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为有了声音而精彩》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7:48

《世界因为有了声音而精彩》教学设计
设 计 者:刘 超
单 位:江苏省扬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E-MAIL :yzzxxxjs@sohu.com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淮海路18号 225009
电话:05147036385
案例范围:多媒体作品中的声音(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适应范围:新高一信息技术课程
课 时 :1课程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 了解在多媒体技术中,声音的数字化表示
l 了解计算机和网络是怎样存储、处理和传递声音的
【过程与方法】
l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探究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l 培养合作能力
(二)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教学难点:自主设计方案探究声音的数字化
(三)教学内容分析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教材中的第三章“声音”这一章节,特别是第一节“多媒体作品中的声音”,许多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都感到比较棘手。因为这一章节理论性较强,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好,一来会导致教师陷入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窠臼中,二来学生也会失去下面音频加工处理的兴趣。鉴于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爱好和需求,我将本节课设计成“看一看 —— 说一说 —— 想一想 —— 做一做 ” 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姑且称其为“四结合”教学法吧。
(四) 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激趣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游戏教学法
(2)教学媒体的选用
  多媒体网络教室、专题学习网站
(五)教与学的过程
  激趣导入:在进入音、视频处理这一版块教学前,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好一些操作技能、懂得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我鼓励大家认真学习,争当校园电视台学生编辑。从大家的目光中,我分明感受到大家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紧接着,我开始实施“四结合”教学法。首先,在“看一看”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声音表达信息的特点,我没有简单的叙述一些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利用一端视频,该视频取自于《独自等待》中的一端视频,描述的是剧中男主角夏雨假想中的没有音乐伴奏的迪厅中的很有趣的场景。我根本不用多说什么,学生在捧腹之际就已经切实感受到声音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从中,我想说的是,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应该将我们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跟我们的教材相关的小圈圈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各种媒介中寻求教学营养,小到一些电子视频教程,大到一些电影电视片段,只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又有何理由不拿来利用呢?
课程开展:
说一说:
  声音分为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那么,二者各有什么针对性、各有什么侧重点、有什么相关的知识联系等等问题,如果通过教师讲授的话,我相信即便花费了很长时间,学生对其这些被强迫接受的知识也不会领情的,更别说理解了。于是,我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中,提供给学生一张网页,该网页取自于
MIDI爱好者网站 » MIDI爱好者论坛 » MIDI技术 » 大家来谈一下模拟与数字!
这一BBS中的网友帖子,里面是一些音乐爱好者谈论的关于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的相关的知识点,由于是以帖子形式进行阅读,学生读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此外,在让学生阅读前,我事先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就有两个好处,其一是避免学生走马观花似的阅读,其二也培养了学生从大量文献资料中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信息素养。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某些理论性偏强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另外蹊径,选用其他呈现形式,或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材料构建知识框架。

想一想:
  在“想一想”这一版块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探究性任务,任务如下:
  自主探究:请设计一个方案,找出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立体声、单声道)时间长度等参数与数字音频文件的大小、以及数字音频质量之间的关系。(请自行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统计)
· 一个素材:(下载:渡口.mp3)
· 一个工具:(下载:豪杰音频转换通)
· 一个参考:(下载:探究过程表格范例设计)
  其中,探究过程表格范例设计为:

  表格设计范例
  文件名(后缀名为WAV) 采样频率(HZ) 量化位数(bit) 声道数 播放时间(s) 文件大小



  首先,说说设计该任务的动机。你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wav文件大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播放时间/8这个公式,相信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会理解,更休谈灵活运用了。 相反,我实现不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方案去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的话,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养成依赖心理。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已经到了不会思考的地步了,凡事都希望别人替他们准备的好好的,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创新,长此以往,后果很难设想。难怪一些德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很聪明,成绩也非常好,可是你们却要用我们生产的东西”。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在课程中设计一些类似探究性学习的任务,让学生真正自己去掌握一些知识。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高度提倡的。
  经过几个班的实践,我感到大部分学生对该类自主设计类任务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很多学生认真构思设计方案,还有的自发的与邻座讨论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课堂上探究的氛围还是较为浓厚的。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他们对声音的数字化以及如何计算声音文件的大小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就很透彻,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些。紧接着,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挑选一到两位学生的方案与大家讨论分析,互相取长补短。

  做一做:
  最后,需要学生掌握一些“MIDI音乐”的相关知识。我首先给他们听一小段“同一首歌”的MIDI音乐,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该音乐文件的大小。由于不少学生在自主探究性任务中对音乐文件的大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这首音乐比刚刚那些mp3、wav音乐小一点点。当我最后通过属性显示出文件体积只有几十KB时,他们都感到很惊讶,也非常想搞明白。我没有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先从课本上MIDI的定义和特点中寻找原因。
  书本上要求学生对MIDI的采集与回放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我想如果就通过书本上一幅比较的抽象的演示图进行讲解,学生由于先前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设计了“做一做”这一环节,让班上会弹电子琴的学生上来给大家演奏一首事先准备好曲谱的音乐,但是,此时不是用真正的电子琴,而是通过MIDI键盘模拟软件来演奏,并且我事先为他们准备好《同一首歌》的曲谱。结果有不少学生都跃跃欲试地要上来感受一下这个新鲜玩意。当扬声器发出该学生弹奏的美妙歌曲时,大家又惊讶了。这时,我在顺势给大家讲解一些MIDI音乐的原理以及采集与回放过程时,学生就会很轻松地领会了MIDI的奥秘,都迫不及待地下载该软件(HappyEO)弹奏MIDI音乐了。

 

文章来源: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215/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