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攻中国水务,水价由外国人说了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9:09

前几年,我们打开国门进口而放弃了改良自己的大豆产业。几年之后,大豆市场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几乎消亡。大豆加工被控制之后,粮油加工也再现了外资控制的局面。近期不少城市水务资产都“溢价”转让给外资水务巨头。一旦外资企业控制某个城市的水务,涨价不可避免。难道我们的水价也要由外资说了算?
据《环球时报》 2008年07月18日报道,中国28个主要行业已经有21个被外资控制。我们丧失了世界市场上一个个重要的话语权。关键是,这种话语权又有多少可以丧失?外资企业正在大举进入。如何防止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水价或许将很快上调,这是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发出的信号。联想到2007年中国水务市场的几次外资高溢价收购,不难看出,外资早就开始在中国水务市场布局。
【布局者】威立雅——国际水务公司
天津自1997年与威立雅合作起10多年时间,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到3.40元,水价上涨近5倍。昆明市自来水集团2005年底开始与威立雅合作,次年1月昆明市就上调水价,至2007年7月再次上调,涨价幅度和频率都颇为惊人。
公司简介
威立雅水务集团(前称威望迪水务集团或法国通用水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服务集团,其优势是整合服务——整合与环保相关的所有技术与服务活动,如水、环卫、能源服务和公共运输等,目标是通过为全球的市政客户和工业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能技术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解决方案,并综合考虑到劳动就业因素,巩固集团在环保领域的领导地位。
威立雅水务集团活跃在欧洲和北美,并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积极拓展。公司在全球拥有8.6万名雇员,11个研究中心,为世界100多个国家提供着高质量的服务,服务于1.1亿人口。2003年该集团营业收入113亿欧元。
威立雅水务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涉足中国。目前威立雅集团的两大主要业务已进入中国:供水、污水处理服务(投融资,运营);饮用水及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提供。威立雅集团在中国11个城市投资运营12个项目,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员工4500人。近两年来,威立雅水务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水行业的主要国际伙伴。【布局之谋略手段】
初布“中国扩张路线图”
2002年中,威立雅投资2.66亿欧元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作为威立雅大规模投资中国的标志。
十一五期间中国需要在新增、扩建供水设施上投资3100多亿元,在污水处理领域投资4700多亿元。因此,资本进入水务市场实际上是顶替政府作为供水、污水处理项目的出资人,威立雅投资的浦东项目虽然顺应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但是却背离了其水务运营商的定位,其商业模式在中国恰如淮南之橘淮北为枳。 从之后的情况看,浦东项目成为威立雅在中国运作的分水岭,面对中国市场投资需求与自身商业模式重心之间的差异,威立雅针对性地调整了商业模式。
威立雅逐渐吃透水务市场后,不仅继续通过双重利益安排在中国水务市场攻城拔寨。中国水务市场为威立雅等外资巨头提供绝佳的跑马扩张场地。根据“十一五规划”和“节能减排”相关要求,十一五期间水务市场的新增投资接近8000亿元。
借力金融资本,巧施财技收“水务”
水务资产与金融资本的“亲密接触”,从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名为“柳州自来水项目股权投资计划”(“柳州水务信托”)的信托项目开始。
此前获得柳州自来水有限公司49%股权的威立雅水务集团,将采取抵押的方式,将部分股份的受益权出让给该信托计划。而通过抵押,威立雅水务既盘活了存量股权,以此获得了充沛的资金,亦可保证它可以追逐下一个城市的水务项目竞标。在此之前,威立雅以“高溢价”将多个城市的水务项目收入麾下。
在威立雅的合作伙伴清单上,有着平安保险、光大国际、中信泰富这样的名字,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为,都是具有强烈的金融背景的企业。
作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运营者,威立雅水务在中国正在实践着一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完美契合的水务拓展路径。
高溢价收购,高资本转嫁
威立雅解析其成本与调价模式的主角,是始建于1999年的麦岛污水处理厂。其横扫中国水务市场的法宝就是“高溢价”收购。其在中国水务项目投标会上报价,往往高出竞争对手1倍以上,让竞争企业觉得“怎么算,怎么不赚钱”,进而退出竞争。此前,威立雅以17亿元,高出标价1倍多的高溢价拿下兰州项目,同样的手法还上演在海口、天津项目上。
威立雅水务盈利的核心在于一个公式:“△F=aE+bL+cCH+dCur+eCPI”这条公式中,囊括了E(电价)、L(劳动力成本)、CH(化学品成本)、Cur(币值变量)与CPI等参数,△F值,则为以百分比形式出现的调价系数。将这个系数,乘以政府采购的基准价,就能得到当年政府采购的每吨处理价。
也就是说,威立雅水务卖给地方政府的水价是与这一系列变量挂钩的,随着CPI等变量上涨,地方政府必须逐渐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威立雅水务的产品。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使市场水价上涨,就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收益等来支付威立雅水务的高水价。
惯用的资本运作手法
先与内地水务项目和地方政府签署一个保证收益的协议,这个协议包括该地区未来几年水价上调的内容,随后,威立雅会拿这个协议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由于水务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比较热,而且资本也比较认可政府出具的协议,因此威立雅完全可以轻松融资,“利用别人的钱来给自己赚钱”。
例如,威立雅水务可以拿一个国内项目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假如国际融资成本可能是7%左右,但是威立雅在内地的项目回报率可以高达30%,因此威立雅水务还有23%的收益率。
【局之赢局or困局】
赢局
