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什么渠道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田志刚 (评论: 名博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3:56
    在NB要让人知道说到,作为知识工作者应该有意识的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知识显性化的两个好处是:
   一、通过显性化加深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只有能用通俗的语言写出来、说出来的才能证明你明确的掌握,否则只能是“你觉得你知道”而实际上是只知道一点或者该主题的知识还是支离破碎的;

   二、显性化的知识表达可以树立你的专业形象,提升个人品牌:在信息和知识工作者都“爆炸”的时代,拥有品牌的人自然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

   但,当年愿意写、愿意说、愿意表达的时候,你写出来、说出来、表达出来的东西如何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传播的渠道就成了问题。

   20年前,如果能出一本书,能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甚至能在报纸上发一个“豆腐块”那都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都是可以炫耀甚至忽悠文学女青年的资本。因为那时候可以传播你的思想的“渠道”太少了!

   今天,任何一个人只要会上网,都可以在无数的论坛、博客和各类空间中发表自己的宏论和芝麻蒜皮的事情,而且理论上你发表的东西全球的同志们都能看到。何等的幸福!

在这个时候,渠道有了,但由于渠道太多(除了互联网外,20年内中国的纸制出版物的数量增长也上千倍),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家都承认,全国比于丹、易中天水平高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就他们成为“学术明星”?因为他们掌握了最有效和强势的渠道:CCTV的平台。做研究的也有这个问题,同样一篇论文,如果用《xxx农作物学院》的渠道发表同行可能会嗤之以鼻,而如果能发在《科学》、《自然》这样的大牛杂志上甚至可以弄好几个教授、分好几套房子,这就是渠道的差别。

咱们都是普通人,并非每写一个论文、每说一段话都可以发在《科学》和上CCTV。而且即便是大牛,也不可能字字珠玑,所以日常的积累过程很重要。积累的过程就是你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这个过程比最后的结果(一篇论文、一个整理好的讲座)更有价值、更有意思、更活生生的有生命力。

   牛人有两种,一种是让人看完了感觉:看,人家就是牛,跟咱们就是不一样;另一种是:你看人家这么牛,跟咱们也一样:也犯错误,也吃火锅,也有七情六欲。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更愿意接近的是后一种牛人。

更重要的是,社会这么大,牛人这么多,信息这么多,谁是牛人,谁知道?除了世俗的评价体系(职称、乌纱),更重要的要靠人们的认可,人们的口碑,人们的评价,这样子你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犯错误的过程,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让别人了解你,建立个人品牌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能发挥这个作用的无疑是博客(blog)。

   通过博客,你可以展示自己,因为展示你可以结识朋友,你可以发现合作机会,可以减少因为缺乏信任而浪费的成本。

如果说易中天是利用了CCTV这个历史积累、体制形成的渠道,那么博客就是你为自己打造一个信息和知识传递的“渠道”,一个属于自己的渠道。这样的渠道如何弄,如何做到让人们知道,如何避免“你说了、写了,你觉得自己很牛,但没人听”的问题?《名博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要讲这个问题。

《名博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由萧秋水、秋叶和月光三位联袂出品,萧秋水女士是“2007年中国知识管理人物”之一的李艳萍,是一个很有激情的美女;秋月也是一个认识多年、很有见地的专家,月光的博客在互联网上更是大名鼎鼎,由三位“名博”联手说“名博怎样炼成”自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方法和理论的正确与有效。

   这本书陆续看了好几周的时间才看完,其全面、有效和实战性都很强,让我甚至想:

   按照书上的方法做,我的博客访问量什么时候追上徐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