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能肆无忌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3:22

“我为什么不能肆无忌惮?”

from 首页 by 冯钢

“我为什么不能肆无忌惮?”

这个学期给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讲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期间,让我特别郁闷的是,我们的同学已经很难摆脱那种所谓的“逻辑思维”习惯,一种由科学主义的思维惯性主导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去用心理体验宗教生活可能的现实,当然也就无法进入课程所要求的对原著本身的理解。

比如,在讲到加尔文教的“预定论”时,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上帝已经预先做出了无法更改的抉择(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他所愿拯救的“选民”,其余人都只能是被罚入地狱的“弃民”),既然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已经是命中注定了的,为什么新教徒们总想去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为此耗尽毕生的精力?他们为什么不能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呢?至少他们也应该因此而成为宿命论者,为什么不呢?

的确,如果从逻辑上说,“预定论”所能推断出的一个唯一可能的结果必定只能是宿命论。任何一种现代科学理论都不可能逻辑地从中推导出某种积极的伦理意义。遗憾的是,现实的世界并不是按照理论逻辑来运行的,新教徒们也没有按照逻辑思维的要求而成为肆无忌惮的狂徒,相反,他们成了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事业的“有效信仰者”。

如果我们是一个现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而非仅有计算头脑的活生生的人,那么,假设医生告诉你,说你脑袋里有一个肿瘤,但是否恶性的还有待于化验。医生让你24小时后去看化验结果。你会因为结果已经无法改变而肆无忌惮吗?你会在这24小时里为所欲为吗?当然,科学的逻辑思维会告诉你,无论你在这24小时内干什么,都无法更改这个结果,24小时后你能知道的,只是这个已经无法更改的结果而已。

新教徒能够拒绝宿命论是因为他们的信仰,即认定“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且克已奉公地尽职守”。这是一种所谓的“内在经验”,它看起来像是知识,而且具有具体特征,但是却无法通过我们的语言或概念性机器把它适当地再生产出来。如同韦伯在批评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诸形式》时所说,“每一种宗教性经验当试图用理性来表达时都失去了某些内涵,越是概念化就越是这样”。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因素绝非只是宗教经验所独有,“而是适用于所有的经验”。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是教会内部甚至教会外的俗人都对教义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则是那种根本无法从教义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直接宗教经验显示了它对现实生活“最为突出的实际的重要性”。有意思的是,接下来韦伯是用以下这段话结束他那个著名的“注释”的:

“今天我们只能在近代无产阶级那从根本上来说是同样迷信的信仰中找到相同的例子,即相信科学能完成或证明任何东西。”http://blog.sociology.org.cn/fenggang/archive/2007/04/19/1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