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步履艰难”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5:53

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步履艰难”的原因及对策

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赵国防

       在前几天和一位朋友的交流中,谈到了当前学校课题研究工作问题,他认为好多学校的课题研究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度推进。是的,这一现象非常普遍。那么,课题研究要深度推进,到底“难”在哪里呢?围绕这一问题,我想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原因分析

    我认为,课题研究很难深度推进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原因1:教师对课题研究积极性不高,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

    研究课题不能吸引教师。由于所承担课题,多数是上级主管部门立项后下发的子课题,所研究内容,并不是一线教师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常常令一线教师感觉太空、太大,很难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无从下手,这是积极性不高的首要原因。

    课题研究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还没有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师本人,还没有真正由传统的教书育人型“教育者”角色转变为教育者和科研者融为一体的“科研型教育者”。部分教师总认为,搞好教育教学,教育好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在关注学生、成就学生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这种“忘我”精神固然可贵,但我更想追问,如果没有了教师自我的研究与成长,如何来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和造就更优秀的学生呢?所以我经常提倡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更要成就好自己,在成就他人、成就自己的过程中享受教育与科研的幸福。

    原因2:学校对课题研究重视不够,不能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搭建广阔“天地”

    首先是把课题“高高挂起”。由于课题研究周期长、见效慢,再加上需要付出好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有的“精明”校长会把课题研究摆上“贡堂”。面对上级部门的课题,他们该承担时“积极承担”,来检查“理直气壮”,阔谈学校承担了多少项课题,但平时却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这样的“土壤”,如何长出丰硕的“科研成果”,如何让教师在经历科研的过程中一步步变得“丰实”,变得“饱满”,我不敢继续想下去。

    其次是学校规定的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过于统一、过于丰富,以至于教师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和研究问题。

    再就是学校没有相关的评价制度或是有制度不能很好落实。这样,不能用恰当的“指挥棒”来评价、引领教师投身教育科研。

    教师自身研究热情不高是“内因”,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是“外因”,两者交相作用,共同促成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难以推进”这一现象的形成。

    二、几点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首先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其次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奖优帮差。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1:开展“小课题研究”。为了彻底改变教师对学校承担的“大课题”不感兴趣这一现状,本学期初,我立足实际,鼓励每一位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寻得典型并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展开实验与研究。采取同伴互助、交流研讨、组建团队、名师带动、专家引领等形式来讲小课题研究推向深入。首先老师们自主确定课题,然后我对他们的课题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了研究团队。这样,既保证了每位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更便于同伴互助、交流研讨。

    策略2:加强指导与引领。兴趣有了,接下来的就是策略与方法的问题。学校可以围绕课题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或典型研究成果介绍,抑或老师们推荐相关指导书籍,让老师们逐步掌握研究方法与步骤,为下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

    策略3:建章立制,奖惩严明。围绕推动课题研究,学校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度必须要深深触及教师自身利益。只有这样,做得好的得到肯定与认可,在评优选模中享受到优待,在学校才会真正形成“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关注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临淄金茵小学的做法就很好,谁如果要参与评优选模,本年度必须要有高一级的文章发表,否则一票否决。通过这一制度,我更深深感受到了他们重视教育科研的程度。

    策略4:为教师“松绑”。老师们不能很好的投身教育科研,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学校活动安排过于“丰富”,“规定动作”过于繁琐,教师自由支配时间寥寥无几。所以,学校必须为教师松绑,该不开的会不开,该整合的活动整合,为教师留出一点“自由呼吸”的时间。

    我想,只要真正落实好上述策略,课题研究的热潮一定会在学校自然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