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意外怀孕也成为安全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1:54

★ 秋语呢喃/编辑 ★

当学生意外怀孕也成为安全问题

有一句“哲思小语”:是安全成就了意外,还是意外维系了安全。它虽然仿写得有点蹩脚,却适合作为解读一则新闻的由头。
这不,1月15日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上,应邀列席的禅城区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意外怀孕也是安全问题,应警惕学校计生安全。(《南方都市报》2009年1月16日)
计生局相关负责人的话不是当危言耸听。佛山有过“16岁女生上环避孕”的先例。2007年7月26日,16岁的小红(化名)在外婆、妈妈的陪同下到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做上环避孕手术。小红因与同班同学恋爱,一年内两次不慎怀孕不得不进行药流,家长无奈便采取这种方式对其进行婚前强制避孕。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曾引起热议。
试着搜索百度,原来小红的“遭际”也在别的城市别的女生身上得到“呼应”。当这些小女生和小男生发展为情侣后,多次偷尝禁果,因男生不喜欢使用避孕套,而女生也只是在事后服用避孕药,“意外”自然就出来了。母亲们苦于多方劝导无果,明知有一定风险,仍“出此下策”。花季少女采取已婚已育女子的措施来避孕,少见案例正折射了多重困局。
那么,中学生(也有小学生个例)意外怀孕成为校园安全问题,谁该反省呢?
首先该反省的自然是教育。未成年女生,本该静心向学,然而,一部分女生却过起了成人化的生活。应当相信,时至今日,学校对待类似情形,是不敢怠慢的,很多地方很多学校甚至建立了严厉的问责制。但是,应对此事的某些环节有纰漏,恐怕是不争的事实。而家庭呢?“涉事”女孩们的母亲虽曾在“事发”后多次劝告她们不要早恋,得爱护自己,可女儿们怎么就能“任着性子”呢?到了第二次或第三次药流后,母亲们痛下决心,可从女儿开始早恋到第一次药流的长时间里,家庭又下过怎样的决心呢?
从早恋到早性再到早孕,尽管如今的孩子已普遍受过如何与异性相处方面的教育,尽管女生大多能说出过早怀孕、人流的后果与危害,极少数学生依然“我激情,我行动”,只能说明,此项教育的软肋靠“常规”已无法解决。学校教育、家庭劝导在极少数学生身上的失效,已触及小环境与大气候之间的矛盾。学校与家庭教育之伤,也许需要革命意义上的疗救新方。
其次该反省的是社会。如上所析,学校、家庭在此类“安全事故”中,都负有相应责任,但社会似乎也脱不了干系。商业大潮中,性暗示性挑逗无孔不入。后果是,性引诱下的早熟孩子心旌摇荡,急不可耐要越过雷池,已发展到“防不胜防”。就事论事,上述少女上环避孕事件中,我们就曾窥探到社会的微妙反应:年纪这么小做上环避孕手术的案例很少见,但在家长的苦求下,医院领导最终还是同意施行手术;医生告诫,上环节育手术一般只是已婚已育女子的一种避孕措施,未婚年轻女性上环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盆腔感染等,所以一般不建议采取这种措施避孕,但医生同时又佩服,“小红还是比较勇敢的,起码能够和家人一起面对现实。总比那些缺乏两性知识,一次又一次令自己身体受到伤害还不为所动的女孩子强。”看看!
当然,该反省的还有法律。从时间上推算,小红们14、15岁就与男友发生了性行为。尽管双方自愿,但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质疑小女生们的男友是否涉嫌强奸,可能不算是“无厘头”。那么,情爱与法理之间的掂量,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正面导向作用呢?
一边是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一边是学校、家庭相关教育与防范还存在盲点,以及社会上及时行乐之潮在裹挟孩子“任性”。检视学生的幸福观,我们不得不说,什么“备份人生”、什么“以性的名义纪念青春”,让人欲说还休。
“性”作为基本人性或者说是人的基本生活,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已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性”不但关乎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关乎校园安全,更关乎社会的和谐运行。虽然,“性安全”问题不应全由学校担待,但学校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而且怎样在具体制度与措施上接近“有效”,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
也许,在对待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上,成人世界要秉持一种切合时代精神的科学健康的理念,多谋善导,引导孩子坦荡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欲。同时,要诚心帮助孩子以生命的视界来审视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获取积极进取、善待人生的真谛。
而青少年学生自己,更要努力在青春的律动与自持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而不仅仅着眼一种外在形式的挥洒。在每个学生的青春童话中,善待自己,认真生活,平静地为未来做准备,遵守公序良俗地务实奋斗,应该是主旋律。而不辨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值了”,托辞“与青春有关”,而放纵不羁,恐怕要让自己的青春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