词在铁通内部适时出现了,前文提过的报了项目找不到局点,一个几十万的工程最终收了上千万的事儿,说白了,都是大家再倒收入,铁通刚刚走向社会几年,不管是谁,还没有胆子把成百上千万转移到自己的腰包里去,这些钱,基本都是铁通各省分为了完成收入,倒着用了,楼上的“鸽子”网友说过,“在铁通混,你要记住,进来干活的民工永远比你牛”,为什么牛,就是因为这些工程单位、代理商可以把账户上的钱给你倒成收入,再入你铁通的帐。
   上面谈到代理商时,还得补上一种代理商,这类代理商一般和各位老总的关系都混得比较熟,熟到可以推门就进,不用敲门,这样的熟悉程度铁通的员工可做不到,找老总请示工作需要敲门,里面有人也是不能轻易进去的,铁通是从铁路衍生出来的,这方面的传统继承的非常好。但是这些代理商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只有他才最清楚你这个公司的内幕,你怎么倒了一笔收入,哪个月通过哪个项目倒的,清楚的一塌糊涂,知根知底,当然不一样了,这类代理商为数不多,一个省分就一个,审计要是真想查清,其实,你就查这个公司就行了,包括公司实力,包括来往帐目,所有的火都在这张纸里面包着呢,审计审来审去,光查下面的工程项目,你能查出什么来,一个项目用了1000米电缆,我报了一万米完成,一块板子五千块,我说五万,十万,你还能看的出来?现在的设备采购全是一个目录价格,一个折扣价格,折扣都可以低到一折、两折,你怎么可以查出当时的采购价,要么是你外行,要么就是你走过场,并非我不信任你。
   工程单位也一样,熟悉铁通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铁通公司,地市也好,省分也好,都有一个工程队是定点的合作单位,不多,就一个,为啥就一个,当然不能多了,多了就不是秘密了,岂不出事。年初从集团领回来投资,省分分劈完了,拨给地市公司,地市公司也就直接拨给工程队了,一切流程就好像不是铁通在经营,而是工程队在经营一样,也正因为此,这些工程队的弟兄在铁通里面是很牛的,一般的员工,根本不会给你面子。
   这样的代理商、工程队也是很懂得分寸的,关系混到这个程度,做不做事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所有项目走一遍帐,也就够花的了,这些老总、经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陪着铁通的人泡歌厅,混酒场,唱唱歌,泡泡妞,大老总去大歌厅,泡泡大学生,小老总去小歌厅,泡泡村里来的土妞,一样的潇洒。
   说到这儿,边上那个哥们笑话我了,“你小子肯定是失落了,轮不上你眼红的”,插科打诨可以,没必要多想,这种话题请原谅我不去多做解释,越描越黑,不如不描,回避。
   我有个同学在铁通一个偏僻的省分任职,几年来,这个省投入超过了十五亿,收入呢,却一直没有上去,利润不用说,肯定一直是负数,这个省的员工几年来,平均收入仅千元左右,在全国,铁通类似的例子为数不少,那么我们不妨粗算一笔账,以每个省2000人定义,每年两个亿的投入,即使你什么也不做,把两个亿平均分给每个员工,平均值是每年每人十万,也就是大家都回家种地,天上掉下来的收入就有十万,可是你天天上班,疯了一样的去抢市场,收入却不足两万,另外,这可是八年的时长啊,抗战都结束了,反过来你的资产呢?连产值都创造不了,你的资产无异于一堆垃圾,移动集团你要是细细评估一下铁通的资产,你就会发现,和你买通信设备一样,其中是有一个折扣的,一般也就是一折、两折,不过,这方面,哪个运营商都一样,不说也罢。
  
  收入凑合着完成了,但是账面上也出现了一堆问题,集团的大盘子入不敷出,国资委要干涉的,铁通的董事会也会行使监督权利(里面有外部董事),于是,铁通高层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此自欺欺人是走不通的,既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07年初,铁通对经营指标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随着新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出台,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理念,也明确了突出专业化,做优区域化,实现差异化的经营发展思路,为铁通市场的忙而乱的经营,画上了一个句号。
   2007年,铁通被国资委评为经营最差的企业,且为倒数第一。
   不折腾,这三个字说的真好,领导人就是领导人。
  
  第三部分 铁通的互联网和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