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般若”“般若波罗蜜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09:30
什么是“般若”“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是梵文prajna的音译 "般"字要读为"bo "(阴平).但是更严格的照原来梵文读起来则又不然: “般若:查字典注音为班若或钵惹,实际上应该读成钵瑞。这种发音是不是很标准呢?也不然,因为唐朝时代「般若波罗蜜多」的读音是「巴尼亚巴拉咪达」,这个音译跟梵文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会念钵瑞,而是念「巴尼亚」。” ,「般若」一般的解释为‘智慧’,但「智慧」二字只能描写「般若」的表面,不能完全透彻地解释这二字的神髓,因此「般若」不直译为「智慧」,而跟原梵语音(古时之印度音)直翻过来,其目的在说明,「般若」二字,在中国文字 ,无法找到二字可以代替。 
   「智慧」是指人类对世界万物所知所解的能力,称为「世间智」。人的智商有极限,所见所闻,只是凡夫、凡眼分辨出来的一种见解,并非宇宙的真相。宇宙之大,非人类智商可随可及,虽有科学家、哲学家参透宇宙,但站在佛家的眼光来看,还觉得未够「真知灼见」,因人受六识而生感觉,这感觉是妄知妄见的,只是人眼中「自以为是」的一种见解。
   「般若」是指一个人非以肉体感觉器官所论定出来的真实智慧,而以人的灵性所体会的真正智慧,称之为「无漏智」,这包融的宇宙真理,这才是「般若」!

   所以你我皆有「世间智」(智慧也),但不是一定有「无漏智」(般若也)。「世间智」你我易寻,人一出生后就不断受到教育,但这些教育,是人肉体所体会的智慧,有极大的局限性,非宇宙的全部!直至成长到一个阶段,发觉肉体所感觉的世界外,还有非肉体以外的世界,物质世界有极大的局限,物欲使人穷一生之力追求而依然感到空虚、不快乐,於是开始发现人可藉另一途径,得到离苦得乐,达到永远幸福的方法,乃以「无漏智」(即般若)这无上智慧去体会。

   般若指用佛陀的心眼(佛眼)透视宇宙动态的无上智,此智能将宇宙的色相,透视到最深最微最妙处,见到其无常的实相,见到其无自性及性空的实有,见到显现的妙有!般若能究明万物的实相,排除误认的执著,体会了现象即实有,即事而真,当相即道的道理!
   人在佛智未显露之前,必受假相所惑,受食、性、生命机能所驱控,迷於现象,有了七情六欲,取舍好坏美丑,因五蕴累聚的宿因而一而再,再而三造尽业障,起种种烦恼。如能彻悟心性也是无自性的幻起幻灭,这叫做「观照般若」。依「观照般若」的般若来看「实相般若」,悟了成文字便是「文字般若」!
   但得到「般若」,非要你抛开一切世间智,就可以得到,反之,要尽得「世间智」才可达到「无漏智」。人要修习一切世间智慧,通过闻、思、修三个境界,才可以慢慢达到灵性的体会,亦即是「般若」境界。因此「世间智」乃造船之木,「无漏智」乃渡我们到快乐净土之船,无木不能成船!无世间智亦即无「无漏智」。
   人面对人生,经世间遭遇而深受体会,才可以达到「般若」的「无漏智境界」。人产生智慧,是要经人生体会而来。因此愈多经历的人,愈易透彻「般若」,由看文字,到观照,到实相的人生体验,累积了多少感觉才到那「般若」的境界。
   世间智要去领悟,才可以开窍!所以「般若心经」是加速我们看透万物真像,而比别人更快地活得更快乐的无上方法。「般若心经」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诵读,令人精神集中脑活神通。人脑一活,所有的智慧都来了,决断也英明了,自然选择正确行起大运来。
   「般若」就是佛性,「般若」通过觉悟世间智的真实面貌后,产生出来的一种人生观。这人生观,非源於肉体六识,普通人的智慧乃源於宇宙,悟彻来源的「般若」,故称为般若的实相,这是真的智慧、永 的智慧,消灭一切烦恼,永 的「定」!永 的「定」在快乐与幸福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