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征求意见不是可取的决策工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7:02
  •   不论在此之前咨询了多少专家、征求了多少意见、召开了多少座谈会、听取了多少意见,只要最后是由某个行政官员划圈决定,其性质就不是民主决策,因为,民众的意见要由行政部门的好恶来支配。

作者:秋风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12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对外公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启动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12月12日,民众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反馈各类意见48643条,涉及到方案的几乎所有方面。那么,接下来呢?有关政策表示,将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吸收”。研究吸收后的方案将会是什么样的?不问可知。

这些年,政府不少部门在制定法律、政策的时候,都喜欢向社会公共征求意见。印象中,比较早的一次是2005年8月,中国证监会公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其电子政务网站上公布,并欢迎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一周之后,证监会就公布了正式的管理办法,据说,经过对350份意见和建议的整理及斟酌,对涉及45条的151处进行了修改。但证监会官员很坦率地承认,《管理办法》作为证监会等五部委《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落地措施,对它的修改不可能涉及政策层面的内容,加强表述的准确性和操作的完整性,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及修改的主旨。相信所有那些提出成篇大套意见和建议的学者、民众,都会因此而哑然。

不管怎样,公开征求意见的做法从此蔚然成风。最近两个月,有两个十分重大的政策,都采取了向公众征求意见的程序。第一份是《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10月15日公布,一个月时间下来,民众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共收到了各类反馈意见35260条。第二件就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民众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从舆论的评论、从网络论坛上的帖子,不难直观地看到。有趣的是,有关部门向外界通报征求意见的情况,总是得出与这种感觉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宣称,“从对《征求意见稿》的总体评价看,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宣称,社会各界对《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给予了“较高评价”。

尽管公众感觉与官方说法不一,人们也无从较真,因为,征求意见本来就是一桩稀里糊涂的事情。

政府就与民众关系密切的法律、政策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说明政府意识到了,决策应当民主化,应当让民意来参与决策过程。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却似乎没有搞清楚,并不是民众随便发表一下意见,领导听取一下,就叫民主。要知道,再专制的皇帝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会征求大臣的意见。

在清末最为典型,所有的重要行政和改革措施,都由在京王公大臣、各地督抚轮番上折讨论。所以,史学家要研究诸多现代事业的起源和基本构想,都得去仔细地研究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这样的大臣的文集,因为,改革方案实际上都是他们起草的。不过,在当时,最后的决策都由太后乾纲独断,所以,没有一个严肃的学者会说这是民主制度。

民主决策区别于行政决策的关键正在于此。行政决策就是行政官员做出决策。不论在此之前咨询了多少专家、征求了多少意见、召开了多少座谈会、听取了多少意见,只要最后是由某个行政官员划圈决定,其性质就不是民主决策,因为,民众的意见要由行政部门的好恶来支配。以征求意见的程序为例,民众向方案制定机关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将怎样处理?无人知道。这些意见和建议有没有可能被采纳?无人知道。方案制定机关又如何折中、取舍?同样无人知道。总之,民众的意见根本没有进入决策的保障。因而,征求意见的过程看似热闹,人人都可表达意见和建议,但这些意见近乎一文不值。

与此相反,民主决策就是由民众直接做出决定。民主就是民众的意见的统治。这样说虽然有点简单化,但确实道出了民主的实质所在。不是官员听取意见,而是意见的统治。当然,意见未必需要人人直接来表达。考虑到技术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人民的代表表达意见、做出决定。可以是选举出的常任的政治性代表,比如人大代表进行审议决策,也可以是由专门就某一问题通过某种渠道产生的临时性代表在审议之后以投票的方式做出决定,比如听证会。

就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前,有1773名车主上书有关部门,要求政府就实行燃油税问题召开听证会,相关部门未予理睬,绕过了这一看似繁琐的程序。但是,这果真是一个有效率的决策过程吗?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