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当代全球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9:27
王公龙
2008年11月10日09:50   来源:《文汇报》
经济全球化的最高阶段必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共产主义制度的胜利。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诸多发展阶段,因此,只有在以全球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尽头,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的现实。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参与全球的社会分工,在整个经济领域,包括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6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全球化思想。尽管与马、恩的时代相比,当代全球化的具体形态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重温《宣言》的全球化思想我们仍然可以获得新的启示。
《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
在《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直接使用全球化的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紧紧围绕资本主义经济扩张这一主题,较为系统地回答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相关理论问题。
第一,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动因。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有:其一,地理大发现。《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见,在马、恩看来,地理大发现既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宣言》分析了从封建的行会到工厂手工业,再经过工业革命到资本主义的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向全球化蔓延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三,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其四,世界市场的形成。由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日益具有跨国的规模,世界范围的市场开始形成,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大工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使世界范围内的分工进一步协调化,为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
第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宣言》指出,在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使用了多重手段:其一,廉价的商品。资产阶级用“价格低廉的商品”这门“重炮”,“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其二,占领市场。资产阶级总是力图“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大力推动市场化,推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其三,使用暴力。隐藏在文明背后的血与火的暴力是资产阶级推行全球化最为有力的手段,它为资产阶级打开世界之门扫清了障碍。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一论断揭示出,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寻求发展空间,建立世界贸易市场,这势必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各国渗透,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形成。可见,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宣言》指出,首先,经济全球化会导致文化全球化,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本身附有巨大文化属性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成为文化全球化最直接的传输带;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将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带到了世界各地。其次,经济全球化将会导致“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关税的统一民族”。此外,经济全球化会导致生态问题全球化,因为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扩张,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掠夺,并导致生态问题的全球化。
第五,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在《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地分析了全球化的两重性。一方面,《宣言》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对资本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历史性”进步和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彻底瓦解了封建势力的残余;促进了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优化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宣言》也阐明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即它会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为落后国家是被动地“卷入文明中”来的。正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落后国家和民族对所谓“文明”国家的从属性从一开始就带有不平等性。因此,全球化不可避免会加剧发达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矛盾,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城市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及其无法克服的矛盾,它在向全球扩展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端扩散到全球,从而导致种种社会冲突和危机,影响了全球的稳定性,并使众多民族国家的主权独立性面临挑战。
《宣言》全球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在现有的经典文献中,《宣言》开历史之先河,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了最为全面的阐述。尽管《宣言》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全球化的早期形态,但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资产阶级是经济全球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但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冲突的。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资本主义在民族国家范围内无法容纳其巨大生产力的产物。当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推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时,资本主义剥削的瘟疫也随之散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这是由资本主义产生而又无法消解的历史性矛盾和难题。当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都无法容纳其巨大的生产力的时候,资本主义必然会转向它的反面——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最高阶段必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共产主义制度的胜利。但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诸多发展阶段,因此,只有在以全球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尽头,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的现实。
第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改革开放,融入国际体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和研究当今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既要看到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需要,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也要看到它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化。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就把全球化看作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化,并将社会主义置身于全球化之外。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中国的正确选择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一时代大潮中壮大自己的实力,努力提高自身经济竞争力,确保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防止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国、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同时,西方国家大力向世界各地推行和灌输其文化价值观念,力图扩大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力,确保西方软力量优势。如何防止西方的文化霸权和文化侵略,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战略性课题。
第四,重视开展全球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大肆扩张,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使可持续发展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驱动的全球化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和能力,但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过滥开发。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已经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自身的环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垃圾,把生态破坏产生的副作用留给了第三世界国家。尽管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者,但却不愿担负全球治理的主要责任。鉴于全球生态环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存续,面对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才能应对全球化时代的诸多共同挑战。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