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7:25
关于般若的开示根松仁波且
有些弟子问我说,上师讲了六度的前五度,为什么般若的开示却不讲了?不是我不想讲,因为还不到时候。大家修行的层次都不一样,一部分人还达不到听般若法的要求。法是要按次第传授的,现在是法在等着你们。你们什么时候修好了次第法,我会再进一步传授相应的法,就像利美法王所说:“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他不会一下子把全部的法要都传给弟子,他只会传最相应的法。”过早地传授般若,对你们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法障。现在有人主张不需要上师的传承、灌顶和引导,自己照着般若法修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十分危险的。当我初到汉地,听到一个小孩念《心经》,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难以置信这佛法的无上心要,竟然会从一个小孩的口里念出来!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人修学佛法根本就不注重依止善知识,也不懂修行的次第,学佛没几天,就开始大谈般若。口里念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内心的我慢却大得不得了!“我”始终放在第一位,谁也不放在眼里,这些人连起码的出离心都没有,还谈什么般若空性。学佛初期宁可执有,不可执空。执有虽然不究竟,但不会堕落,执空则百分之百堕落。冈波巴大师告诫学佛者,要圆成佛道就必须克服以下四重障碍:1、对现世一切的爱着难舍2、贪着诸有的各种欲乐3、贪着寂灭之乐4、不明了成佛的方法怎样才能克服这四重障碍呢?必须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在善知识的引导下闻思修学正法!一般人须从第一重至第四重渐次地破除,只有极少数上上根基者直接从第四重破除而圆成佛道。很多学佛人都不承认自己是中下根基者,修行只想一步到位,直接从般若入手,这样的修学方式很危险。好比完全不懂飞行驾驶技术的人强行要开飞机,结果必定机毁人亡。修学般若也同样,若没有稳固扎实的佛学基础,最终会毁了自己的慧命。究竟什么是般若?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大家能够领会当然最好,不然也要以随喜心来听,不可用意识心揣测。般若以无修为修   自性原本清净圆满,并非修后才得圆满,所以无可修。如果你不明了原本清净的自性,以分别心造作修持,欲证般若,无有是处。我们常说烦恼太多,这些烦恼究竟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通过深入观照,就会发现烦恼是无根的、虚妄的,而当下的觉性却不因烦恼而生灭。就像如意宝珠,虽然表面被尘垢遮蔽,却不会因此改变它的本性。圆满的觉性并非修得,只在于明与不明而已。有的人生活很注重享受,什么才叫享受呢?凡夫的心时刻在烦恼中,整天患得患失,怎么可能享受?只有证悟的瑜伽行者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穷得一无所有与拥有三千大世界都一样自在,心中无所得亦无所失,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了悟自性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尽法界无不是自性的显现,所以尽法界无不是自己的财富。但众生无明,惟恐失去什么,或希望得到什么,始终摆脱不了你我、好坏等二元对立。正因为能、所的分别执着,把原本广大圆满的觉性蒙蔽得暗无天日,把原本无漏的五种智慧凝结成有漏的烦恼妄心,把本来缘起妙用所化无量无边的四大(地水火风)凝固成我们身体有限的四大,并把它当作是“我”。一旦有了“我”,就有了我所拥有的东西,如我的名字、我的亲人、我的财产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照,就会发现我们执着追求的只是幻相而已,没有实在性,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真正的瑜伽行者已了悟自心是佛、觉性即法身、轮涅无二的真谛,所以心无所求,心无所惧,心无所着,上不求无上菩提,下不畏轮回之苦,就像《普贤王如来祈愿文》所说“自性原本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般若以修为无修   一切缘起之法本无自性,一切显现无非是自性清净本然的觉现。所以一切事相的造作并不妨碍原本清净的觉性,就如同一切影像在镜子里无碍地显现,但不影响镜子的本性。佛说一切法无自性,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或否定一切的存在,而是说缘起无自性,无自性故缘起。只有通达这一点,才能明白什么是随缘之心。很多人把随缘二字挂在嘴边,但很少人能真正懂得它的妙理,通常只是作为一种安慰而已。究竟怎样才是随缘呢?对一切缘起法不希求、不厌舍,这才是真正的随缘。可见随缘绝不是无奈和消极的心态,而是超越执着的大智慧、大自在,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瑜伽行者因为具有随缘的心,所以出于“无缘之慈、同体大悲”的本怀,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也不祈求众生任何的回报。般若以无证为证   就像一位不知道自己身怀如意宝珠的穷汉,到处乞讨为生,终于有一天,他才发现自己怀里的如意宝珠。这如意宝珠非从他处得来,是原本具有的,故以无所得为得。本来智是法尔本具的,非从证得,所以说以无证为证。般若以证为无证   凡夫不明了自性,虽日用而不觉知;二乘行者执着能所,无法生起真实妙用;菩萨虽有少分妙用,但因习气未尽亦未圆满;惟佛究竟圆满无量的妙用,所以不可言无证。然而一切妙用本来具足,非从外得,亦无所得,虽证亦无所证。萨迦道果说:“般若不可言常,不可言无常,亦不可言非常非无常。般若不可言有,不可言无,亦不可言非有非无。”说般若有修不对,说无修也不对,说有证、无证都不对。所以究竟的智慧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落言诠便会形成我们心中的观念,然后我们就用这个观念来衡量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有的瑜伽行者专门食用五肉、五甘露,就是要彻底破除自心对好与坏、净与不净的分别执着。这不仅仅是理上的认识,须真实证悟一切本自清净圆满,没有好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