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烽烟四起,自主招生路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11:56

联考烽烟四起,自主招生路在何方?

——聚焦2010科教卫热点之一

2010年12月27日   07:科教卫·长江三角洲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徐瑞哲

  本报记者  彭德倩  徐瑞哲

    时值年末,各大“集团”报名相继进入收尾阶段,笔试将集中于明年2月的两个周末进行。如此大规模联考,对考生而言,究竟是“减负”还是“增压”?是扩大考生的自主权,还是纵容高校的“抢苗”、“掐尖”?自主招生,路在何方?

    

“减负”还是“增压”?

    

    多所参与联考高校的招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表示,实行联考意在为考生“减负”。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自主招生优惠政策的机会,既增加了考生的选择,省却了在各省市间打‘时间差’奔波应考之累,同时又分摊降低了各校安排考试的成本。”

    纵观各校联考报名、选拔制度安排,似乎印证了这一初衷。在“北大十三校”联考中,每名考生最多可报考3所高校,若学生笔试成绩优异,可能同时获得来自三所高校的高考优惠政策,从中选择其一。与高考一名考生一个总分的测算方法不同,联考虽七校同卷,但每个高校可根据学校特点自主决定如何 “使用”成绩,甚至可能单看一门成绩选拔考生。

    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高三考生面对联考,压力更大,难度和考试形式成为主要原因。不少学生忧心忡忡:地区间高中教学内容、难度差异较大,联考又是“全国同卷”,自己会不会成为那块“短板”?据了解,本市北部一所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小宁报名“清华七校”联考,一周前已经从外地当教师的亲戚那里辗转借来了四五本习题书,这几天已经开始埋头奋战做题,她说:“虽然学校说过试题难度会比2010年降低,可还强调了‘内容将尽可能涵盖高中学业大纲’,所以必须做好准备。”

    “北大十三校”考试更是明确,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共7门,一天内全部考完,且“难度高于高考”。专家坦言,几乎与高考科目重合、难度又略高,这样的自主选拔方式无异于“考上考”。考生要想通过测试获得选拔资格,只能无奈陷入另一个“应试怪圈”,对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并无帮助。

    

抢生源还是扩大学生自主权?

    

    12月以来,联考中“单独考试”之声频频传来。“北大十三校”中先有复旦大学表态:联考成绩仅限于苏浙沪以外的地区,后有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宣布,在自己的重点生源省份保留独立的自主招生权。

    既然联考意在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减轻考生负担,为何又有不止一所高校辟出“自留地”?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留下三省保持自主招生独立是希望保持优势,武大每年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70%来自上述地区。”

    事实上,对优秀生源的争夺,贯穿了各大自主招生联考诞生、发展的全过程。回顾联考成立之路,也并非一拍即合。一些高校由最初对自主招考联盟持观望态度,到后期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加入。有分析认为,这种心态源于结盟联考可以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的诱惑——与其他高校联手,可以大大增强吸引力,便于“圈地抓羊”。

    在初试时间的选定上,各大联考承诺不安排在同一天,给考生更多选择权。如“北大十三校”在2月19日,“清华七校”在2月20日。然而,如此高强度的考试紧挨着举行,无异让学生自动作出“二选一”。而与此同时,联盟内部的竞争也从未停止。一位参与联考的高校负责人坦言,“报名阶段,联盟中一两所高校特别热门,报考人数独占鳌头,这一情况很有可能影响各校明年继续合作。”在这一情势下,有学校坚持在重点省份独立考试,也就可以理解了。

    教育界人士坦言,生源争夺是好事,反映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高校对教学相长的积极态度。但若高校将更多力气花在以自主招生的“新花样”争夺优秀学生,无疑是学校的失职,更是学子的遗憾。这样的生源争夺,也只可能是低层次的人才竞争。

    

冰山群中如何行进?

    

    日前在复旦大学宣布与北大等校实行自主招生联考的新闻发布会上,丁光宏的话耐人寻味:“我们已经开始破冰,接下来是要在冰山中行进。联考只是一个过渡,绝非自主招生改革的终点。”自主招生,如何更好地兼顾学生利益、社会利益、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利益?这道难题,各方求解。

    在获准进行自主招生的约80所高校中,还有40多所高校依然坚持“不结盟运动”,华东师大是其中之一。该校招办负责人表示,也曾有兄弟院校邀请学校入盟或重新结盟,但学校考虑到各校各有特色,学生培养目标也不同,没有参与任何联盟。他认为,总体上看,自主招生生源比例只占生源总量的5%,对于华东师大而言也就100多人,平均到全国范围,每个省份只有少数几人。为此大搞跨地“联考”,意义并不大。

    专家指出,比较理想的自主招生形式其实还是采取一次覆盖文理科目的统一考试,但不像高考那样统一必考科目和评价标准,而是各校都有各自的必考、选考及评分、选拔标准,比如有的院校选择理工科目成绩作为最大权重,有的院校则可以只看重文科或综合科目。在这样的自主评价体系下,各校可以招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可以同时拿到同类型的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增加他的可选性。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出,要真正扩大学生选择权,应由社会中介机构举办考试,相关高校自主选择认可,考生要申请哪所学校,可根据学校认可的联考成绩,去参加考试。这样的联考组织,将通过市场竞争,树立公信力与地位,赢得学校的信任。在他看来,联考是一种过渡模式,最终目标是直接采取“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进行自主招生。美国大学基于SAT的自主招生,当初也是哈佛大学采用SAT成绩作为学生申请入学的成绩,其后,在哈佛的呼吁下,其他大学逐渐认可SAT成绩,而除了SAT外,在美国还有ACT、AP也被一些高校认可。这些考试之间是竞争关系,从而提高了考试评价水平。

新闻回放

    11月起,全国各高校相继公布2011年度自主招生政策,堪称“合纵连横,烽烟四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在去年“五校联考”的基础上,吸收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加入,联合考试自主选拔考生。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和香港大学等13所高校宣布结盟。

    紧随其后,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9所高校宣布,在《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下,实行自主选拔联考。“第四集团”很快出现,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五所学校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政策,五校将统一命题和阅卷。

    至此,全国80余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重量级”大学中,已有近半数加入联盟。高校自主选拔的“联考时代”轰轰烈烈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