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须“三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22:42
 世事纷繁,人生如棋。识棋理、懂布局,下棋方可占据主动、获得胜机;知进退、明得失,人生才能从容自如、走向成功一个人要走好人生、成就辉煌,既要热情,又要智慧。要善于看远、看透、看淡,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心态,对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幸福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要。

看远,就是着眼未来、坚定信念,确立远大奋斗目标。

  看远,就要志存高远。存高远之志要立远大目标。一个人如果目光短浅,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就看不到远处的风景。正如一枚小小的铜板,如果太靠近眼前,就会遮蔽所有的阳光。同时,人生之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鲜花也有荆棘。一个人如果过于看重眼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就可能失去拥抱未来的机会。看远,就要打开视野、面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然,理想和目标的选择,既要符合时代潮流,又要切合个人实际;理想和目标确立之后,更要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看远就要有“比较”。比较之意,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好与坏、优与劣、真与假、实与虚、是与非、美与丑等,都是比出来的。比而知不足,比而明差距,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见分晓。主要有纵比和横比。纵比,即按时间顺序前后之比。可以比出历史经验,比出现实启迪,从而发奋图强,不断进取;也可以比出“今不如昔”,比出前途渺茫,从而消极低沉,停滞不前。对待成绩,有的人把它当作资本,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而有的人把它当作新的起点,激励自己从零开始,不骄不躁。对待挫折,有的人把它当作包袱,精神颓废,意志消沉;而有的人把它踩在脚下,昂扬向上,奋然前行。 横比,即与左右周边之比。可以比工作,比学习,比干劲,比奉献,比成绩;也可以比职务,比待遇,比享受,比索取,比财富。可以比出催人奋进,“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也可以比出丧失斗志,“人生能有几回醉,别人能醉我也醉”。高比,可以志存高远,比得愈高,立志愈大,向上奋进的动力也愈足;低比,可以趾高气扬,从此“船到码头车到站”,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比较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要有正确的立场。正确的对比,应该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之间的差距,在本质和主流上比;错误地对比,总是固定地看待事物之间的差别,在形式与枝节末叶上纠缠不休。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比较观,去创造一流的成绩。

  看远就要有“锐气”。锐气是一个人思想、修养、意志、魄力的综合表现。凡成大事者,必有锐气。勾践因锐气而卧薪尝胆,率三千越甲吞吴复国;项羽因锐气而破釜沉舟,使百二秦关终归西楚;岳飞因锐气而壮怀激烈,为还我河山纵横驰骋;共产党人因锐气而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气吞山河、横扫千军。江河之有锐气,故成万千气象;树木之有锐气,故成浩瀚林海;土石之有锐气,故成嵯峨大山。 锐气是执著追求、奋发进取的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想干事,才能干好事、干成事;只有牢记责任,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即使能力相对较弱,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缺少锐气,就会在职不尽责,安心不尽心,工作应付,作风飘浮,成绩平平。我们应当摒弃那种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的状态,树立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干出一番成绩,成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锐气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应对挑战的办法。关键在于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敢为人先的魄力,有没有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的勇气,有没有知难而进、大胆创新的坚强斗志。有了这股锐气,再大的困难都会无坚不摧,再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锐气是意志消沉、挫折失败的克星。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挫折失败往往与胜利成功相伴而行。面对挫折失败,要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勇气,不能遇到挫折就沮丧、遇到失败就泄气。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挫折失败怎么能走向成熟呢?有了锐气,就能在意志消沉时焕发激情,坚定信心;在挫折失败时迸发勇气,增添动力。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修列《兵法》,都是不向挫折低头、不因失败气馁的意志品格的体现。锐气是学习的结晶、思想的升华、意志的体现。要始终保持昂扬锐气,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净化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思想,锻造自己的品格,锤炼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各种私心杂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看透,就是认清本质、领悟真谛,把握正确人生航向。

  看透,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表象所迷惑,不被假象所蒙蔽。人生一般不过百年,需要得到物质满足,更应当追求精神富有,这样才能赋予生命以价值和意义。如果满脑子都是权力、金钱、美色,不惜为之忙于算计、疲于奔命,甚至利令智昏、铤而走险,最终必将误入歧途、亵渎生命。看透,才能不为物所役、不为欲所累,懂得“君子忧道不忧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道理,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看透,才能把握人生航船的正确方向,排出生命过程本末轻重的优先顺序,进而产生伟大的行动,真正领略生命高处的绚丽。看透就要有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修养程度的体现。在喧嚣纷扰的人世间,能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怀揣平常心的人,对此往往不屑一顾,只是兢兢业业、专心致志地干工作,以默默奉献为乐。他们怀才而不炫耀,真诚而不吹嘘,有了成绩也不张扬。对名利、财色之类,完全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欣赏这种心境,提倡和铸造这种心境。有了这样的心境,什么风风雨雨,名利得失,绿肥红瘦,飞短流长,统统可以置之脑后,从而生活得更加充实、潇洒、飘逸。