以1997年进入中国的国际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为例,在政策放开之后,便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溢价的收购和快速扩张。2002年,其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3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
据公开报道,去年1月,威立雅出资17.1亿元获得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收购溢价达到280%。3月,威立雅又以9.5亿元获得海口水务集团49%的股权,报价几乎是其他三家竞标者的两倍……
威立雅公司网站的信息显示,迄今为止,威立雅水务已在中国的20个地区拥有运营项目,合同涉及到的居民超过3000万人。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另一个国际水务巨头中法水务也在中国拥有近20个供水公司或自来水公司。
除了利用合同条款保证自身收益外,威立雅水务等外资水务公司收购内地水务项目股权虽然都不超过50%,但是都对项目拥有绝对控制权。一旦地方水务项目与外资合作,则水厂的总经理等负责人全部换成外方的人,由外方发放工资,而且都是高薪。
一直谋划在中国高溢价收购、攻城略地的外资水务巨头们,今年的扩张似乎遭遇了滑铁卢。公开消息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内还未有一个外资水务项目获批。但凭借此前在中国水务市场上的布局,外资在水资源上占据了更多的控制权,已经引发国内多地水价的上涨。
困局
随国际、国内水务市场环境的变化,今年以来,威立雅水务在中国几乎没有拿下任何像样的项目。威立雅西安项目挫败后,很多地方政府和水务公司已不再迷信洋水务,或迫于舆论压力开始“不敢相信外资”,与威立雅水务合作的项目很少。
威立雅水务目前仍是陕西、甘肃等西部省份的政府顾问,即使如此,今年西部水务市场受西安影响,开始集体反对外资并购,而在沈阳等东北、华北市场上,由于早年与外资合作吃亏,地方政府开始推动国资主导的水务改革,威立雅水务再虎口夺食,难度很大。
年初时,威立雅水务曾试图将投资中心转向俄罗斯,但是随后俄罗斯政局变动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威立雅水务进军俄罗斯的计划受挫。威立雅收购德国柏林水务后裁撤职工的行为和给当地市民造成的水价压力,则被当地媒体成为“悲剧性的结果”,因此在中欧市场上的并购活动也陷入困境。
显然,威立雅模式正受到最严峻挑战。
麦肯光华:政府救楼市,谁来救水市?
房子和水,哪一个更重要?大部分国人相信会选房子。但如今中国的水市出了问题,谁来救市?
君不知,大部分国内水企的主要股权早在2002年开始就被外资水务公司陆续以“高价”并购了。而各地方政府也一直对高价转让股权一事激动的像走在路上捡到个大钱包,纷纷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还将此事作为一大政绩大肆宣扬。然而经验告诉我们,钱包不是那么好捡的,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外资水务公司以高价收购中国的水权,他们想干什么?为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还是为慈善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水在居民消费支出中仅占约1%,而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4%-5%之间。如果加上中国全球第一的人口基数,中国的水务市场无疑具有极其巨大的成长空间。这句话直白一点说就是“中国的水消费涨价空间是四到五倍,水消费人数是世界第一,银子大大的有”
我们只知道外资企业斥巨资收购,这个巨资的投资回报是多少呢?据悉,外资是以巧妙的溢价收购方式(通常在1.5-3.5倍)进入中国的,而现在水涨价的空间是4~5倍,也就是说外资企业的利润空间是在0.5~3.5倍之间。
水务市场应不应该改革?应该!但是不应该让外资说了算,丧失了话语权,最终会导致水价的垄断。只看眼前利益而不懂长远考虑,这样放任下去,5年、10年以后,我们中国人连喝水都要看外商的脸色,到时我们连说“救”的权利都没有了。
万幸的是,相关资料表明,高溢价收购在进入2008年后戛然而止。没有公开报道是相关部委叫停了高溢价收购,但这齐刷刷的动作表明,中国水务行业的收购开始收口。
如今不管政府准备怎么救水市,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水权绝不能流到外人手中。全文查看>>
中国“水权”不容旁落:别让“肥水”尽流外人田
水价或许将很快上调,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分别发出的信号,这对国内水企可谓是重大利好,长期属于政府定价的“低价水”终于熬出了头。
此刻该偷笑的当然还有外资水企,联想到2007年外资水务在中国市场的几次高溢价收购,此刻就显得如此的有“战略眼光”。
怎会真有免费的午餐,高溢价收购之后,中国水务产业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代价最终又将由谁来买单?
“很多城市将因此丧失水权,中国水业堪忧。”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这里的水权包括拥有权和定价权。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同时,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
高溢价收购应当看作是地方政府的变相融资行为,这是以未来城市居民数十年承受高水价为代价的。
到底还会有多少中国公司充当了这样的冤大头?按照威立雅公司总裁的预算,收购后的每个项目利润都保证在15%左右。如此一算,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业丧失的何止是水权。
水协常务副秘书长刘志琪曾表示,“把水务行业与其他一般竞争性行业对待,是方向性错误。应该保证国家对水务行业的控制力,计划产权改革的水务企业在对引进外资还是内资的问题上要慎重,已经引进外资的水务企业应保证国有企业的控股权。”全文查看>>
外资欲控制中国水务 水价上涨最终百姓买单
外资高溢价收购让急于增加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兴奋不已,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水务同行却提出了一连串质疑:如此高的溢价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回报吗?是否隐藏着其他目的?谁为最终的高溢价买单?
事实上,“威立雅看重的是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它看到的是5年、10年以后的长远收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于是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就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
中国水协会长李振东一眼看穿问题实质,“外商今天高溢价收购供水资产,明天都要成倍地赚回去。一届政府的政绩,将成为今后历届政府的严重隐忧,最终都会转嫁给老百姓。”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