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0:50
◎到大陆参加了DEMO CHINA,感觉很新鲜。
这次台湾团队来大陆参加DEMO CHINA大赛,与大陆本地各行业初创企业同台争取台下风投青睐,看得出事前花了相当多时间准备。尽可能使用本地化用语,事先探听大陆DEMO与美国DEMO有何不同,都说明大家很在乎这次表现。而最终也获得奖项,说明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比赛过程却带给我们更多的沉思。例如,大家在进行评审问答环节时并没有把握得太好。大陆风投对互联网行业经验丰富,因此容易抓出大家准备不足的地方。然而这不是特意刁难,他们对来自台湾的团队相当客气,想必大家也看到大陆本地团队被评审修理得更惨。
其实,他们问的问题相当基本。例如,一个风投问到,你们的模式最后究竟是想做成网络媒体,网络社区,还是做成以在线活动来导引并辅助线下活动的举办?评审似乎对回答不太满意,可能是因为大家比较紧张,也或许,大家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
为何这么问?因为如果经营模式是网络媒体,他们的脑海马上会浮现相关经验来评估经营成本,竞争对手,未来机会。如果是网络社区模式也一样。他们身经百战,对每种模式聊若指掌。创业者要想得比他们更清楚,才有机会从他们口袋里拿到投资,而不是只有得奖。
◎评审在问答时间的问题挺难的!
或许你会说,互联网的服务很多时候一开始甚么模式是说不清楚的。其实没有关系,就算你在台上回答的答案是错的,都能被接受。因为其实评审们也不知道正确答案是甚么(Who Knows!),他们只是想知道你想过了没?你你思考过后的答案扎实吗?经得起检验吗?
当评审问到营利模式而台湾的创业者无法回答时,评审转而问到经营成本。这是因为他们发现有些台湾创业团队主要提供视频分享服务,所以开始担心带宽成本问题。而创业者回答带宽成本占总成本 50%的时候,他们转而问是否有独特的技术来降低这个成本。
因为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五家以上的视频分享网站,这些网站的经验让他们太清楚 50%的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低。台湾创业家做的网站是从创意出发,而创意本身并非竞争门槛。如果拥有独家技术能降低带宽成本因此能活得比对手久,那才是经营关键。所以,不要小看这些问题。
台湾创业团队提到,可以让用户把视频档案放到美国YouTube 后再内嵌上自己网站,成本丢给YouTube 。然而这种做法在大陆行不通,因为大陆联机美国速度很慢,网民不爱用国外网站。还有,YouTube 不知何时会被封锁,因为台湾很热门的Flickr,在大陆就是被封锁的。
◎这些情况我并不知道。了解这些事情,太强人所难了吧!
这问题大了。我不是指利用YouTube 节省带宽的问题,我是指,「对本地市场不了解」的问题大了。想像一下,风投问到:每取得一个注册用户要花多少钱?台湾团队只能回答出在台湾的经验而对大陆的平均成本一无所知。台湾创业家想来大陆发展,风投能放心给你钱吗?
后来评审问到,在大陆市场的目标族群是甚么?性别,年龄,族群?这个问题回答得也不尽人意。我有点明白台湾创业团队缺乏甚么:实际上是缺乏一个进入大陆市场的推广计画。创意人人都有,谁能把网站推出去谁才是赢家,评审们非常了解这点。
有的台湾创业家说,对本地市场不太熟悉很正常,所以希望找本地业者合作。这句话是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格说的,例如很有钱,会员数很多,或者技术力很强,光是创意很强没有用。由于讲不出到底要怎么进中国市场,目标,手段都不清楚,台下评审的疑惑也就可想而知了。
协助大家站上这个大赛的单位显然挺辛苦的,然而其实他们还能帮大家做更多。除了帮大家找来满桌大陆风投陪吃饭,还应该要在上台前帮大家安排花一个月时间跑一下大陆几家网络公司,跟本地业者谈谈了解市场,能让大家准备得更充分,这样或许能让比赛的表现更扎实。
◎那大陆的互联网市场究竟是甚么样子呢?
嗯。。。这次DEMO CHINA大赛让我有点担心台湾互联网行业。简单说,我评估台湾Web 2.0 发展稍微落后大陆两年。大陆的 SNS(社交网络服务)竞争激烈,发展三年竞争者各拥山头,已经进入了演化的最终阶段:开放平台,而台湾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社交网络出现。
上个月有位大陆创业家拜访我,展示开发一年的作品。这个网站居然跟台湾的地图日记有点像,而他们从不知道台湾有个地图日记。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关键是推广!然而,大家即将面临的恐怕已经不是只有推广问题,连大陆后起的Web 2.0 都面临同样问题:
「小型Web 2.0 网站即将被大型社交网络收编到开放平台」
例如,51.com拥有3500万月独立用户,他的开放平台系统与Google的 OpenSocial兼容。因此,只要有个应用开发商做出一个能显示Google 地图并与51.com日记功能结合的应用(Widget),这个应用在51.com 里推起来,用户数瞬间就能超越地图日记或前面提到的大陆地图网站。
全世界小型Web 2.0 网站即将进入被大型 SNS开放平台收编的阶段。例如:几乎每个 SNS都有Twitter 功能,那Twitter 独立生存的空间就受到挤压。然而,台湾的Web 2.0 却还没进入这个阶段,是因为连一个像样的 SNS都没有。台湾的Web 2.0 经验要比大陆更迟缓一些。
◎总之,进入大陆还需要注意甚么?
这几天跟你们吃饭的大陆本地朋友,很多跟我很熟。问他们对台湾创业者感觉,他们认为大家做的东西挺有意思,但是能否在大陆做,「很玄」。在大陆做网站更重视运营能力,而运营能力很大一部分在推广。「创意」不值钱,而其实你们的创意已经曝了光。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1)如果执意要进大陆市场独立发展,多听多看多跑,准备一份详尽的大陆市场计画才能顺利拿到钱,而不是只有创意;2)要加入大陆Web 2.0 市场,利用Widget接入大陆 SNS开放平台的方式可以考虑。这种作法甚至不用来设公司,不用花大钱。
上述第二点,即使是大陆的小型Web 2.0 公司都在慎重考虑。因为现阶段独立发展很难取得大量用户,依附 SNS可快速发展。由于台湾社交网络与开放平台都不成熟,因此可能大家没想过把自己的服务做成 Widget的方式来求取发展。同样的,进入美国市场或许也可以用这招。
3)台湾的Web 2.0 是否本身就推广能力不足?如果把艰困全部都推给「雅虎奇摩一家独大所以很难做」,那大家要想清楚大陆的门户网站 每个都有雅虎奇摩好几倍大,而且还有好多个。如果在台湾解决不了推广问题,不要期待来到大陆能解决。
◎后记
我以为台湾的社交网络市场还有空隙,不一定要来大陆。大陆的 SNS 市场除了开放平台以外,已经走入以Web Game为营利模式的方向,甚至出现以Web Game带动用户成长的 SNS网站,这些历程都比台湾先进很多。藉鉴大陆Web 2.0 发展历程,甚至有助于大家做台湾市场。
一些朋友反应说这系列文章写得很实在,我只期望写出来别得罪人。但是被我得罪,总比日后被残酷的大陆市场践踏要好。如果花上一个月跟本地业者聊,就会明白即将要跟多少高手过招。外出打天下真的不容易,但是台湾人的海洋性格就是要走出去。最后,祝福你们!