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5:12



  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从某种意义来说,礼就是为了情感而制作的,所以《礼记》说“礼者,因人之人情为之节文”。例如,父母双亲去世,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彼此的感情还在,所以子女每逢季节转换,或者岁末的时候,应该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追思自己的亲人。祭祀的时候要诚敬,应该“事死如事生”,要像侍奉生者那样侍奉死去的亲人。所以《论语》上说,对待父母至亲,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为了培养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君臣之间虽无血缘关系,但长期共事,彼此的情谊非同一般,所以当一方死亡时,另一方在情感上有所表现,才是符合于礼的。晋国大夫智悼子(荀盈)死,尚未埋葬,晋平公即开怀饮酒,并命乐师师旷、近臣李调陪饮,又鼓钟助兴。杜蒉听说后,直接进入寝门、上堂,斟酒命师旷喝下,又斟酒命李调喝下,然后自饮一杯,下堂欲走。晋平公怪而问其故。杜蒉说:纣王死于甲子日,夏桀流放于乙卯日,后来的君王无不把甲子、乙卯作为忌日,不敢奏乐。此时,晋国大臣智悼子的灵柩尚停在堂上,悲痛远比甲子、乙卯之日为大。师旷身为晋国乐师,居然没有提醒国君,所以,我让他喝罚酒。而李调是国君的近臣,竟然贪此酒食而忘记国君的过错,所以也要喝罚酒。晋平公问:可你自己也喝了罚酒,这又为何?杜篑说:我不过是执掌膳食的宰夫,却超越职权,过问起国君的过失,所以也要受罚。于是,杜篑洗过酒爵,斟上酒,高高举起。晋平公惭愧极了,对左右侍者说:“将来我死后,一定不要废去这个酒爵,要永远记住杜篑的劝戒。”后来,人们把宴会结束前的最后一次献酒称为“杜举”,即缘于此。

  儒家主张,父子之情为人间最为真挚的情感,应该超越政权、金钱等等。晋献公死时,重耳(即晋文公)正在国外流亡。秦穆公派人前往吊唁,同时建议他利用献公新亡,国中举丧的机会,回国夺取政权。重耳听从舅犯(即重耳的舅舅狐偃)的意见,拒绝了秦穆公的建议,对使者说:“我长久逃亡在外,父亲去世而不能回国哭泣尽哀,哀恸无比,哪有心思去夺权?”说罢磕头触地,不敢拜客受吊,哭着起身,也不与使者说私话。使者回国向秦穆公报告出使经过。秦穆公称赞重耳仁义,说:“重耳只磕头触地而不拜,说明他不敢以献公的继承人自居,所以也不敢拜客受吊。哭着起身,表明他对父亲的真挚情感。不与使者说私话,说明他没有趁丧夺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