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这个词从严格的学术术语上讲也许不严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4:50
“扩大内需”这个词从严格的学术术语上讲也许不严格
2008-11-16
草根简介

没事想在网上发议论,但不想交朋友。我写的所有文章版权放弃,本人在草根博客上的任何贴子,可转贴,可散发,可抄袭,可复制,可被冒名顶替,可被任何媒体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写出引文出处,本人分文不取。
最新评论更多>>
绕着弯子说了一通,就想说政策不对..
也许现在的政治就需要这样的模糊语..
"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
的确如博主所言,扩大内需这个概念..
毛害怕年轻人吧他们什么都没有,..
那么,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列..
好像主要是为了就食吧无奈之举吧..
妖魔化一千遍,佛祖也会成为妖魔.
中国的犬儒文化 很是流行 几千年了..
支持数学先生多发表文章.读起来又...
最新文章更多>>
“扩大内需”这个词从严格的学术术..
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从效果上讲根..
农村及农村教育的出路都在于电脑化..
建议通过渐进的办法实现公费医疗的..
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对中国的农村进行..
在计划经济的平台上构建市场经济
建议政府实施一个十五年禁止私人小..
来谈解决金融危机的技术
我也来说说金融危机的基本原理
解决农民的关键问题在于要让他们成..
扩大内需这个词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中国政府首先提出来的,或者说人类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个词,是在中国。那么,如果这个词是科学的,定义严格的,则这个词的提出者也许有一系列的经济学理论,这种理论也许可以被人类社会广泛地接受,那么,这种理论有可能导致中国有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本文对这个词提出质疑,认为“扩大内需”这个词从学术角度讲,定义也许不严格,也是希望有一个科普的宣传,或者有一个经济学的论文能够详细定义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样,也有助于学术上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词是精确的科学的严格的呢?我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词应当是比较科学的,“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词也是严格的,“朝着四个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这个词的定义也是严格的,“加快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进度”这个词也是定义严格的。也就是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举措,在我看来用上面这些词,或者就简单地说“加快建设”这个词,反而是严格的,因为我理解这些举措是“加快建设”。但是硬要把它们说成是“扩大内需”,也就是说,有这么一个物理量叫“内需”,要采取措施把它给“扩大”了,增加了,好象努力的目标就是这个,这似乎是不科学的。
因为,如果“内需”这个词是科学的话,那么,也许内需的扩大只是另外的一些行为的副产品?既然如此,它就不应当是目标。
比如说,当一个人改善伙食的时候,那么就说“改善伙食”好了。当然,改善伙食的一个后果就是大便量增加,但是就不应当把“改善伙食”说成是“增加大便”。这是因为,如果把增加大便作为一个目标,则食物也可以不通过肠胃,在人体的外部直接用化粪池制成大便的。
再比如说当一个人更加努力地劳动的时候,就说“加强劳动”好了,当然,加强劳动的一个后果就是流汗增加,但是,就不宜将“加强劳动”改为“增加出汗”。这也是因为,如果把增加出汗作为目标,那么直接进桑拿室蒸一蒸也会导致出汗增加的。
还是来说内需这个词,作为一个物理量,它应当是怎样定义的?怎样测量出来的?一个好的物理量,应当定义精确,有办法测量。比如说,一个社会原来的内需是五万亿,经过一番努力后,内需从五万亿增加到八万亿。那么,这个数字怎样测量出来?国家的统计局怎样将这个数据统计且公布?
甚至,这个定义如果再精确一些,也许和时间有关?那么,也许是2009年的内需被扩大成八万亿,而2010年内需就只有四万亿?或者说,内需一旦扩大,则年年如此?那么就有一个“平均每年内需”的定义,比如说,如果想要内需恒久地持续地增加,也许可以说“将平均每年内需五万亿,提高到平均每年内需八万亿”?如果是这样,就应当是一个持续的方案,而不是一家伙的投资了。
内需这个词可以认为是“内部需求”这个词的简称。因此就要定义什么是内部?因为,一般的经济学只讲究需求与供给,还没有提到过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是什么。
我想,内部这个词,也许和地球上存在着国家有关系,有了国家,就有了内,有了外。如果全人类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全人类只有一个政府,那么内需这个词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因为到了世界大同的时候就根本没有外需了嘛!
因此,我就理解成,内需这个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的需求吧。因此扩大内需这个词,就是内部的需求,通过一系列的办法,给增加了。
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更多的对波音飞机的需求,那么后果当然是购买了更多的波音飞机。这也是因为波音飞机我们生产不了。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更多的对英特尔计算机芯片的需求,这也是因为我们生产不了计算机芯片。因此,当中国决定扩大内需的时候,外国的许多财团都对此表示欢迎,因为这是它们生意扩大的机会,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中国在抢救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是大国负责任的表现。
或者,如果某个高官突然想建立一个劳民伤财的巨大的形象工程,因此也是一个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部需求产生了,这不也是扩大内需么?
当然有专家听到我这么说,会说“不不不,我们所讲的扩大内需不是这个意思,其实是一些外向型的企业,对外的订单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这样政府产生一些需求,可以给这些企业订单,导致这些企业不倒闭。”
那么就得说清楚了。因此看来,即使一个国家的内需,也有内部对内之需,和内部对外之需这两部分。当然,还要搞清楚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汇的需要,算不算一种内需?对外部黄金的需要呢?对外部石油的需要呢?
我的这个帖子其实是看了昨天demmos网友写的帖子,认为想要扩大内需只需要将钱直接发给老百姓就行了,从那个贴子我才想到“扩大内需”这个词也许是不科学的,或者说“扩大内需”不应当作为一种控制目标。正如我前面举的例子不应当把增加劳动称为“扩大流汗”,那么demmos网友就会提出那就无须增加劳动,直接进桑拿室,没有那么辛苦也能够增加流汗。因为,当然是你直接给全国人民发钱就一定可以扩大内需的,但是,这究竟是不是目标?如果不是,那就可以认为,“扩大内需”这个词不科学,不合理,应当改一改。哪怕改成“扩大投资”也更为科学一些。也就是说,扩大投资的后果当然会导致内需的增加,但是内需的增加却并不是控制目标,只不过是一个副产品,一个行为的某个后果而已。
在这里我想,也许应当警惕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进行不正当不公平的学术竞争。就是说,他的观点,如果直接发表成论文,也许是狗屁不通的,是在学术争论中要败下来的,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成为着名的经济学家。但是他搞了“依赖权力的学术竞争”,就是说,他并不是将学术观点和同行们进行公平的竞争,而是直接想办法联络上国家政府的高官,想办法把外行的高官给忽悠了,然后由政府代他直接提出他的学术观点,那么政府当然是不能够违反的,因此当然只好一切媒体,一切学者,就一起大拍马屁,众口一致地认为某个学术观点正确正确再正确,好啊好啊好啊。这种“权力学术”将严重阻碍中国的社会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