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小女的离婚和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14:21
来源:《我们那个年代》/王可
 
   解放前的国民党时代,陈布雷的大名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是蒋介石的秘书长,几乎所有蒋介石的重要文告均由他起草,并且主管一切宣传事务。陈布雷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在南京解放前夕,因“油尽灯枯”(遗言)自杀,蒋介石亲笔题以“当代完人”的横匾悼念。
    
    
    陈琏乃陈布雷的小女儿,其母产后不久便病故,因此,陈布雷对陈琏也特别爱怜。但是,陈琏长大后便选择了自己的道路。1939年高中毕业前夕,便在重庆“国立二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考取了昆明的西南联大。陈布雷从女儿的谈吐中得知其政治倾向,不无忧虑地对她说:“我历来反对自己的子女搞政治,希望你们能脚踏实地的学些技术,无论如何不要参加反对政府的活动。”可是,女儿却回答说:“国民政府到底抗日不抗日,国军老是转移迂回,难道要退到喜马拉雅山去吗?阿爸,你不是没看到,孔祥熙他们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醉生梦死,荒淫无耻。阿爸,我决不会做出对不起你的事,我一定保持清白家风。但是也绝不能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陈琏考入西南联大后,担任中共西南联大的党支部委员,比在重庆更为活跃。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陈琏失踪,不知下落。不料突然一天收到陈琏给他姐姐陈?的信,信中说:“时代既然决定了要在我和家庭之间来排演悲剧,我是无法拒绝的。……相信我,我是不会随便给自己选择道路的。这道路诚然会很艰辛,但是为着祖国的自由,我没有别的话说……”。陈布雷经过多方打探,才得知陈琏和一部分中共西南联大党员秘密转至云南南部山区隐蔽。1942年初,失踪了一年的陈琏回到重庆,先不是去见父亲,而是找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急切要求批准她去延安。周恩来和蔼耐心地劝告道:“现在是抗日时期,国共合作。你去了延安,布雷先生来找我要人,你们说我是给好,还是不给好?”
    
    就这样,陈琏又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并试图影响父亲。一次她佯装无意将一本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放在父亲的卧室案头。陈布雷发现后又说:“我多次说过,要你体谅阿爸的苦心,不要去从事政治活动。”陈琏却语气尖锐地回答说:“你其实是要求自己,不但自己,还要求子女和部属一起跟着你牺牲!为了什麽?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腐化而不合理的制度?!”
    
    抗战胜利后第二年,陈琏回到北平,在贝满女中教书。47年8月与袁永熙结婚。袁在西南联大时就先后担任中共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并是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但就在婚后一个月陈琏夫妇被保密局北方区逮捕。由於陈琏夫妇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保密局无法确定他们的政治身份,便押送南京。当蒋介石听到被捕人员中有陈布雷的女儿和女婿时,大吃一惊,后来特务们查来查去也未查出陈布雷有什麽机密?露给女儿,蒋介石放心了。於是蒋对陈布雷说:“我知道,你对党国是忠心的。这样吧,你可以把女儿领出来,要严加管束,严加管束。”48年4月,袁永熙由外交部次长叶公超作保而被释放(叶公超是袁永熙的亲姐夫)。
    
    新中国成立后,陈琏曾是共青团中央委员,也是全国的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在1956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曾为陈琏的“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报告带头鼓掌,连称讲的好。而陈琏的丈夫袁永熙在1953??1956年5月曾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然而好景不长,由於校长蒋南翔大搞“一言堂”,袁因历史问题(被捕过),被降为校长助理,57年袁并未在整风时说过什麽,却稀_?k涂的成为清华党内最大的右派,党委常委14名中有4个划为“党内反党宗派集团”,袁被开除了党籍。
    
    陈琏何尝不知道袁永熙是被冤枉的,袁和陈是同学,袁只早一年考入西南联大(原在北大),也是同志,在一个支部,同时被捕,又有相似的家庭背景,真是为了革命理想走到一起的亲密战友。但是领导出於对陈琏的“关爱”,反复动员她与袁离婚。为了自己身边的三个孩子,和共同生活了十年的丈夫分手了。陈琏带着三个孩子到上海去工作。临行前陈琏抱着袁的外甥女哭道:“我之所以离开北京,是因为在北京走到哪里,都会想起一些事情而心酸,现在孩子渐渐长大了,我怎麽对他们讲你舅舅的事?”以后,陈琏再未结婚,每次从上海去北京开会,都要约袁的外甥女到自己的房间去住一夜,为的就是打听了解袁的近况,每次都是边听边哽咽着流泪到天明。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琏那时是上海华东文教处处长,因为她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叛徒”的帽子又戴到了她的头上。1967年11月19日,陈琏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从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11楼跳下。遗书中写道:
    
    “同志们,关於我被捕的情况,我1949年的交代是完全忠实的,这一点你们将来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己却等不到那一天了……”陈琏出生於1919年,时年48岁。 _(网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