  看透,就要有良好的心境。心境是指个人心神表具的境界,包括心思、心念、心情、心灵等。人生在世,求生存、谋发展,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心态表现。医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心境是人身的健康之源、自强之本、长寿之根。心境决定着人生的命运。心境好,病难找。生病的人,大多与精神压力有关。心境好,抗打击能力就强,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心境不佳,承受能力就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可能就倒下了。人应当经常调整自己的状态,调理自己的心境。养身重在养心,补体重在补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人只能活一辈子,不能活两辈子,应懂得善待自己。在百忙之中,应为自己营造心灵的港湾,修筑生命的驿站,使身心得到栖息,以便胜任事业的重荷。自我养心,健康心境,关键要学会调摄。有人主张用“顺、慎、和”三字诀,来促进良好心境的形成。顺,就是顺其自然,顺随四季气候变化养心,顺理依章处置矛盾和纠葛,凡遇不如意事,顺其来去,不背忧虑包袱,否则劳心伤神、损害健康。慎,就是谨慎处事,凡事做最好努力,又有风险防范预案。谋求最好,虑及最差。这样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规避了万一的风险,进可以成功,退可以安全。和,就是和谐为上,心平气和,从容镇定,坦然面对一切。要知道,虽然在你上面的有的比你弱,但在你下面的更有比你强的,比你富裕的人千千万,比你困难的更有万万千,持有这种心境意念,就能够气顺神闲,过好每一天。养心的核心是个适度问题。中华传统养生学一再告诫,精神情志活动要适度,体力房事要适度,饮食五味要适度。苏东坡有“三养”之说: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诸事再好,适可而止,贪多嚼不烂。适可而止是人生哲理,适度是健康之母。心境理智平和,便会过滤掉不利的思想和情绪,就能够看到柳暗花明,从而维护良好的身心状况。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一切,而失去健康必会丢掉一切,为了可持续的健康,我们要注意养心补脑,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心境。

  看透,就要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种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精神状态。干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步登天,一蹴而就。中国女排沉寂了17年之后再次问鼎世界冠军,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她们才知道。满含悲伤吐绝章的诗人杜甫,命运多舛的文学家苏轼,百折不挠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逆境中奋斗不息的张衡,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寂寞中奋斗,逆境中拼搏,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化学家维尔纳说:“真正的雄心壮志几乎全是智慧、辛勤、学习、经验的积累,差一分一毫也达不到目的。至于那些一鸣惊人的专家学者,只是人们觉得他一鸣惊人,其实,他下的功夫和潜在智能,别人事前未能领会到!” 良好的心态,并不是说可以无所追求,不思进取。要知道,平常不等于平庸。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说不能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不能心浮气躁,利欲熏心;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要从长计议,心平气静,从容奋斗,把烦恼和忧愁一扫而光,使理想和欢乐尽情地展现和升华。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魅力,精神就会更加充实,心境就会更加坦荡。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他认为,“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也。”这形象地揭示了人生难免困苦忧患,故历来有“忧患人生”之说。我们常讲:祝你一帆风顺,祝你万事如意。这只是一种愿望,实际不可能都“风顺”,都“如意”。而坎坷和挫折,倒是一种常态。有一些不顺利、不如意,也未必都是坏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位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就带回家去,蛹壳上出现裂缝,蝴蝶挣扎了许久,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于是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平扁,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人的成长也是如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能是一种必然,一道门槛。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炼,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也很难健康成长。吃苦贵在先,也是人生的一种本钱、一份财富。古罗马塞涅卡说:“没有谁比未遇到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遇到不幸,能够泰然面对,就能渡过难关,也使自己得到磨炼。凡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境如仙。”汽车轮胎之所以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是因为它可以接受一切,能够化解各种压力。有的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一旦事与愿违,就改变了初衷,动摇了信仰,陷入了极度悲观,进入了抑郁病态。现在有很多东西在减少,如精神乐园,有许多东西在增加,如精神病院,这或许是一大成因。培根讲:“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宠辱不惊,我们当有这种大度、这种定心。要获得一种良好的心态,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这就需要按照“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当做什么?将来身后应当留点什么?”的要求,加强理论修养和党性锤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操守革命气节。只有这样,才能名惑不移志,利诱不动心,色迷不乱意,也才不会因小失而耿耿于怀;因小成而忘乎所以,自觉做到利益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看淡,就是淡泊自守、乐观旷达,保持健康生活情趣。

