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Web2.0大潮行将衰退 新兴公司寻找生存之道》注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29:08
新浪《Web2.0大潮行将衰退 新兴公司寻找生存之道》注释
-只说 sayonly.com                english |other
新浪翻译的《Web2.0大潮行将衰退 新兴公司寻找生存之道》,后更改为《Web2.0大潮行将衰退 90%相关公司可能消失》,注释如下:
导语:北京时间4月14日,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生活搬到互联网上。通过新兴公司提供的免费工具或服务,他们可以完成很多日常活动。然而,在产品免费的前提下,这些新兴公司能生存多久呢?
注释1:
1,没有来源
幸好我前两天翻到过这篇文章,所谓的国外媒体,其实是technology review,这篇文章原文链接是link。这篇文章原文共有两页,sina只翻译了前半,误解甚深。
2,没有link。
blog中一定要标注上引用来源,from-从哪里引用来,via-从哪里看来,hint by-由谁提示。
3,没有观点。本文没有表达任何观点,仅仅是一个翻译的半成品。
注意到原文也有一句导语,“便利的软件工具包以及便宜的硬件促使车库创业的复兴,但是现在的这种繁荣更有理性。”
用户可以通过新兴公司提供的网络工具和服务完成很多日常活动,例如通过Eventful或Upcoming保存社交日历,通过Gootodo安排日程表,通过Box.net存储有价值的文档,通过Newsvine阅读或撰写新闻,通过YouTube或JumpCut查找视频,通过Diigo创建和共享网络书签,通过Odeo创建播客和音频备忘录,通过Wordpress 或Xanga发布博客,以及通过Flickr或Buzznet共享照片。这些工具或服务全部免费,而且仅仅是“网络生活”列表的一小部分。
注释2:
Eventful,社会化社会活动站点,可以公布、分享、查找社交活动。
Upcoming,同前者,刚发布badge,活动的监控服务。
Gootodo,todo-list,日程安排服务。
Box.net,网络存储,流行的说法是网络硬盘,需要邀请。附件限制5m,支持tag功能,免费有1G空间,免费用户没有share功能。
Newsvine,这个国内访问不了,需要代理,属于群体合作新闻站点,或者称为公民媒体。整合了digg+BSP功能,朋友HUNG这里有个介绍的文章。
YouTube,视频服务站点。
JumpCut,同样是视频服务站点。
Diigo,Diges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Groups and other stuff,社会书签站点。
Odeo,podcast站点。
Wordpress,blog程序,自己架站或者BSP托管服务。
Xanga,专业bsp托管站点。
Flickr ,Buzznet(Riya orBubbleshare orZooomr),图片分享服务,flickr卖给yahoo了。
通常情况下,提供新型网络服务的新兴网站大量涌现的现象被称为 “Web 2.0”。对于网络用户而言,Web 2.0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产品免费的前提下,这些新兴公司又能生存多久呢?也许不会太久。原因很简单,很多Web 2.0公司都同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多数网络公司一样,缺乏可盈利的业务模式。
一般来说,关联广告是Web 2.0公司的最主要营收来源。但分析人士预计,Web 2.0公司通过Google AdWords等广告系统获得的网络广告营收,仅仅相当于网络服务器硬件支出。因此,一些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未来12到24个月内,将会有很多Web 2.0公司被迫退出市场。当然,Web 2.0大潮消退并不会带来互联网泡沫破碎那样的巨大影响,因为Web 2.0公司并没有获得太多的风险投资,员工人数也相对较少。此外,即使一家Web 2.0公司以失败告终,但它的技术还在,因此可能会被规模稍大的公司收购,从而引发新一轮行业整合。
注释3:
关联广告,原文是contextual advertising,上下文广告。这里指的应该是google adsense类型的广告。获得风险投资和员工数目少,这里似乎不能并列作为失败的原因,原文就有问题,这里直接翻译过来,翻译的时候怎么也得想想吧?
