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佳:他们幸福,无须同情(2008-12-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4:55
斯佳:他们幸福,无须同情发表于:2008年12月18日 1时36分17秒来源:权限: 公开阅读(40752)评论(104) 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588170/blog/1229535377 [荐]他们幸福,无须同情 他跳楼了。不治身亡。
衣食无忧,儿女孝顺,邻里尊重,
他却选择了自杀,
只因为妻子猝然离世。

他曾是这个城市里地位很高的人,
正处级干部。
多少贪官到了这个级别,已是左拥右抱。
他却如孩子一般依恋着自己的妻子,
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养猫喂狗,
他没什么朋友,不玩牌,不应酬,更不灯红酒绿,
但他的生活不乏乐趣,不缺笑声,
只因为有她。

然而,她那么突然地走了,
眼前没了她的笑颜,耳边没了她的细语,身边没了她的气息,
整个世界忽然就空了,
空得好像他呼出的空气也能听到回声,
这已不是寂寞,而是绝望。

于是,他选择了去找她,
他那么冷静地写下三封遗书,把所有要交待的事全写清楚,
然后衣着整洁地从楼上跳下,
庄重、尊严、无悔无憾地走了。

有人认为这是悲剧,
我却不认为。
生命都会有个结局,
如果这个句号画在爱情最美丽时,
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既无憾,何须在意何时走。
时间长短从来不能决定质量,
生命如此,爱情也如此。

看了周慧敏的分手声明,
我真的是深深感动了,
一个女人爱男人可以爱得那么感恩,
分手可以分得那么高贵,
还有谁有资格同情她?

开会时,老总在说一对小夫妻,
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到街上摆烧烤摊,
寒风中,烤了半个小时才烤出3块钱的东西,
两人却都十分满足。

大家感叹,怜惜,
我却不,
我爱的男人要是不嫌弃我,我也愿意跟他去卖烧烤呀。

老总说,真想为他们找份工作呀。
我心里一句话差点冲口而出:他们幸福,无须同情。 http://user.qzone.qq.com/588170/blog/1229535377 

七七日,阿伯跳楼随亡妻而去

海峡都市报   2008-12-15
   回想起与老伴生前快乐幸福的时光,75岁的吴阿伯常感孤独悲伤,在亡妻去世49天(闽南风俗“七七”)的日子,他留下遗书,从9楼跳下,追随亡妻而去。

  昨晨7时许,这悲情的一幕发生在泉州市区丰泽一小区。晨练的居民发现吴阿伯倒在地上身亡,随后报警。丰泽警方初步认定死者为自杀。

衣着整齐9楼跳下

  吴阿伯是泉州文化部门退休干部,有3个儿子。他生前住在一栋9层高住宅的5楼,有个儿子住在7楼。最早发现吴阿伯出事的,是晨练归来的邻居吴先生。



吴阿伯从9楼水塔边跳下坠地(画圈处)

  吴先生说,昨晨7时许他晨练回来时,见楼下过道仰躺着一名阿伯,眼睛紧闭像在睡觉,衣着光鲜整齐,脚穿皮鞋,戴一双手套,两手向后,浑身不见有明显血迹,只有两手腕处流血但不多。他当时以为是阿伯晨练摔伤昏厥过去或者血压高,不知阿伯是生是死,忙报警,并拨打120。医生赶到后确认阿伯已经身亡,8点多,住在7楼的儿子吴某闻讯下楼,才知父亲已逝。

留遗书随亡妻而去

  丰泽派出所民警随后在吴阿伯房间里找到一份遗书,遗书大致写了三块内容:一是妻子仙逝快2个月,想起以前夫妻之间的恩爱日子,心中感觉失落孤单,决定跳楼自杀追随亡妻,跳楼地址选在楼顶一水塔边上;二是交代钱、存折所放之处;三是一些亲人逝世的纪念日。

  吴阿伯走了,邻居们说很是可惜。一名邻居说,吴阿伯面容光鲜,再活10年不成问题,而且又有一笔不菲的退休金,3个儿子也很孝顺,儿孙满堂,看上去很幸福。

  还有邻居回忆说,吴阿伯退休后,很少跟小区的老年人接触,不喜欢玩纸牌(老人牌)、麻将之类的活动,但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妻子出去,或与妻子牵着一只狗在小区散心,两人有说有笑,很是恩爱,见到邻居也会含笑打招呼。妻子过世后,邻居们就很少看见吴某出门,人也比以前消瘦多了。

  昨天刚好是他妻子过世49天,大家猜测吴阿伯可能是心中悲痛、失落,度不过丧偶这道“坎”。

丧偶老人

心理问题突出

  厦门大学社会系教授朱冬亮分析认为,吴阿伯把妻子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妻子突然离世,他的精神支柱一下子没了,导致心情悲痛如刀割,焦虑不安、疲惫、忧郁。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几十年恩恩爱爱,已心心相印。他对老伴有很强的依赖性。

  还有,夫妻长年相处感情很好,心理活动处于平衡状态,一方突然离世,活者失去心理支撑和依托,导致退缩、忧愁等心理不平衡表现。朱教授说,虽然老人儿孙满堂,但老人可能考虑到孩子各有各的家,心理自闭,不愿意经常到儿女、亲朋家,更不想参加其他社交活动,经常面对老伴遗像、遗物,触景生情。

  朱教授表示,丧偶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现在的人生存压力大,子女大多工作较忙,不能常伴老人。但作为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及时给予老人心理、生理上的关心,转移老人的注意力,并及时让老人接受丧偶的现实。作为老人本身,也应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融入周边老年人的生活,转移注意力,让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会也应多关注“空巢老人”,社区、老龄委等要多安排老年人活动节目,及早对丧偶老人进行心理干预。

□编后

为人子女

请给老人心灵鸡汤

  相依为命大半生的老伴突然离去,悲痛、失落、孤独等将一并袭向独活于世的另一半,是逼向老人的“勾魂使者”。

  专家的这一说法,无疑给人们敲响警钟:老年丧偶,儿女子孙们该如何帮老人度过这一道坎?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成了一个时代的强音,一个时代的印记。的确,现如今,人们是如此前所未有地为生计而竭力奔波。于是,对老人,大部分人只知道悉心照顾老人的吃住穿,而对于老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却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

  老人需要一份心灵鸡汤。专家说,关心老人的内心世界,就是帮他们转移注意力,摆脱孤独。在这方面,丰泽区苏福龙为老年丧偶的爷爷征婚的故事(详见本报编辑出版的《温陵新孝典》一书),值得借鉴。

  照顾丧偶老人,让他们过上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方法不一而足。在这方面,你是如何做的?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或是有什么让你耿耿于怀、内疚不已的故事?欢迎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畅所欲言。 (记者 董加固 田米 文/图 )

http://www.66163.com/Fujian_w/dskx/20081215/xs27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