  看淡,就要宠辱不惊从容。在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士大夫中,无论是在才华横溢、学养富赡方面,还是在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方面,都很难有人超越苏东坡。就是这位苏大学士,在政治前途渺茫、生活极其艰难的日子里,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既面对现实,又超脱现实,以一种诗意的、艺术的审美态度来看待人生逆境。无论贬谪到何方,无论经受怎样的挫折,他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得到美的享受。 由此使人联想到,每到考察任用干部之时,有些干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浮气躁:托人说情拉选票,东奔西跑找关系,挑肥拣瘦选位子,等等。特别是在提拔无望时,便萎靡不振,牢骚满腹。这种消极悲观的情绪,既影响个人的发展进步,又在干部队伍中造成了负面影响。 苏东坡在仕途失意之时,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从不放弃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人生态度,撰写了二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散文,成为流传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残酷的现实和窘迫的生活,在惠州,他自宽自解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吟唱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尽管他的诗词文曾在当时被列为“禁书”,但还是有人冒险传抄、诵读;尽管他被贬到天涯海角,但还是有人不远千里专程去探望他,拜他为师。这正是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啊!有位哲人说,帝王不过一域一代,唯有思想者的影响能够跨越时空。我觉得做官不过一域一时,唯有老百姓的口碑才是真正的政绩。奉劝那些已被提拔或尚未提拔的同志,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事业上,放在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上,放在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少在追名逐利上动脑子、使力气。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只要你是一匹“千里马”,“伯乐”总有一天会发现你;即便一时没有发现,也不要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要知道,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有才干总会有施展的机会。好男儿应当始终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面对个人的名利得失,以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状态,干出一番成绩,成就一番事业。 看淡,就要明辨成败得失。“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上云卷云舒。”,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有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指着家中一对联,笑而不语。对联的上下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道是“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人生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如果求全责备,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就能渐入淡泊之境。有人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该得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争不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处在一种智慧状态,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知道适度的人不会遇险。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它形象而诗意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许就可以“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当遇到春风得意的人生顺境时,我们就不至于忘乎所以而乐极生悲;当身处凄风苦雨的人生逆境时,我们就能心平静气而坦然处之。人有时会产生失落感,这是因为总在与他人比较。人在沼泽,身在囹圄。换一个角度风景就不一样了,你就是世界,你就是幸福,你就是未来,你就不失落了。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获得,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英国思想家罗素,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中国四川,意在帮助民众解除痛苦、获得幸福。在乘竹轿上峨眉山时,他发现累得满头大汗的轿夫们丝毫没有怨气和烦恼,反而很乐观和风趣。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认为自己聪明的人是愚蠢的,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是幸福的。有人讲:“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病痛和灵魂的无纷扰”;也有人认为:“有书真富贵,无病大神仙”;还有人主张用减法求快乐,“退一步海阔天空”,“少吃一口安稳一宿”,“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些话都是教人减法处事。有人这样评论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南怀瑾说:“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增一减 非常简单。”生活中做减法远比做加法难,做好了有助于我们成就大业。

  看淡,就要正视进退升降。有人讲,做人之难,从官场可窥见一斑:当不了官,难;当了官升不上去,难;当了官穷于应付勾心斗角,难;当了官发现自己不过如此,更难。钱钟书说:“想做官的人就像猴子,向上爬的时候,就露出了自己的红屁股。”要做一个好官,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有人原是单位的“头儿”,后来退下来,“头儿”前加了个“老”字,成了“老头儿”,身价和处境就不一样了,门庭若市成了“门可罗雀”。兰州玉泉山公园有副对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去难。”有人感叹:“高处不胜寒,人间有温暖。”这都从一个侧面讲了为官之忧之愁之难。尽管如此,想当官的依然大有人在,且呈急速增长之势,超过了职务资源的可供量,造成供需矛盾。想当官未必都是坏事,很多人也确是当官的料。应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把人看清选准用好,防止“苍蝇叮菩萨----看错人头”。作为个人来说,也不能把当官看得过重,看成是唯一的出路。而且要凭素质、走正门,不投机钻营。跑来要来的官,当着有什么意思?能不能当官,不仅有个人素质问题,还有机遇问题。为了班子建设的加强,为了结构比例的优化,为了年轻干部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人做出牺牲的。碰到了这种情况,应当想得通。花开自有花落时,万物都有始有终,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是暂时的,离退休了,没权了,理当顺其自然、坦然对待、泰然处之。有个地方新闻报道中,把现任市长写成了“原市长”,媒体负责人忙着作检讨。市长风趣地说:“没关系,我总有一天要变成原市长的,不过你们写早了一点。”有进就有退,有上就有下,这是必然规律。为官需要有这样一种心态。领导干部也是人,“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有人讲,想不开时,可以去看看“三座山”。看井冈山,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英烈,与他们比,我们岂不是太幸福了?看普陀山,看佛的大境界、大度量、大胸怀、大慈悲。看八宝山,无论什么级别的官员、多么有钱的富翁,到了这里都是一缕青烟飞天外,个人得失实在是小事,不要动不动就想不开。还有人建议,人在浮躁之时,不妨去三个地方看看。常去医院看看,你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身体是最重要的;常去监狱看看,身陷囹圄,失去自由,那才是最痛苦 的;常去火葬场看看,无论什么级别、荣耀、富贵,在这里实现了最终的平等。很多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不能为之弄得神形憔悴。如果有了权和钱,却失去了尊严,没有了健康,活着又有什么乐趣?看远、看透、看淡,是达到人生和谐、成就事业辉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