然而,网络服务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分析人士预测,现在已经有300多种网络服务,甚至更多。数字媒体新闻网站PaidContent.org的编辑拉法特·阿里(Rafat Ali)表示,由于服务数量过多,而用户相对较少,因此有些服务将很难继续维持。他说:“两年之后,也许会有90%的Web 2.0公司消失。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无论如何,这些公司的创新都将会留下。”
之所以会出现Web 2.0公司过剩的局面,主要因为开展网络业务的“门槛”相对较低。例如,通过创新应用Ruby on Rails,几名程序员就可以打造出高级网络服务,成本只是网络服务器硬件和互联网带宽。SoftTech风险投资咨询公司合伙人杰夫·克拉维尔 (Jeff Clavier)表示:“只需每月投入100美元到200美元租借一台服务器,编写一个Web 2.0应用,并为它起一个名字,就完成了Web 2.0网站的创建。”
注释4:
这里应该还有一句,“这不是.com类型的泡沫,而是基于geek创立的泡沫”,geek-founding,geek指的是痴迷于技术的人,这里也印证了后文Seth Godin的说法,就是规则改变了,这些geek拥有技术和创意,他们基于兴趣在业余时间创立了这些web2.0站点。
广告、推出收费高级服务或收取会员费用都可能成为Web 2.0公司的生存之道,但目前大多数公司的业务模式都基于关联广告建立。克拉维尔认为,处于创始阶段的公司不应将Google AdWords等广告系统视为赖以生存的营收来源。他说:“依靠广告并没有错,但新兴公司必须明白,AdWords无法让它成为一家大公司。”
阿里认为,Web 2.0公司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是吸引大公司的兴趣,并最终将自己出售。例如,Flickr、Delicious、WebJay、 Konfabulator和Upcoming都已经被雅虎收购;其二是尽量吸引更多用户,取得市场领先优势。例如,YouTube已经在视频下载市场站稳脚跟。当然,Web 2.0公司也可以同时朝这两个方向发展。例如MySpace已经拥有5000多万名用户,但去年7月被新闻集团收购。(摩尔)
注释5:
Delicious,WebJay,Konfabulator。
补充把那篇文章的后文翻译完:
但是也有其他的争论存在,即使并不能认为十分成功的web2.0站点也会生存下来,主要因为它们需求简单。研究许可行销(permission marketing,在用户使用服务前首先争得用户的同意的市场手段)的互联网战略家Seth Godin,这样说:“大多数web2.0公司并不需要revenue,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支出,他们因为兴趣才提供这些服务,或者仅仅在业余时间“。这里展开说一下,哪里能说他们是因为兴趣,简直是狂热的爱好,国内也有朋友是这样,例如xuer,见面就跟人狂侃web2.0、mashup(mashup有多屌你知道不知道?呵呵,明天来谈这个,虽然以前谈过)。很多服务确实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们遵循的都是低成本、较少的人力投入的原则,从一两个小的方面切入niche market,细分市场。在国内并没有大规模收购、融资发生的情况下,目前所谓的“蓬勃”的web2.0大潮似乎还算理智。
三个月前Godin建立自己的web2.0公司,Squidoo,一种”公众互联网目录“,用户可以视频内容,被称为”lenses”(镜头),或者链接向相关的互联网内容。Squidoo通过google adwords和amazon加盟站点的链接付费获得收益。但是参与者基本都免费贡献内容。例如我一个朋友Hu Dou,他整理的是关于Attention Economy的内容,都是免费贡献了。
这并不奇怪,Godin并不同意专家们预言的web2.0的命运,但是他也同意一些web2.0站点会被边缘化,“我并不认为我们正走向另一个互联网泡沫的衰退,因为现在规则已经不同了。但是我相信某些公司希望获得多么大的利润只是他们的一种错觉,在一个只有两家公司挣钱的生意里,有30家公司都有利润是不可能的。”
这个technology review作者其实不怎么懂技术,不仅把Ajax写成Advanced javascript and xml,而且文章中有多点逻辑问题,翻译这种文章而不指出原文中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blogger,是要被嘲笑的。嘿嘿。
via无聊布棉。写完这个注释,tangos说,你也挺无聊的。看来我应该改名叫无聊只说。
( 订阅RSS频道:文儿feed.sayonly.com   收藏 tag.sayon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